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促进的体育策略
——以贵州省台江县为例

2021-11-23 12:23吴明冬
少年体育训练 2021年9期
关键词:台江县儿童心理苗族

张 萍,吴明冬

(1. 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2. 贵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贵州 贵阳 550018)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保障儿童健康成长尤为重要。作为儿童中较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其健康发展一直是政府和社会各界关心的焦点。少数民族留守儿童是指,我国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务工半年以上,需要留守在家乡的18岁以下的儿童。近年来,我国留守儿童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但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领域,其中之一便是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体育与健康工作亟待提升。在学术界,对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的关注度相对较低,少数民族留守儿童体育与健康尚未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因此,本文通过对台江县苗族聚居区留守儿童这一个案进行分析,探讨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促进的体育策略,以期为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体育与健康工作提供相应的借鉴和参考,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

1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近年来,我国留守儿童总体数量呈下降趋势,但其人数仍然具有一定规模。目前,留守儿童依然是一个需要关注的特殊社会群体。总体而言,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因其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不在身边,导致的情感缺失和家庭教育缺位,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学业成绩以及人格发展等方面,存在更为明显的劣势。已有研究表明,在心理健康方面,父母的外出是否会对留守儿童产生不良影响取决于3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看父母双方均外出还是父亲或母亲一方外出,通常母亲不在身边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最大;二是看父母外出时儿童的年龄,父母外出时儿童年龄越小,越容易产生分离焦虑及其他负面影响;三是看儿童与父母分离时间的长短,时间越长,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就越大。此外,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不利影响,往往不单是父母外出这一简单的因素所致的,而是各种复杂社会因素的叠加和相互作用造成的。例如,家庭的贫困程度,儿童对歧视的知觉,学校、社区和村寨的环境以及是否有兄弟姐妹的共同生活和陪伴等。因此,那些父母双方或母亲一方长年外出、又无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贫困家庭的儿童,在感知不到社会环境的温暖,甚至受到歧视的情况下,极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2 台江县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

台江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是贵州省黔东南州下辖县,全县户籍人口16.99万(2020年底县统计局数据)。贵州省台江县是我国苗族人口聚居最多的县,苗族人口数量占全县总人口数量的97%以上。长期以来,台江县农业规模较小,农民经济收入渠道单一。外出务工的劳务收入现已成为台江县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全县16.99万余户籍人口中,有大约30%的人口处于流动状态。因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带来的留守老人和儿童较为多见,也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2019年,台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全县共有初级中学4所、乡镇中心完小10所、村级完小4所,教学点39个,义务教育阶段人数20 557人(其中小学13 833人,初中6 724人)。据台江县政府办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县共有留守困境儿童1 999名,留守的主要原因为父母外出务工。

台江县的留守儿童,均来自不同程度的贫困家庭,还具有小学生留守儿童比例高、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时间长、随年老祖辈居住比例多等特点。台江县多数年轻人还未成家时就已长年在外务工,成家后将幼儿留在家中继续外出就业,大部分留守儿童与年老祖辈居住,祖辈成为家庭教育的主体。由于祖辈对儿童的教育在学业、精神和道德品质等方面管束较少,使家庭教育功能弱化甚至欠缺。在对台江县留守儿童的调查中发现,留守生活对儿童影响最大的是心理,其次是生活和学习。这表明留守儿童具有强烈的情感需求和渴望父母在身边的内在意识。留守儿童与父母的长期分离,加之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使年幼的儿童缺乏父母亲情的关爱,程度较小的心理问题和障碍得不到及时的疏导,进而产生孤独感和自卑感等不良心理现象。此外,作为少数民族典型地区的台江县,其留守儿童受关注的频率较高,如研究者对留守儿童的访谈,以及其他人员的频繁关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留守儿童自我认识的强化,即社会给他们贴标签的同时,他们自己也在给自己贴标签。上述特征决定了台江县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正如彭雪芳等学者的研究显示,台江县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占有一定的比例,充分说明了留守儿童工作的严峻。而体育活动是已被证实是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有积极促进作用的重要活动形式。

3 少数民族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促进的体育策略

3.1 将体育工作纳入“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

近年来,虽然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关爱服务体系建设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短板。2019年4月30日,民政部联合教育部、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等10个部门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了“提升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和儿童福利机构服务能力,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等意见。在拓展儿童福利机构社会服务功能方面,鼓励有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不断拓展集养、治、教、康于一体的社会服务功能;在支持培育社会组织方面,鼓励积极培育儿童服务类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志愿服务组织,支持相关社会组织加强专业化、精细化、精准化服务能力建设;在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方面,支持专业人员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不同特点提供专业服务,动员引导广大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力量为留守儿童提供关爱服务。该意见的提出,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

体育是儿童重要的娱乐和教育手段,对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就目前而言,体育尚未走进台江县留守儿童的生活世界,贵州省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中也缺失体育这一重要内容。在完善关爱服务体系,补全关爱服务内容短板的过程中,地方民政部门应充分发挥牵头作用,会同体育部门、各级学校等单位共同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将体育工作纳入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通过密切协作开展体育服务。具体而言,第一,应完善当前儿童福利机构社会服务功能,通过多形式体育活动的开展,促进儿童福利机构的内涵建设,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水平的提升;第二,体育行政部门应进一步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增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鼓励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成立志愿者协会和留守儿童工作队,积极开展体育服务人员培训,提高留守儿童体育服务人员的专业化、精细化、精准化水平;第三,地方高校也应该动员和鼓励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积极参与留守儿童体育服务实践,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体育服务与关爱。总之,将体育工作纳入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各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有利于充分发挥体育对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促进,提高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水平。

3.2 少数民族体育助推留守儿童社会参与

台江县是我国苗族人口聚居最多的县,也是世界苗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地方,因而有“天下苗族第一县”之称谓。苗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产和社会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众多内涵丰富、绚丽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此外,苗族还是一个传统节日丰富的民族,节庆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开展各种形式的传统体育活动。如苗族元宵节主要的体育活动有斗牛、踩鼓、跳芦笙、反排木鼓舞、舞龙嘘花等;苗族姊妹节主要开展的活动有龙舟表演、踩鼓、斗牛、跳芦笙等;独木龙舟节主要开展划龙船、跳芦笙。其中,反排村的反排木鼓舞被誉称为东方迪斯科,舞龙嘘花被称为世界上最疯狂的舞龙节,独木龙舟节和反排木鼓舞均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名录。舞龙嘘花节、苗族姊妹节、独木龙舟节等节庆体育文化在吸引游客、拉动当地经济的同时,也为当地少年儿童的社会参与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平台。

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吸纳儿童参与体育文化传承,促进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更需要充分利用上述丰富的民族体育文化资源,发挥其对儿童健康成长的促进价值。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中,实践主体应特别重视留守儿童的参与并积极组织动员。一是通过舞龙嘘花节、苗族姊妹节、独木龙舟节等节庆体育活动的参与,在身体练习、文化浸染、氛围营造以及表演互动中,使留守儿童建立文化自信;二是在苗族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校园传承中,吸纳留守儿童的加入,在传承实践中强化留守儿童的社会参与,培养留守儿童的社会责任感;三是地方学校应重视校本体育课程开发,利用特色传统体育项目,培养留守儿童相应的意志品质和道德精神,如通过舞龙嘘花这一号称“勇敢者的游戏”、苗族传统武术等体育活动,培养留守儿童刚毅、勇武的性格特征和个性心理。总之,少数民族体育是“嵌套于族群节庆,宗教信仰,仪式活动以及日常生活叙事之中的一种身体文化实践,是地方生态文化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对留守儿童无疑具有天然的亲和力和吸引力,实践中,应充分发挥这种文化的育人功能和社会价值,吸引留守儿童参与,助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3.3 构建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的运动集训队伍

当前,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因,台江县的体育事业仍然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留守儿童所在学校体育开课率低、课程内容单一、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严重不足等问题仍然较明显,乡镇学校体育师资和相应的硬件设施仍不能满足正常体育教学训练的需求。因此,针对留守儿童的体育工作必须因地制宜地开展。据陈德祥的研究结果表明:留守儿童参加体育运动队1年后,在心理健康测验中,其“社会化发展、情绪改善、自我认知和人际交往等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不仅表明体育活动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更体现了体育运动队对留守儿童的良性影响。当前,我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建立了从地州、省级到全国的三级竞赛体系,民运会现已成为民族地区的重要赛事之一,除民运会外的其他各类竞技体育赛事也逐渐增多,贵州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主要来自2所体育运动学校、1所体育中学和10余所业余体校,贵州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不足现象已日益凸显。

就台江县而言,构建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的运动集训机制是合理的路径选择,是一个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和弥补体育竞技人才不足的双优策略。台江县留守儿童中有近三成为寄宿儿童。据此,各留守儿童所在学校,应根据自身硬件和师资情况,合理选择运动项目,组建相应的体育运动训练队伍,既可以是田径、篮球、足球等基础大项,也可以是苗族武术、苗族舞龙等地方特殊传统项目,通过运动训练队伍组建以及相应条件的保障,使留守儿童在训练中健康成长。此外,假期是留守儿童的特殊时期,尤其是暑假,大多数留守儿童不仅远离父母,还与教师和同学分离,难免心里会更加孤独和寂寞,因此,假期里的留守儿童更需要关爱和特定的服务。据此,各留守儿童所在学校应根据自身硬件和师资情况,组建相应项目的假期集训队伍。假期集训队伍既可以由条件较好的学校组建,也可以由教育部门、体育部门和民政部门等多单位协调共同组建,并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为活动开展提供坚强的物质保障和政策支持。总之,构建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的运动集训队伍,是弥补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不足,备战各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重要策略。

4 结 语

少数民族留守儿童既有农村留守儿童的一般特性,又具有其特殊性。因此,少数民族留守儿童工作也需要根据当地的社会经济和民族文化特征而开展。少数民族留守儿童体育工作,是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实践中,既需要充分结合地方文化特征,发挥当地少数民族体育对留守儿童健康促进的重要价值,也需要结合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和当地社会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开展留守儿童体育工作,更需要在完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基础上,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形成共推共建留守儿童体育工作的合力,构建少数民族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的完整体系。

猜你喜欢
台江县儿童心理苗族
爱与职责——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思考
以歌为家——在沪苗族务工妇女的音乐生活
“互联网+”背景下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疏导
基于IHSFCM的儿童心理健康分析研究
台江县老同志文化助力脱贫攻坚
苗族古歌文化传承现状及对策研究
对有效开展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苗族老照片
苗族芦笙制作师
漂亮的“银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