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体育教学分析

2021-11-23 17:24裴志峰
就业与保障 2021年3期
关键词:导向体育教师大学

文/裴志峰

一、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现状分析

我国培养大学人才的目标是通过发展德智体美劳来培养全面的人才。大学体育是大学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教学都以此课程为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各个领域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许多大学开始将就业作为体育指导内容。目前,在大学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已经逐渐成熟,但是大学的体育教学研究,特别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体育教学研究并不完善。在大多数公司中,招收大学生时,不仅对专业技能有要求,而且对身体素质的要求也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然而,现阶段大多数大学对学生的体育和身体素质发展并未给予太多关注,因此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被企业拒绝。同样,一些大学也开始意识到体育的重要性。但是,其他因素也阻碍了大学体育教学建设的有效落实。因此,大学必须以职业为导向,结合国家的基本要求并建立完整的大学运动系统,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并支持其他课程的顺利发展[1]。

二、高校体育教育的基本特征

根据我国提出的大学体育概念,可以看出大学体育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生存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体育理论知识的积累和实际应用,改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第二,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展现出的耐心和探究精神是开展全面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第三,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实现自我与身心发展;第四,学生可以增加对身体健康的兴趣,并鼓励他们建立良好的健康意识。大学是学生进入社会的重要一步,因此学生应在现阶段积极锻炼以为下一个阶段做准备;第五,帮助学生保持锻炼习惯,让他们知道体育锻炼是确保身体健康的基础。就业后,可以有效预防各种职业病。此外,体育教育可使学生更快地掌握身体健康的理论基础,从而有效地确保将来的就业[2]。

三、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问题

由于高职院校负责培养国家人才,所以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不能脱离社会和学生就业。从这个角度来看,高职体育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与体育改革的要求有一定的区别

教育部指出,应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向社会提供应用和技术人才。尽管为了全面实现这一目标已对体育运动进行了深入的改革,但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和困难。最明显的问题是,体育教师与教育部体育改革人才之间仍然存在很大差异[3]。

(二)教育内容与职业特征关系不大

由于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准备的体育课程的内容也是不同的。在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中,教师不仅要注入理论知识为学生提供简单的培训,还要让学生明确他们目前正在学习的知识与未来就业之间的联系,避免学生在学习体育课的过程中缺乏自主性,将体育课视为休闲课,以应付的方式完成体育课。此外,在准备课程时,教师没有将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与未来发展的需求结合起来,所提供的教育计划相对简单[4]。

(三)教学方法不合适

在课程中没有根据学生的体力进行区分教育,教学方法简单统一。在特定的体育课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热身运动,向学生简要演示该课程的教学内容,然后让学生不断练习。这种方法降低了学生学习课程的热情和主动性,不仅不能满足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而且不能根据学生未来的就业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内容。

四、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体育改革策略

高职院校的体育改革迫在眉睫,应以就业为导向[5]。

(一)提高教育主体向专业发展服务转化的自觉性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重要思想。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指导人们的实际活动。因此,在特定的课程中,教师可以确立这样一种观念,即学生当前正在学习的体育课可能对将来的就业有利。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不仅来学校学习书籍方面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利用他们学到的知识为将来的就业提供充分的准备。这意味着学生需要了解他们正在学习的专业,并对他们将来的工作有一定的信心。在学习体育课程时,我们必须学会选择适合我们未来就业需求的运动。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为将来的就业提供充分的准备。

(二)加强体育教学内容与职业特性的联系

体育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体力,还为了增加未来学生就业的机会。因此,我们需要科学合理地组织教育内容,找到重点,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机会。当然,有必要紧密结合体育学科的专业特点,使学生的教育内容与未来的就业模式紧密联系。例如:一些旅游专业的学生,可能需要长时间奔波,因此可以为他们准备攀岩或骑自行车等体育运动。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而且提高了他们的耐力,最重要的是,有利于他们将来就业。

(三)加强体育教学方法与未来就业需要的针对性

与本科生相比,高职生的学科知识相对薄弱。但实践和发散思维能力相对较强,对实验和实践过程感兴趣。因此,教学方法应满足学生的需求,可以根据学生未来的职业需求安排具体的教学内容,并可以根据学生的未来工作分章进行教学。

(四)职业导向建设应反映大学体育的特点

大学体育的建设应在职业导向的指导下进行。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必须与企业、职业等因素高度融合,规范学生的各项活动,适应公司员工的要求,并致力于提高学生多样化的体育能力、身体素质。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健身的标准比例、社交技能、团队合作意识和其他能力,反映了我国以职业为导向的大学体育教育管理学校的特点[6]。此外,大学应着重于专业知识的培养,以此为基础强化服务目标,通过就业导向选择合适的体育模式和教育内容,积极创新大学体育教学方法和方式、优化考核体系,建立一套合适的、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五)建立一套适合社会需求的体育就业观

目前,大学教育要根据就业导向,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加对就业机会的要求。因此,在建立大学体育教育体系的同时,应以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和就业潜力为目标。如体育教育方法或提高学生就业可能性的方法。除了专业技能外,公司现在在招募大学毕业生时也更加注重学生的身体健康、职业道德和人际交往能力。如果大学生缺乏体育知识,身体力量没有得到提高,自我控制和耐力就会相对减弱,可能会丧失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无法与同事和谐相处,并且无法在未来的工作中适应社会,很难满足现代企业对现代人才的需求。即使学生顺利通过了面试,在公司也很难继续发展。因此,大学必须树立正确的体育就业观念,以确保体育教育的正常运行。

(六)突出高校人文关怀的特征

高校体育已逐渐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因此课程必须体现人文教育观。在大学体育教育中,人文教育的概念不仅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上,还体现在体育教师对体育深层含义的理解方面,更深刻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一些有针对性的培训,以提升学生的管理能力、组织能力以及集体荣誉感。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首先,体育教师必须使学生认识到体育可以从根本上提高个人生活质量,而不是单单掌握技能。因此,教师应多关注学生,使他们在教育活动中体会到体育的深层含义,实现自我发现和自我发展;其次,体育教师应摒弃传统的纯技能教学模式,更加注重自我学习能力;最后,应提高学生体育能力的自我学习能力。大学体育是一项全面的社会教育活动,因此大学体育教师必须着眼于未来,优先考虑学生的体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以实现他们的职业目标。因此,在大学体育活动中,教师必须通过在课堂以外的时间向学生传授更多的体育技能,充分体现大学固有的人文关怀。

总之,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是系统性的。为此,体育教学有必要通过多方面的合作解决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大学体育应在培养人才,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促进就业和深化改革的同时,结合未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人才。

猜你喜欢
导向体育教师大学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偏向”不是好导向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