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对会计工作的实际影响分析

2021-11-23 20:47惠凤玲吉林省永吉县社会救助事业中心
财会学习 2021年24期
关键词:会计工作会计制度会计人员

惠凤玲 吉林省永吉县社会救助事业中心

引言

事业单位是由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公益性质的特殊机构,这些特殊机构对于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逐步实施了会计制度改革,会计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方面面临着较多的改变,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必须采取适宜的措施,优化相关事业单位内部会计人员的工作,以有效提升其工作质量和效率,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一、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之间的差异分析

(一)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

当前,我国的事业单位普遍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这种收入和支出费用的核算制度,极易导致相关的信息数据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特别是人为因素,从而导致会计报表的数据信息无法真实反映出该事业单位实际的收入和支出情况,进而影响到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因此,在新实施的会计制度中,增添补充了“权责发生制”,这一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在一段时间内,应有的收入和支出,不论是否在本时期内完成,都必须列入本时间段的财务数据当中,而不属于本时间内的费用,即使是在本段时间内完成的收入和支出,都不能列入本时间段的财务数据当中。这种核算方式的变化,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提交的会计信息更真实、全面,从而准确反映该事业单位在一段时间内真实的财务状况。

(二)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核算

在事业单位中,既有着较多的固定资源,同时也有着很多无形的资产,如各种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以及非专利技术等。但事业单位现行的会计制度并没有明确划分这些无形资产与固定资产,导致部分事业单位在对自身资产进行核算和管理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了这些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财务核算的准确性。例如,部分事业单位除了土地使用权以外,在专利权、品种权以及非专利技术等方面并没有将其入账,有的事业单位虽然将其入账,但因为无法取得准确的成本,计价并不是十分准确,没有反映出这些无形资产真实的价值。而新会计制度则针对这种问题,提出了合理的意见。如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进行细致、全面且动态的分析,特别是无形资产,应按照其类别和项目等进行明细核算,从而更准确地对本单位的支出及资产情况进行准确梳理。

(三)预算资金核算和管理方式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现行的会计制度,在对预算资金进行核算时,一般都分阶段进行,这种操作方式极易导致其发布的会计信息出现遗漏和失真的情况。此外,在管理方式上,也通常是采用分散化的管理模式,在这样的情形下,这些事业单位无法对财务工作进行集中性的管理,从而影响了自身的健康发展。随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相关事业单位对预算资金核算与管理方式进行了更新,使相关事业单位在资金入账时间与使用时间之间的时间差方面,得到了合理地处理。

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对会计工作的实际影响分析

(一)有效规范了事业单位会计的工作

事业单位实施的会计制度改革,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相关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工作,使其更具规范性。在传统的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特别是在一些细小环节方面,大都缺乏明确的准则和规范。通过实施会计制度改革,更全面地规定了这些在细小环节方面缺失的准则,并借鉴企业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在核算、对外投资及资产租赁等方面都进行了系统化的规定,这样使得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变得更加细致,工作越来越规范。

(二)极大提升了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适应性

事业单位实施的会计制度改革,还极大提升了其会计人员的适应性。因为通过会计制度改革,事业单位在资金预算管理方面进行了更深层次的考虑,使资金预算管理、收支管理与其他的政策更加适应,而且还体现出了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特殊性。此外,通过实施会计制度改革,还能促使事业单位不断扩充人才支持,不断提升本单位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从而更好地为财政决策服务,并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国家财政管理政策的推行。

(三)有效降低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运行成本

事业单位实施会计制度改革,还能有效降低其会计制度运行的成本。在实际操作中,通过实施会计制度改革,使得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变得更加细化,这样不仅会提升制度本身的执行力,更能降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学习成本、培训成本、管理成本等。而且,因为这些成本的降低,相关事业单位还可以将节省下来的成本用来开展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教育培训,带动并强化本单位在业务和财务方面的融合,从而进一步促进本单位的健康发展。

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背景下优化会计工作的对策

(一)科学构建会计制度体系

事业单位为了更好地应对会计制度改革对会计工作的实际影响,应根据自身实际的发展情况,科学构建具有本单位特色的会计制度体系,以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在实际操作中,相关事业单位首先应认真学习中央改革的精神以及事业单位会计体制改革的内容,根据时代的发展、自身内部工作环境的变化以及工作内容的改变,科学地制定出符合本单位发展实情的会计制度体系,使其能够更适应时代的发展,并构建出适宜的财务发展新环境,促进会计制度改革在本单位的深化;其次应积极加强与同类型事业单位之间的合作交流,学习他们的优秀管理经验,针对本单位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加以改进,从而构建出更加和谐的单位氛围,促进单位不同部门之间的良性竞争,促进单位的健康发展。

(二)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面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给本单位会计人员实际工作带来的影响,相关事业单位还应根据新旧会计制度之间的差异,对本单位的会计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与新会计制度之间适应性,从而促进本单位的健康发展。众所周知,新实施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传统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之间具有一定的区别,而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大都习惯了传统的会计制度,对于新制度的实施,往往会感觉到不适应,无法在短时间内明确自身的岗位职责及工作目标,无法承担应承担的责任。因此,在会计制度改革的过程中,相关事业单位必须组织本单位的会计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组织、引导他们积极学习新会计制度,并能够明确划分本单位会计人员的岗位职责,并明确其工作目标,促使本单位的会计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勇于承担责任,并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运用新会计制度开展工作,更快速递推进会计制度的改革,从而提高本单位财务核算及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

(三)加强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

面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给本单位会计人员实际工作带来的影响,相关事业单位还应进一步加强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实际生活中,事业单位信息制度改革的目的是创新内部会计人员工作的方式,实现财务会计信息的数字化、准确化。因此,事业单位必须在新会计准则的要求下,不断完善自身的会计核算体系,加强内部信息系统的建设。为此,相关事业单位必须根据新会计制度的标准,科学制订本单位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案,确保单位内部的新旧账数据顺利对接。此外,相关事业单位还要加快研发与业务部门相配套的管理软件,其内容应涵盖工资、合同以及内部资产管理等各个方面,从而确保单位内部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能够紧密整合,实现信息数据的顺畅转换,提升本单位财务记账的自动化水平,真正高效地处理财务核算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确保财务核算工作的全面化与精细化,真正提升本单位内部会计人员财务核算的质量与水平,继而满足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需求。

(四)健全事业单位会计考核评价体系

面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给本单位会计人员实际工作带来的影响,相关事业单位还应根据新旧会计制度之间的差异以及会计工作内容的变化,逐步健全本单位会计人员的考核评价体系。在传统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会计人员的考核评价体系并不健全,内部资金流的来源和去向没有得到全面的监督,也没有采用多元化的手段收集相关的财务数据,无法保证财务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针对这一情况,相关事业单位首先应开展准确性的考核工作,针对本单位日常办公中的会计核算信息进行准确性考核;其次,定期对本单位的会计人员进行知识水平和能力的考核;最后还要对他们的现代化操作技术进行考核。通过这样的操作,不断促进本单位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从而更准确地定位自身,更积极地学习计算机操作技术,提升自身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实施会计制度改革,对于本单位会计人员的日常工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甚至还影响了该单位经济的发展。因此,作为事业单位,必须根据会计制度改革的需求,科学构建会计制度体系,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并健全会计考核评价体系,从而促进会计人员更快地适应新会计制度,促进本单位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会计工作会计制度会计人员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对会计工作的实际影响分析
新形势下会计人员素养提升策略思考
政府会计制度与地勘单位会计制度衔接的若干思考
财政部:严重失信会计人员将被列入“黑名单”
会计人员信用档案建设酝酿启动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在校生勤工助学相应时间不计入会计工作年限
财政部发布四类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