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艺术教育关注留守儿童情感体验的课程设计与实践

2021-11-23 08:43程亚荟
中国中小学美术 2021年3期
关键词:玉壶视觉艺术乡土

一、前言

根据中国农村综合改革研究中心2017年7月发布的《浙江省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报告》可知,浙江省农村留守儿童(指父母双方全年累计外出6个月以上的在家留守儿童)主要集中在欠发达地区。《青年时报》的记者从文成团县委了解到,温州的侨留守儿童主要集中在文成,文成的侨留守儿童主要集中在玉壶镇。全县共有学生两万五千多名,通过学校摸底,留守儿童有七千三百多人,而玉壶镇就有留守儿童七百多人,其中三分之二都是侨留守儿童。

温州文成地区的留守儿童以侨留守为主,既具备与城镇留守儿童相似的较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又与农村留守儿童一样处在相对偏僻的浙南山区。该地教育资源相对城镇较差,而相对中西部贫困地区较好。同样因为父母远在他乡,无法及时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加上监护人年龄偏大,教育方法简单,他们长期生活在一个没有父母关爱的环境里,因而处于弱势地位。

通过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我们可以发现,在近几年的研究综述和调查研究中,研究者们看待留守儿童日趋理性。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相关研究看,研究者认为我们应当以平常心对待留守儿童,正确认识他们,减轻“贴标签”带给孩子的影响。从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应对之策的相关研究看,研究者认为应从政府、社会、家庭、学校等四个层面相互配合治理。总之,现有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提供了重要的现状研究、文献素材和思考资料,同时显露出以下两点值得关注的要点:第一,留守儿童与其他儿童之间最显著的差别就是他们的心理相对脆弱;第二,以视觉艺术教育弥补留守儿童的情感缺失缺乏定量研究。

二、留守儿童情感体验的课程开发

(一)课程开发框架

乡土资源与留守儿童情感体验相结合的视觉艺术课程,参考人本主义心理学、生活教育理论和新课程标准对视觉艺术课程性质的定义,来确定视觉艺术教育关注留守儿童情感体验课程的基本目标。对大量符合课程目标的乡土资源进行筛选,并将其组织成课程的基本内容,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如:以合作探究来推进课程,以体验式的教学增加课程的合理性和创造性。课程开发中需要保证被采取的乡土资源的适用性,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实际能力、情感体验课程。最后,情感体验课程在实施之后,通过心理测量表测量学生的情绪以及收集学生的课后感想,对课程的成效进行评估,检测课程目标的实现程度。

(二)课程目标

以视觉艺术教育关注留守儿童情感体验的课程目标包含以下两点:

第一,在情感上,人本主义课程观提到要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自我实现的人,必须将人的情感放在突出位置。而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在情感方面处于弱势。因此,课程设置体验式学习形式,让学生从多个感知觉来探索这些习以为常之物,再由这些事物引申到相关情感,借此让留守儿童在合作学习中获得爱与归属感;在作业中,自由表达,张扬个性,宣泄情感,培养其情感表达能力和共情能力。

第二,在乡土文化认同感方面,课程设计基于乡土课程资源,如乡村的日常场景、农家平常事物等,让学生对这些习以为常的东西产生不同的认知,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这不仅贴近留守儿童的生活,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更是为了让他们在学习中了解乡土文化,对乡土文化形成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在认同和理解的基础上,保护和弘扬乡土文化。

(三)课程实施准备

1.测量方法

问卷:问卷设置两份。第一份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与正性负性情绪量表,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并测量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之间的情绪差异。第二份仅包括正负情绪量表,测量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实践前后的情绪变化。

访谈:研究随机抽取四年级15名留守儿童,对其与父母沟通情况、与监护人相处情况、交友情况等方面进行访谈,访谈时间为5—10分钟。随机抽取玉壶镇中心小学在职教师7人,教龄不等,了解其对留守儿童的看法,访谈时间为5—10分钟。

2.实施对象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有两类。问卷调查对象:浙江省温州市玉壶镇中心小学四、五年级学生(四、五年级共有193人,其中四年级98人,留守儿童68人,非留守儿童30人。五年级95人,留守儿童61人,非留守儿童34人。留守儿童总计129人,非留守儿童总计64人。一共发放问卷193份,回收有效问卷170份,有效率为88.1%)。实验研究对象:浙江省温州市玉壶镇中心小学四年级学生(总计98名,发放问卷98份,回收有效问卷88份,有效率为89.8%)。

3.实施背景

通过前期的问卷调查与访谈发现玉壶镇中心小学的四、五年级学生现状如下:

第一,超半数学生遇到问题更倾向于埋在心底,其中留守儿童占比较高。

调查发现,58.24%的学生在心情不好或有烦恼时选择埋在心底,其中留守儿童占81.88%。选择和朋友说的有22.94%,选择和父母说的位于第三占12.94%。同时,学生对自我性格评价上,认为自己暴躁的占20.5%,位居第二。由此可知,超过一半学生遇到问题不愿和朋友、家长以及老师沟通交流,选择自我消化,但由于此时他们的年纪尚小,心智尚不成熟,不能将负面情绪消解。如果长期积累的负面情绪得不到正常的宣泄,这可能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后果(影响留守儿童性格的发展,刺激異常行为的发生或加剧心理问题等),有碍于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表1)

第一,建立视觉艺术教育关注留守儿童情感体验的课程开发模式。研究从以下四步开展课程设计活动。第一步,确定留守儿童情感体验课程的目标,明确课程最终目的是为留守儿童带来正向情感体验。第二步,选择符合留守儿童学习经验,以及与留守儿童的兴趣和需求相匹配的课程内容。第三步,将设计好的各子单元教学活动付诸实施。第四步,测量留守儿童在实践前后的情绪变化,在实践层面分析课程的有效性。

第二,本研究通过提取“黄酒、农忙、彩带”等体现浙南山区乡土特色的元素来开发视觉艺术教育关注留守儿童情绪体验的课程。都说生活是教育的源泉,乡土作为学生真实生长、生活的情景,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最好的资源。留守儿童通过视觉艺术教育了解乡土文化,融入乡土环境,达成文化与个体心灵相交融,慢慢形成乡土记忆,奠定学生传承本土文化的情感基础。

第三,通过正性负性情绪量表和学生的课后感想证明视觉艺术教育关注留守儿童情绪体验的课程对留守儿童有积极影响。量表的数据分析与课后感想的质性分析证明是课程中关于“乡土”这一源自农村儿童生活的内容消减了留守儿童(包括随班非留守儿童)的消极情绪。学生在这一课程中,经常合作探究课堂问题,共同完成任务,增加了同学之间的感情,在班集体中获得爱与归属感的情感需求。并在课程作业的创作中使情感得到宣泄和表达,增强自身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共情能力。

视觉艺术教育关注留守儿童情绪体验的课程为促进留守儿童成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迈出一大步。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了解乡土文化的魅力,形成乡土文化的认同感。正如王国维所说,美育一方面使人情感发展以达完美之域,另一方面还可以作为其他教育的手段。[1]玉壶作为一个侨乡,学生未来的舞台是世界各国。接触基于乡土资源的视觉艺术课程,引导学生乡土情结的养成,在学生内心根植乡土文化的基因,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家国情怀。“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桑梓之地,父母之邦。故土山水养育一方人才,传承乡土文化的课程更是在学生心中种下反哺桑梓的种子,以期学生回归故土,振兴乡村。

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因教学条件的限制、时间有限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以下几个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究。第一,“拿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第二,获取留守儿童的动态信息,把握、分析其内在发展变化,可以验证课程实践的有效性,提供反馈信息,修改和完善课程活动,从而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笔者对视觉艺术教育消除儿童的负面情感的研究做了力所能及的探究,但是限于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此,仅希望本研究能为后续研究提供有益的思考,并且,在弥补本研究不足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关于视觉艺术教育关注留守儿童情感体验等方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丛杨,叶锡挺,郑茜茜,陆群安,周淳淳,刘永丽.浙江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青年时报,2016-05-16.http://www.qnsb.com/news/index. 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82&id=84360.

[2]鄔志辉,李静美.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01):65-74.

[3]王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4]?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124.

*本文是浙江省教育厅2020年一般科研项目“视觉艺术教育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课题编号:Y202045709)成果。

作者简介:程亚荟,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岩坦镇张溪学校,二级教师。徐丹旭,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玉壶视觉艺术乡土
陈科磊、路畅、吕金鸿、于孟祺作品
不只是拼贴的视觉艺术
石维文
张勇
善用乡土历史资源 提高史料实证素养
爱“拼”有奇迹
玉壶
乡土分外妖娆
书封与现代艺术
一片冰心在玉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