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实践探析

2021-11-24 04:42林富凛福建海洋职业技术学校
灌篮 2021年17期
关键词:思政院校融合

林富凛 福建海洋职业技术学校

课程思政作为新的教学理念,在中职院校中的融入,不仅是对课程内容的扩展和优化,还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目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将课程思政融入中职体育教学中,通过实践活动落实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在具体融合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需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一、在中职体育课程中融合思政元素的重要性

(一)中职体育课程融合思政元素是发展的必然

中职体育教学中思政课程的开展,是借助体育活动的手段,落实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理念,明确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改变学生现存的不良行为和思维模式,推动学生的健康发展。在中职体育教学中,思政课程的有效落实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创新。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多是按照书本内容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模仿动作,要求其反复练习,但教师对于学生的个性特征及思想的感知不到位,学生所学内容与实际脱轨,很难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来,再加上体育锻炼内容过于单一,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不仅影响了教学效果,而且学生体质也得不到有效提升,而融入思政元素,能够在教学中树立学生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更多的知识理念,转变自身想法,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因此,中职院校体育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是非常必要的。

(二)体育与思政元素融合的可行性

中职体育教学中,思政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在体育运动中能够看到拼搏顽强的精神、团队合作意识,同时体育运动在缓解压力、降低心理负担上也有着很大帮助,这为思政教育的落实带来了较多助力,让学生在活动或游戏中,快速掌握体育游戏,体育竞赛等,相比于传统的思政教育课程,融合模式达到的效果是最为明显的。为此,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在遵循体育运动规律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其存在的深层次思政元素,将其引导出来,以此达到教育效果,改善学生的思想品德。例如,在教授健美操套路动作时,借助分组练习,能够互相指导、互相评价、互相帮助,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踏实严谨、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且针对性地培养学生互助友善、与人合作探究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中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体育育人价值观的重视力度不高

部分中职院校都认为体育课程属于副科,可有可无,教育的重点还应该放在主科教学上。体育只不过是院校进行感情沟通,提高自身声誉的措施手段。另外,在中职院校内,很多教育工作者都认为体育教学就是锻炼学生的身体,用以改善学生体质,虽然这样的理解是正确的,但过于片面,除能够增强体质外,育人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部分学校对体育不够重视,对体育育人的价值认识不够、不足、不深,缺乏对学校体育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导致体育课程的定位出现偏差,这是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巨大阻碍。因为对体育课程认知上的不到位、不精准,对体育课程优势了解和掌握的不充分,很多体育教师在课程开展中,并未将其存在的思政价值发挥出来,教育教学过于固守陈规,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不到位,抑制了育人效果的发挥。

笔者随机对福建省各地市36所中职学校从事体育工作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发出问卷180份,回收180份,其中有效问卷171份,有效回收率95%,对有效答卷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到有35%的教师对于思政教育的认知存在模糊不清的情况,对体育与思政教育间的关系不了解,教学中无法促进两者的有效融合;有63%的教师对思政教育有简单的掌握,但无法制定出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和方案;而有2%左右的教师较为关注体育与思政的融合,借助示范课的建设落实教学目标,此外对于体育与思政教育关系模糊不清的35%教师中有一些认为没有必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放在体育课程当中,体育教师对课程思政认识的不足导致课程思政理念落实不到位、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不充分、体育教学活动思政元素缺乏。

(二)思政资源挖掘不到位

中职体育课程中,思政资源的深入挖掘是促进两者融合,优化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现阶段由于对体育课程中思政元素的研究相对较少,关于该方面的论文资料也不齐全,在资源挖掘上受到较大程度的阻碍,目前的体育课程仍以坚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合作精神及拼搏精神为主,教学内容比较零散,对体育课程中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史国史、增强四个自信、劳动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资源挖掘较少,对各运动项目的特性挖掘较少,不够全面和系统。

(三)教师专业能力不足,培训力度不够

思政教育的开展不是为在院校内增加一门课程,而是想要将思政内容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来,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开展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推动学生的健康发展。而若想实现上述目标,就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强化教师的专业技能,开展专项培训活动,了解思政教育的要点和核心,开展融合工作,这对传统的体育教师的能力是一个挑战,需要多方的力量支持,包括专门的培训来提升体育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能力。但事实上,大多数学校还没有对体育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专门化、系统化的培训。

(四)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

课程思政在中职体育中的落实属于一种新型的教学尝试,需要对教学的实际效果予以进一步检验和确定,这样才能促进课程思政的融合,提升中职院校体育教学质量。但从现阶段实际情况来看,因为教学评价机制缺失严重,中职体育课程考核多集中在技能、体能及出勤情况的了解上,对于教学效果的掌握不全面、不到位,很难确定课程思政的融合效果。为此,就需要进一步加大分析和探究力度,完善评价机制,明确课程思政融合水平,不断进行优化创新,改进中职体育教学质量。

三、中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实现路径

(一)明确育人价值,开展顶层设计

院校与教职人员应明确体育课程的育人价值,做好课程设计,确保学生人格和体能的全面发展。院校要先明确体育育人价值,加大对体育课程的重视力度,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发挥育人价值,推动学生的良好发展。教师需在明确自身职责和权限的基础上,在立德树人理念的推动下,对体育课程进行重新规划和处理,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并渗透到日常教学中来,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品德。教师需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有更深层次的认知,探讨立德树人理念下体育课程的相关内容,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优化教学质量。

根据体育学科特点和本校体育优势,结合学校特色对体育教师开展“课程思政”专题教学指导和培训,切实改善体育教师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使其根据所授课程的特点,在不同场景,抓住机会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能力。再者,改善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思政的态度,深化教师的专业认知,科学处理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注重教师培训,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二)深入挖掘体育课程中的思政资源

中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实践,首先要找到两者存在的融合点,以科学的方式将体育与思政融合起来,推进教学工作的顺利落实,达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为此,要在实际工作中,深入挖掘体育课程中的思政资源,了解课程内涵盖的思政元素,并将其与实践活动融合起来,潜移默化中改善学生的素质品德。如在体育发展史的讲解中,将教学内容与思政资源有机融合在一起,能够起到积极正向的引导工作。

我国体育的发展历史悠久,无论是传统体育的丰富内容,还是不同时期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都离不开一大批优质体育运动员的努力和推动,这值得大家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感知。思政教育应该抓住这一特点构建教学框架,从多方面展开渗透工作,不断影响学生的思想,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建立民族自信心。再比如,在开展足球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入能够采取导入式、情感感悟式、问题嵌入等多种方式,将足球魅力展现在学生眼前,并对其中凸显的精神品质,如团队协作精神、规则意识等加以传授和渗透,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

(三)构建专业教师团队

在中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实践中,教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教育体系中,思政及体育教育工作者之间存在着相互独立的关系,各司其职、互不干扰,但中职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对师资队伍构建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体育基本功,又应对思政教育工作有所了解。为此,中职院校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进行切入。一方面加大校内专业教师团队的培训力度。围绕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实践这一核心要点,为思政和体育教育工作者展开专业综合培训活动,使其明确两者间的共同点,加大对思政教育的重视和认知力度。另一方面,从外部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力度。引入专业人才,提高院校教育团队的能力素质,以较为直接的方式,对教育教学实行改革优化,推进体育教学与思政教学的有机融合。

(四)完善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的建立可分为两部分,即教师评价机制和学生评价机制,通过考试、课程效果检视等方式展开评价活动,对教师教学成果及学生学习效果展开检查和分析,给出专业评估报告,为后续调整提供依据与支持。以棒球教学为例,在期末考核过程中,可设置这样的考试内容:以日本成功改造美式棒球的理论知识对棒球中国化、本土化的改造加以论述,从法治角度对棒球运动的原则展开分析。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容与思政内容融合起来,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其中蕴含的深层次思想和内涵,同时启发学生思考和分析,加深理解记忆,改善自身的能力与素质。

在课程思政建设实践中,可对教学结果实行专业测评,考核内容可以课程思政建设教学设计合理性与否、能否凸显体育课程思政核心内容,是否达到最终教育目标,在活动开展中有无融入思政元素,学生对课程思政的反馈如何等多方面展开分析探讨,给出专业评价,以此加强教学效果,并实施后续调整。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实践需要考虑较多内容,应根据院校和教师的实际情况展开细致的分析和探讨,给出专项方案措施,以此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达到立德树人目标要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思政院校融合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融合》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思政课“需求侧”
破次元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