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武术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2021-11-24 04:42张莉南昌航空大学体育学院
灌篮 2021年17期
关键词:武术思政价值观

张莉 南昌航空大学体育学院

课程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升华,强调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在增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提升他们的道德情操。作为高校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武术课程教学也要积极融入课程思政理念,以此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然而就现下高校武术课程教学情况来看,课程思政未得到重视,融入效果不理想,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基于此,笔者在本文中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就以及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就如何创新武术课程教学模式分享自己在工作中采取的措施与心得体会。

一、武术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武术是传统体育项目,是非物质遗产资源,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理论性,这也是很多教师在武术课程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因。实际上,武术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强的同向性,武术教育最重要的是武德教育,即“为武之道,以德为本”,武德内容中的“忠、孝、智、信、礼、义、仁”等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融合[1]。具体来说,武术中的武德教育强调将习武与热爱祖国,发扬祖国灿烂文化有机结合起来,要求学习者维护中华民族尊严,培养他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同时要求学习者有广阔的心胸,能够正确使用武术,不恃强凌弱,不恃武伤人,要做到以礼待人。与此同时,对于危害人民利益,危害祖国利益的坏人不能视而不见,要敢说、敢管,疾恶如仇,见义勇为,有需要的时候应积极配合、协助公安部门有效维护社会秩序,尽最大能力去保护国家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除此之外,要做到不夺利、不盗名,拥有助人为乐的美德,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尊师重道,尊老爱幼,虚心学习前辈的经验与著作等,努力学习技术,磨炼出恒、智、勇、慈等坚强意志,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尽可能地为社会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从中可以看出,武术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多相似相同的地方,都旨在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坚定的信念、健全的人格,使他们成为勇担民族复兴大任、具有为国争光志向和抱负的时代信任[2]。所以,基于课程思政理念进行武术课程教学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也具有一定的迫切性。

二、基于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武术课程体系构建路径

(一)结合教学需求深入挖掘武术课程中思政元素

武术课程体系中包含了很多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教师要善于将它们挖掘出来,善于运用社会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生成和发展,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思想认识、行为习惯养成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并将其融入高校无数课程教学中,与课程思政体系相互融合,以此构建立体化育人格局。在具体的挖掘过程中,要遵循立德树人与知识育人相结合的原则,实施全方位育人,要做到武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武德教育是武术教学中的重点,它所倡导的“知行合一,形神兼备,内外兼修,修身养性”等和谐观念是值得挖掘的思政教育元素,可以将其开发成教育资源[3]。武德文化的核心是“仁”,倡导“仁”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原则,倡导和谐、仁爱等观念,关注习武者的处境与命运。与此同时,武德中的“三奖六惩”中强调对于卖国求荣要惩罚,对于爱国卫民要奖励和认可,这符合思政教育中的爱国主义精神。除此之外,“民族自豪感”“爱国”等一直以来是武德突出的思想特征。这些武德内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弘扬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因此,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武术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除了指导学生学习武术技能,还要带领学生从精神、思想、行动、理论等方面了解并掌握武术文化内涵,促进学生深刻感悟我国传统武术精神内涵,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主流价值观的有序衔接。

(二)基于思政元素的融入设计武术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发挥引领、导向作用,课程思政理念下构建武术课程体系,教师应基于思政元素的融入去设计武术课程教学目标,在正确目标的引领下制定教学方案,实现武术课程育人任务与知识传授的无缝对接。武术课程内容分成多个环节,在每一个环节的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具体的内容设定目标,有效融入思政元素。例如,在武术发展概论的教学中,主要内容是讲述武术的产生、发展、特点以及作用,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设置为:1.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2.使学生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主动传承并发扬传统文化;3.了解武术的由来,培养学生爱国情操,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5]。又如,在武术基本功教学中,主要内容是基本礼仪、手型、手法、步法等,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设置为:1.使学生掌握礼仪、手法、步法等,树立认真的工作态度;2.培养学生礼貌、谦逊的处世态度;3.培育学生友善对人的良好品质。再则,在武术套路教学环节,主要内容是24式太极拳、初级长拳等,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设置为:1.使学生掌握长拳、太极拳等动作技巧,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2.尊师重道,尊老爱幼,虚心学习前人与长辈的经验与著作,努力学习技术,认真钻研,磨炼出恒、智、勇、慈的坚强意志;3.培养工作敬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科学的课程教学目标的引领下,通过构建以育人为导向的武术课程体系,能够促进育人目标与武术教学的双向融合。

(三)在武术课程教学内容中有效拓展思政教育内容

武术是一门蕴含着丰富思政教育资源的课程,在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教师要深入、努力挖掘,从广度、深度拓展思政内容,使思政教育效果实现最优化。课程思政强调在各学科教育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旨在建立文化自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文化是民族、国家的灵魂,如果没有繁荣昌盛的文化,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也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技击是武术的本质,而武术文化不仅包括了武术技能,它是武术与传统伦理道德、美学、宗教、军事思想、医学、哲学思想等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博大精深[6]。武术文化中蕴含的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阴阳辩证、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都是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课程思政理念下,教师要有意识地去挖掘这些资源,以此丰富教育内容,在提升学生武术水平的基础上提升他们的思想水平。例如,在武术体验中,教师可以结合太极拳、个人长拳、双人搏击体验等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培养他们的大局意识、敬业精神、核心意识等,以此增强学生的责任担当。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弘扬勇于担当、不怕困难的体育精神,使学生形成正义、忠诚、仁爱、自强、自信等高尚品德。又如,武术需要学生有强健的体格,所以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身体机能的训练,包括速度、耐力、力量、灵敏等素质练习,以此磨炼他们刻苦、自强、勇敢的意志品质,培养其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培养他们诚信、敬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在丰富教育内容的加持下,学生不仅武术技能越来越强,价值观与思想观也获得显著提升。

(四)通过创新武术课程教学方式提升学生认知水平

课程思政理念下,在高校武术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摒弃传统的“讲解-接受”式教学法,要坚持“德育引领”与“专业知识”的无缝对接的原则创新教学手段,同时还要尽可能地做到寓教于乐,灵活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情景化教学等方法,增强学生学习武术课程的兴趣以及体验感。例如,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先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合理划分小组,让每个小组的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学习或者完成某个任务。这样的教育方式既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武术技能水平,还能培养他们的分享意识、合作精神、团队协作能力等。又如,教师可以采取以赛代练教学法,顾名思义,直接以比赛的形式代替机械的动作训练,高校学生有好胜心理,这样的教育方式可以显著提升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学习主动性,更重要的是,这种教育方式不仅可以显著增强学生运动技能还能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集体荣誉感等,从而实现“德育引领”与“专业知识”的无缝对接。除此之外,在当前这个互联网时代,教师还可以利用微课指导学生学习,在教学平台上上传各种案例,甚至还可以上传一些武术比赛的视频等,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同时让他们深刻领略武术文化的魅力,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结论

综上所述,高校武术课程教学在课程思政背景下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以立德树人为育人根本,结合教学需求深入挖掘武术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且基于思政元素的融入设计武术课程教学目标,有效拓展思政教育内容,此外还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创新武术课程教育方式,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与武术课程教学同向同行的育人局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武术思政价值观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我的价值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武术研究》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