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体育课后作业的设计及其评价

2021-11-24 04:42林玉份福建省德化第三中学
灌篮 2021年17期
关键词:身体素质体育课技能

林玉份 福建省德化第三中学

一直以来很多中小学体育教师所设计的课后作业,不仅单一的机械化操练,而且针对性和运用性不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不到运动带来的乐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为全面发挥体育课后作业的效能,体育教师需结合新时代新课程改革精神,打破体育课后作业的格局与内容,创新设计形式,完善评价体系,确实提高中小学体育课后作业布置成效。

一、有效设计

众所周知,这几年来,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小学生体育与健康教育,坚持推行五育并举,力度空前,中办、国办、教育部先后发布了一系列事关教育改革的重磅政策、重要文件,这里面就包括近期刚刚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以及2020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这些政策无一例外都跟学生的体质与健康有着直接的关系,包括现在正在推进的“五项管理”“双减”工作,也是为了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课业负担,能够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到阳光下去参与体育锻炼活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新时期的体育教学主导思想是通过“教会、勤练、常赛”,让学生体验到参与体育的快乐。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王登峰司长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要保障学生校外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需要家庭社会共同帮助学生实现体育锻炼的目标,具体做法就是体育作业。由此对体育老师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对体育课后作业的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怎么设计课后作业才能激发学生自主、乐意的去完成?也是我们思考的方向。

首先,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相关规定进行设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把作业设计为达标类和巩固类,达标类是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必须达到国家体质健康标准与考核目标。如立定跳远项目,初一女生要求达到140CM、男生155CM。那么作业设计就应明确组数和次数,可设计收腹跳做三组,每组20个;蛙跳三组,每组20M等。巩固类作业是老师在教授完新内容、新技巧以后,给学生布计的课后作业,目的是让学生对所学的新技能技术的巩固和加深对技能的理解与印象,能够使学生对知识建立正迁移。如学生学完鱼跃前滚翻技能后,教师应布置相关的辅助训练内容,设计原地站立蹬地上摆练习,蹲在稍高的地方向低处做前滚翻,肩肘倒立等。

其次,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水平设计。因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身体素质也是不一样的,因此作业宜分自选类和合作类。在自选模块中通过分层设计可以发挥学生的能力,比如对于身体素质和技能较好的学生加强其对技能练习和应用;对身体素质和技能一般的学生,专注于技能技术的培养;对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应注重身体素质综合练习。让学生自由选取喜欢的项目,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合作类项目的设计2人以上的合作练习,如两人以上的游戏、一对一的比赛或多人比赛等。这类作业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提高家长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和对其学习的关注。对课后作业的合理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就作业合理布置来说,可以提升学生的技术和技能以及练习速度,为下堂课做好准备;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技能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心理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培养其兴趣和学习自信心,拓展体育课堂教学活动。

二、有效实施

通过课堂教学观察,在课后作业的实施过程中,发现有一部分学生缺乏自觉性和家长有效的监督,完成效果不理想。如何确保课后作业的有效实施?

1.通过平台打卡。老师布置的达标类和巩固类作业让学生回家完成,发现很少学生会自觉去完成,教师也无法检查。对于这种情况老师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服务,我们可以尝试设计打卡奖励方案,在开学初就组织成立微信群、“班级钉钉学习群”和“小组钉钉学习群”,作为作业提交展示的重要渠道,教师必须加入群中。要求学生自主按时完成作业,同时拍摄完成理论、体能、技能作业的练习所有视频,并把视频发布在小组学习群或老师规定的打卡群里。

2.通过微课跟进。教师录制微课、技能短视频,并把视频和音乐设置成链接二维码,通过微信群、“班级钉钉学习群”和“小组钉钉学习群”转发,开展体育理论知识、动作要领指导等,利用短视频进行教学,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观看和学习,更好地让学生都能得到能力展示的机会,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注意设置引导学生线上自主查找资料学习,培养终身自学意识与能力。

3.通过家长助力。课后作业的实施需要班主任和家长的协同助力、学生的积极配合才能完成。老师将设计好的课后作业发到班级微信群、“班级钉钉学习群”和“小组钉钉学习群”,班主任应协调家长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任务。家长的身份是监督员、拍摄者、裁判员、计时员、练习伙伴、对抗对手等,要切实落实作业的完成情况,跟老师建立密切联系,发现没有完成作业或者完成作业有困难同学立即跟老师联系。同时老师要开通跟学生、小组长、家长的沟通途径,如采用微信、钉钉、qq或者电话等,让有疑问的学生能够及时得到指导与帮助,使学生顺利完成每次的课后作业。学生尽量高标准完成练习,并在不断的练习中体验运动带来的成就感和乐趣。

三、有效评价

对课后作业的评价方式提出了更多的需求,老旧的评价方式已无法顺应如今教育的发展,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技术动作的学习与了解。如何制定课后作业评价的有效性?

1.注重个性评价。在了解与掌握学生个性爱好和身体素质的差异上进行差异化评价,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学习需求。在个性评价时要认真观察每位学生的表现与进步,以激励的方式促学生进步。比如老师在课堂上用一个笑脸、一枚小印章、一句简单的很棒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兴奋点,缩短和老师的距离。

2.引导自我评价。老师引导学生依据评价标准对自己进行评价,学生在完成动作时录下视频对照标准动作,并对自己的理论知识、技能与体能练习情况进行自评,这样学生可以很直观地看到自己的优缺点,从而改正自己的错误动作,提高技术水平。

3.组织小组评价。教师通过小组互评方式,让学生指出同伴的缺点与错误,帮助同伴改正错误动作。同时教师密切关注各小组,随时检查指导,及时引导学生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有效梳理;老师应给予学生一定的评价权,通过小组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沟通、互相交流、相互学习的形式,在这样的评价实践过程当中可提升学生探索意识。

4.开展激励评价。在完成一个技术动作练习中,不管是水平高的还是低的都难以一次做好,须通过多次练习和改进才能达到动作的规定要求。但不可否认的是,每位学生都渴望自己的表现或完成的动作可以得到老师、同伴的肯定与称赞,若每次体验都以不合格而告终,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觉得自己怎么学怎么练都不能达到老师的要求,于是就自暴自弃,放弃追求技能知识的欲望。所以,教师有必要设计多次评价,即学生完成练习,由教师、学生自己与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后进行修改,最后由教师进行再次评价,若达到规定要求则可以获得奖励,这样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信心。

5.落实考赛评价。老师可通过学校每年的春、秋季校运会、趣味运动会、年段的排球、篮球赛等等一些竞赛活动,为广大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从而来考查学生对技能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每年的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每学期的月测、期中测、期末测来了解和判定学生对所教授的技能技术掌握情况,老师再综合以上的考察和测评给予每位学生一学期的综合评价。学校和体育组可成立各种奖项,比如评选“最大进步奖”“积极分子”“明星选手”等荣誉称号,对学年、学期、单元体育作业的完成情况较好或达成规定目标的学生可以获得相对应的奖励,从而最大化的发挥评价导向作用,激发学生自觉训练的斗志,自主训练习惯的养成。只有自愿的参与才能保障训练的质量,也只有通过自主锻炼学生才会感受到锻炼带来的乐趣,享受锻炼对成长的好处,这样学生的体能水平、体能素养才能够达标。

总而言之,中小学体育课后作业的合理布置与有效评价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训练的斗志,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训练习惯的养成,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技能运用能力。所以,我们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应依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和创新课后作业设计,制定多元评价模式,充分发挥作业作用。

猜你喜欢
身体素质体育课技能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体育课上的“意外”
锻炼
新发现
拼技能,享丰收
讨厌的理由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