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育“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

2021-11-24 04:42安波长春理工大学
灌篮 2021年17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协同育人

安波 长春理工大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了对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新要求,即在体育教学中树立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程,让学生能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并锤炼自身坚强的意志。明确了体育教学在当今时代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并提出以“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四位一体教学目标展开体育教学,同时结合协同育人教学模式,优化学校体育教学资源配置,为学生开放性、系统性的体育教学服务,从而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工作,提升高校人才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能力。基于此,本文就高校体育教学“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进行探究,为进一步提升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提供参考。

一、高校体育教学“四位一体”目标内涵

(一)享受乐趣

享受乐趣是学生成长之源,指的是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享受快乐,这就要求提升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在坚定的信念中发展兴趣,才能真正体会到体育锻炼过程中的乐趣,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关注学生体育运动基本的提升[1],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以及体育锻炼习惯,还要将中国民族体育精神作为教育重点贯穿体育教学始终,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品质,真正感受体育运动的魅力,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充分的享受。

(二)增强体质

增强体质是学生成长之基,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只有人民拥有健康的体质,国民整体健康水平才能得到提升,才能保证民族旺盛的生命力,更高的促进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平稳发展[2]。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进步的主力军之一,关注大学生体育健康状况是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要求高校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增强体质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结合起来,充分重视和落实增强体质的教学目标,积极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教学活动。

(三)健全人格

健全人格是学生成长之本,人格是人的特性,也就是一个人的价值观、思想品质、品格等内容,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以及希望,肩负着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因此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人才培育的重点,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要做到育人和育才的通知,以立德树人作为学下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修身养性,培养起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青年。

(四)锤炼意志

锤炼意志是学生成长之道,锤炼意志是学生在艰苦奋斗中成长为一个得才兼备,对社会有用,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的必备条件,高校体育教学对学生意志品质的锤炼及培育是教学的主要功能,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学生承受的生理上的痛苦、危险的恐惧以及失败的不安等,是学生磨炼意志,培养坚定品格的重要环节[3],从而使得学生能够不蹲啊的克服困难,突破自我,养成坚定的信念以及顽强的意志,能够更好的应用生活、工作中的困难。

二、学校体育教学构建“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的必要性

(一)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学校体育教育的现代化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求体育教学条件、体育管理、体育水平以及队伍等实现现代化,同时要求其能够与政府、市场、社会等之间相互协同配合,相互促进,从而实现整体及系统效应,促进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深入改革发展,充分发挥协同效应,结合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及需求,构建更加开放性的育人机制,促使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升,推动体育教学的现代化发展。

(二)高校体育教学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选择

在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中,体育教学经费来源渠道狭窄,资金短缺,导致在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上存在较多的问题。另外师资队伍的短缺以及结构的不合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效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体育教学的深入改革发展,因此难以满足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要求体积学生对体育教育资源多样化的需求[4]。通过构建协同育人机智,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实现校际协同、校企协同、校社协同以及校政协同的育人机制,实现多渠道、多方位配置学校体育办学资源,丰富了学校的体育资源,满足学生多样化的体育运动需求,促进了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四位一体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高校体育“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策略

(一)重视体育课堂教学,提升学生体育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在“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中,加强课堂教学,让学生深入了解体育运动的魅力及内容,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从而能够在运动中享受乐趣。在体育教学的开展中,要注重线上线下学习的结合,构建“讲、练、展、评”的教学模式,组建由教师、专家以及各方能手的协同教学机制,采用案例式、示范式、实训式以及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向学生传递知识、技能以及技术,让学生树立其正确的体育运动观念,并通过合作、自主探究以及网络教学等方式,强化学生的时间环节,提升学生下体育学习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构建以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专家评价等系统教学评价方式,对学校课堂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学习成果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同时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促进专项技能的提升,并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得到思想上的提升[5],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为学生创建开放性的课堂学习环境。

(二)加强学生知识学习,促进人格健全发展

人文素养的提升是人才发展的前庭,知识学习是人才进步的基础。“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中,要加强学生知识学习的重视,协调好专业技能训练及知识学习之间的关系,高效利用学习时间,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在高效体育教学中,涉及的文化课程较多,在教学中提升学生文化软实力也尤为重要,是实现四位一体教学目标的必然要求[6]。因此教师要转变自身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促进者,重视学生的发展与进步,激发学生潜能,关注学生的个性化与差异性,尊重学生需求,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制定4年成长计划,引导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及人文素养,构建以“知、行、善、美”为主的教育导航工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及民族精神境界,形成人人育人、处处育人、时时育人及事事育人的协同育人氛围,让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人文素养,促进四位一体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开展实践教学,增强学生体质,锤炼意志

实践教学是体育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提升学生体育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直接途径,在“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中,加强对学生体育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科学的训练手段及方法开展因材施教的教学工作,组织学生积极开展体育训练,教授学生完整的体育运动技能,充分利用学校的各项体育教学资源,及社会、企业中的体育资源[7],扩展学生体育运动方式,让学生能顾参与到自己喜欢的运动中去,结合时代潮流,为学生制定相应的实践方案,在参与体育实践锻炼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自身体质,磨炼意志。高校积极联合其他院校、社会组织以及企业单位协同开展各种体育比赛,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在参加体育比赛的过程中发现人才,激发学生潜能,在训练的过程中不断突破自我,明确努力方向。

(四)注重社会服务,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

社会服务是大学的重要职能,通过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工作,对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构建“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机构中,学校联合地方教育部门、企事业单位、社区等组建战略合作权,形成“校、企、政、社”对接的社会服务基地,制定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的方案,共同制定实践、实训基地[8],为学生提供参与志愿者活动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对体育项目的了解,同时在增加对奋力拼搏的荣誉感,对体育项目产生新的兴趣。例如可以参与体育表演、体育赛事的策划推广等社会服务活动中,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营造健康的社会环境,在为公众服务的过程中感受乐趣,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协同发展,实现教学目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教学的开展对学生人格健全、培养良好品质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素质教育的不断渗入,对高校教学工作越来越重视,为提升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构建“四位一体协同发展”机制,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开放性、现代化,从而培养更多符合当前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协同育人
创造力的“阴暗面”与“创新—保新”的协同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体育运动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向纵深推进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京津冀协同发展
呆呆和朵朵(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