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能现状及对策分析

2021-11-24 04:42许扬帆淮北师范大学
灌篮 2021年17期
关键词:体育训练体育锻炼身体素质

许扬帆 淮北师范大学

目前高校体育健身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学校在开展体育健身教学时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不合理、不科学地安排体育健身课程的教学和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身体素质的逐年下降。这需要体育教师着眼于大学生的体能现状,转变教学措施,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一、提升我国大学生体能的重要性

体能训练可以培养大学生敢于挑战、不怕困难和挫折的意志品质。任何体育赛事都是艰巨而富有挑战性的,需要运动者不断克服气候和环境变化、身体素质和能力限制等各种困难,伴随着呼吸困难、疲劳和疼痛等生理反应,以及紧张和恐惧等心理压力,这就导致了一些参与者退出和放弃的消极心理。如中长跑、重力向上、俯卧撑等活动可以激发人的运动潜能,使大学生的意志品质和运动力量逐步经受住“极限”的考验。其次,体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适应性取决于人的综合素质,是个体接收和融入社会的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大学生形成乐观的心态。此外通过体育竞赛,教师可以引导大学生树立相互尊重、公平竞争、团结协作的意识,正确认识和面对团队的成功与挫折,进而改善大学生关系,建立真诚互助、和谐亲密的友谊,塑造成熟独立的人格,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二、我国大学体育课程现状

(一)高校体育教学观念落后,不重视体育教学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主要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一些大学体育项目很老旧,很少大学生对体育有热情。同时教师对各类体育项目的特点认识不足,缺乏专业指导,对体育健身教学重视不够。同时我国高校学生体育素质教育课程较少,体育课一般被认为是一门选修课。此外学校体育课时少,对学生体育教育和健身器材的投入非常有限,学生锻炼机会少,身体素质难以明显提高,不能满足体育健康教育的实际需要。

(二)高校师资短缺,过分强调体育理论教学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导致健康教育师资严重短缺,阻碍了国内大学生体育健康教育的发展。目前高校虽然开展了体育健身教学课程,更加重视学生的体育健身训练,但由于过去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体育健身训练的发展还不成熟。在这种情况下,体育健身教学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没有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体能发展。特别是高校在实际开展体育教学时,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而体育教学中的实际训练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展,这使得学生的理论性更强,导致大学生身体素质仍然没有得到提高,体能依然很差。

(三)体育设备不足,没有激发大学生的运动兴趣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学校数量有所增加,但体育场并未相应增加。学校体育场地和设备的缺乏减少了学生的运动时间。许多学校的体育场地不符合国家标准,如果继续扩大招生规模,场地更加紧张,甚至基础教学都非常困难。此外大学生对体育感兴趣后,缺乏专业的体育指导。这要求很多学校将体育锻炼作为一门必修体育课程,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和教学,通过专项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并且高校可以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和爱好的差异,设置不同类型的项目。在进行体育健身教学之前,教师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向学生解释体育健身训练以及体育健身训练的重要性。特别是体育锻炼过程应与大学生兴趣相结合,需要学校提高活动的多样性,满足不同大学生的体能个性化需要,使他们能够参与体育活动。

三、大学生体能提升对策

(一)开设专项体育课程,加强体能指导

针对大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兴趣不大的问题,高校可将体育课作为必修课,在专项体育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由于生理负荷的限制可能会造成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障碍,没有办法更好的继续完成体育锻炼。高校教师给予及时、适当的身体与心理指导和引导,确保学生科学地开展专项体育锻炼,在专项体育训练中增强学生的成就感。特别是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大学生的身体水平,安排不同的体育锻炼活动。针对不同身体素质学生的难度,教师可以适当穿插运动与对抗比赛,增强大学生团队凝聚力和合作能力,进而提升大学生的体能水平。此外教师要立足大学生的特点,设置难度适中的体育活动,确保每个学生适当锻炼自己,使不同锻炼水平的学生能够参与,切实提升大学生的体能水平。

例如在大学生体能训练中,大学生体育的重要性必须重视宣传,广泛动员人员,扩大宣传覆盖面,增强宣传体育体能训练,让广大大学生认识到体育的意义,参与大学生体育活动。此外高校要开展广泛的宣传活动,促进大学生体育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由此让大学生的体能训练成为常态,让社会和家庭认识和参与活动,提高我国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特别是教师要强化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观念,提高大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是解决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低下的重要途径。同时体育教师要从大学生兴趣入手,帮助大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激发大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加强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利用高校体育的优势,在高校附近社区开展体育活动,倡导家庭体育的内容、方法和行为,进而共同提升大学生的体能水平。

(二)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高校学校体育质量的关键在于是否有一支素质高、能力强、敬业的体育教师队伍。目前体育教师短缺,一些学校的其他教师分配超出了规定。鉴于课时大幅增加,高校体育教师数量应重新核定,以确保体育教师的合理配置。大学生应该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体育锻炼和思想锻炼应该并行进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加强体育锻炼,培养锻炼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确保大一、大二体育课时贯穿整个学年,加强对大三及以上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指导,强调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而且教师不仅要发现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优点和缺陷,还要发现自身训练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不断促进自身专业素质和专业水平的提高。另外教师可以利用趣味竞赛系统的运动训练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核心力量的力量点,学会控制自己的核心力量,从而应对各种运动中的突发事件,确保自己核心躯干的安全,从而不断促进大学生核心功能的发展和强化。

例如体育教师要结合现代体育训练理念,根据最新的训练方法,将趣味性体育训练融入日常体育训练中,可以有效激发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促进我国体育训练整体水平的提高。最后教师要在建立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应尊重大学生在运动兴趣、身体素质等方面的不同优势,适当增加选修项目的比例及其考核权重,强化过程考核的激励作用。这样不仅有利于丰富高校体育的学习内容,也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体育专门知识,实现体育评价标准与教学目标的有机统一。

(三)立足大学生的兴趣,创新体能训练方式

考虑到与运动技能和体育训练的教学相比,体育兴趣和体育观念的培养更为关键和困难。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多以体能(耐力)、跳跃(速度)、技能(力量)等竞技体育为主,训练难度较大。要求大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通过高强度的训练和相对熟练的运动技术,从而通过体能测试,达到运动成绩标准,从而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迫使大学生把运动作为一项任务来完成。例如常见的耐力跑训练,如果在跑道上一圈一圈地重复同样的动作循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运动耐力和运动成绩,但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无聊感和厌倦感,也很难体验到身心愉悦的价值。因此体育教师应该立足大学生的运动兴趣,创新体能训练方式。除了采用教学、演示等常规教学方法外,还可以选择相关的实物和教具进行直观演示,或借助动画等多媒体教学手段模拟体育训练情境,项目训练或比赛的音频和视频,通过观察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掌握跑步要领和正确的跑步姿势,帮助学生释放对困难的恐惧和对跑步的抵制,树立锻炼的信心和决心。这也要求高校体育将学生终身体育的需求纳入教学目标。教师可适当增加,使用有趣的操作性运动,让学生在参与自己喜爱的运动中亲身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就感,使他们对体育的学习从模仿动作和表情、追求健美的感性认识阶段升华到对体育意义和价值的理性认识阶段。而且大学体育可以促进各种器官系统的发育,增强肌肉和骨骼,从而有效改善大学生的生理机能,提高其健康水平。这需要大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的运动技能,坚持长期锻炼,才能改善人的生理机能,提高整体健康水平。此外在对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高校体育教师还应传授必要的保健知识、运动损伤的治疗方法、运动竞赛规则等,以尽可能减少高强度运动对学生造成的身体伤害,从而达到现代意义上的“健康”标准。

例如体育教师可以利用课堂项目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球类、跑步、艺术体操、拳击等体育运动,培养开朗、乐观、果敢、果敢的人格素质和应急能力,改善消极心理状态,有效防止不良情绪转化为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要使体育运动取得良好的心理健康效果,除了充分发挥高校体育的“强身”教育功能外,还必须重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大力发展各类体育社团,鼓励大学生每天锻炼,进而解决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问题。许多高校都有针对学生参加考试的训练计划,这些计划是根据体质测试的复习情况为学生制定的。考虑到体质测试最重要的对象是学生,大学生是需要提高体质的主要人群,合理的测试项目可以减少学生的抱怨,不会产生强迫学生锻炼的效果。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场馆设施,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为大学生创造锻炼机会,提高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使体育锻炼成为大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结论

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体现了青少年体质健康在“健康中国”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为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制度保障。针对上述现实问题,我国高校应探索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为广泛开展全民体育锻炼和竞赛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充分发挥高校体育在培养大学生健康体质和健全人格过程中的责任和作用。

猜你喜欢
体育训练体育锻炼身体素质
学校体育训练与竞技体育训练的有效结合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体育训练中兴趣培养的路径探究
锻炼
当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训练现状及对策分析
新发现
智能终端在体育训练过程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体育锻炼也重要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