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K理论应用于体育专业院校运动训练专业培养模式研究

2021-11-24 04:42李健吉林体育学院
灌篮 2021年17期
关键词:学科知识专项运动

李健 吉林体育学院

国发办〔2019〕40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要精心谋划,狠抓落实,不断开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加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体育强国的建设不仅仅是政策的落实的问题,在实际行动上也要有所行动,在体育的发展各项方面包括教育、竞技、管理协同发展,体育作为体育建设成果的直接表现形式,能够直接反映出体育实力问题,我国竞技体育水平,处于日益增长的状态,目前我国开设运动训练专业几所具有代表性的体育院校,如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等等,其他综合类院校的体育学院也有开设,由于运动训练专业实践操作性较强,该专业在注重操作性的同时,有关项目的理论知识也同时服务于实际训练中,掌握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学科知识能力也是一并重要的,教师在传授专项技能的同时,也要一并将有关于训练的理论知识传授学生,基于上述,本论文通过对 PCK 理论的梳理和解析,尝试运用到运动训练专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以提升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为今后担任的教练员和训练员专业化奠定良好基础。

一、PCK理论解析

(一)PCK理论的概念及其内涵

舒尔曼提出PCK的概念,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科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以往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科知识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科问题非常重要,教师对学科的理解情况决定着该学科的教学质量,怎样将自身所掌握的学科知识转变为学生能够理解的形式,怎样处理有问题的学科课程内容,以及如何运用学科知识来进行问题的解释和表述。

(二)PCK的基本特征

第一,实践性,教师的PCK是关于如何进行知识的教授,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以及在生活学习中所取得的经验,经过整合和转化不断丰富,因此,离不开教师在实践中所获得的经验、并有所反思。在教师获得PCK的过程中,离不开课堂教学工作、生活场景。长此以往的进行知识结构的重组与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获得了进步和发展。因此离不开教师工作的实践性。

第二,内容相关性,教师的PCK是将自身所掌握的内容加工转化为易于学生理解学习的方式,学科教学知识不同于学课内容,但与学科紧密相连。

第三,个体性,教师的PCK是在自自身特定的学科和学生的特定范围内,不断地将知识结构重组和丰富,具体来说,教师要通过自身对社会所提出的学科教学理论和要求,也就是教师对于公共知识(public knowledge)的理解和掌握,并运用到教师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形成适合自身的一种方式,不断丰富和提升,达到适当合理的效果。

第四,情境性,教师的PCK关于教师如何教授知识,而教学缺少不了特定的环境,教师在教学环境下运用自身所掌握的经验和能力,是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下所运用的,因此教师的PCK具有情境性。

二、国内运动训练专业当前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

伴随着我国经济能力的发展,人民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健康体质的追求,体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不仅仅是教练员、运动员,居民百姓都需要参与到体育运动的队伍中。也正因如此,我国运动训练学理论开始得到发展,运动训练专业学生作为主要的后备人才和力量,肩负着重要的任务,与此同时,运动训练专业的理论体系和实际运动项目之间存在矛盾,教练员的指导观念需要更新,专项训练能力欠佳,因此提升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能力,是必要的选择和决定。

三、PCK运用到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的意义

(一)PCK是培养运动训练专业能力的必然选择

首先,基于运动训练专业的特点具有实践操作性,实践操作的能力首先取决于学生自身所掌握具备的对应专项能力,运动训练专业学生都是通过国家组织的体育单独招生考试简称(体育单招)途径进入到高校进行学习,学生自身掌握了一定的专项技术水平,但实践能力欠佳,在自身掌握的同时,缺少教学的能力,因此,教师有必要将学科内容知识和教学法知识引入到专业培养方案中,以此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使学生掌握更专业的知识和能力,同时也符合了教师PCK的实践性特征。

(二)PCK是用于运动训练专业专项化培养的必然选择

对学生的教学中,注重内容的相关性,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因各自的专项不同,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该与学生的发展方向所符合的课程,基础课程如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选材学,面向全体学生学习掌握。在对于不同专项的学生时,应该开设相对应的专项课程,教师应该将专项化的理论操作知识也称为学科内容知识传授给学生,增强学生的专项能力。在面对不同情况的学生时,教师应将自身所掌握的学课内容知识和教学法知识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区别对待每一名学生,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易理解、掌握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同时也符合了教师PCK的内容相关性。

(三)PCK是用于运动训练专业基础能力培养的必然选择

课程内容的安排不仅仅要包括专项学科内容知识和专项技能的知识,基础方面的知识也要进行传授。当下,信息时代的到来和随着计算机智能的广泛运用,公共知识(public knowledge)的理解和掌握,需要用到教师的教学工作中,作为学科内容知识的基底,传授给学生,为专业能力进行加持。

四、当前体育专业院校运动训练专业培养存在的问题

首先,从PCK理论特征上来看,院校没有开设PCK理论的课程,专业教师缺少PCK理论,从专业角度出发,没有构建相对应的学科知识内容体系,教学法内容,教师自身缺少PCK的运用,应将教学策略,学科知识内容,教学法知识,公共基础知识作为主要的培养方式,同时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能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教学,这正是PCK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要求。其次,在专业实践方面,缺少学生的案例教学,课程往往在教室中进行,运动训练专业,根据训练中具体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解决,因此在教室中完成授课不能够满足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造成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分离,效果不佳,最后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足,一般的专业实习通常在三个月左右,实习场所和单位,往往不能够与专业直接对应,学生往往在了解了基本的训练情况,很难有机会走向实践训练,实践过程没有贯穿于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的整个过程之中,有一定的方面影响了各专业知识的有效融合与转化,导致最终的培养效果不佳。

五、建议

(一)加强授课教师形成PCK的理论观念模式

教师的教学方式应从单一型逐步转为复合型,注重理论知识的同时,运用学科教学知识和一定的教学法知识,将知识进行整合,从以往的针对教学转变为复合式教学。同时,在新教师职前培训时应该将PCK的理论中的教学策略、学科内容知识、教学法知识、公共基础知识按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教师将自己掌握的教学知识和经验充分加工和整合,形成一套易于学生学习接受的授课模式,从学科教学知识,专项知识、理论知识、公共基础知识、几个方面进行深度的整合,为教师所具有的PCK提供先行保障。

(二)多实践、多总结,发展专业的实践能力

根据专业的特点,教师应该多组织学生进行运动训练的实践性操作,在实习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专项能力进行有区别的实践安排,实践不仅仅是学科知识和理论知识的施展机会,更是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也是对教师的PCK理论模式培养下的成果检验和经验总结。其次总结不足之处,经常召开总结会议,及时的了解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同时教师自身也要总结归纳,从中获取经验,不断反思,形成趋于完善的PCK理论模式。

(三)加强专业师资力量的配备,合理布置学科课程

当前,一些体育类专业院校的师资配备仍不够完善,个别院校的师资配置还不能够满足于学生个体专项培养的方案,从目前形势来看基础课程的教师配备较为齐全、计算机、英语、时政课,这些适用于全体学生的公共课较为完善,体育类主干课程如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解剖学、生物力学、生物化学、等也较为完善,主干课程是学生必须所掌握的基础知识,而面对专项不同的学生时,一些院校目前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不能够开设与之相对应的课程内容,不能够满足于学生专项发展的能力,缺少了专项学习能力和机会,当前,一些体育院校就存在着此类问题,因此,加强专业师资力量的配备,合理的设置相对应的学科课程是专项化培养的重要举措。

(四)加强教师的专业学习能力

教师需要不断的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加强,及时总结,及时整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知识不断更新,结构不断优化,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首位,教师需要及时的更新自身在教学过程中方法,不断创新将更新颖的内容和学科知识及时的展现在课堂中来。同时学生可以在教学之余可以监督教师的实际教学情况和运用学科知识和方法的能力,达到授课质量进一步优化的效果,总之,PCK理论是当前运动训练专业培养方案中可参考,运用的方法之一,能为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培养提供可采纳的参考。

猜你喜欢
学科知识专项运动
通向学科育人的学科知识观
品读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不正经运动范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单项选择专项训练(四)
同义句转换专项练习5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