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人文社会学的方法意识与问题意识探析

2021-11-24 04:42杨林芳郑州大学
灌篮 2021年17期
关键词:体育事业社会学人文

杨林芳 郑州大学

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目的是追寻体育人文价值和体育与社会密切结合的发展方向。当前,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正在紧张筹备的北京冬奥会更是将全民健身、全民运动的理念推向高潮。体育人文社会学也随着体育事业的进步不断向新时代迈进,其研究逐渐开始多样化,分化出诸多与社会同频同步的研究领域,各类研究成果也开始对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发展产生影响。我们应当不断探索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树立明确的方法意识和问题意识。

一、加强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的必要性

体育人文社会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体育哲学、体育原理、体育社会学、体育史学、体育经济学等等,具有较为庞大的学科体系。例如,体育经济学是对当前经济快速发展下体育社会现象和经济形态的研究,体育管理学意在为专业运动员、人民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行为进行规范,体育哲学是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方面对体育活动进行判断。作为交叉学科,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兴起有其天然因素,首先是体育活动越来越成为人民大众广泛参与的健身活动,其组织化、科学化在近年来飞速提升,尤其是在北京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的推动下,体育竞技、体育健身、健康生活已经深入人心。其次,体育产业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部分,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内循环的构建起到了重要作用。截至2019年,我国体育产业总产出达到2.95万亿元,增加值超过1.12万亿元也就是说,体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与社会密切结合,体育人文社会学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应运而生,且越来越受到重视。

二、体育人文社会学方法意识和问题意识现状

(一)体育人文社会学方法意识薄弱

体育人文社会学由于本身带有明确的人文精神特征和浓厚的社会行为研究内涵,其发展一直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向而行,重视对社会现象和社会实践的总结。自改革开放以来,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热点一直在随政策、市场需求、国际社会普遍共识等不断变迁,具备着突出的阶段性特征。改革开放以来,体育人文社会学最初想要打破苏联体育理论的垄断,在全国学术界对体育本身进行了大量思考,并且开始逐步发展学科内涵。从1997年开始,体育人文社会学走上学科舞台,积极关注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申奥成功、思想进步等国家大事和社会风潮,开始对体育产业化、全民化、竞技化等进行深入思考。而随着北京冬奥会的筹备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我国体育事业走上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道路。但是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变迁来看,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热点越来越发散,体系化建设长期滞后,热点研究方向一再变化。从学术研究上看,学者和专业人员逐步形成了一种盲目追随短期热点的风气,长期性研究甚至出现断档风险。总结来看,实际上是体育人文社会学基础研究弱化的趋势,尤其是在体育哲学、体育文化等领域,致力于钻研的学者越来越少,研究热点应用方向的学者越来越多,体现了方法意识的薄弱性。

(二)体育人文社会学问题意识模糊

改革开放时期,“不管黑猫白猫,抓得住老鼠就是好猫”的理论深入人心,面对体育事业发展动能弱的问题,体育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重心开始向应用型方向转变,更加关注体育事业发展前沿动态,力求用体育人文社会知识和理论解决体育难题,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体制机制改革,这与体育界注重实际进步的观念是一致的。但是在这样的现况下,体育人文社会学自然就弱化了基础研究和理论研究,对很多基础性的问题,例如体育的本质等很难系统性给出公认回答,很多关注体育发展现实研究的成果缺少理论基础的支撑,学术水平存在软肋。基础研究的弱化导致了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深度受到阻碍,学科理论体系建构面临着一定的困难。从实际研究来看,很多学者生搬硬套西方体育人文社会理论的研究较多,自我理解和转化为中国特色研究成果的寥寥无几。

(三)体育人文社会学的方法意识和问题意识强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作为交叉学科,体育人文社会学具备高度的社会科学色彩,那么也就应当在研究中确立与其适应的问题意识和方法意识。在当前的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中,最为热门的应用研究是以体育事业发展中面临的困境为抓手,寻找体育发展存在的社会问题,并且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为体育事业破题给出应对策略。另外一个研究方向就是上文所说的基础研究或学理研究,对体育人文社会领域诸多事物的定义、价值、本质等进行探究,不断充盈体育人文社会理论体系。但是分析最为热门的应用研究领域,其普遍存在着缺乏问题意识和方法意识的,或问题意识和方法意识不够鲜明的短板。举例来说,很多研究者长期将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视为问题,例如人民群众体质普遍下降、体育产业失衡、体育项目发展缺乏创新等,并未分析和判断这些突出现象的深层次原因。例如人民群众的自发健身活动噪音扰民等现象,实际上是社会和道德层面的规范失灵。从基础研究角度来看,缺乏问题意识的应用研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限,空谈现象时常出现。当然,体育人文社会学也有一批优秀的研究成果,但从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现代化发展角度出发,这还远远不够。

三、树立体育人文社会学的方法意识

(一)加强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统筹研究——树立高度意识

研究任何学科、任何问题都需要我们不断提升研究高度,体育人文社会学也是如此。要确保研究成果具备一定的理论高度和现实意义高度,就必须提前树立明确的高度意识,这是打基础的重要方法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在对某些现实困境进行研究之前,要塌下身子研究相关的基础理论,或在应用研究的过程中发掘深层次的普遍因素,大量查阅相关资料,重点针对尚未形成研究成果的方面进行破题攻坚。也就是说,体育人文社会学的高度意识在于涉足既往研究未曾进入的领域,提出自己全新的观点,丰富体育人文社会学理论体系,同时在创新的基础上解决体育事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同时,对于以往研究成果运用新方法进行研究,提升研究的深入也是高度意识所鼓励的研究路径。

(二)认准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视野——树立角度意识

角度意识要求我们在方法论上科学选择研究视野和研究方向,使用正确的研究方法。在具体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要优先面向体育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或应用意义较大的课题,有意识地退出角度庞大但是必要性有限的领域。在角度意识的指导下,我们应当选择自己致力于攻坚的研究领域或兴趣浓厚的项目,这样才能够保证研究的长期性,避免跟风短期性、断档性课题。同时,要不断提升对基础研究的重视,致力于丰富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学术内涵。

(三)坚持体育人文社会学的价值选择——树立尺度意识

尺度意识在方法意识中同样占据重要地位,这要求我们在实际科研工作中既要做到深入探究问题的本质,还要保证研究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不可盲目夸大事实或运用过于失衡的表述,研究成果不论创新性有多么突出,也要立足体育发展和体育学发展的实际。例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有选择地避免对“宏大叙事”的讨论,转而对自己研究领域中的某个小路径进行深挖,为学界提供全新的研究成果,这其实就是尺度意识,也是确立自己研究特色的重要意识。

四、树立体育人文社会学的问题意识的贯穿

(一)研究理念:学术研究要解决实际问题

目前,我国处于“两个一百年”的重要交汇期,历史给予了体育事业发展的宝贵机遇。我们在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上要重视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尤其是对正在“头疼脑热”的问题运动人文社会理论进行解决。从“撸起袖子加油干”的角度出发,实际上也就是要求我们的学术要求能够服务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新发展,贴切社会需求。但这并不是鼓励我们走忽视基础研究的老路,而是提倡将基础研究和现实问题的解决密切结合,在服务体育事业发展的实践中检验和发展体育人文社会学理论。

(二)研究基础:重视民间体育资料的整理

我国是典型的多民族国家,在体育行为、体育活动的长时间发展中,各个地区、各个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的体育传统和体育习俗。对于研究者来说,要加强对民间各类体育资料的整理和收集。例如从当前研究来看,由于我国各个民族尤其是少数民族的分布呈点状,很多体育历史和体育活动的记载不够详尽,这就要求我们深入多民族聚居地,加强田野调查能力,得到体育人文社会学的一手资料,研究民间体育行为、特点、文化等珍贵研究方向,这有利于民族体育事业的发展。

(三)研究重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问题意识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来说意义重大。不同地区的体育活动中,有着不同的内在规则,大多数体育活动的规则都是有共通之处的,但是不同地区的体育活动具备自己鲜明的特色,在研究当中必须树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问题意识。例如苗族和侗族传统的“斗牛”体育活动中,若后边的选手被前边的选手阻挡,那么就可以用石子击打前者的头部,古代欧洲的罗马斗牛也有这样的类似规则。这就体现了体育活动的共通之处,但是不同地区还有自己的禁忌,这也是我们要注意的。

五、结语

体育人文社会学在我国萌发于20世纪30年代,兴起于20世纪末,为我国体育事业的进步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研究理论,推动解决了一批体育事业发展难题。我们要重视体育人文社会学方法意识和问题意识的正确树立,帮助体育更好地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结合,推动体育事业不断向全民化、战略化和科学化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事业社会学人文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基于OBE理念的非社会学专业“社会学概论”教学改革研究
北京冬奥会“备战办”模式对河北体育事业发展的启示
“十三五”成绩单
——示范区建设中的云南体育事业
意外遇见社会学
意外遇见社会学
当前形势下的新发展理念与全民健身
人文社科
意外遇见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