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国企党建工作中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

2021-11-24 09:24单友方
活力 2021年12期
关键词:党组织国有企业党员

单友方

(中共鼓楼区委党校,南京 210003)

国企改革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特’就特在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随着国企改革任务持续深化,国企党建的重要性也更加突出。做实、做好国企党建工作,有助于在把准方向的前提下,有效提高国有企业的生产力、竞争力和创新能力。近年来,国企党建的实践成效也说明国企党建与业务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共生共荣。在十九大精神指引下,研究新时代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系列问题,是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也是探索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理论的需要。

一、既有研究述评

国内关于国企党建工作的研究始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研究者以政府部门工作及研究人员、国企党政领导、政工人员为主,多数研究者是参与国企政策制定与具体工作的负责人。该研究重在探讨国企党建面临的现实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随着国企党建工作重要性的不断提升,政府部门、国有企业对国企党建议题也更加重视。政府部门的研究侧重宏观分析和政策解读,国企工作人员的研究聚焦于改进具体的党建工作。如铜陵有色集团公司的党建工作报告,详细介绍了该企业党建工作“围绕一条主线,强化两个责任,突出三大抓手,实现四个促进,深化五项建设”的具体做法。中铁十二局集团通过总结自身在人员队伍建设方面的工作实践,阐述国企党建工作的创新方向。中国重燃致力于发挥企业党建的政治优势、立足企业党建的组织优势、厚实企业党建的行动优势,探索国企党建工作发展的新路子。这些企业从自身实践出发,以生动的案例阐释了企业党建工作的创新之处。

但这类研究实践性强,理论高度不足。多数研究主要是介绍企业党建工作的操作细节,或探讨国企党建政策规划与工作总结,深入的理论研究较为匮乏。理论支撑不足,使多数实践性分析仍围绕在传承党建工作方式方法上,未能将党建与现代企业制度进行有机整合。

随着研究素材的持续积累,相关高校学者也逐步围绕国企党建展开研究,高校学者的研究加快了国企党建研究的理论化进程。学者群体对国企党建的研究重点关注国企党建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融合。要解决这一难题,首先需要明确中国特色国企制度的独特性与优势。程承坪教授通过对比中外企业制度,指出中国国有企业在以下四个方面与西方现代企业存在差异:基于“社会人”的人性假设而非“理性人”假设;公司治理的出发点是追求多方利益的共赢;依靠的力量首先是党的领导,其次是广大干部职工,再次才是资本;产权民主是公有资本产权、非公有资本产权和劳动产权之间的民主。周秀红也认为,中国特色国企制度的立足点在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新时代国企党建工作要创新,关键在于适应时代发展潮流、回应时代任务。应遵循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把党建工作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有机结合,真正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任务。党的十九大以来,国企党建工作不断深入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此同时,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渐渐显露出来,影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

二、国企党建面临的问题

国有企业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重要的“政治和物质基础”。早在2016年召开的国企党建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国有企业和国企领导人必须绝对忠诚于党的事业。将党组织嵌入企业中,推进党建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双效提升,是当前国企党建的关键所在。但实际调研显示,国企党建在具体工作中仍面临较大挑战。

(一)思想认识不够深入

对国企党建认识不够深入的一大表现是部分人员对党建工作重视程度不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在一段时期内“重经济、轻党建”的现象在国企当中相对明显。虽然当前国企的党建工作已经被加强,但少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在思想认识上仍存在一定偏颇,对企业党建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例如,部分国有企业并没有对党建工作制定标准化的经费额度和使用办法,导致党组织开展党建活动时束手束脚、十分被动。随着当前国内外经济大环境的变化和国企改革的深入推进,国有企业经营压力与日俱增,国企对生产经营活动更加看重,行政管理层在资源分配、经费划拨、活动安排上面临不少现实挑战,导致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处于边缘化、形式化的窘境。

对国企党建认识不深入的另一个表现是国企党建工作创新度不足。基层党组织存在思维僵化的现象,对党员的教育达不到应有的思想深度,存在严重的表面化、形式化倾向。很多党务工作者的工作精力被形式主义捆绑,难以做到真正关心企业员工的实际生活,日益繁重的国企党建形式反而加剧了党群联系脱节的现象,党务工作无法真正解决企业员工的实际问题,反而削弱了一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的党建工作并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国企改革发展的需要,无法实现党建与企业发展目标相统一。

(二)方式方法不够灵活

国企党建形式主义盛行、推进困难与党建形式本身有一定关系。

一方面,国企党建创新度不足,党政工作灵活度不高,僵化固守于特定活动,导致员工参与率低。我国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党组织决策、职工执行的党建工作决策方式,企业一线工作人员表达真实看法的渠道受到较大限制。尽管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职工的参与权、表达权已经受到了重视,但仍然无法在短时间内破除固有的决策方式带来的阻碍。传统的党建会议通常以开大会、听报告的形式展开,形式严肃僵硬,缺少互动性的讨论,职工的利益诉求得不到表达。而非党员职工要了解会议内容,也只能通过查看会议纪要的方式。这些问题导致会议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长此以往,职工的参与意愿也越来越弱。

另一方面,党建工作载体相对单一,党务工作者创新积极性不足,员工参与感不强。当前国企党建工作方式较为单一,缺少创新。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线上党建、数字党建、云上党建等新方式不断涌现,但传统党建方式仍然停留在“自上而下”的发文件上,未能有效形成人与人之间的积极互动。“90后”已陆续进入关键岗位,持续使用传统老旧的“上传下达”式工作方法,难以激发一线员工的参与兴趣,更无法实现党建的初始目标。组织活动内容枯燥,降低了职工参与感、获得感及认同感,一线党员将党建看成“任务”。这些党建困境若无法及时妥当解决,也会削弱党务工作者的积极性。

(三)党建文化与企业文化不融合

党建工作面临的另一个重大挑战是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难以实现有机融合。不少企业在推进党建工作时,存在党建与经营“两张皮”现象。由于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部分企业奉行“唯业绩论”“唯市场体量论”,企业文化强调物质、绩效,忽略了社会责任,党务工作也没能及时发挥好价值传导、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等功能,企业党建也没能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未能充分发挥党建凝聚共识、塑造忠诚的影响力,使企业管理对党建缺乏充足支持,难以引起党员职工的兴趣。

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各行其是,绩效设置以业务为指挥棒,员工对业务工作充满热情,而对党建工作愈加冷漠,致使党建工作经常处于被动状态。另外,党务工作者对业务工作不熟悉,抓党建工作时找不到贴合企业发展的切入点,进而导致党组织在企业中的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三、创新新时代国企党建的对策建议

在全面深化国企改革的背景下,党建工作的重要性更加突出,要充分发挥国企党建的独特优势,积极探索现代企业制度与党建融合的发展道路。针对当前国企党建面临的诸多问题,建议从解放思想、创新工作形式、优化人员队伍、提升党建影响力等方面切入,推进国企党建与国企改革的融合式发展。

(一)解放思想,转变思路

为什么在深化国企改革的当下,要格外重视国企党建工作?因为改革进入深水区,涉及重要利益结构调整,确保路线与方向的正确性十分关键。党建在国企发展中起着最为关键的思想引领作用。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方法、渠道平台是末,思想建设是本,最关键的是在思想建设上与时俱进。

应把国企党建工作同国内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相结合,使企业能够保持头脑清醒,明确定位,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加强国企党建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国有企业在正确道路、正确方向上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应当摒弃追求党组织在国企中的绝对权力、经营主导地位的思想,将党组织打造成国企经营目标的保障力量,做到既发挥领导核心、政治核心作用,又保障“三会一层”独立行使职权。党建工作必须具有面向现代企业制度的针对性,不能只关注党组织自身的建设和发展需要。

(二)创新形式,优化载体

随着我国企业参与国内外市场程度的加深,推进党建工作与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势在必行。真正发挥党务工作的实效,也需要创新工作形式。

一是要积极利用互联网平台,将其作为党建主阵地。在优化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时,可积极借助现有的数字信息技术,建立“线上根据地”“网上根据地”“云上根据地”,为广大职工及党员提供更加高效的信息服务。在加强宣传阵地建设管理时,要重视对党员、职工、一线工作人员的思想动态分析,有效解决员工工作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在推进信息技术赋能党建工作时,要加强组织建设,防止线上党建、数字党建成为懒政、怠政的借口。

二是要积极开发特色党建。要使党建活动真正激发员工的参与热情,吸引更多的党员参与,就必须在活动形式上有所创新,这就要求国企基层党组织不断开发既新颖又有特色的党建活动形式。创新党建活动形式,在“形式新”的基础上,还可以与企业业务工作关联,与员工绩效挂钩,编制党员积分管理办法。通过形式创新,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优化队伍,建设团队

随着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普及,具备交叉任职素质的人才日渐成为各单位、各岗位争抢的对象,越是能力强的党员干部越容易优先被吸收到重要业务岗位上,造成党务工作人员日渐匮乏、后备力量不足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建议构建双向培养机制,为双向进入做好双向培养工作。一方面,将党务工作岗位作为人才培养平台,在培养党务工作能力的同时,也借助党务工作培养党建人才的经营管理、决策能力。另一方面,大力发展优秀人才入党,借助党建工作锻炼人才,为职业经理人市场提供更多具有党员身份的优秀经理人。在新形势下,可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方法,规范党员队伍建设,确保党组织在国企发展过程中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

结 语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党支部就是一个战斗堡垒。国企党建工作与国企改革应当共荣共生。将国企党建工作与国企改革有机融合,使二者相辅相成,能够切实增强企业员工,特别是年轻党员服务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进党建与改革的融合,还可有效利用组织力量、程序力量、思想引领力量支撑国企改革,使党建工作为国企组织运营体系改革、激励机制改革提供思想指引,确保国企真正发挥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基础作用。

猜你喜欢
党组织国有企业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倔”楼长是个老党员
党员之家
对67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巡诊”
三个聚焦破解国有企业统战工作重点难点问题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村党组织委员会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推荐与确定
交纳党费的过程中,下级党组织上缴党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党员标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