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城镇环境质量的措施

2021-11-24 09:24粟云奎
活力 2021年12期
关键词:收运环境卫生管网

粟云奎

(重庆市奉节县委党校,重庆 404600)

改善小城镇环境迫在眉睫,群众环保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需要通过标语、专栏、广播、会议等方式多角度、深层次、全方位加强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通过“垃圾百日大清扫”“清洁家园·和谐邻里”和评选“整洁庭院、清洁户”等一系列活动,引导村民理解、支持并积极参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自觉做好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环境卫生;通过“市场化公司运作模式”、开设“垃圾兑换银行”、实行“里程长”制度等一系列创新形式,不仅极大提高了村民的参与意识,而且使环境卫生得到进一步改善。

一、存在的问题

各乡镇落实“人、财、物”统筹负责本辖区垃圾治理工作,场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部分建成并投入运行。从运行方面看,总体状况较好,但有一些保障措施尚待重视和完善,还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一)群众环保意识仍需加强

环保意识的教育引导工作仍有欠缺,部分群众仍然缺乏垃圾分类和爱护环境卫生的意识,乱扔垃圾等不文明现象仍屡屡出现,公路外侧、居民聚集点外边坡、桥梁两端、河道溪沟中仍然存在违规倾倒和堆放垃圾的现象。

(二)乡镇缺乏建筑垃圾填埋场地

目前,县城的建筑垃圾集中在永乐镇的填埋消纳场,但是各乡镇因缺乏正规的建筑垃圾填埋消纳场,部分农户直接将废弃家具、装修残余材料等建筑垃圾倾倒在生活垃圾桶(箱)中,与生活垃圾混杂,甚至随意乱堆乱倒,给城乡环境卫生造成破坏,提高了城乡垃圾转运和处理成本。

(三)垃圾集中收运未能全覆盖

由于部分乡镇辖区较大,涉及的村(社区)的垃圾量大面广,场镇和村社生活垃圾收运的运行经费(尤其是环卫车油料费、人员工资经费)严重不足,垃圾收运目前只涉及公路沿线,高山上的垃圾收运存在困难,散居农户的垃圾无法及时收运。另外,垃圾清收人员缺乏,公益性岗位效益不高。目前,各镇村的垃圾清运大多划分给公益性岗位,工作量大,垃圾清收人员较少,且所有公益性岗位人员均是贫困户,公益性岗位管理机制不完善,导致公益性岗位用在农村垃圾治理方面发挥的效益不高。

(四)污水处理设施管理体制不顺

污水处理设施管理主体较多且建管不统一,是乡镇污水处理厂运行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多头管理导致各自为政和管理无序,责任、权利、义务不够明确,严重制约了全县污水处理工作的持续发展。二是建管脱节。县环保局、县城管局、县农委将污水处理厂建成后,二、三级管网建设未同步,部分没有明确责任主体,致使乡镇污水管网建设滞后,污水收集率低,严重影响了污水处理厂的作用发挥。

(五)管网配套不到位,污水处理不达标

乡镇污水二、三管网建设不配套,基本都是雨污不分,加上已建管网老旧、管道铺设不合理,致使多数处于直排现状,严重影响污水收集率,平均收集率不足50 %。例如,甲高镇因管网建设责任单位不同,导致管网设计有部分遗漏,三级管网有很大部分未接入主管道,生活污水存在直排现象,污水收集率只有35 %。

(六)管网损毁严重,设施老旧未升级

由于多数乡镇规划滞后和对规划控制不严,污水管网设施因场镇建设、村民建房、河堤整治等施工损毁严重。有的场镇规划红线范围内的污水管网损坏后,由于没有专项维护资金,得不到及时修复,日常检查维护工作也缺少专业的人员和设备保障,从而影响污水的有效收集。

(七)运行经费保障较为困难

一是垃圾治理经费保障不及时,二是村级污水处理厂缺少运行和维修经费。主要原因是乡镇和村没有经费缴纳电费(且电费按工业用电收取)、没有人员工资,如公平镇青正村因无电费停运。

二、改进的措施

(一)强化宣传教育,解决认识问题

一是要利用“清洁家园和谐邻里”和“三大攻坚战”等战略,广大党员干部要通过自身对环保政策知识的学习,加大环境保护责任意识,要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认识。二是要大力提高全民环保意识。通过宣传单、广播、横幅、扶贫入户走访等载体,多方式、多角度宣传环保知识,提高群众环境保护意识,营造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探索生活垃圾分类,实现源头的减量化和资源化。三是以典型促发展。对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好的工作经验、工作成效、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加以宣传推广,设立“清洁之星”“五好家庭”等奖项,促使我县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建立长效机制,解决体制问题

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将环境保护作为持久性工作来抓,建立明确的责任体系,采取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方式,探索建立统一高效的垃圾污水处理监管机制,健全垃圾污水处理日常运营体系,着力解决当前的垃圾污水分头管理问题,努力落实管理有序、运转协调的“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理机制,以及以环投公司为主,县财政投入为辅的污水处理运行保障机制。同时,县政府要将各乡镇的场镇建设做到统一规划、沟通协调,新建污水处理厂的配套管网应与场镇建设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运。

(三)加大资金保障,解决投入问题

一是县政府统筹资金使用,保障资金投入,确保垃圾与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二是县政府要加大对场镇污水管网的建设力度,尽快完善二、三级管网建设,完成管网入户“最后一米”建设,提高污水收集率,确保污水管网发挥实际作用,尤其是在场镇污水管网建设和改造上列出专项资金,在按要求完成截污干管和分支管道建设的同时,要结合“白改黑”等道路建设工程,加快建设完善的雨污分流系统。三是集资保重,发挥有限投入的最大效益。对部分污水进水量饱和、条件成熟的乡镇先行一步、提前筹划,尽快落实资金投入建设改造。对污水进水量偏低、不具备条件的乡镇,暂缓投入改造升级,以免造成浪费,做到“投入一片,见效一片”。四是多渠道筹集村镇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资金,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吸引社会各类资本投资建设和运营维护村镇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五是合理布局,统筹规划,将污水处理厂、管网、建筑垃圾消纳场等设施的建设与小城镇规划有机结合起来。

(四)加强监管督察,解决责任问题

场镇垃圾与污水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切身利益,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生态宜居的重要基础工程。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和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充分认识小城镇垃圾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的重要性,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和监管机制。一是加强对工程建设的监管,督促工程质量和进度;二是完善设施运行监管机制,除县级部门和乡镇要加强监管,还要建立村级义务监督组织,保证设施良好运行;三是乡镇对重点区域和流域实行区域网格化管理,落实具体责任人,负责该区域环境管控和日报告制度;四是要充分发挥各级人大代表的作用,不定期地通过代表视察、询问等方式监管环保工作。

猜你喜欢
收运环境卫生管网
基于北斗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管理研究
——以信阳市平桥区为例
城市集中供热管网的优化设计
市政道路雨污水管网施工工艺研究
环境卫生
市政道路给排水管网设计分析
城市生活垃圾收运作业 跟踪调查分析
东莞打响截污次支管网建设攻坚战
浙江:温州市全力推进餐厨垃圾收运规范化
合肥:首试餐厨垃圾统一收运
保持环境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