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以容百科技为例

2021-11-24 09:24夏静静
活力 2021年12期
关键词:盈余创板账款

夏静静

(湖北经济学院,武汉 430205)

引 言

公司常为达到如降低税负、增加利润、成功上市及避免退市等目的进行盈余管理,在会计准则规定范围内选取有利于公司的方式进行会计处理,甚至利用会计准则的漏洞来满足公司自身的需求,以实现盈余管理的目标。为避免上述情况,我国会计准则虽然在不断地修订完善相关制度,但很难确保在所有重大方面都不出现为公司盈余管理提供契机的漏洞。因此,本文以科创板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手段为研究对象,分析容百科技盈余管理的动机及所采取的手段,以此研究现有准则可能存在的不合理之处,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基本情况介绍

容百科技是一家新能源高科技材料公司,在2014年9月重组建立,被北京容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控股,是专注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跨国型集团公司,也是国内首家实现NCM811大批量生产的正极材料公司,已同多家动力电池厂商达成长期合作协议,为宁德时代等国内外主流动力电池厂商的前沿高能量密度产品配套提供产品性能稳定、制备技术成熟的三元正极材料,产品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作为国家级的高新技术公司,容百科技一直专注科技创新及产品研发,并于2019年7月22日登陆上交所科创板,成为科创板首批25家上市公司之一。

从容百科技的财务报告数据可以看出,公司的总资产从2016年到2019年增长近8倍,但是负债总额只增长3倍不到,所有者权益的增幅明显,这表明容百科技主要依靠股权进行融资,资本结构良好,筹资风险较低。但是公司处于发展时期,对于产品研发及规模扩张的资金投入量巨大,在取得多项专利的同时对无形资产的投入及对固定资产的投入明显增多,从2016年仅有的4 000万元,激增到到2019年的17亿元有余;而在建工程的金额在这4年中也只增不减,到2019年底,其在建工程的金额已在5亿元以上,但这些投入直到2019年才开始收到较少的投资回报,投资风险较高。而且由于前期投入较多,应收账款的账期较长,容百科技的应收账款周转率要远低于存货周转率,使得现金流量小,盈利能力较低,公司仍然主要依靠筹资维持运营,财务风险仍处于较高水平。本文结合容百科技2016—2019年的财务数据,分析容百科技如何在短时间内大幅扩张并成功在科创板首批上市。

二、盈余管理分析

对于首次公开募股(IPO)并上市的公司来说,证监会对公司IPO上市的条件制定了明确且相对严格的规定,如“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 000万元”等。大部分公司往往无法达到这些上市的硬性要求,因此,这些公司为了获取IPO上市带来的巨大收益,便会采取盈余管理措施,将公司的财务报告进行一番粉饰,以达到上市的条件。同时,经过盈余管理手段粉饰的财务报告及相关数据还能让公司股票的发行价格更高。对首次公开募股(IPO)的公司来说,由于股票是首次在公开市场进行交易的,没有可供参考的历史价格及相关资料,加之信息又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称性,投资者对公司了解得不够透彻,他们完全依赖公司对外公开提供的财务报告来进行投资决策,因此,为了提高股票首发价格,公司的管理层会利用盈余管理手段使发行期间的利润虚高,以此吸引股票交易市场的投资者,并借以抬高股票的发行价格。在本案例中,容百科技为了在科创版上市获得融资,必须让公司的财务报告更吸引投资者,因此,进行盈余管理就是必然举措之一。

从营业收入角度来说,根据容百科技2016—2019年财务报表显示,容百科技的营业状况从2016年至2019年总体呈上升趋势,其营业收入自2016年的13多亿元上升为2019年的近63亿元,上升趋势较为明显,营业收入总体增长了近4倍。净利润从2016年的834万元增长为2019年的近1.3亿元,总体增长了近15倍,增幅较大。但公司2019年的净利润相比2018年来说是呈下降趋势的,这显示容百科技在收入确认方面可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查阅公司年度报告可以发现,容百科技主要采取直销模式,下游客户多为国内外大型、知名的锂电池厂商,而且容百科技对其主要客户中航锂电科技有限公司的销售额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从2016年至2019年,其销售额几乎占容百科技总营业收入的一半,大经销商几乎控制了容百科技的命脉。为了进一步确认容百科技利用收入达到盈余管理目的的可能性,我们把容百科技与同时期同行业的其他公司进行对比发现,容百科技所处行业2019年的营业收入相比2018年来说,整体是呈现下降趋势的,只有容百科技增幅明显,其他公司基本都有一定程度的跌幅,这也进一步验证了容百科技在收入确认方面可能存在盈余管理行为。

从应收账款角度来说,对应着容百科技营业收入的大幅增长,其应收账款也一直呈现出增长的趋势,从2016年的5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13亿元,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也一直偏高,但是2019年有了显著的变化,2019年的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例相比2018年有了大幅回落,这显示容百科技在应收账款方面有着盈余管理的痕迹。同时,结合容百科技与同行业公司2016—2019年应收款项的对比情况可以发现,容百科技的应收款项占当年营业收入的比例在同行业中一直是偏高的,基本都在40 %,但到了2019年,该数据突然下降了一半,这也表明了容百科技有提前确认收入的异常情况。因此,结合上述容百科技营业收入不断攀升,但是同行业其他公司营业收入却均有一定幅度的下降,同时容百科技的应收账款在2016年至2018年不断攀升,到了2019年公司上市时的应收账款突然出现一定幅度的回落,且其占营业收入比例也同时回落的异常情况,这是容百科技提前确认收入,进行了盈余管理所致。

从管理和销售费用角度来说,分析得知,容百科技的营业收入和利润都是呈现上升趋势的,且优于同行业其他公司,接下来从费用的角度来分析容百科技净利润存在的异常情况。从容百科技的财务报表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从2016年开始到2019年,无论是销售费用还是管理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整体都比较平稳,且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在2018年有上升趋势,但在2019年又迅速回落,此时容百科技处于发展阶段,减少费用支出属于异常情况,虽然减少销售和管理费用的总体支出从短期来看会使财报净利润提高,但有可能对公司的长期发展不利,这表明容百科技在相关费用方面可能存在盈余管理行为。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研究的是科创板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以科创板首批上市公司中的容百科技公司为案例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及建议如下。

从盈余管理的成因来看,会计准则存在固有缺陷,使上市公司可以凭借准则漏洞进行盈余管理,常见的手段有修改合并报表主体,利用收入、费用支出,以及调整资产减值和金融资产,等等。同时,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外部审计的忽视及相关监管部门监督管理的不完善都导致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泛滥。从会计准则的角度来看,盈余管理行为损害了会计准则的权威性,会计准则应当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加强针对性,不断压缩上市公司管理层实施盈余管理的操作空间。从上市公司自身的角度来看,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并未违反准则规定,这为上市公司实现节约税赋开支、提高公司股价、帮助公司成功上市并获得融资等目标提供了捷径。从外部报表使用者角度来看,大部分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是投资者,他们容易受到盈余管理粉饰后的报表的误导,做出错误的决策,这对投资者来说是不合理的。从外部监督的角度来看,会计师事务所要提高自我监督意识,在质量控制要求中对盈余管理相关的审计工作做出规范,证监会等政府部门可以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做出一定的限制,并考核会计师事务所能否在执行工作时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做出合理判断,加强事前监督,对上市公司披露的公告及核算方法中可能存在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问询并施加压力。

猜你喜欢
盈余创板账款
通过周转天数替代回收率的指标考核应收账款分析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研究
浅析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科创板一周年
科创板已开通约270万权限账户
一图读懂科创板
包容不能鱼目混珠,勿忘科创板定位
应收账款融资会计处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