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创新联合攻关 打一场种业翻身仗

2021-11-24 14:50黑龙江省人大农业林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金会
活力 2021年5期
关键词:种源寒地大省

黑龙江省人大农业林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王金会

种子被视为农业的“芯片”,种业也是非常有潜力的产业。黑龙江作为祖国的大粮仓,“十三五”时期解决种源等“卡脖子”问题的情况如何?未来五年在这方面还将采取什么措施,以更好担负起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重任?

一粒种子虽然小,却可以改变世界,可以说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大的突破,在这轮革命中,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主要特征。黑龙江是农业大省,也是制种大省、用种大省。都说好米来自黑龙江,其实好种也来自黑龙江,我们黑龙江的育种水平在全国也是领先的。

有这样一组数据可以说明问题,“十三五”时期,黑龙江省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占比接近90 %,其中常规粳稻和大豆自主选育品种占比分别达到100 %,畜禽核心种源自给率超过75 %,良种对粮食增产、畜牧业发展的贡献率分别达到45 %和40 %。

这里还有几个具体的小例子,比如我们培育出了全国水稻第一大品种“龙粳31”,它的推广种植面积已经超过一亿亩。又如大家熟悉的五常大米,也就是“稻花香2号”,已经连续三年在国际大米节上获得金奖。再如大豆品种“合农71”,刷新东北地区大豆实收单产纪录,而马铃薯品种“克新1号”,连续多年全国种植面积在1 000万亩以上。

在解决种子问题上,“十三五”时期我们重点抓了三件事。

第一,强化自主研发。应用先进育种技术,加大种子研发力度,常规粳稻、大豆、马铃薯育种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而且大豆、水稻、小麦全部为自主选育品种。

第二,建设良种繁育基地。现有国家级良种繁育基地16个;全省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繁种面积超过350万亩,年生产农作物良种14亿公斤以上。

第三,积极培育龙头企业。现在全省农作物种子企业发展到430家。相信很多企业大家耳熟能详,如北大荒垦丰种业、黑龙江省龙科种业,这都是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实力非常强。

“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黑龙江立志要打一场种业翻身仗,确保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坚决端牢、端稳“中国饭碗”。省委在“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创新驱动发展要取得新突破,其中把种业创新作为重点任务。

我们的目标是:到2025年,主要农作物自育品种种植占比和畜禽核心种源自给率力争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良种对粮食增产、畜牧业发展贡献率分别达到50 %和45 %。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着手编制了《黑龙江省“十四五”种业创新发展规划》及分品种“1+N”品种创新方案,并组建专家团队,开展联合攻关。

联合攻关的基础是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加强寒地作物种质资源库建设,新建寒地微生物种质资源库、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和寒地果树种质资源圃。

联合攻关的关键是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发挥高校资源优势,加强育种学科建设,搭建育种科研平台,开展基础性、公益性育种研究,采取科企合作、校企合作方式,推进产学研深度合作,培养育种紧缺人才。

联合攻关的核心是应用育种新技术。主要依托北大荒垦丰种业生物育种研发中心,搭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通量生物育种平台,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

同时,我们还要多渠道引进种业人才,加强“卡脖子”技术攻关、加强繁育基地建设、加强种业企业发展、加强政策支持。

最终,要在培育应用优质高产新品种的基础上,通过稳定提升粮食播种面积、扩大良种覆盖率、优化种植区域布局、集成组装新技术新模式、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全程机械化、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良种、良法、良机、良田结合,稳固当好粮食安全“压舱石”,让党中央和全国人民放心。

猜你喜欢
种源寒地大省
广西乡土材用树种樟树种源选择研究
我国唯一寒地作物种质资源库完成改扩建
闽南西南桦种源试验及优良种源选择
国内首个“海水稻”寒地育种站设立
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视角下黑龙江边疆文化大省建设研究
不同红松地理种源变异对林木形质的影响
先进制造业:河南崛起的新力量
寒地城市公共环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