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程体系融入思政元素教育模式研究

2021-11-24 15:48刘丹青王宇宁
成才之路 2021年35期
关键词:思政元素教育模式融入

刘丹青 王宇宁

摘 要:“课程思政”是为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形态的综合教育理念。大学课程不仅是学科知识的载体,也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基础,将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课程体系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文章研究“课程思政”的核心思想和主要特点、“课程思政”的实施背景和理论基础,探究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课程体系的思路。

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课程体系;思政元素;融入;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35-0046-03

“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大学课程是教育教学的核心要素,承载着实现教育目标、完成教育使命的重要职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将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课程体系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课程思政”的核心思想和主要特点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形式,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课程思政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特点。

1.德智结合,增强育人合力

在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体系中,融入和渗透有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教育,能够实现知识的传授和价值观的塑造相互融合。课程思政的实施,既关注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情况,更重视对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而且不以分数高低来评价学生,而是更加客观、公正地将德智结合起来进行评价,使学生边学习文化知识,边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实现全面、健康、和谐发展,从而增强育人合力,最终为国家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显隐交融,实现协同育人

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由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的一种专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素质课程,如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传统的思政课堂表现出偏于枯燥,甚至乏味的状态,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教育效果不佳,但其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完整性是其他思政教育活动无法比拟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将思政元素隐性地渗透于专业课程体系,以交流、游戏等易于学生接受的方式教育和引导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课程思政能够结合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缺点,通过显性与隐性思政教育的交叉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完整化、体系化和趣味化,从而提高思政教育效果,实现全方位协同育人。

二、“课程思政”的实施背景和理论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此外,中共中央、国务院强调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根本问题,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由此可见,高校肩负着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

1.教育本质的引领

德国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在教育本质的引领下,教师应正确认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关系,不断挖掘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思政元素,并在授课过程中积极向学生传播正能量,实质性介入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责任心意识,唤醒学生的生命感和价值感。

2.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是教育的本质要求,深化和丰富了教育内涵。以人为本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支撑力量。以学生为本,就是将实现学生的发展作为前提,不仅仅追求学生学业成绩的提升,还要提高学生的各项素质。而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体系,能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就是以学生为本的很好体现。

3.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它包括人的智力、體力、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的多方面发展。课程思政的本质是立德树人,课程思政的教育结构是立体多元的,强调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因此,课程思政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实施课程思政,既能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又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更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课程体系的思路

大学课程既能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将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课程体系,是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有力抓手。一般而言,我国高等学校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三个组成部分,教师可以根据这三类课程的不同性质找准切入口,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进去。

1.通识教育课程

一般而言,通识教育课程是指除专业课程之外的基础教育课程。如果说专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在某一知识领域的专业技能,那么通识课程则要通过知识的基础性、整体性、综合性、广博性,使学生拓宽视野、避免偏狭,培养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健全人格,也就是教会学生做人。将思政元素融入通识教育课程,给大学通识教育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教师不再以单纯传播知识的思维来教育学生,而是有机融入社会时事等,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教师将思政元素融入通识教育课程时,需要研究学生的内心需求和认知规律,进而为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2.学科基础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指根据学生所在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具有相应基础性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其目的是为学生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学习相应的科学技术、发展与专业相关的能力等奠定基础。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学科特点并结合学生学习行为,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发挥价值引领作用,吸引、启发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学科背后强大的精神支撑及学科魅力所在,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此外,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交流沟通得到反馈,获得教育满足感和成就感,通过多元评价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及时改进教学设计,将思政元素润物无声地融入学科基础课程。

3.学科专业课程

学科专业课程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课程,它关注对学生某种专业知识的传授及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前沿科学技术和发展趋势,学会解决本专业范围内的实际问题。目前,我国大学都是按专业对学生进行分科教育,各院系所设置的课程中专业课程占绝大多数,因此将思政教育与学科专业课程结合起来尤为重要。将思政元素融入学科专业课程,可以破除专业课程知识的单一性和枯燥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在知识传播中渗透与职业岗位相关的价值观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将课堂教学和思政教育完美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收获知识、提高专业素养的同时,形成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

将思政元素融入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得到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更加关注时事,了解国内外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真正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进而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使学生拥有积极面对人生的心态,提高道德素质、专业素质、人文素质和创新素质等,乐于为国家富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课程体系的实施途径

1.“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建设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尚处于摸索期,还缺乏系统健全的监督体系和激励制度,且课程思政教学效果难以量化评估,这导致教师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不高。因此,进行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建设是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前提。高校要逐层探讨、完善课程思政管理策略和方法,形成健全的教学管理体系,要通过督导听课、学生评价等方式形成监督体系,适时组织评估活动,将评估结果纳入教师教学改革考核范围,完善激励制度。

2.“身正为范”,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实施课程思政的主体。所以,教师的道德水平和思想深度决定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效性。培养教师高尚的道德品质、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尤为关键。其一,学校可以为教师提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常态化培训,通过讲座、会议等方式对教师进行教育,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的认识水平和能力。其二,可以设立思政元素进课堂的教学改革项目,让教师以团队为单位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立项。一方面,教师在团队中可以相互交流学习,在提高自身素养的同时逐步提高课程思政实施效果;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适时评选优秀改革团队并展示其教学成果,将改革经验进行推广,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改革积极性。

3.“独到设计”,展现专业学科特性

大学课程是多元化的,多元化的课堂将会产生多样化的课程思政。教师应依据课程特点和学科知识开展课程思政,切勿生搬硬套、刻板说教,应挖掘适合专业学科特色的思政元素,把教学知识内化为学生的情感认同和实践指引,在课堂上讲述专业知识所蕴含的科学素养、人文情怀、专业规范、专业伦理和职业道德等。教师在讲述时应结合自身经历现身说法,积极与学生互动交流,并适当结合优秀传统文化、时政热点等,凸显学科特点。

4.“寓教于乐”,优化教学方式

随着微课、翻转课堂的出现,教学越来越智慧化,教师不仅可以将知识的讲解与智慧教学平台相结合,还可以利用智慧教学工具与思政教育相结合,进行教学方式的优化。教师可以采用翻转课堂、情景话剧、微电影等形式,为学生提供“讲思政”的平台,让学生将思想政治教育讲给自己听。这样,教师可以通过师生、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获取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而针对性地开展思政教育。

5.“联合实际”,提高育人效果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和社會的接触面不断拓宽,难免会遇到一些错误的思想意识,教师如果不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无法对学生错误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进行有效纠正。因此,教师应敏锐地捕捉社会事件,改变传统的说教式思政教育方式,结合真实的社会案例,以生动形象的形式向学生传播正确的思想,提高育人效果。

6.“成果考核”,优化学生考核体系

学生考核体系除包括专业知识考核和日常表现考核外,还应包括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综合测评,如对职业道德和人文情怀的考核等。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多布置小组合作任务、课外探究性学习任务,如课外调研活动、企业实习项目等。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素养,还可以针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综合测评。

五、结语

总之,“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高校教师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做好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课程体系。高校教师应立足课程特点,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找准课程思政的切入点,在知识传播中做好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着力推进铸魂育人,做好学生的领路人。

参考文献:

[1]曹永平.高职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9(04).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Z].2017.

[3]孫树彪.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立德树人”研究[D].吉林大学,2019.

[4]董博.大学通识教育改革的“课程思政”进路研究[J].江苏高教,2020(12).

[5]葛骁欧,罗佳兴.大学生厚植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的内涵逻辑[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05).

[6]赵明远,张春梅.以课程合力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思考[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3).

[7]赵东红,魏海瑞,刘林.大学数学公共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初探[J].大学数学,2021(03).

[8]张晓霞,丛晓峰.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构建思政育人大格局——济南大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山东教育,2019(12).

Research on the Educational Model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University Curriculum System

Liu Danqing, Wang Yuning

(School of Computer, 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 Xining 810008, China)

Abstrac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 new form of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concept to complete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University curriculum is not only the carrier of subject knowledge, but also the basis of students' ability development.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university curriculum system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ore thought and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background and theoretical basis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explores the idea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the university curriculum system.

Key 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iversity curriculum syste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egration; educational model

猜你喜欢
思政元素教育模式融入
浅谈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大学语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研究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
西部高校信息学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