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点课策略初探

2021-11-24 08:05赵先忠李志勇
体育师友 2021年5期
关键词:评课体育课策略

赵先忠 李志勇

摘 要:评课主要是评优点和问题。文章总结了隔靴搔痒型、吹毛求疵型和严厉型三种教师点评问题的类型。针对严厉型点评存在的问题提出换位思考、先赞后建和区别对待三个策略,旨在为一线教师评课提供方法借鉴。

关键词:体育课;评课;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21.05.005

收稿日期:2021-05-26

作者简介:赵先忠(1978-),男,本科,高级教师

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上课是“画龙”,评课是“点睛”。上课后如不评课,上课效果大打折扣。大多数教师喜欢听赞扬的话,因此,教师在评课时热衷于评优点,有时把不是特别明显的优点也评出来,但一到评不足,大家都比较慎重。

评课者点评上课不足有三种情况:一是隔靴搔痒型。评课者说不足时避重就轻,这种评课对上课教师和听课教师的启发非常有限;二是吹毛求疵型。评课者采取批评式甚至攻击性较强的语言夸大问题。这种评课给上课教师带来很大的压力,使被评老师产生抵触情绪[1];三是严厉性。评课教师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并分析原因,提出可操作的建议。这种评课对上课教师和听课教师都有启发,但由于过于严厉,不受一些上课教师喜欢,易让上课教师产生抵触情绪。

评课的目的不是为了迎合上课教师的欢心,是为了完善、提高上课教师的教学技能,给听课者以科学、合理、正确的引领,以期产生上好课的共鸣。评课者在点评课不足时,如能让上课教师既乐于接受,又有所收获,岂不更好。为此,根据自己多年的评课经验,谈三点思考。

1 换位思考

通常,教师评课或是以同行身份或是以专家身份来观课和点评课的。如果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评课,或许可让上课老师更容易接受。首先,从学生的角度来点评。如:某一青年教师课上组织学生进行足球的球性练习,口令喊得太快,学生跟不上。从学生的角度评课,可以这样点评:我的球性较差,教师的口令喊得太快,我的动作赶不上老师的口令,希望教师口令喊得慢点。其次,从学习者的角度评课。仍以上述课例来评课,可以这样点评:学生做球性练习时授课教师的口令太快,我学到了口令的快慢要根据学生的球性熟练程度而定。

从学生和学习者的视角评课不仅能引发听课教师的兴趣,而且能拉近上课教师与评课者的心理距离,营造和谐、平等的研讨氛围,有利于提高教研的效果。在评课不足时,可从课设计的优点评课,评问题时不谈不足,只谈优点。比如,某一年轻教师上了一节展示课,内容是“双手向前掷实心球”。课后教研组研讨该课,让听课教师谈谈课的优缺点。谈到缺点时,教研组长发言“同一个内容,不同教师有不同安排和教法,各位老师把好的思路分享出来,大家互相促进”。

“学生出现个别错误,我会个别指导,大部分学生出现问题,先大声提示,效果不好,暂停学练,进行纠错,避免过多暂停影响练习密度。”

“学生练习时,先让体育委员喊口令,既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又能让教师腾出时间巡回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这种评课引导听课者钻研教材,重新思考教学设计。各抒己见,思维碰撞,可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拓宽了上课教师的视野,引发上课者反思。这样评课没有直接对上课者的课堂进行评判,但评判寓于其中,建立了一种和谐、平等的教研氛围,避免了暴风骤雨式的指责[2]。

2 先赞后建

“赞”即赞扬,就是用表扬的语言描述课好在哪里,为什么好。“建”即建议,实际上就是真诚地指出授课者的不足之处且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评课时,观评教师可先点评优点,这符合被评课教师的心理。点评不足,也要先赞后建。因为,授课虽存在不足,但却蕴含上课教师团队的精心设计,评课者要把不足的原因挖掘出来,才能让上课教师信服,让其他教师得到启发。

如,一位教师上“脚内侧运球”一课,为巩固学生运球技术,该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学生绕圈比快。方法:两人一组,一人绕圈运球,一人边踩球边数圈,每人绕5圈,看誰更快。教师要求:绕圈者采用脚内侧运球,另一同学数圈。结果,学生为了求快,忽视了脚内侧传球的技术。对游戏中存在的问题,评课者可点评:教师的教学设计很好,采用游戏方式既激发学生练习兴趣,又巩固已有运动技术,还让学生熟练球性,增加了练习密度,但未取得较好的效果。究其原因,学生求快忽视技术。如果教师要求运球同学必须采用脚内侧运球,否则不算成绩。这样的要求就可引导学生练习时注意技术。教师出现这种错误,是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忽视了动作技能形成规律,建议教师设计专项游戏时要考虑学生的技术基础[3]。

如此评课既认可了上课教师的付出,分析了授课的不足之处,又客观地分析了不足的原因,提出了建议,建议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相比只指出不足,点评更为授课教师接受。

3 区别对待

评课要区别对待,大家想到的是要针对不同的上课对象采取不同的评课方式。此文所指的区别对待是指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评课方式。体育课中的问题很多,按问题所涉对象范围划分,大致分为个别性问题和普遍性问题。“个别性问题”主要指上课教师存在的问题。如,示范动作不正确,示范面、示范距离、示范次数不合理,普通话不标准、语速太快、语言缺乏激情,课堂调控不当等。这些问题一般与教师个人素质有关,听课教师一般也能察觉出来。评课教师不公开指出,主要是为了维护授课教师的尊严,利于其以后教学工作的开展。虽然没有公开道明教师存在的问题,但要让授课教师清楚自己的授课问题。为此,可以通过个别谈话、微信私聊委婉指出。如果一定要把这些问题提出来,也要“就事论事”,客观陈述,而非夸大问题。比如,某教师上课示范出现差错,点评教师不要说该教师示范不行,进而给出基本功不扎实的评价。实际上,该教师这个动作示范不好,其他动作的示范可能很好。点评教师以偏概全,点评该教师示范不行,就难以让授课教师信服。

“普遍性问题”指大多数体育教师都存在的问题。这些普遍性的问题,点评教师必须明确指出,分析原因,提出对策,让更多老师受益。

为了照顾上课教师的情绪,点评教师在点评问题前可以说:人无完人,课无完课,下列问题不仅上课教师存在,许多老师也存在这些问题,感谢上课教师为大家提供了研讨案例。这样的表述降低了上课教师的压力,化解了上课教师的抵触情绪,营造了宽松、民主的研讨氛围。更重要的是,由于听课教师也存在类似问题,因此,听课教师会认真倾听评课者的发言,提高了研讨的效果,真正达到评课的目的。

“普遍性问题”包括“深层次问题”和“争议性问题”。“深层次问题”指听课教师一般看不出的问题。如,一次教研活动,上课内容是新授“双杠支撑摆动后摆下”。教师分组看课,其中一组专门记录练习时间。评课时,该组老师公布此课的练习密度是50%。受场地、器材和学生人数的限制,器械体操新授课的练习密度难以提高,但授课教师采取多种方法提高了课的练习密度,非常难得。笔者在看课教师呈现的练习密度中发现准备部分、辅教材和结束部分的练习密度非常高,主教材的练习密度低(20%)。由此,发现主教材的练习密度低是一个普遍问题。众所周知,教学目标的达成主要依靠主教材,主教材练习密度低难以达成教学目标。为引发体育教师思考,笔者还专门撰写《体育课要注重主教材的练习密度》一文探讨体育课主教材的练习密度。

“有争议的问题”是指大家意见不统一的问题。有争议说明大家有不同看法和观点。因此,评课时充分探讨。比如,一位教师执教“山羊分腿腾跃”。在准备部分,他设计了三个不同高度的“人羊”,先让学生跳全蹲的“人羊”,再让学生跳半蹲的“人羊”,最后让学生跳直腿的“人羊”。该教师设计的三个“人羊”与传统的“人羊”不一样(传统的“人羊”一般是直腿或半蹲的“人羊”),一部分观课教师认为练习设计很好,另一部分老师认为设计不对。有争议表明大家理解、认识不同。笔者认为点评时要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先肯定了上课教师有想法,接着指出设计的不对之处,分析原因,最后提出自己对策,点评收到很好的效果。

此外,还有一类问题,看起来是小问题,实际上隐藏着大问题,因此,评课时要提出来。如,一位教师上公开课,准备部分安排了2分钟的原地三面转法,他先让学生复习三面转法,再通过反口令让学生练习。教师口令清晰,声音洪亮,学生练习积极性高,但部分学生转的动作不对,教师没有纠错。预设练习时间结束,教师及时进入下一环节。部分观课教师认为上课教师没纠错是小问题,不影响教学效果。仔细分析,纠错环节的“缺席”折射出教师的教学不是“以学定教”的大问题,评课时必须指出该问题。当然,听课时要发现一般性的问题不仅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此外,听课时要倾听教师的不同意见,只有这样才能发现一般性问题。

发现普遍性与个别性问题不是目的,评课时区别对待才是目的,评課时只有做到区别对待才能让上课教师接受,让所有教师得到启发。

参考文献:

[1] 于素梅.评课的门道[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37-38.

[2]余文森,黄国才,陈敬文,等.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 [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259.

[3]李志勇.评课如何做到“高、新、深”[J].体育教学,2016(11):36-37.

猜你喜欢
评课体育课策略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体育课上的“意外”
讨厌的理由
评课如何做到“高、新、深”
根据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特点进行有效评课
谈评课的“四度”
Passage Four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