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写作教学知行合一:三“借”教学法

2021-11-24 08:07蒋银坤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教学法

蒋银坤

摘要在寻根式写作教学实践中,笔者一直贯穿群文阅读和整本书阅读的思想指导学生读一个人,读一类文,读一本书:近观单篇神思之妙,纵览群文章法之同;仰观整本经典的智慧,俯察历代名家的学养。有了对历代名家名篇读写结合的系列化研习,加之教学一线的躬身实践,笔者对如何精选、研读各朝历代论说类文章,并用以指导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作出了规律性探索,形成了三“借”教学法一借群文以得法,借时事以启思,借任务以导写。

关键词高中议论文写作;寻根式写作教学;三“借”教学法

一、借群文以得法

新课标对中学语文教学提出了学习任务群的要求,群文阅读基础上的专题学习为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提升、阅读视角的多元展开、思考深度的下沉定位都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文本环境。和传统文言文教学相比,寻根式写作教学采用的是文言群文阅读教学法,除了一般群文阅读采用的同主题选文的策略,笔者还尝试了另外三种群文阅读法。

一是同一作家的群文阅读法。它让学生对著名文学家从作品风格的标签式了解转变为类型化作品的归纳式研读。例如,高中教材选择了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作为其散文的代表作品,传统的文言教学仅仅限于对归有光散文“写人间之浓情,呈平淡之风貌”的标签化解读,而笔者发现,高中生时评文写作往往缺少浓淡互调,“淡”则置身事外,不言褒贬;“浓”则口号连篇,出离愤怒。而归有光的散文往往叙事淡笔出之,言情浓墨收之,这种浓淡相宜的笔法正是一块极好的他山之石。笔者就和学生一起进行了归有光写人寄情的群文阅读,选文有《先妣事略》《书张贞女死事》《张贞女狱事》等,并总结出了高中时评文写作述事明思的“淡”“浓”之法:概述事例,淡笔出之;阐明哲思,浓墨收之;事理相应,淡浓相谐。还在写作实践中让学生亲身体会如何在事例陈述的淡笔与深度思考的浓情之间找到思考与情绪表达的调和点。这种群文阅读方式改变了学生对每一位文学家的代表作品都只作浮光掠影式了解的现状,引导学生对某一位文学家成就较高的作品进行类型化阅读,帮助学生归纳出其中可资借鉴的写作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素养。(参见《归有光作文之法——唐宋派时文对高中生议论文写作的指导意义》,发表于《中学语文》2019年,第10期)

二是同一手法的群文閱读法。它让学生对艺术手法从泛化了解转变为精细化研习和精通化运用。例如,在讲解《庄子.秋水》篇时,笔者概括了比喻论证在议论文写作中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易的作用。庄子散文显得比较汪洋恣肆,其中比喻论证的随意建构性比较强,若让初学议论文写作的高中学生机械模仿,结果可能会出现东施效颦式的结果。因此,课后笔者推荐了苏辙的三篇议论性散文(《齐州闵子祠堂记》《新论(中)》《吴氏浩然堂记》)请同学们探讨《秋水》与这三篇文章中比喻论证的运用之妙。苏辙对“水”的认知既有个人心性的因素,亦与时代的文化特征暗合,进而在其作品中也多有表现,终于成就了他在散文史上“西汉以来别调也”的独特地位。笔者鼓励学生模仿苏辙的“以水为喻”,在自己的素材积累中挑选一个意象作为核心喻体,并对这个核心喻体进行深耕细作,力图开挖出它的多元哲理内涵。学生的选择有动植物,有自然现象、人文景观,还有古诗词中的各类意象。“异质”和“同构”是决定一个比喻论证所传递的信息量大小的重要因素。本体和喻体差异越大,构成的比喻越新鲜,所以在写作教学中,教师没有必要以喻体的孰知性来限制学生的想象自由。

三是同一流派的群文阅读法。它让学生从对作家作品的散点认知转变为对中国文学史主要流派文学特征的系统把握。例如,唐宋派作为正嘉时期时文创作的集大成者,将古文文法运用到时文写作之中,以去时文浮躁之气,开辟了时文创作的全新领域,为时文写作注人了新鲜血液。在讲解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时,笔者就顺理成章地将唐宋派作家引入学生的阅读视野当中。并分设四个专题(唐顺之作文之法“开”与“合”,茅坤作文之法“情”与“韵”,王慎中时文之法一“约”与“放”,归有光作文之法一“浓”与“淡”)引导学生进行文学流派的群文阅读。让学生从研习文章脉络布局,揣摩文章精义开始,约之以法,正之以义,深刻理解唐宋派作家以古文之法人时文写作过程中对写作之“法”的探索。以王慎中为代表的唐宋派继承了唐宋八大家的写作风格,但并非生吞活剥,亦步亦趋,而是继承中有新变,具有自己的立意和构思,行文和语言也有自己的特色。笔者指导学生在研习古人的名篇佳作时,也要放出自己的眼光,博观而约取,既要仔细研读看似浑然天成的古人佳作,发现其“无法”之中的“有法”,也要避免在学习前人时作茧自缚、故步自封,要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三篇教学论文分别发表于《中学语文》2019年第4期、2019年第10期、2020年第3期)

二、借时事以启思

文章合时,歌诗为事是一个古老而日新的文学命题。从2017年的“中国关键词”,2018年的“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2019年的“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毕业前的最后一课”,再到2020年的“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全国高考语文作文的命题无一不是在用“经世致用”的为文品格塑造当代高中学生“匹夫有责”的为人品格。如何使主实、主用、主达、主新重新成为当下高中阶段作文评价的主导标准,也是每一个语文人需要正视的教育命题。

明代时,以张溥、钱谦益、黄宗羲、顾炎武等为领袖的复社成员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精神,他们指陈时弊,锐意图新,主张志在世道,躬行实践,反对空发议论。2020年因疫情而停课期间,笔者在网络课堂带领学生就复社文学进行了多次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践,不仅探究他们“经世致用”的文学思想,更是鼓励身处疫情时代的青年学子当有学文为民、学理报国的宏阔志向,以民生为重,为“保天下”尽责。笔者结合新冠疫情这个年度最重大的时事,进行了四次整本书阅读与时事写作相互融合的教学实践,具体实践过程提炼如下。

张溥实学思想:急资世用。笔者以张溥的五篇序文(《陈大士会稿序》《后场名山业序》《太仓州志序(代张受先)》《宋文鉴序》《古文五删序》为群文阅读的素材,引导学生从三个角度领会张溥重视实用的文学主张:一是不务虚文、纯正博雅;二是治国宜民、言期可用;三是点次流传、急资世用。张溥的阅经读史之法可以为当代高中学生指示一条读文作文的门径,笔者尝试将之概括为“三读”之法:读史者辨世代,读古者通典实,读今者析当下。最后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在这场抗疫的战斗中,你最想记住的“英雄”是谁?是84岁的钟南山院士,还是恪尽职守、心有大爱的普通人?请为他或他们写一篇人物传记,文白皆可。

钱谦益为文思想:穷而后工。笔者以《初学集》中的重点篇目为群文阅读的素材,引导学生从三个角度理解钱谦益“穷而后工”:一是“深情畜积、不得不工”的理论解说;二是“变革文风、有所自立”的理论成因;三是“诗人互见、沾溉后世”的理论源流。在学生对《初学集》的重点篇目进行研读的基础上,笔者又总结出志足情生、厚学深根的“三无”之法:宁朴而无冶,宁直而无游,宁大而无私。最后笔者引导学生关注医药界大事:为“新冠肺炎”寻找特效药。一年多来,世界各国从寻找特效药到认识到自身免疫力就是最好的特效药,这段艰辛而曲折的过程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漂流瓶”,给未来的“寻药人”开启阅读。

黄宗羲为文思想:文道合一。笔者以《黄宗羲全集》第十册为整本书阅读的素材,引导高中学生从三个角度理解黄宗羲“文道合一”理论:一是“为文应深于经术”的思想根源;二是“行文应由道而人”的创作路径;三是“内在圆融而致思”的衡量标准。就《黄宗羲全集》第十册阅读对于高中生写作的指导意义而言,笔者尝试将之概括为“三以”之法:聚之以学,行之以法,评之以真。最后笔者引导学生关注新冠肺炎疫情中有关捐赠物资上印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日无衣,与子同裳”“等字样的相关报道。这样优美的古代汉语给了国人深深的感动和巨大的鼓舞,也唤醒了无数华夏儿女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亲近感。请同学们写作一篇演讲稿,倡议全校同学“传承民族文化,肩负时代使命”。

顾炎武为文思想:经世致用。笔者以一部学术渊薮《日知录》为整本书阅读的素材,引导学生从三个角度领会顾炎武对文学何以经世致用的独到体察和实践:一是“弃因袭、自成格”的文学主张;二是“知忧患、倡济世”的文化品格;三是“尚自然、重情采”的文字修养。在学生对《日知录》进行整本书阅读的基础上,笔者又总结出为文求真、经世济用的作文“三不”之法:不似而似,不破而破,不工而工。最后笔者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今日之国家,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面向全校同学写一篇题为“国家有疫情,我们有行动”倡议书,从而体现你对疫情时代青年学生責任担当的认识与思考。

三、借任务以导写

任务驱动型作文通过增加任务指令缩小立意空间、营造真实的写作情境,让学生有明确的写作方向、真实的写作对象。书信体、演讲稿、辩论词这些常见的考查文体让学生写作素养更多元化,更实用化。笔者运用寻根式写作教学的方法在书信体写作教学领域进行了有效探索。笔者尝试将中国古代书信体的名篇范文作为研习对象,通过精析深研,习得为文之法,指导学生完成不同类型的书信体写作。

第一类:说服型书信写作。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I命题者在作文中创设了一个有争议的情境,若是选择给老陈写信,需说服他接受女儿“大义灭亲”之举,配合交警处罚;若是选择给交警写信,需说服他们理解“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可能给当事人带来的社会舆论压力。这些都是以“劝诫讽喻、说服开导”为目的书信,在写作说服类书信时,我们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呢?笔者以《战国策》中的一类劝说型文章为例,引导学生学习说服类书信的写作方法。

笔者首先挑选了《烛之武退秦师》一文,来帮助学生理解“量权辨位,以礼示人”的劝说艺术;接着挑选了《触龙说赵太后》一文,来帮助学生理解“介人自我,持之以诚”的劝说艺术;最后以《触龙说赵太后》为例,来帮助学生理解“聚焦矛盾,喻之以理”在劝说中的必要性。为了能让学生在写作中践行以上研究成果,笔者尝试出了这样一道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高考模拟志愿填报时,小慧准备填报医学专业。看到大量医务人员为抗击新冠肺炎冒着生命危险奋战,小慧的父母也为医护人员感动、祝福,但是却不赞成小慧选择医学专业,理由是医护人员太辛苦、太危险了。

针对这种情况,请你以小慧的同学的身份,给小慧父母写一封信,谈谈你自己的看法或建议,阐明你的理由。

这次作文实践呈现出的佳作有《从“医”而终,不负使命》《远梦滚烫,虽千万人吾亦往》《岐黄传薪火,悬壶济苍生》等。最后笔者总结:写劝说信还要注意打通沟通过程中的言语障碍,考虑被说服者的身份和文化教养,说一些对方能听得懂的话,而不是大掉书袋,因此写信过程中,应尽可能运用平易近人而又典雅规范的语言,尽可能降低大词、偏词、怪词的使用频率。(参见教学论文《向《战国策》学习说服的艺术书信体写作指导》,发表于《中学语文》2020年第11期)

第二类:自荐型书信写作。自荐信的写作虽然还未被高考作文题选用,但是它的实际价值已经在高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显现:无论是大学自招,还是学生会、社团招聘,一封文质兼美的自荐信都会为自荐人增色不少。

每年的12月份,是高中的优秀学子们向各大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投递自荐信的时间。除了陈述“我是谁”的内容而外,还有两个部分也是“大有文章可做”的:一是“我为何向往贵校”,写出自己对高校及专业的了解,包括目标院校的历史背景、治学精神,院校专业特色、培养理念等;二是“贵校为何会选我”,结合自身的兴趣特长、人生经历,阐述自己对大学生涯的规划以及期望达到的人生高度等。这些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考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高校人才选拔重要参数。如何把这两个部分写得既规范得体,又体现气质,既彰显文化底蕴,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笔者带领学生作了三方面的研讨。

一是陈述与说服。在比较阅读李白的《上韩荆州书》和韩愈的《与于襄阳书》之后,学生理解了在自荐信中,即便是陈述自己的优点,也应含蓄谦逊,无须摆出不可一世的狂傲之态。如果要说服对方接受你和你的建议,措辞更应委婉得体,不可如李白一样居高临下,更不可如韩愈一般绵里藏针。

二是顺应与征服。十九岁的苏辙,在“上书”文体的写作上似乎比三十四岁的李白和二十七岁的韩愈懂得更多。《上枢密韩太尉书》的文风委曲婉转,却展现了他的沉稳自信。从这篇自荐信中,学生理解了顺应和征服的基本策略:要顺应对方对于“我是谁”这个问题的解答需求,可以从自己的人生经历人手直接陈述,也可以从自己对人、对事的观点态度间接传达。

三是实践与纠偏。作为考场作文的自荐信写作,除满足自荐信写作的一般要求之外,更主要的还是就作文题中布置的“任务”进行有针对性的写作,笔者尝试出了这样一道作文题。

阅读下面几所大学的校训,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2.北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3.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4.南京大学:诚朴雄伟励学敦行

5.上海交通大学:饮水思源爱国荣校

6.浙江大学:求是创新

7.中国科技大学:勤奋学习红专并进理实交融

如果你打算参加上面大学中的一所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请向该大学写一封自荐信。信中要对该大学的校训有充分的认识和阐述,其他内容以及格式要合乎自荐信的基本要求。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这次作文实践呈现出的佳作有《愿人南大,励学成才》《饮水思源,爱国荣校》求是笃行,创新奋进》等。阅卷过程中,学生作文呈现出三种类型的问题:一是反客为主的角色偏差,二是优秀表现的模糊化表达,三是缺少个性特征的经历续写。最后笔者总结:考场自荐信虽为议论文,但文中还是要有“我”的人生思考,要有“我”的真情实感。每个考生的自身经历都不一样,无须千人一面;每所大学的文化背景也大相径庭,不可千文一面。

借群文以得法,借时事以启思,借任务以导写:都是笔者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对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活动实施方法的尝试性探索。“文须有益于天下”是顾炎武对包括文学在内的一切以语言文字表述的精神文化的根本要求。中国历代士人一直怀抱匡时救世之情怀,“事关民生国命者,必穷源溯本,讨论其所然。”对国计民生之忧患贯穿于他们文学创作的始终,其忧患之内容也相当丰富。

萨丕尔把个体与群体的“真文化”比喻为“一株茁壮成长的植物”。这一比喻启示我们:形成“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能力并非目标的终点,学生通过语文学习传承、理解文化,更要能够通过对中国古代经典文本的学习,进行当代文化活动的创造性建设活动。寻根式写作教学对中国古代文学经典进行群文阅读和整本阅读的目的不仅在于提高学生对汉民族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能力,更是为了借助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来提升学生富有中国味道的文学审美情趣和对汉民族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能力。

【作者通聯:江苏扬州大学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教学法
Fourier变换的工程例证式教学法探索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合唱教学法之合唱训练中的“和”与“合”
PBL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思考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