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枪械暴力之阴霾

2021-11-24 18:47马岚熙
检察风云 2021年18期
关键词:卡洛琳枪击案枪支

马岚熙

枪械暴力,已经成为当今美国人面临的最严峻的公共问题之一。美国进步中心的报告显示,平均每年有3.3万美国人在枪口下丧生,每70分钟就有一名25岁以下的美国人死于枪击。自2021年以来,全美涉枪事件已导致超过六百名儿童及青少年死亡。枪杀案件的频繁发生,牵动着美国社会各界的神经。在2016年克利夫兰国际电影节上,一部着眼于美国枪支问题的纪录片《美国控枪实录》引起了广泛关注。影片中,导演约翰·里奇采访了数名枪击案的亲历者,通过一个个令人心碎的故事,聚焦当前美国控枪政策的困境。

“我活在随时可能丧命的恐惧中”

命丧枪口的人,留下无尽的悲伤。侥幸活下来的人,要用一生去治愈他们所受到的伤害。乔什·斯德帕科夫在6岁的时候经历了无差别扫射,长大后依然要接受各种各样的身心治疗:“从我记事起我就知道我被枪击了,我不知道没有被枪击的正常人是怎样的,我活在随时可能丧命的恐惧之中。”

《美国控枪实录》导演  |  约翰·里奇语言  |  英语首播  |  2016-04-07(美国)

片中首位登场的是2007年犹他州盐湖城购物中心枪击案受害者卡洛琳·塔夫特。如今的她,即便能够神情自若地对着镜头讲述在她身上发生的一切,但并不代表那些伤痕可以轻易抚平。她的小女儿克里丝汀在枪案中丧生,永远停留在花儿一般的15岁。卡洛琳虽然活了下来,但她体内至今仍有铅弹残留,造成慢性铅中毒,严重危害健康,需要终生接受治疗。

跟随卡洛琳的描述,纪录片将观众们带回了恐怖的那一天:卡洛琳和克里丝汀毫无防备地走进购物中心,准备挑选礼物顺便吃个晚饭。随着一阵巨响,卡洛琳感觉到身后有人在靠近:“我朝右后方看去,有个孩子站在我身后。当我们四目相对之时,他抬起手中的枪,扣动扳机射中了我。”卡洛琳一下就倒在地上,然后奋力爬向自己的女儿,想保护她。然而枪手继续用枪托击打卡洛琳的后背,又给了她一枪。当卡洛琳忍痛抬头看向女儿时,刚好看到凶手用枪指着克里丝汀头的一侧,打爆了她的整个后脑。当时,卡洛琳的脸距离克里丝汀的脸不到一英尺远。

另一起骇人听闻的枪击案发生在康涅狄格州的纽敦。在当地居民看来,这里邻里友善,是个养育孩子的好地方——直到2012年12月14日,枪声打破了往日的宁静。这一天,当地的桑迪·胡克小学发生枪击案,名为亚当·兰扎的瘦弱男性闯入小学教室,一言不发直接開枪,随后饮弹自尽。20名儿童丧生,其中18名儿童当场死亡,2名儿童送医后不治身亡;还有6名成年人死亡。警方没能查明凶手的动机,但判断凶手有人格障碍。在纪录片中,一名学生的家长说:“我该如何向我6岁的孩子解释,她上个学期最喜欢的那位老师就这样无辜地被枪杀了?”

不予通过的购枪者背景调查法案

数据统计显示,美国的谋杀案案发率大约比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高七倍,其中涉枪谋杀案的案发率高于平均水平20倍。居高不下的涉枪犯罪率,对应的是鲜有作为的政府。在美国,枪支问题可以追溯到独立战争时期。1791年,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规定:“管理得当的民兵是维护自由州安全所必需的,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得侵犯。”这样的一条修正案对公民持枪权的保护,导致政府控枪举步维艰。

1934年,美国国会颁布了《国家枪支法》,要求法定范畴内的枪支均须登记,对制造、进口和销售一些枪支和机关枪等行为征税。随后,国会于1938年颁布了《联邦枪支法》,禁止罪犯购买枪支,加强对跨州枪支贸易的管理,所有生产商和销售代理都必须申请许可证,并提供生产和销售记录。这种对流通枪支的登记和管理等方面进行规定的立法,书写了美国控枪史的第一页。

1963年,美国总统肯尼迪遇刺身亡;1968年,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和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遇刺身亡。在这一系列事件的刺激下,加强对枪支的管制在美国成了主流意见。1968年《枪支管制法》应运而生。该法延续了以前的依法登记原则,扩大了禁购对象的范围,要求销售商必须保存售枪记录。这些措施的实施意味着美国在控枪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然而这项在当时最为严厉的立法也要照顾维护拥枪权利的民众和团体:法案没有对购枪者身份、年龄以及枪支售后跟踪管理等方面做出严格规定,而只是要求制造商和销售商交纳注册费并接受政府的检查。并且同一个州私人之间买卖各自拥有的枪支不受任何限制。

1981年美国总统里根被刺,其秘书布雷迪头部中弹致半身瘫痪。这起事件使得反对枪支犯罪、主张严格管制枪械的呼声空前高涨。1993年,克林顿总统签署了以布雷迪命名的枪支暴力防治法,次年2月生效。布雷迪法案最重要的意义,是首次在美国建立起全国统一的购枪背景调查机制。1968年的法律虽然规定了十类人员不允许持枪,但是没有可靠的执行手段,甄别购枪人的身份完全依赖各州和地方政府,犯罪分子有很多机会钻空子。布雷迪法案要求设立隶属联邦调查局的全国即时犯罪背景检查系统(NICS),任何人想要购买枪支必须要通过该系统的排查,通过后武器经销商才可以向顾客出售枪支。之后,国会又颁布了多项法律,涉及控枪政策的各个方面,在理论上形成了一个严密的体系,然而在实践中却显得不尽如人意,背景调查有颇多漏洞可钻。

2012年桑迪·胡克小学枪击案给美国社会带来不小的冲击。案件发生后,2013年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91%的美国人支持对购枪者进行全面的背景调查,以防止类似的枪支暴力悲剧再次发生。随后,来自西弗吉尼亚的民主党人乔·曼钦和宾夕法尼亚州的共和党人、全美步枪协会A级会员帕特·图米参议员一起起草了一份正式的背景调查法案,要求全面进行枪支交易背景调查,包括私人交易。尽管获得了广泛的民意支持,但这项被称为曼钦-图米法案的草案提交到参议院后,得到55张赞成票——至少得到60票才能予以通过。投票结果宣布后,参议院旁听席传来了人们对背景调查修正案未获通过不加掩饰发泄情绪的声音。

哪怕可能性只有万分之一

六岁时在枪口下死里逃生的乔什·斯德帕科夫曾说,即使遭遇枪击的可能性只有万分之一,但这种万分之一也会摧毁一切。如今他正努力走出枪击的阴霾,加入卡洛琳·塔夫特的行列,哪怕可能性只有萬分之一,也要推动法律不断完善,让悲剧不再上演,让无辜的民众不再重蹈他们的覆辙。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枪支政策与调查中心主任丹尼尔·韦伯斯特也是购枪背景调查的支持者。据他调查,密苏里州从20世纪20年代起就规定购枪者必须获得购枪许可才能进行枪支交易,立法者决定在2007年8月底废除这一法律。这项法律一废除,枪杀案案发率就飙升至25%,密苏里州周边各州的案发率都没有明显的上升趋势。韦伯斯特认为,背景调查是一种防护措施,让危险分子无法得到枪支,减少死于枪击的无辜之人。

但是,立法的推动并不容易。反对者不计其数,比如前文提到的全国步枪协会。正如纪录片所展示的,全国步枪协会曾经只是一个以打猎和射击比赛、教人们安全持有枪支为主旨的组织。20世纪60年代起全国步枪协会开始带有政治色彩,逐步成为反枪支管制利益集团里最为重要的组织。1968年《枪支管理法》的通过,使美国的枪支管制达到空前严格的程度,对于这样一个组织的存续与发展显然是十分不利的,于是组织内部反对枪支管制的呼声越来越高,强硬派趁机抢占了领导位置,导致全国步枪协会的目标从最初的“要把步枪射击技术提高到科学水平”转变为“维护公民持有和携带枪支的权利”。之后,全国步枪协会便活跃在政治舞台上。

全国步枪协会的注册会员目前已近万,并有上千万的潜在会员。拥有如此大规模成员的组织在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选举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协会可以轻易动员会员利用手中的选票挑选出候选人中的枪支拥护者。

在影片中,曼钦-图米法案未获通过后,弗吉尼亚州枪支暴力预防倡导者玛蒂娜·莱恩斯认为,与雄厚财团之间的特殊利益关系限制了政府的拳脚,当权者代表的是枪支产业的利益。此时,镜头再次给到卡洛琳·塔夫特。如今,卡洛琳和她的大女儿斯科特致力于推动修改控枪法案,以加强对枪械交易的背景调查力度。惨案发生时,凶手只有17岁,且罹患心理疾病,枪是他从当地的当铺买来的,而美国的合法购枪年龄是18岁。换句话说,如果能对购枪者进行严格的背景调查,他根本买不到枪,也就能阻止悲剧发生。然而当铺的伙计只想赚钱,没有调查背景就把枪卖给了他。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即便间接推动了枪击案,当铺老板只面临了30天的监禁和500美元的罚款——低成本、少管控、高收益,是这一产业链越反越兴盛的原因。谁能动得了这些既得利益者的奶酪呢?纪录片没有给出答案,留给镜头外的观众思考。

编辑:薛华  icexue0321@163.com

猜你喜欢
卡洛琳枪击案枪支
巴黎枪击案
大学枪击案
购物中心枪击案震惊丹麦
纽约地铁突发枪击案
感受不同
行行出状元,服务也光荣
巴西成为全球因枪支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
“枪支共享”
澳大利亚民众上缴逾5.7万支非法持有枪支
猜猜我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