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美术人才观

2021-11-24 11:31王颖洁
中国中小学美术 2021年5期
关键词:跨学科美术核心

一、背景

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各国教育改革都在思考同样一个问题:面对急剧变革的时代,学生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养成何种品质,才能使他们适应难以预测的未来社会?针对这个问题,许多国家与地区、国际组织都将核心素养视为抓手并启动教育改革,发布了多个核心素养研究框架。我国于2016年由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团队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实际上是未来中国国民的核心素养,代表国家对中国国民人格、精神、身体和能力的构想和设计。[1]

生源素质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石,本科专业招生考试是选拔优秀生源的有效手段。中央美术学院作为我国美术人才培养的最高学府,2015年率先进行本科专业招生改革,随后中国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等各大专业美术院校亦逐步加入改革浪潮,以灵活多变、逻辑性、生活性的考题为主要内容,选拔素质相对全面的优秀艺术人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改革后的本科招生考试是对基础教育阶段的总结与检验,也是衔接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桥梁,体现了基础美术教育和高等美术教育在新形势下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思考。

二、培养具有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生

为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科教育,我国在“中国学生發展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学科核心素养”,进一步丰富核心素养的观念体系,进行体系化、一体化的教育改革。美术学科根据自身“视觉形象性”的学科属性,凝练出五大“美术核心素养”,即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旨在教会学生用美术的方式、跨学科的方法来解决美术及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2]美术核心素养作为面向全体学生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是美术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的综合品质。因此,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的内涵,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观念也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些变化在本科招生考题中也有所体现。为此,培养具有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生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厘清观念。即核心素养时代下美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依旧重要。技能性是美术学科的显著特点,专业基本功是一切的基石。我们可以看到,无论如何大刀阔斧地进行考试改革,各大美院始终将针对基本功的考查置于核心地位。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教学改变的仅是“为知识而知识、为技能而技能”的教学状态,将知识与技能转化为素养,使学生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加以选择并灵活应用。

其次,强调批判性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认知技能,指具有好奇的、见多识广的、相信推理、思想开放、灵活,有条理处理复杂问题的习惯。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要以复杂的、灵活多变的真实情境为载体,以不同(学科)课程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依托特定领域的具体活动而展开。[3]正如中央美术学院2020年本科专业复试“美术鉴赏与思维能力”科目以“谱系思维”为题,要求考生列举最喜欢的十位艺术家构成一个“艺术家族”,并说明其逻辑关系。这种将社会现象和艺术现象置身于历史发展和现象演变时空中的考察,体现了当下教育改革对考生思维、逻辑、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关注和要求。

再次,重视跨学科综合探索能力。跨学科综合探索强调打破学科界限,培养学生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的知识体系、认识方法和思维方式的理解,并加以整合且创造出新的理解能力。目前常见的跨学科课程有STEAM教育(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教育)、创客教育等,均为基于自然科学为主要部分,融入美术学科促进数理化学习的课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4月19日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美术(或艺术)加入自然科学教育中可以改善偏重科学技术学习、缺乏艺术教育而导致的创造力缺失、思维固化等问题。此外,美术与哲学、政治、德育、文学等人文学科整合进行人文艺术类跨学科探索也开始受到重视,此类课程在大力发展美育、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下,值得更加广泛探索和推广。近年来不少考题以经典文学作品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文学、哲学的理解及美术表现能力,强调人文艺术学科的跨学科综合能力。

最后,强调知识迁移、学习经验化,注重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社会变革十分迅速,固有的知识早已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因此,只有将学生所学的知识和经验联系在一起,将外在的经验与知识内化,才能使学生从容面对复杂多变的未来。近两年,全世界饱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引发了全社会的反思。中央美术学院试题一改往年关注未来、科技等内容,回归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形成从“疫情”到“关系”的多维度、多层次考察,要求学生将自身经历和经验进行提炼及升华后展现出对社会、对未来的深度思考。

三、基础美术教育应加强对美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过去十几年虽然美术高考的热度在不断升温,美术特长生的人数不断增长,但美术高考在国家课程标准中却没有任何体现,且普通公办高中办学相对落后甚至缺失,使得美术高考生的学习落入需以社会考前培训班为主的尴尬境地。这直接导致了教学方向不统一、教学思路不一致、教学效果良莠不齐。加之应试主义盛行,培训机构重视绘画技法,考生缺乏美术理论知识、基本鉴赏能力。

教育部门已在转变美术高考教育缺失的状况,在广泛培养具有美术核心素养学生的基础上,为了能够更好地针对美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版)》在针对全体高中生设置的必修、选择性必修课程模块基础上加入选修模块。选修模块包含美术史论基础、速写基础、素描基础、色彩基础、创作与设计基础五个模块,主要供报考高等学校美术或设计专业学生学习。选修模块的设置为普通高中美术高考课程提供了引导和依据,将美术高考纳入国家正式课程之中,为高中办学和高校招生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指引。

四、结语

美术教育在整个育人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我国古代的“六艺”,还是新时代“德、智、体、美、劳”五育并重的教育方针,都彰显了美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而美术是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促进学生创造力、想象力、表现力、审辩式思维能力等方面已经显示了强大的功能,对学生身心健康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随着国家对美育的积极倡导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美术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而未来社会对美术人才的要求是具备核心素养、知识全面的复合型人才。

众所周知,本科专业招生考试是对考生基础教育阶段的检验,也是推进美术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我们要在美术核心素养的引导下,重视基础教育阶段美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不断改进高校美术人才的选拔方式与内容,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并通过考试和评价来检验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的改革,使我国从基础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到高等美术教育,无论教育理念、内容,还是评价方式、手段等方面都具备合理性,形成科学的美术教育体系,为立德树人、培养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做出美术学科应有的贡献。

注释:

[1]尹少淳.美术学科核心素养[J].中国美术教育,2016.(4):7-10.

[2]尹少淳.学科核心素养的抬升与降落——以美术学科为例[J].基础教育课程,2018:25-31.

[3]杨向东.从核心素养看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8.(1):1.

作者简介:王颖洁,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跨学科美术核心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多措并举,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学习,促学生创新发展
美术篇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组织模式创新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参考答案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