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认知与现实感知下网络语言对价值观的影响

2021-11-24 12:28周彬黄志斌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虚拟空间网民现象

周彬 黄志斌

DOI:10.15938/j.cnki.iper.2021.05.029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21)05-0150-05

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广泛应用,网络语言逐渐成为大众普遍关注和经常使用的语言,有特殊时代语言价值和现实使用价值。人类的每一时代都有流行的语言,这是语言的自然属性,也是时代特征的反映。当今社会大众受教育水平普遍提高,根据自我生活工作感受,用形象化或趣味性或哲理性的语言在网络上表达,并快速地获得网民大众的认同和传播成为流行语言。网络语言流行是否是网民大众的价值观认同呢?理论界持续关注并研究,近十年来研究成果数量和质量有上升趋势,充分表明对网络语言的研究深度在加强,但总体上看仍需深入探究。

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是思想表达的载体形式,人们的交流沟通和思想表达都是有价值取向的,受到价值观的支配。网络语言是一种语言,自然也受到言语者价值观支配,具有价值取向。网络语言之所以流行并不仅仅在于其趣味性或形象化,而是一种蕴含价值取向的语言,被网络大众在价值观上认同,从而广泛传播和使用。本文试图论证网民在虚拟空间对网络语言的认知和在现实空间里对生活工作及社会的感知及其互动所导致的价值观认同问题,对于在网络时代深入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网络语言的价值观体现

关于语言的价值性,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认为:“语言的述说乃是一种活动,或是一种生活形式的一个部分。”语言也是一种理解的框架,不能很好地理解语言,也就不能很好地理解人、社会和自然界。语言不仅是人类用于表达思想、陈述事實的方式,而且直接反映了人类的价值取向和认识态度。语言是一个纯粹的价值系统,其价值完全由语言系统的构成成分在某一时的状态所决定。语言的价值涵义是借助某一语言不同的符号代码被感知和接受的,一定语言的符号域创造与其相适应的价值涵义结构,在人类掌握交际原则和规则的过程中,在感知和使用表达民族文化涵义的语言符号的过程中形成价值涵义。E·帕特利奇(Eric Partridge)认为:“流行语是一种时兴流行、公众喜闻乐见的俗语。”网络语言不是网民们胡闹的一种语言游戏,只有极少数用词、用字属于键盘输入将错就错的符号或者一种趣味性符号性表达,绝大多数网络语言是起源于某社会事件或社会现象,是对社会事件和现象的一种评价或总结性语言。

带有评价或总结性的网络语言是有价值判断的,受网络语言表达者价值观指导或者约束。在非网络环境下,社会事件或者现象,依赖于官方媒体传播,往往先要经过官方价值观过滤后才会在社会上广泛传播。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网民大众的自媒体传播脱离了主流媒体价值观过滤,完全是网民们依赖自己的价值观来评判这些事件或现象,并直接在网上表达自己观点。这些高度浓缩的语言表达带有价值判断,有是非评判标准,是受到语言表达者的价值观支配的。

网络语言价值观倾向是由该语言初始表达者价值观决定的。语言表达者的价值观是其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知识学习中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价值认知和理念,不因有无网络存在而形成。网络只不过是一种特殊的快速传播媒体,虽然人们在网络虚拟空间里活动的时间越来越多,对网络的依赖性十分明显,但是毕竟有自己既有的价值观,在对社会现象认识和对社会实践评判时,会以此价值观念为指导,形成带有价值倾向性的语言,上传到网络上或者在网络上直接表达。因此,网络语言本身蕴含的价值观是语言创作者或表达者的价值观,在流行之前,仅仅是个别网民根据自己的价值观来表达对社会事件或社会现象的看法。

评判网络语言的价值观正确与否,需要有一种更基础的价值观来判断。人类几千年来形成了基本的价值观,如诚信、友爱、勤劳、节俭、正义、公平等等。这些基本价值观是得到了人类公认的,是人类生存与交往的价值基础,用这些价值观来评判网络语言的价值观正确与否,是正确的评判标准。从现实社会来看,虽然网民们价值观各不相同,但是,这些基本的价值评判标准还是在网民大众内心中起到决定性的指导作用。因此,绝大多数网络语言是基于最为基本的价值观对社会事件或社会现象来进行评判的语言,总体上来看,价值观是积极向上的,符合人类基本价值评判标准。

二、网络语言的虚拟空间价值认知

福柯(Michel Foucault)指出,话语意味着一个社会团体依据某些成规将其意义传播于社会之中并确立其社会地位为其他团体所认识的过程。费斯克(John Fiske)认为,话语是一种被社会化发展出的语言或再现系统,有赋予和传播一整套有关某一重要话题的含义。网络语言的流行不仅仅是因为趣味性、形象化的表达得到了网民大众认可,更是因为社会事件评价或社会现象总结性语言的价值观,得到了网民“所见略同”的认可并迅速地传播开来。当某一语言在网上表达,得到了在线网民的认同,便会快速获得赞赏并转发,逐渐演化并广泛传播和使用(正式场合和非正式场合),达到社会流行效果。

网民们在虚拟空间里,围观并评价某一社会事件及其演化过程,一旦出现某种评价性的语言,或具有趣味性、形象化并与自己的价值认知一致的语言,就会表现出一种兴奋感,并及时“点赞”并转发,这是对网络语言的价值观认同。这种认同不是一时兴起的价值认同,而是受到内化在网民思想深处的价值观念所左右的,由主体深层价值观所决定。即网民认同并传播某一网络语言,是该网络语言触动了网民的价值观潜意识,并觉得能够代表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或观点,因此,会在没有外力干预的情况下,主动地、下意识地复制和传播该语言。大多数流行的网络语言都是简短而精辟的语言,随着网络语言的流行,其语义也在发生演化。施春宏认为,语义的演变从根本上说就是特定认知模式通过隐喻的方式转换。在“甲”场合产生的事件,网民对其概括性评价语言隐喻了某一类事件的价值内核,从而使得网民运用该网络语言去指代或评价在“乙”场合出现的另外事件。以此类推,逐渐演变,就成为人们流行的语言。

传统社会里,人们认识社会事件或现象受到空间和时间制约,仅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对一些社会事件或现象产生社会评论和总结,而且还会被传统媒体过滤后,为社会大众所知晓并据此产生评价。在互联网时代几乎人人都是信息发布者、传播者,也是信息接受者,事件被快速传播,大量网民围观,人人都可以评说,只有能够得到绝大多数网民认同的评说性语言,才会成为网络流行性语言。G.Lakoff提出的认知模式就是人们认知事物、建立范畴的工具。网络语言的“话语含意”往往成为其流行的网民共同认知。网民用语言表达时所利用的言词,又被语言单位的“形音义”承载了内在意思,这是网民们认知的实质。认知水平或深度取决于认知者受教育水平和社会阅历。网络语言创作者主体部分是青年网民,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其受众也是以这一群体为主,他们对网络语言内在含意的认知,并非简单的盲从,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准和社会价值判断能力。网络话语不仅是一个纯粹的个体或群体话语交往行为,它更是虚拟生存状态下个体进行社会实践的一种形式。网络语言能成为社会普遍传播和流行的语言,自然是网民认知了其蕴含的交流表达价值,即用这样的语言表达能够说清楚一些社会事件或现象,是大家心领神会的一种语言表达,而且是最为经济性的表达,无需花去更多的时间和语言来进一步澄清其内在含义。

网民在互联网上认知网络语言,同时又会影响其价值观。对一些价值观还没有真正树立的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来说,他们涉世未深,价值观尚不成熟,在网络上围观某一事件或者现象,尚未形成是非价值判断标准。在对一些网络语言的价值识别和内在价值评判上,有从众心理,也有理解偏误,可能没有真正能够理解其中的讽喻价值性,从而产生价值认知错误,或者说对其价值的判断似是而非,并没有判断正确与否的能力,只是一种趣味性地复制和传播,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价值认知,这就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郭亮和王永贵认为,“作为交流工具的网络语言在文字符号意义上影响青少年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人们在虚拟空间里逗留的时间越长,受到虚拟空间的语言影响越大。社会事件或现象有多面性或复杂性,在虚拟空间里看到的视频或文字,往往只是某一侧面或者某一层次,甚至很可能是某些网民的断章取义或者修改变相,难免对其真实性或者全面性把握不准,进而出现认知偏误,或者认知片面化或碎片化。

因此,网络语言起源于虚拟空间,流行于虚拟空间,认知于虚拟空间,受到创作者在现实空间里形成的价值观约束,同时又影响网民价值观的变化。只有虚拟空间价值认知与现实空间价值感知的高度吻合,才能够影响人们的价值观。

三、网络语言的现实空间价值感知

既然网络语言是在虚拟空间的价值认知,虚拟空间又受到了其空间不可感知的局限,那么,再回到现实空间观察这些社会事件或现象,如果切实感知到这些在现实空间也确实存在或者成为人们现实生活的感受,网络語言价值观倾向就会被强化,进一步扩大其流行范围和适用场合。网络语言虽然在虚拟空间里产生与传播,但不是虚构的语言,任何语言都是要表达一定的事物或现象,否则,语言的表达就失去了交流工具意义。网络语言在虚拟空间里表达和传播,不仅是表达虚拟空间的事件或现象,更多是对现实世界事件或现象的评判或总结性表达,是基于现实空间人们的感知而在虚拟空间里的语言表达。现实空间里发生的事件或现象是网络语言产生的根源。网络语言并不是空洞无物、虚无缥缈的语言,也是表达思想、意识或感受的语言,本质上只是表达的媒体和方式发生了变化,传播和流行的渠道具有特殊性,没有改变语言的本质。

当人们在现实空间中对一些社会事件或现象的感知上升到意识层面,并通过大脑整合后,运用特定的评价或总结性语言,在互联网上表达就成为传播的起点。如果网民大众也有同样感知,在互联网上看到该语言表达后产生了共鸣,就会对其快速地复制和传播,使其成为互联网上流行的语言。因此,现实空间里生活的网民对社会事件或现象的感知相似性或价值取向一致性是网络语言得以流行的原因,不能够仅仅将其归属于虚拟空问中的语言或者是价值认知,互联网仅仅助推其流行的速度和空间范围,而不能够改变语言流行的内在本质。网民现实空间中对社会事件或现象的共同价值感知,是网络语言得以流行的基础性条件,只不过是网络语言道破了网民共同感知,大家一致认同该语言表达,才使其得以传播流行,无法用一种制度性的约束来限制这种流行。

在现实空间里,人人都能够感知到一些类似的社会事件或现象,大众的现实感知,在尚无一种语言能够加以概括的时候,仅仅是一种互不知晓的现实感知。一旦有人在网络上用精辟语言陈述出这一事件或现象的典型特征,大多数网民都能够认同,产生一种“所见略同”的共鸣,很快人们就会借助于该语言来表达现实空间的感知,也就成为现实空间中大众广为使用和流传的语言,进而又借助于该语言来进一步感知现实空间的类似事件或现象。一旦发现用该语言的确能够表达清楚,在现实空间里就会借用该流行语来表达、陈述自己的认识或者与对话者共同使用该语言作为沟通的工具。更为重要的是,还有很多人在现实空间中并没有认识到这样一种社会事件或现象,而是通过网络语言的流传,进一步获得了感知和认识。一年一度的十大网络语言的评选,使得不少本来对网络语言不知道、不熟悉的人,也逐渐通过这些流行语来进一步认识现实空间的事件和现象。

现实世界的实践和现象纷繁复杂,网络语言的确概括性地总结了每年网民重点关注的事件或现象。网络语言记录了这一年度甚至是这一时代大众所关心关注或者感兴趣的话题,虽然不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件,但是能够反映出网民大众在这一时期的社会心理脉络和社会心理演化轨迹,是时代特征的反映,是现实生活状态感知的语言表达和流行,也是对某些社会事件或现象的价值认知一致或价值观一致性认同,也影响社会大众价值观取向。

四、认知与感知互动演化为价值观认同

马克思认为,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网络语言也是新时代人们生活中的语言,自然与其物质交往交织在一起,是受人们的物质活动所决定的,是现实物质生活存在在人们意识中的反应,并用语言加以表达,进而影响到人们的现实生活。

网络语言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现实感知的认识,进而有感而发地用语言表达出来的东西,是一种基于已经形成的价值观的认识性表达,其蕴含的价值观并不是随着语言的产生而产生的,而是超前于这种语言的既定观念或意识,潜藏在语言发出者意识的深层次,决定其语言的表达,潜意识决定了网络语言最初表达者的语言表达。长期对社会事件或现象的价值感知所逐渐形成的价值认知,进而形成的較为稳固的价值评判标准,左右其言论。网络语言初始表达者也不是突发性表达,而是受其自身的人生经验、知识学习和社会经验共同作用而形成的稳定的价值观左右的表达。对社会事件或现象带有价值观取向的语言表达,是现实空间里的感知和虚拟空间里认知互动演化的结果,是一种带有价值观导向的语言表达。

网络语言的流行也是网民在虚拟和现实生活交织在一起的空间中感知和认知的行为表现,是网民大众对初始表达者语言的价值认同,并不断在网络空间里复制传播,在现实空间里进一步验证,并在适合的时间和场合使用这样的语言,以表明其所持有的类似价值观的一致表达或看法。网民大众对网络语言的价值认知和对现实空间的价值感知高度吻合,就会看重这一流行语言,并在价值认知和价值感知的交互作用中,逐步强化这一流行语的传播和使用。之所以流行,是因为价值观认同。价值观认同是网络语言流行的内在根本原因,而不是表面上看来的生动有趣,是带有价值倾向的一种传播和使用。网民大众有对其自身现实空间的价值感知,也有对网络虚拟空间的价值认知。当在虚拟空间中的价值认知与其在现实空间中的价值感知达到一致时,自然在价值观层次产生价值共振,从而有意去复制传播,并在合适的场合使用,以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或表达自己的评价或总结。

从价值观形成的角度来看,网络语言是网民大众共同推动的一种语言使用和扩散。当网民首次接触到某一网络语言时,只是形成了一种价值认知,并不一定快速产生认同,只有当与自己的现实空间原有或现实感知一致时,才会认同。心理学认为,认知是主体意识对获取信息的加工整合的心理活动过程,感知是事件直接作用于主体的感官而获得的体验,认知需要通过感知来验证,感知进一步提升认知深度。在网络上获得的认知和在现实中获得的感知互相促进,虚拟空间价值认知和现实空间价值感知形成互动演化过程,对网络语言的价值判断就在互动演化中形成了价值认同。网络语言既受到既有价值观的制约,又会对价值观的转变或演化产生影响。对于价值观尚未成熟的年轻人,受其影响较为深刻,当然也会促使其价值观走向成熟。网络语言中所体现的价值观是否正确,是否对年轻人产生不利影响,有见仁见智的不同观点。任何一个时代,社会流行语都是存在的,也有好有坏,对社会大众包括年轻人都会产生影响,这取决于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导向,更主要的是这个社会主流价值观是否是积极向上的或者是有制度保障的价值观。只有在社会大众生活中得到验证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才有益于社会的进步。

从近十多年网络语言来看,主流是符合社会大众认同并带有积极向上价值观取向的流行语。即便有少数带有讽喻的网络流行语言,那也是讽刺社会的不良现象,而正是这种讽喻使得网民大众能够正确地去看待那些带有丑恶性质的社会现象和事件。网络语言是人民大众自己的语言,是群众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来评判或总结社会事件或现象的语言,由网民自行表达,自动复制传播,凭借自己在现实世界里的感知和虚拟空间的认知有感而发,因有同感而传播和使用,是一种基于共同的价值认同所产生的流行和使用的现象。总体上来看,网络语言的价值观还是正向的,是反映了时代主流价值观取向的,具有积极意义。

总之,网络语言之所以流行,不是由于有些研究者所说的网民尤其是年轻人的从众心理、搞怪或无聊的语言行为,而是网民对社会事件或现象的评价或总结性语言,是网络时代网民在现实空间价值感知和虚拟空间价值认知互动演化结果,与传统社会流行语或民间谚语没有本质区别,只是具有互联网传播的及时性和广泛性。网络语言流行反映了该时代网民的价值认同。当然,正如郭亮和王永贵认为“作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网络流行语产生、传播过程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有重要作用”。因此,应当对网络语言对网民尤其是青少年产生的负面影响给予关注,并要积极地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教育和引导,特别是要加强对青少年理解偏误的正面引导和教育,并持续强化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对网民和青少年的主导性。

[责任编辑:杨小扬]

猜你喜欢
虚拟空间网民现象
国外元宇宙领域研究现状、热点及启示
“台独联署”被岛内网民嘲
上海自然博物馆展示空间与虚拟空间研究
第四章光现象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网络经济对企业的影响分析
奇异现象传真
奇闻趣事
有感“网民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