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校英语教学的路径分析

2021-11-25 00:38马一杰
现代交际 2021年11期
关键词:思政育人理念

马一杰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河南 郑州 450047)

将课程思政融于高校育人全过程,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渠道,全面提升课程思政的针对性,完成高素质人才培育的根本任务,是新时代高校教育的主要路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程同向而行”的重要理念,强调在专业课程中加强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并在知识输入中体现课程思政的底蕴。因此,高校英语要坚持在改革中加强对课程思政理念的融入,逐步形成协同育人工作效应,促进我国高校人才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撑。

一、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校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1.课程思政是教学改革赋予高校英语的时代使命

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当代青年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观念更加多元,在教育领域利用全新的思政理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更加艰难。[1]为在教育新形势下发挥课程思政的重要指导作用,将其合理融入英语教学,以语言学习为核心,以文化传播为宗旨,使学生更加客观地看待世界和社会,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树立更加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意识形态,成为高校英语改革的重要任务。英语作为具有明显人文特征的学科,在文化讲解中融合课程思政理念,通过热点话题和知识,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国家在文化、经济、政治上存在的差异,利于学生在接受英语文化和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文化对比,形成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提升爱国主义情怀,形成更加优秀的道德品质。

2.高校英语课堂本土文化失语现象普遍存在

经济快速发展,高等人才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大高校为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就业,在英语教学中引介西方思想,以便在课堂中构建语境,使学生掌握语言的使用技巧。[2]文化背景不同,西方价值观与我国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课堂上西方文化的大量输入,会使学生忽视我国传统文化,本土文化失语现象严重,影响中西文化的双向交流和沟通。面对这类问题,为落实新时期高素质英语人才的培育要求,将课程思政理念带入英语教学中,在所学知识点中融合我国传统文化,生动地讲述我国历史文化。通过英语语言背后文化的对比,学生更加直观了地解我国文化的重要性,从而更加主动地回归到学习中国文化的根源上。借助英语来讲解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不但可使学生将社会现象和传统价值观相融合,加强文化认知度,还能够增加学生文化自信,承担起文化传播的重要使命,使我国传统文化不断向外部扩展,在中西方文化的双向交流中,完成对我国文化的输出。

二、高校英语融合课程思政理念面临的主要困境

1.教师课堂权威性缺失,对思政教育功能重视不足

一方面,高校学生接触的信息和文化内容日趋丰富,网络已经成为交流和休闲娱乐的主要工具。面对网络中存在的复杂信息,辨别能力和筛选能力不足的学生,容易受到部分思想观念的影响,出现价值观念的动摇,加深师生之间交流的阻碍。[3]相较于在课堂上与教师展开互动,学生在出现思想困惑和问题时更愿意上网寻求答案,这就造成了课堂互动性降低,教师权威性缺失,课程思政理念的导入受到严重影响。另一方面,教育领域全面落实课程思政进入课堂,但有部分教师教育意识不能及时扭转,教学仍停留在传统知识传授阶段,对思政教育功能重视不足。具体而言,以往英语教学围绕强化学生听、说、读、写四项基础能力展开,教学设计过于重视语言知识的讲解,对思政内容涉及较少。大部分英语教师认为课程思政理念传递是思政教师的任务,自身教学压力较大,难以关注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的情况。这种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课程思政理念的融入,影响了“三全育人”目标的实现。

2.英语教材涵盖思政的内容过少,适应性不高

高校英语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力和交际能力,为保障英语课堂中所传递的内容更加准确生动,大学英语教材多选用西方教材选段,内容涉及西方文化知识较多,对我国传统文化介绍较少,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受到西方文化影响,自身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不足,影响其正确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构成。[4]另外,部分高校对英语教材内容进行改编,融入思政知识,但由于缺少对两门课程契合点的理解,二者结合度不高,中西文化比例失衡,还会使知识教学缺少规范性,与实际的教学活动不相适应。削弱了学生对课程思政的深度认识,降低了学生中西文化平等交际的主动性,学生自身的语言能力得不到提升,对思政知识的了解也不能深入,与“三全育人”的育人要求背道而驰。

三、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校英语教学的有效路径

1.采用混合式英语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

为了保证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有效渗透课程思政理念,就必须创新教学方法。混合式英语教学模式,可实现课程思政理念潜移默化的引入与渗透,进而达到教学、育人效果提升的目的。[5]首先,应注重“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育人理念,深入了解当代学生学习规律、思想发展状况及道德品行等,围绕学生个性特点、个体差异情况,探索应用探究式、参与式、个性化、互动式、情景化等方式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还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互动讨论学习法,鼓励学生合理分组,分工合作,互动讨论学习话题,引导学生表达观点,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引导学生以英语口语表达的方式,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来分析世界、观察世界,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政治立场,进而提升表达能力,实现英语学习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衔接。其次,在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加强培养学生语言技能、英语口语能力,还应进一步实现课程思政理念的有效融入,可将教学分为问题导入、讲授、讨论与总结四个环节。教师课前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了解本节英语课程重难知识点,并根据教育内容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与掌握,还应对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进行析与讲。比如,讲解西方国家传统节日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节日的不同,西方社会制度与我国社会制度的差异等。讨论与总结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思政内容深入反思,并对本节课程重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实现对英语思政内容的升华。此外,还可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搭建网络英语课程思政微信公众号、微博官方账号等平台,定期发布中西方思政实施热点,引导学生分析与讨论,了解中西方处理思政问题的思维方式与思想政治立场,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达到课程思政育人的目的。

2.合理利用大数据分析处理技术,丰富英语教材思政教育内容

导致我国高校英语课堂思想政治功能弱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现阶段高校所使用的英语教材大纲缺少课程思政理念与思政教育内容,缺少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学大纲。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相关高校应注重利用大数据分析处理技术,深入挖掘、整合、处理互联网平台中蕴含的海量课程思政教育内容,结合线下英语教材内容,构建网络英语思政教育资源库,将教育资源有效融合、相互转化,以丰富高校英语教材中的思政内容。适当调整教材内容比例,应重点突出中国文化元素,充分体现思政引领作用,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英语教材;适当融入中国政治、中国文化及中国历史等方面内容,避免造成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3.完善英语课程评价机制,全面渗透思政理念

进一步完善高校英语教学的评价机制,推进课程思政理念全面渗透,除了围绕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能力等制定学习评价指标和考核评价方法,还要根据高校英语专业教师的实际教学情况、技能水平等进行评价和总结。[6]只有实现二者有效结合,搭建集英语教学、英语学习为一体的课程评价机制,才能检验出课程思政理念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融合成效,并从制度上推进课程思政有效落实。因此,建立完善的高校英语课程评价机制尤为重要。

首先,建立学生学习情况评价机指标与模式,打破传统以考试分数为评价指标的考核方式。注重过程式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学习态度、自我管理能力、英语学习能力及思想态度、道德品行等方面进行过程性评价。注重师生评价、生生互评、学生自评,来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此种评价方式有助于高校英语专业教师全面及时地了解学生知识获取情况及能力培养情况,了解学生的个人素养、思想水平,以及学习能力、思想品行等方面的不足。以对学生评价的反馈为依据,结合英语教学内容与教育目标,对学生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实现教学育人质量的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其次,围绕教师实际教学情况、课程思政理念等,建立相应的课程评价指标。应从教学设计、言行、育人效果、课程思政理念践行情况等方面进行考核与评价,以教师自我反思与总结、学生网络学习平台留言与反馈、教学管理部门评价、同专业教师相互打分评价等方式为主。通过对教师教学情况的全面评价,帮助教师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及自身所设定的教育、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学生管理是否到位、学生是否得以全面发展等,以实现教学课堂更加高效。

四、结语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教育工作者应主动认识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了解培育学生文化自信和认可的重要作用。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安排中,合理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在热点新闻和社会现象的讲解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并在中西方文化的对比下,了解英语课程的人文价值及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实现中西方文化平等交流,不断强化自身的语言能力和综合素养,为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思政育人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方传芸舞蹈创新理念拾微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