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兵学文化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时代意义

2021-11-25 11:43王淇铭
孙子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兵法防控新冠

王淇铭

全球蔓延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是对人类文明的巨大冲击和严峻考验。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人类打响了阻击战、总体战和人民战争。疫情危机之下,国家领导人在指挥这场人民战争中的英明决策,散发着中国古代兵学思想的光辉。对此,2020年4月,央视网《人民领袖》栏目陆续推出5 篇系列特稿《习近平战“疫”兵法》〔1〕并进行评述,学界也多引用兵学名言探讨抗击疫情。〔2〕

兵学,就是军事学术,以中国先秦时期的孙、吴兵法为突出代表。有必要思考:诞生于两千多年前、聚焦于沙场作战的思想为何能在与疫情抗争时同样具有借鉴意义?中国传统的兵学思想能否为抗击疫情提供某些普遍性的认识?中国“战‘疫’兵法”的书写与传播,能否为讲好保障人民健康的中国故事贡献力量,又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哪些启发?特别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发布、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京隆重举行、新冠疫苗各地陆续开放接种等重要事件相继发生之际,以及在建党百年的特殊时刻,有必要以中国抗击疫情的艰辛历程和成功实践为具体参照,发掘中国传统的兵学谋略的价值,进行综合考察。

一、“战‘疫’兵法”的基本表述

在中国抗击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第四阶段〔3〕,国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鼓励国内复工、复产等成为重要工作。4月7日起,央视网针对国家在疫情防控中的果断决策、举国上下的团结一心、科学防控的理性精神等,陆续推出5 篇《习近平战“疫”兵法》系列特稿,每篇均以耳熟能详的兵学名言命名。

(一)“致人而不致于人”

尽管打响战争的“第一枪”有时无法被准确预判,但是,掌握战略主动权有助于克敌制胜。《孙子兵法·虚实篇》的“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提出了要善于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的观点。对此,《荀子·议兵》篇的主张颇有道理:“观敌之变动,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在准确考察敌军动向后,虽然晚于敌人出发,但是要先于敌人到达,做好战略准备,是用兵的重要原则。

疫情之初,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部署下,全国上下一心,立刻采取一系列严格的防控措施。随即,武汉宣布“封城”,并“对湖北省、武汉市对外通道实施最严格的封闭和交通管控”〔4〕,第一时间阻断新冠病毒传播链。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道:“作出这一决策,需要巨大政治勇气,但该出手时必须出手,否则当断不断、反受其乱。”〔5〕其中,“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源自《黄帝四经·兵容》,也是兵学思想中关于当机立断的论述。在阻断病毒传播链的同时,全国各地的4 万多名医务工作者星夜驰援,奔赴武汉,展示了“中国速度”和国家强大的动员能力。

(二)“上下同欲者胜”

《孙子兵法》在探讨预见胜利的条件时,将“上下同欲者胜”作为一个重要方面。《吴子·图国》从反面阐发了这一机理:“不和于国,不可以出军;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阵;不和于阵,不可以进战;不和于战,不可以决胜。”如果国家内部的意志不统一、军队内部不团结、战时行动不一致、战斗部署不协调,则难以取胜。

在战“疫”历程中,各级党委和政府“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增强“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体现了“全国一盘棋的制度优势”。〔6〕疫情之下,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以实际行动在这场人民战争中践行了德国著名将领鲁登道夫的“总体战”〔7〕理念。从“上下同欲”到“总体战争”,疫情之下,中外兵学思想的某些闪光点实现了实践意义上的交汇与并容。

(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定谋、决策之时,需要掌握敌我双方的真实情况,最终找到破敌良策。孙子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便是至理名言。用兵往往有赖于各种情报,只有透过种种表象看到问题的虚实,才是必胜之道。表象与隐情,在古代常以“阴”“阳”涵盖,故而《六韬·武韬·发启》篇有言:“必见其阳,又见其阴,乃知其心。”

悄然传播的新冠病毒是肉眼不能及的微观事物,潜藏在不可知的环境之下。如果无法透视其中的病理,便无从谈起破解疫情为全球带来的困局与变局。对此,中国不仅提出“科学防治”“要科学判断形势,精准把握疫情”〔8〕,还及时、主动地向各国、各研究机构公布重要研究信息,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力图早日取得突破。据报道,到2020年9月10日为止,“国药中国生物研制的两款新冠灭活疫苗已经接种了数十万人次,无一例明显不良反应,无一人感染”〔9〕。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科研攻关的效率与能力。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权威发布,截至2021年5月19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疫苗44951.1 万剂次,这将大有助于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性成果的巩固与守护。

(四)“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战争的要诀是“以粮为先”,战国谋略家张仪的“兵不如者勿与挑战,粟不如者勿与持久”(《史记·张仪列传》),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如果没有雄厚的后勤保障,便难以维持军队战斗力。正所谓:“三军之事,莫重于食也。”(《草庐经略·粮饷》)

疫情对全世界人民的“米袋子”“菜篮子”造成了威胁,同时,口罩、消毒液、测温仪等重要医疗物资短期内集中出现缺乏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疫情防控阻击战,实际上也是打后勤保障战。”〔10〕为此,在国家的全局统筹下,医疗物资生产企业迅速复工复产,赶制疫情防控急需的医疗物资,全国各地支援的生活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急需的地区。同时,政府注重民生工作,时刻关注百姓的基本需求、就业问题等,针对疫情之下的社会难点问题,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确保基本民生保障。

(五)“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

李泽厚曾指出,兵家思想“一切以现实利害为依据”,表现出一种“特定的理性态度”。用兵之道,在于以一种清醒的头脑去思考战争,依靠充分准备和自我革新,建立坚不可摧的防线,而不是心存侥幸,期盼敌人不来进攻。《左传》中“不备不虞,不可以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疫情危机之下,巩固优势、查漏补缺的重要性和急迫性不言而喻。对此,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不可谓不深刻:“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该坚持的坚持,该完善的完善,该建立的建立,该落实的落实,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11〕疫情促使我们对巩固政治优势、推进依法治国、完善体系建设等进行深入反思。

概而言之,“战‘疫’兵法”的基本表述涉及占据主动、团结一致、科学防控、保障后勤和巩固自身五个方面的内容,是通过中华兵学文化的形式,对中国“战‘疫’”经验的梳理、总结与阐释。

二、兵学表达的深层意蕴

“战‘疫’兵法”通过兵学思想中的经典话语,阐释了疫情之下的中国果断采取“封城”举措、紧抓科研攻关、统筹医疗物资等一系列行动背后的逻辑。那么,为什么要用中国兵学思想的话语体系来探讨此次疫情之下的中国行动?传统的兵学思想与现代应对疫情之间,究竟存在哪些关联?

要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应当思考:在中国兵学思想史的视阈下,如何理解战争的性质及其起源?兵学思想孕育、发展于先秦,诸子百家在谈论战争时,常将之与“存亡”关联:“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兵法·计篇》)这一点,哪怕是极端好战的法家也有着清醒的认识:“夫战者,万乘之存亡也。”(《韩非子·初见秦》)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的学人又将战争与“正义”对接:“故义者,兵之首也。”(《孙膑兵法·将义》)“故兵者,所以诛暴乱禁不义也。”(《尉缭子·武议》)关于战争正义性的认识,也延续到了之后的时代:“圣王之用兵,非乐之也,将以诛暴讨乱也。”(《三略·下略》)“救乱诛暴,谓之义兵。恃众凭强,谓之骄兵。义者无敌,骄者先灭。”(《后汉书》)实际上,“存亡”与“正义”之间,并不一定存在鸿沟,往往是粘合在一起的,特别是在汉朝对兵学思想的整合之下,这种认识更加明显:“古之用兵者,非利土壤之广而贪金玉之略,将以存亡继绝,平天下之乱而除万民之害也。”(《淮南子·兵略训》)

之所以进行思想史原典的爬梳,缘由在于,一旦理出“存亡”与“正义”这两条关于战争性质的线索,便不难理解何以采用中国传统兵学思想的理论装置,用以阐述疫情之下的中国行动。疫情的到来,使全人类面对生死存亡,而至今不知病毒源头何在,以及发生伊始无法“对症施药”的窘境、触目惊心的感染数字、询盘量激增的丧葬用品等一系列冰冷的现实,不由得让面临“存亡”的人类基于自身立场,为此次“抗疫事业”增添“正义”的性质。故而,“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人民战争”“防控阻击战”“攻坚战”“并肩作战”等词汇的高频出现,意味着人类为抗疫事业赋予了战争属性。如果说,在世界尚未被“发现”时战争的形态是地区性、区域性的,近现代的两次世界大战是不同国家集合体两相对立下进行的世界范围内的战争,那么,此次“战‘疫’”,不再是人与人之间的血雨腥风,而是全人类作为一个整体与非细胞型微生物之间的战争。

既然抗击疫情也是一场战争,那么,应对者的行动就充分体现着兵学思想的基本逻辑。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兵学思想典籍,蕴藏着大量斗争哲学和处世智慧,早已在自觉与不自觉间融入中国大众的思想。“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战而屈人之兵”“兵不厌诈”等经典名言,即使人们无法精确地说出其源自哪部原典,亦无妨在为人处世时运用其中的智谋。故而,运用人人皆知的“兵法”,诠释中国战“疫”的行动,更易于解释,也更容易被国人接受。

另外,兵学思想诞生发展于先秦的大争之世,其原始形态只是为了指导“人斗”——敌对双方之间的武装斗争。将兵学思想运用于现代抗疫,并非先秦兵学家的本意,而是后继者的发挥,这意味着兵学思想的某些要素,也可以在其他领域提供广泛指导。关于兵学传统文化的多维应用,似常见于商业、医学与管理学。例如,早在战国时期,有“商祖”之誉的白圭,其经商秘诀便是运用兵法之道:“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史记·货殖列传》)《兵学与中医学》〔12〕一书揭示了兵学与中医学的源流、理念等,存在着相近之处,而“国家用兵犹医之用药”的感叹更是展示了用兵与用药二者机理的一致性;至于管理学方面的借鉴,日本企业界将《孙子兵法》视为“管理圣典”,尤其是在企业管理的角度,对其中“避实击虚”“知己知彼”等思想进行了体悟与阐发。〔13〕而中国现代管理学的建构,也有赖于开拓者对《孙子兵法》的研究。〔14〕可见,将中国战“疫”故事、理念总结为“战‘疫’兵法”,符合兵学思想能在其他领域适用的特性,具有学理意义的正当性。

同时,中国已取得抗击疫情重大战略成果,在这场世界范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里,卓有成效的应对经验,理应被准确总结和广泛宣传。“战‘疫’兵法”是中国传统智慧在现代的合理运用与有效经验,为应对困扰现代世界难题提供了一剂“良药”。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们现在有底气、也有必要讲好中国故事,这对激励广大干部群众继续沿着中国道路前进的信心和勇气、对加深国际社会对中国道路的认识至为重要。”〔15〕在疫情的特殊背景下,讲好中国抗疫故事,无疑是时下所需。在讲故事时,应当注重“传统中国与现代中国的平衡”〔16〕,这种要求,恰好是“战‘疫’兵法”所具备的。总之,以中国传统兵学文化的经典话语,结合疫情之下的中国行动,昭示中国战“疫”的宝贵经验,是可取的做法。

三、“共济”精神的兵学呼唤

新冠病毒非一域一国之灾难,而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全方位侵袭。疫情之下,每个人、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无所遁形、无法置身事外,唯有团结一心、共同抗“疫”,方能尽快复归到正常的生活。一位记者写道:“团结合作是战胜疫情最有力的武器。”〔17〕“同舟共济”,大概可以理解为:当坐同一条船共同渡河时,大家总是利害相同的,故而无论之前存在怎样的深仇大恨,都应当在此刻搁置矛盾,患难与共。然而,令人颇感意外的是,如此具有和平主义色彩的词语,竟然源自指导战争的《孙子兵法》,《九地篇》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即使“吴人”与“越人”之间的宿怨致使二者不共戴天、势不两立,但是当同舟而乘、不幸遇险时,双方竟然都能超越“小怨”,以“大爱”守望相助。理解了这一点,便不难解释为什么在2020年2月,当中国多地医疗物资告急时,日本友人能够慷慨以助。同样,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当中国在疫情得到基本控制后,坚持致力于支援世界各国的抗疫事业。

如上文所述,来自传统的中国兵学思想,不仅倡导如“上下同欲者胜”的内部团结,更能发掘出“同舟共济”的世界大爱。在疫情危机之下,它一方面为人们提供了抗击疫情的斗争哲学;另一方面,又不无对共同命运的关怀,特别是在疫情之下愈发复杂的世界变局中,更有助于启发我们团结起来、共渡难关。面对疫情带来的一系列难题,中国坚持科学理性,加强团结合作,推进多边协调,为打赢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做出表率,特别是积极开展国际抗疫合作,向国际社会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为世界公共卫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可以说,中国真正践行了发源于中国古代兵学思想中的“共济”精神。

在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的全局之下,中国对内筑牢了阻断病毒传播链条的坚固防线,对外毫无保留地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支持全球抗“疫”,彰显了大国担当。央视网“战‘疫’兵法”系列特稿一经发布,便被《人民日报》海外网转发多篇,这有利于中国话语、中国战“疫”故事的海外传播。“战‘疫’兵法”,就是中国对“共济”精神所做出的表率与呼唤。

【注释】:

〔1〕《习近平战“疫”兵法——致人而不致于人》,央视网,http://news.cctv.com/2020/04/07/ARTIqF5ErR3sdyS4OvqyGo39200407.shtml[2020-04-07];《习近平战“疫”兵法——上下同欲者胜》,央视网,http://news.cctv.com/2020/04/10/ARTIu99zPtQCv8Ggk4c1LZeg200410.shtml[2020-04-11];《习近平战“疫”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央视网,http://news.cctv.com/2020/04/12/ARTI7JcYBuytszMPoEzJcbV3200412.shtml[2020-4-12];《习近平战“疫”兵法——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央视网,http://news.cctv.com/2020/04/13/ARTIA93OAkE4kI85Bpt9JFSJ200413.shtml[2020-4-13];《习近平战“疫”兵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央视网,http://news.cctv.com/2020/04/14/ARTInb4W7JVegaNryVBx8cUw200414.shtml[2020-4-14]。另外,也有媒体以“战疫兵法”为名进行宣传:《防控战疫“兵法”送到》,凤凰网甘肃综合,http://gs.ifeng.com/a/20200127/8158616_0.shtml[2020-01-27];《牢记战疫兵法!关键时期别松懈,与病毒对抗到底》,深圳特区报微博,https://weibo.com/1893278624/IxfQv11G8?type=comment#_rnd1599790781660[2020-03-05];等等。

〔2〕王宁:《多做“关口前移”的预防工作》,《解放军报》2020年3月16日第006 版;杜善国:《拿出自己应有的战斗姿态》,《中国国防报》2020年3月20日第002 版;王根成:《“粮草先行”更须精准保障到位》,《解放军报》2020年4月15日第006 版;张瑞军:《保持强大战略定力精心谋划善作善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5月7日第4 版;等等。

〔3〕第四阶段(3月18日至4月28日)即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决定性成果的历程。参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

〔4〕《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指引中央部门齐心行动》,新华网,http://m.xinhuanet.com/2020-02/26/c_1125630904.htm[2020-02-26]。

〔5〕《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指引中央部门齐心行动》,新华网,http://m.xinhuanet.com/2020-02/26/c_1125630904.htm[2020-02-26]。

〔6〕《疫情防控要坚持全国一盘棋》,《人民日报》2020年2月5日第1 版。

〔7〕〔德〕埃里希·冯·鲁登道夫(Ludendorff):《总体战》,戴耀先译,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版。

〔8〕《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人民日报》2020年1月28日第1 版。

〔9〕《新冠灭活疫苗紧急接种数十万人海外平行对照零感染》,《科技日报》2020年9月11日第8 版。

〔10〕《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指引中央部门齐心行动》,新华网,http://m.xinhuanet.com/2020-02/26/c_1125630904.htm[2020-02-26]。

〔11〕《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强调: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中国政府网,https://www.baidu.com/link?url=teaCGywMMuyPk34zzhXqTcq04Bq 8ZJVY_Tr2LqGiLW_4ubqTQPdRpIadtZWMMpyU_VLtMIPI12egclvQzum4_pSYJCYA4A9mbdLI5_lIrSW&wd=&eqid=93868cba00035fe1000000025f60924f[2020-02-14]。

〔12〕刘振声:《兵学与中医学》,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版。

〔13〕张再林:《〈孙子兵法〉与现代管理思想》,《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3 期,第108 页。

〔14〕周轩、白长虹:《陈炳富管理学术思想再评价》,《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 期。

〔1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207~208 页。

〔16〕叶枝梅:《浅析对外交流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现代国际关系》2016年第9 期,第39 页。

〔17〕徐惠喜:《团结合作是战胜疫情的强大武器》,《经济日报》2020年5月20日第001 版。

猜你喜欢
兵法防控新冠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孙子’兵法”等十三则
兵法大师
做好防护 抵抗新冠病毒
新冠病毒的自白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在防控“火线”践行初心使命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My Hero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