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俄罗斯科学院院士顾哲教授*

2021-11-25 11:49
国际汉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波兰学术俄罗斯

□ 陶 源 周 阔

2020 年7 月28 日,俄罗斯和波兰汉学界泰斗、历史学博士、教授、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Институт востоковедения Российской академии наук)中国部高级研究员斯坦尼斯瓦夫·罗伯特·库切拉(Stanisław Robert Kuczera, Станислав Роберт Кучера,中文名顾哲,后文以中文名指称)逝世。他是连接俄罗斯汉学与世界汉学的重要纽带,是世界东方学黄金时期传统学术发展中一颗耀眼的明珠。

顾哲1928 年5 月5 日出生于波兰的利沃夫市(Lviv,1919—1939 年属于波兰)。1947 年中学毕业,进入华沙大学东方学学院(Instytut Orientali- styczny Uniwersytetu Warszawskiego)学习,师从波兰著名汉学家夏伯龙(Witold Jabłoński,1901—1957),并在其指导下完成了毕业论文《道教的基础》(«Основы даоской философии»),1952 年毕业并获得东方学哲学硕士学位。1951 年至1953年初在华沙大学(Uniwersytet Warszawski)担任助教。

1953 年2 月,作为第一批派往中国的西方留学生,顾哲赴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60 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政烺先生(1912—2005)指导顾哲完成了题为《“周礼”之下中国古代社会的阶级结构》(«Классовая структура древнекитайского общества на основе материалов 〈Чжоули〉 »)的博士论文,成为当时唯一一位用汉语完成博士论文的西方留学生。1958 年3 月至1959 年10 月,顾哲担任北京外国语学院(后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波兰语言文化部教员,随后担任该部部长。

1960 年12 月,顾哲返回华沙后,获得了波兰高等教育部奖学金。1961 年4 月,顾哲担任波兰国际关系研究所(Polski Instytut Spraw Międzynarodowych)研究员。

1966 年8 月,顾哲搬至莫斯科。1967 年4 月,应尼古拉·康拉德(Николай Иосифович Конрад, 1891—1970)院士的邀请,顾哲进入苏联科学院亚洲民族研究所(Институт народов Азии АН СССР,后更名为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工作。在此后的五十多年时间里,顾哲在东方学研究所工作到最后一天,并一直保留着波兰国籍(这一做法在苏联时期使顾哲先生经历了很多考验)。

1981 年顾哲完成了副博士学位论文,论文题为《1965—1974 时期的中国考古学:旧石器时代到殷时期的发现与问题》(«Китайская археология 1965—1974 гг.: палеолит– эпоха Инь»),论文得到奥克腊德尼阔夫(Алексей Павлович Окладников,1908—1981)院士的认可并授予顾哲大博士(Доктор наук)学 位。1988—2002 年 间 顾 哲曾任莫斯科罗蒙索诺夫国立大学(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имени М. В. Ломоносова)历史系世界古代历史部教授,随后在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Россий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гуманитар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任教。

顾 哲 是 俄 罗 斯 考 古 学 学 会(Российское Археологическое Общество)和 欧 洲 汉 学 学 会(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Chinese Studies)成员。1993 年当选为俄罗斯人民科学院(Российской народной академии наук)院士,1998 年成为俄罗斯科学院(Российская академия естественных наук)院士。

顾哲先后参加了第22 届至第25 届以及第27届世界汉学大会,第29 届、第30 届及第37 届国际东方学大会和第14 届太平洋学术大会,中亚文化研究国际大会,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国际夏文化研究大会。1988—1989 年顾哲受邀在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讲课。1993 年5 月,顾哲在巴黎为社会科学高等学院(Ecole des Hautes Etudes en Sciences Sociales)研究生举办了四次讲座,随后在中国台湾举办了两场学术报告会。

1995 年10 月至1996 年3 月,顾哲受邀在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工作,在此期间开展了六场学术报告会。1996 年3 月,顾哲赴新加坡大学开展讲座。另在波兰多所高校进行多次讲座。

顾哲拥有众多国际汉学界友人,他不仅精通汉语和日语,且通晓英语、法语、德语。他是光辉的典范、高尚的骑士和杰出的教育家。

顾哲对于当代科学研究探索颇具深度和广度。他撰写了九本书(其中四本为共同作者合作完成)、350 多篇学术论文,另有两本书和两篇长文将于近期出版。令人惊叹的是,顾哲晚年时期的文章比起中年时期毫不逊色,他的学术能力直到最后一天仍然在增长。

他撰写的中国考古学著作,特别是《中国考古学1965—1974 时期:旧石器时代至殷时期的考古发现与问题》(1977)(«Китайская археология: 1965—1974. Палеолит — эпоха Инь»)成为该领域较为全面的俄语参考文献。他撰写的有关中国旧石器时代的考古专著《中国远古和古代历史》(«Древнейшая и древняя история Китая»)(1996)在学术容量上居世界前列。在他出版的最后一本书即20 世纪90 年代初写完的《中国远古和古代历史:中国南方新石器时代早期》(«Древнейшая и древняя история Китая—неолитическая эпоха на юге»)中,顾哲首次证实了中国上古文明孕育过最少两个独立的摇篮——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现在这个假说广为学界所接受,但当时还没有人证明。可惜的是,当时这本书在出版社遗失,直到2015 年才找到,2020 年秋天将出版最新修订版。

沧桑六十多年,从20 世纪60 年代开始,历经中国学研究最为困难的时期,顾哲一如既往地仔细收集并系统整理中国考古学文献。由于他的坚持和努力,为众多学者开启了通往中国考古世界的大门,也为当时苏联高校该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师承张政烺老师,顾哲是俄罗斯研究殷时甲骨文、周时金文的杰出专家。此外,他还翻译和评述了大量甲骨文、金文的复杂文献,不但有传家的铭刻学文章,而且其所撰的古代历史问题研究著作,非常人所能及。

顾哲是优秀的中国古文翻译家,他的译作成为俄罗斯学术史上精准翻译的典范,达到了语文和文学的高峰。除了上述的甲骨文、金文翻译外,顾哲还翻译了大量宗教和哲学经典,如《尚书》《管子》《列子》篇章,完成了《孝经》的首个俄文全译本,翻译出版了两册《周礼》典籍。除此之外,司马迁《史记》俄文全文注释的宏伟工程也得益于顾哲的参与。

尽管近几十年来俄罗斯人文社会科学事业发展并不顺利,但顾哲凭借自己的力量建立了一所真正的学术宝库。他是15 位研究生的导师,其中两位是大博士,六位是副博士。他的学生遍布世界各地的学术机构,如俄罗斯、法国、德国、日本等。他的著作《古代东方史文献》(«История Древнего Востока. Тексты и документы»,2002)《古代东方史学:伊朗、中亚、印度、中国》(«Историография истории Древнего Востока. Иран, Средняя Азия, Индия, Китай»,2002)、《古代东方史》(«История Древнего Востока»,2007)中将学术水平与实用性相结合,是当代汉学教育的重要基础。他的《世界历史》(«История мира»,2011)第一册的章节、大百科全书《中国精神文化》(«Духовная культура Китая»)中的文章也体现出较高的学术水平。

顾哲在连续辛劳伏案工作数小时后,不幸在散步途中逝世。作为俄罗斯学术界的巨星,我们将永远怀念他,怀念他的聪明才智。他散发着知识的光芒犹如明亮的星星,驱走未知的黑暗,开启智慧,点亮新星,彪炳千秋。

文明青龙,西东皆通。

智慧若满,俗何若残?

信徒何留?忧愁无旧!

猜你喜欢
波兰学术俄罗斯
进军波兰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中国实践的学术在场
波兰睡眠研究会
在波兰,遇见地下仙境
网络时代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