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近年来思政课考试方式革新的途径和成效

2021-11-25 16:08徐罗卿
现代交际 2021年9期
关键词:公共课革新思政课

徐罗卿

(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4)

考试方式革新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在既有物质条件下进行的观念或技巧方面的革新;一是在时代发展出现新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的革新,而且这两种革新途径采用的具体方式又是多种多样的。本文简析了近几年来高校思政课考试方式由纸质试卷考试逐步过渡到使用计算机进行的网络考试,进而过渡到使用手机微信版小程序进行考试的革新过程及显著成效。

一、思政课革新考试方式的主要动因

1.减负理念的驱动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我国高等院校开设的公共课之一。公共课与专业课有所不同,这主要体现在:一是班级人数不同。专业课由于各专业的招生人数有限及专业特点,因此,无法合班上课,一般情况下每个专业班级的学生通常在50人以下,有些特殊的专业班级人数甚至在20人左右。而思政课则不一样,不同专业学生的思政课程都是一样的,完全可以合班上课。近20年来,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而高校公共课师资有限,教室、设备等教学资源有限,有必要合班上课,因此公共课班级人数通常在100人以上。二是教学任务有较大区别。因为公共课教师上的是同一门课,备一次课就能上多个课堂,所以公共课教师所教的班级较多。由于公共课备课次数相对较少,几乎每个高校都规定了公共课教学工作量远多于专业课教学工作量,这样一来就出现一个明显的特点,一个公共课教师一个学期所教的学生常常达几百甚至上千人;因此期末改卷的工作量太大。为了有效减轻高校公共课教师的改卷重负,以利于他们将更多时间花在教学科研上面,一些高校近几年来正在革新思政课考试方式,这是高校思政课革新考试方式的主要动因。

2.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驱动

由于课程性质不一样,高校课程才有专业课与公共课之分,但这并非重要性的级别之区分。然而有些学生常常据此认为专业课知识才是他们将来赖以就业的特长,而公共课知识是“你有我有大家都有”的常识,不足以谋生,因而不能正确看待公共课与专业课的辩证关系。每当考试临近,一是盼望教师划些重点,二是搞突击背题,以求及格了事。实际上,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实行相近专业大类招生,目的就是让广大学生多学些素质类的公共课。因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核心目标是立德树人,而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所以思政课才是高校教育的“第一课程”。思政课教学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不可或缺的途径,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而考试方式是课程教学的“风向标”,考试方式的不断革新对课程教学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为了纠正一些学生不重视思政课的错误思想,近年来高校不断革新思政课的考试方式,尽可能地杜绝考试时蒙混过关的可能性,从而确保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不动摇。

3.绿色发展理念的驱动

绿色发展理念是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1],践行这一理念“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各行各业正在寻求也应当寻求绿色发展方式,教育单位更应当如此。绿色发展理念要求我们不能浪费地球上的任何资源,要尽可能地节省资源。对于高校来说,要尽量节省每一张纸、每一度电、每一间公用房,要尽量少开校车,节省人力物力,等等。高校考试方式也必须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不断革新考试方式和办公方式,如采用无纸化办公、无纸化考试就是绿色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因此,利用网络技术实行网上考试是考试方式革新的必然趋势。

二、近年来思政课考试方式革新的基本途径

为了更好地实现思政课的教学目标,最近几年来很多高校对思政课考试方式进行了革新,革新的途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由纸质试卷考试逐步过渡到使用计算机进行的网络考试

互联网在我国兴起以来,有些行业领域开始采用网络考试,但高校思政课采用网络考试还是最近几年的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将可以采用机器阅卷的内容纳入计算机网络考试。每个学校指定专门人员去学习并熟练使用网络考试软件系统,负责网络考试软件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各教研室教师负责软件系统题库中题目的更新与完善。软件系统题库中每门课程有几千道题,每个同学随机抽中的题目各有不同。网络考试的内容最开始是单项选择题与多项选择题,一共50道,每道题2分,满分100分,60分为及格。经过几年的发展与探索,目前网络考试的题型不断丰富。每到期末,学生分批分时段进入学校机房考试,考试结束时电脑会马上显示分数,学生一交卷就立刻知道自己考了多少分、是否需要补考等信息。待考生全部考完后,再由各教研室组织教师导出成绩,然后发给各任课教师登记。

2.由使用计算机考试过渡到使用手机微信版小程序进行的考试

由于各高校的机房有限,目前有些学校已开始利用手机在教室进行随堂网络考试。具体办法是:各校编制微信小程序,用手机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小程序中首先分为四个科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每一科目中又有“平常练习”“模拟考试”“真题试卷”等栏目,而“平常练习”栏目中又有“顺序练习”“随机练习”“章节练习”“专项练习”等内容可供选择,学生在正式考试前可以反复练习,以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微信小程序栏目中还设有“遇到问题在线提交”“在线客服”“意见反馈”等栏目,随时为学生提供服务。在各学期临近结课时,每位任课教师可以在每个学期最后两次课中进行随堂考试和补考。待考生全部考完后,各教研室组织教师从系统中导出学生成绩,然后发给各任课教师登分入档。由笔试逐步过渡到机试,由人工阅卷逐步过渡到机器阅卷,先进便捷,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这是考试方式革新过程中的又一次巨大飞跃。

三、思政课考试方式革新的成效

由纸质试卷考试逐步过渡到使用计算机和手机进行的网络考试,思政课这种考试方式的革新,获得了很大成效。

1.进一步激发了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

在采用网络考试前,高校思政课的考试方式基本是采用纸质试卷考试,而且绝大部分高校都规定每份试卷的题型必须在5种以上,并且每种题型下面又有多个小题,改卷时必须在每个小题上签上改卷教师的名字,然后再在大题得分处及在统分后的总分处签名。假如一个学生的试卷任课教师需在8个地方签名,那500份试卷就要签4000个名,1000份试卷就要签8000个名,因此公共课教师一到期末改卷的时候就觉得压力很大。事实上,考试的根本目的就是检测教学的效果是否理想、是否达到教学目的要求,而不是使试卷设计精致悦目。为此,近几年很多高校对思政课考试进行了革新,主要是采用机考方式,并由系统自动阅卷,不仅阅卷速度快,而且非常客观精准。这样就大大缓解了思政课教师的改卷压力,进一步激发了思政课教师的工作热情和教学积极性。

2.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思政课最早的考试方式是平时考查和期末试卷考核的形式,后来很多高校又增加了研究性学习考查,最近几年又采用了网络考试方式,这种不断革新考试方式的做法,促使广大学生进一步加强了对思政课的学习和钻研。他们在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教学环节中,通过实地调查或理论学习,加深了对国情的了解,加深了对国家重大理论和政策的理解,使学生增强了我国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近年来,由于采用网络考试,每个学生的考试题目不一样,这就断了一些学生希望教师在考试前划重点的念想,也消除了左顾右盼抄袭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了靠突击背题就能过关的概率。而且,因为题库中有十分丰富的题目,学生可以在正式考试前反复操练,模拟考试,这不仅迅速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使学生对课本的整体知识结构和重点难点有了更扎实的理解和把握,大大增强了考试的通过率,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

3.践行了绿色发展理念

近年来,很多高校逐步采用网络考试,从而有效节省了纸张和试卷存放空间,也节省了人力物力及其他资源。在采用机考前一套试卷共有3张或4张A3纸,假如一个高校每一届学生数是3000人,那么一次考试就节省了9000张纸;节省了许多试卷袋;大大节省了试卷的存放空间,因为考试试卷一般情况下要等到学生毕业四年后才能销毁(目的是为了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检查用);减少了监考教师和巡考人员人数;节省了教室使用数量及其他成本。所有这些节省都践行了绿色发展理念。

四、优化思政课考试方式的几点思考

1.要不断提高网络考试软件系统管理人员的能力和题库的质量

采用网络考试最让人担心的是网络软件本身的质量问题,如“被自动交卷”“随便切屏”等系统问题。高校应根据每次网络考试时网络软件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高软件系统管理人员的操作、维护和管理能力。要经常派专人去进修学习,让他们熟练地掌握网络考试软件的各种应用程序;一旦网络考试软件系统开通,就应力求使学生能够毫无困难地进入系统练习与考试,而且必须保证分数导出系统准确无误,要切实解决偶有学生反映的考试结束时系统所显示的分数与最后统一导出的分数不一致的问题,提高学生对网络考试的信任度。还要高度重视题库的质量问题:一是要认真检查题库中的各个题目,不要出现学生所反映的只有题干而没有题支或题支不全等问题。二是题库更新的问题。思政课与时事政策紧密相连,如不及时更新,就会出现题目老化或过时问题,这是关涉学习贯彻国家的最新大政方针的大问题,因此必须不断更新题库。

2.要始终坚持考试目的与教学目的相一致的原则

思政课的教学重点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说要求大学生在全面熟悉党情国情世情的基础上,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做坚定而合格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目前思政课最关键的任务是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固本培元的基础工程”[3]2,思政课考试的目的应当与这个教学目的相一致;因此,考试不是为考试而考试,而是为了检测思政课的教学目的是否达到。因此,思政课考试方式的革新,必须始终坚持考试目的与教学目的相一致的指导原则。

3.要始终发挥考试的“风向标”作用

考试是“教育领域的风向标”“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3]59目前,高校思政课考试方式既有笔试又有机试,既有考查环节也有考试环节,但不管是何种方式,都必须发挥考试的“风向标”作用。一是各种考试考查环节都必须旗帜鲜明地突出思想政治教育这个主题,不能有任何立场与价值观模糊不清的考试内容,也不能有任何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道路、理论、文化进行含沙射影的内容。二是考试方式必须有助于激发广大学生学习钻研的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广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总之,要使高校思政课考试方式革新的方向始终与中央精神高度一致,要始终发挥考试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方面的导向作用。

猜你喜欢
公共课革新思政课
六朝青瓷工艺的革新与影响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周克芹纪念:捍卫与革新
融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采访写作的革新构建
复旧运转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Factors Affecting Memory Efficiency in EFL
On the Importance of English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