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华留学生汉语交际障碍及其对策研究
——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1-11-25 16:08龚翠玲王文骏
现代交际 2021年9期
关键词:受访者障碍困难

龚翠玲 王文骏 孙 瑜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留学生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学生数量成了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也为我国高校提升办学水平、促进国际教育能力、对接国际标准提供了重要途径。当下,来华留学生的数量快速增长,但留学生语言基础水平良莠不齐,留学生汉语教育面临众多机遇,也迎来许多挑战。

一、文献综述

交际能力受多种因素影响,当沟通者在交际中出现沟通不畅时,可以使用语言和副语言技巧来达到交流的目的。

国际上,Canale和Swain的交际能力概念对后期研究者的影响较大。他们认为,交际能力主要由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和策略能力组成;沟通不畅时,双方会用特定技能达到理解的目的,可以言语和非言语手段来促进交流互通;因此,语义的传递和理解体现了双方知识和技能的运用。[1]Canale指出,交流者在词汇、句法、语音和语义上的错误或缺失,会直接影响沟通表达能力。此外,Schmitt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发现,词汇量的储备是决定能否顺利沟通的前提。[2]语言习得中,发音是否准确作用至关重要,语音和语调的接收是一个单词识别和具体化的认知过程,发音的偏差会导致交流接收者在接收信息过程中滞后,从而影响沟通效果[3],留学生国别、跨文化交际的文化背景也是重要原因。[4-5]李颖超认为,在多元文化环境下,培养跨文化意识,可以减少文化交流时的误读及交际中的冲突。[6]

20世纪90年代的研究表明,交流者为了沟通准确、流利,出现交流障碍时,会使用一些技能来辅助沟通。一部分人会针对沟通过程中出现的特定障碍使用相应的语言学习策略来提升交际能力,实现交流目的。关于语言学习策略,本文着重讨论Oxford的框架体系,根据Oxford理论,把语言学习策略划分为直接和间接两大类,包括记忆、认知、补偿、元认知、情感、社交等。[7]Mei和 Nathalang在研究外语学习者使用的交际策略时发现,“阐述”是最常用的策略之一,他们认为,“语言结构重组、重复、确认”使用的频率较高。[8]由此可见,恰当地使用交际策略可以减少交际障碍。

二、研究对象和思路

本文研究对象均是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入学两年内的学生,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前未受过汉语培训。本文首先探究在复杂的语言学习环境中,词汇和语法的缺失是导致汉语交际障碍的重要原因,挖掘存在的其他可能因素。其次,通过分析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留学生的汉语交际障碍,编译并归纳出相应解决策略。最后,为来华留学生汉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提供可行性建议。

三、数据收集与分析

本文采用半结构化访谈,以文本的情境分析为核心,将研究对象的交际障碍分为语法困难、社会语言困难和心理困难三类。

(一)交际障碍相关问题

在语法困难的大范畴中,划分出词汇、语法、语音这三个子类别。

1.词汇困难

词汇作为采访中提到频率较高的语法困难,在汉语学习和交际中都有重要作用。受访的5位学生都提到“词汇的缺失”导致交际障碍。例如,受访者思说:“里面有很多我不认识的单词,比如‘说不定’‘毕竟’‘宁愿’这些……”此外,受访者怡在采访中也谈到与词汇有关的问题:“因为有些单词是HSK4和5的,我都没学过……想问老师,但是不知道怎么直接用汉语告诉他。”

受访者思和怡的回答都表明,当交际者缺少特定单词的储备时,交流中会产生理解和表达困难,从而导致交际障碍。顺利的沟通应当是接收和传递相辅相成,两者在任何环节出现障碍都不能达到顺畅交际的目的。显然,汉语词汇是影响汉语交际障碍的一个重要因素。

2.语法困难

大多数受访者均提到语法困难会让他们产生理解障碍和表达障碍,结合汉语的语言规则,研究对象提到的语法困难更倾向于语法构词。例如,受访者思在被提及小组作业时说:“我的语法不好……和印尼、老挝的同学一起完成小组作业的时候他们就听不懂,其实我有时候也听不懂他们说的语法是什么。”受访者雅也提道“我的语法不好……”受访者文说:“上课时,有时候老师对我们说英文,也有时候说中文……听老师讲课时很难懂,不知道老师说什么,语法和单词也不知道。”

在对文的采访中发现,他用汉语回答时也多处出现语法错误。虽然以汉语为母语的人交流可以顺利进行,然而与留学生交流时,显然语法困难带来的交际障碍是不容忽视的(雅,思,文)。由此可见,除了词汇缺失会引起交际问题,语法困难也会影响汉语交际。

3.语音困难

留学生的语音困难主要指读单词拼音时遇到的障碍,其中声母和声调的影响占很大比例。受访者思、贝、文、怡四位同学都提到语音错误造成的交际障碍,如:“我发音不准确,比如声母sh、x、s,我说:‘我找你shì shí shì块钱’,印尼同学就听不明白我说的是多少钱,因为我说‘四十四’,说得不清楚。”受访者思的例子生动地表明声母发音不准确时(sh、x、s),会阻碍信息接收方(印尼同学)的理解,从而导致交际障碍。除了声母这一因素外,声调错误也是语音困难的一部分。这部分除学生自述外,采访中也收集到一些具体案例。比如,在采访贝时,她把“讨论”读成“tāo lún”,“哪”读成“nà”,“小组”读成“xiǎo zù”。从例子中可以发现,即使声母和韵母都能使用正确,但声调如果错误,依然会导致与CFL和CSL人群的交际障碍。因此,除了词汇和语法的困难外,“语音”也是导致汉语交际障碍的一个重要因素。

4.社会语言困难

留学生的社会语言能力表现为如何在多元化的场合里得体说话,是交际能力的重要表现。受访者也曾遇到过社会语言困难,比如受访者雅提道:“老师介绍饮食的时候,说中国菜里有些菜会加一些酒让菜更香,东南亚的同学说他们喜欢喝酒,问我喜不喜欢喝,因为我们穆斯林禁止喝酒……我不说话……”雅的例子表明,在她和他国学生交际时,两种不同的社会宗教风俗是影响话题继续的一个重要因素。类似的,受访者怡也说:“老师讲中国的春节,中国人会贴门神画,我不知道什么是门神画,还有神荼和郁垒、秦叔宝、尉迟恭,我不知道这些是什么,我听不懂……”显然,怡同学对中国春节传统文化的习俗是不熟悉的,因此在中柬这一文化场合中理解特定话题存在着社会语言困难。他们的例子充分表明,交际的任何一方缺少社会语言能力,选择了不恰当的交谈话题或不熟悉文化习俗时,都会产生交际障碍。因此,除了词汇与语法障碍以外,“社会语言困难”也是影响汉语交际的重要因素。

5.心理困难

交际中的心理变化,是除了社会文化和语言本身外,自身所能控制的因素。虽然这一因素在交际时可控,但受访者仍多次提道:这是影响汉语交际不可忽视的原因。“紧张”较多地出现在与老师一对一交流时或者在回答问题时。受访者雅:“我很紧张……我害怕说错。”受访者文:“老师喊我,我紧张……不知道说什么。”受访者思:“回答问题的时候会非常紧张……”以上案例均说明,紧张是影响留学生汉语交际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本研究可以发现:心理因素是除了词汇和语法外,又一个影响汉语交际障碍的重要因素。

在二语习得中,导致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来华留学生汉语交际障碍的因素除了词汇和语法困难外,研究发现,语音困难、社会语言困难和心理因素也是影响交际障碍的三大要素。

(二)交际策略相关问题

应对交际障碍的策略分为学习策略和沟通策略两大类。受访者出现交际障碍时,一部分人倾向通过加强学习来补偿交际时的缺失,一部分人会选择运用即时沟通策略来达到信息传递的目的。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

1.认知策略

从对文的采访发现,单词和语法问题都曾导致交际障碍,在策略的使用上他说:“我买HSK单词的书……我每天读单词,我要记住它……”在语法欠缺的问题上,他补充道:“可是我过几天就记不住了,我写在我的笔记本上……我用老挝语写这个汉语语法的意思,解释一下……”从这两段叙述中可以发现,文通过“每天读单词,记单词”和“做笔记,用老挝语解释汉语语法”的形式,使用认知策略中的“复述策略”与“精细加工策略”,侧重语言的塑造来实现下次沟通的顺畅。

2.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是对认知的认知,根据数据,理解为“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三类。比如雅在跟老师单独交流时,提前把想说的话用印尼语表达出来,先通过查字典,把不会的词写好后再跟老师交谈。相似的,受访者思也倾向于“提前想好说的话”,计划自己的语言路径来控制交际时可能出现的语言障碍。受访者贝则使用“监控和调节策略”来应对。如“‘行’,可以读háng也可以读xíng,我怕自己忘记,所以我会用它们造句,看看自己有没有记住,后来我发现时间久了我会忘记……”她在学习多音字后经常回顾自己是否掌握,但她发现死记硬背的方法不能长久。于是她补充道:“时间久了我会忘记,我就改变了方法,我写在笔记上,写完之后我还能回去看看有没有记住……”在监控到自己出现多音字的学习障碍后,她选择运用调节策略。因此,在语言学习的不同阶段,运用相应的元认知策略对汉语的习得有积极的作用。

3.情感策略

克服汉语交际障碍,除了运用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数据显示,情感策略也不容忽视。有受访者在被问及如何应对心理障碍时说,“我会relax,深呼吸,让自己不紧张”“我会放轻松,深呼吸”等。由此可见,情感策略可以较好地克服自己的紧张、害怕、不自信等消极的情绪。研究结果显示:虽然在采访中多人提到在课堂回答或一对一交流时,心理因素对交际曾产生过负面影响,可是在使用策略上,情感策略却是被较少提及。

4.交际策略

受访者除了采取特定的学习策略提升交际水平,也适当地使用了即时的交际策略。通过对关键词的分析归纳为:话语阐述(包括重复,重组,寻求确认),避免话题,寻求帮助,假装明白等等。话语阐述使用的频率最高,留学生交际时常使用重复、重组或确认的办法来克服交际障碍。比如:“我多说两遍”“我再说一遍,说慢一点”“我问老师可不可以再说一遍”“他们听不懂,我重新把语法组织一下”“问老师说的是什么意思”“向老师确认是不是人的名字”等。在“阐述”的沟通策略中,“重复”的使用概率又是最高的。

“避免话题”通常表现为“我就笑笑,不说话”“让其他同学回答,我不回答”。以这种“沉默”的方式来直接避免自己产生交际障碍的概率。

“寻求帮助”表现为“问同学/老师”“查字典”的方式。比如,“让同学解释给我听,如果他们没有听懂再问老师”“我会拿手机查字典”等。

在编译过程中发现,“假装明白”有时也能适当帮助交流者避免听不懂时的尴尬,或者促进沟通继续完成。比如,“他们重复后还听不懂,我就点点头假装听懂了”等。

研究发现,交际时与交际后采用特定的策略能有效提高交际效率。在交际时可以使用沟通策略,如重复、重组、确认、避免话题等方式;在交际障碍产生后,也可使用学习策略,例如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来补偿自己汉语知识的不足,以促进下一次沟通的顺利进行。

四、建议

经上述分析,来华留学生汉语交际障碍中,占比较大的问题是对语言规则和场合的应用。因此在短暂的来华留学过程中,对留学生群体进行高效的语言教育至关重要。从分析上看,首先,对留学生的汉语教育应倾向语言使用规则,比如词汇、语法、语音的掌握。如今,国内众多院校十分注重HSK的考级,“以考促学”,高校教师可以多采取喜闻乐见的授课形式,比如多姿多彩的话题讨论、小组扮演、个人演讲等,“寓教于乐”,使留学生将“汉语热”化于汉语应用。其次,面对多元文化,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文化案例或关于宗教节日、习俗的图片,引导学生尊重他国文化习俗,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明白文化差异不仅体现在“说”上,更体现在与他国留学生的相处中。

考察交际策略发现,有部分学生会倾向避免话题,在主观意识上阻断交际障碍。因此,教学中应鼓励大家迎难而上,使学生置身于纯汉语环境中,更好地发现自己汉语交际、汉语语言、个人心理素质的不足,从而练就在二语环境中的交际本领。

五、结语

本文扎根于数据分析,探讨并得出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留学生的汉语交际障碍不仅体现在词汇与语法的语言规则上,而且体现在正确的发音、社会语言的能力和心理素质上。对于可行的学习策略和沟通策略进行了分析和建议,希望对高校来华留学生培养体系的构建起到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受访者障碍困难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困难中遇见团队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认识亚健康
困难我不怕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选择困难症
选择障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