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策略
——以××学生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为例

2021-11-25 16:08惠子芸
现代交际 2021年9期
关键词:党日弘扬中华

惠子芸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0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悠久历史与深厚的精神内涵在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高校党建工作面临全新的挑战和机遇,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运用新载体创新改进党建管理机制,借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学生党建工作开创新局面,对于党务工作者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主题党日活动的研究价值

(一)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将中华文明和中华优秀文化思想贯穿始终,强调“坚持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建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软实力,更具长久的影响力、感染力和穿透力。新时代,各项党建工作,都应当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把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家国情怀根植于学生心中,我校学前教育学院已开设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名的选修课程,学生党支部依托学院微信公众号、抖音账号、易班优课等新载体,通过创新主题党日活动的形式,为学生党员提供学习和展示的平台,坚定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学生党性修养,增强对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网络快速发展向党务工作载体提出挑战

根据CNNIC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9.8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0.4%。由于疫情的影响,我国各类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到3.42亿人。此外,微信公众平台已经汇聚了超2000万个公众账号,仅在2021年1月共发布了314篇文章,阅读量便达2.36千万人。我国正处于大数据产业的上升发展期,大数据时代已悄然而至。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大数据为支撑的教育教学,在未来将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此外,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日益普及,不仅带来了信息传播技术的根本性变革,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存、交往和思维方式,也使高校党建工作方式受到影响和冲击,面临全新的挑战。

当前,网络不断向纵深发展,党建工作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深化对新载体的创新实践探索。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应以网络平台为新载体,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我院学生党建工作创新机制教育平台,成为党建工作者在实践中需要关注的课题。[2]

(三)加强和改建学生党建工作的现实需求

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思政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与学生发展需求相适应,改善党建工作环境,创新工作方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崭新阶段,赋予更多的时代内涵,这也对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思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加强和改进党组织的自身建设,使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开展途径具有实效性,工作模式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复制性,最终实现强化组织架构、提升工作效率,进一步增强党组织在学生群体中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二、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主题党日活动中的应用

为在学生党员中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家国情怀根植于学生心中,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学生党支部以学生公寓党员工作站为依托,以学院微信公众号为平台,充分运用互联网下的新载体,为学生支部的党员提供学习和展示的机会,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

学生党支部以鲜明、具体、实在的方式,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爱国主义精神为目标,建立“有力度、有温度”的新型党员教育管理综合服务平台,不断转变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方法,日常党建工作和微信平台结合,做到宣传发声,活动发力,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时效性和感染力,及时将上级党委的精神、要求、支部开展活动的内容等,第一时间向全体党员和广大学生公开。

(一)研究思路

以微信公众号为对象进行梳理研究,在掌握“互联网+”新载体在各类高校中的运用现状后,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及加强新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政策文件出发,深入研究其政治背景及理论基础。

研究主要对于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内容及大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并集中描述、具体分析。研究内容抽样时间为 2019 年 11月至 2020 年 11 月,以实践社会学的研究立场,运用质的观察和方法,也用了简单的量化统计方法,研究分析各类典型活动个案。

为了让公众号所展示的内容在充实生动的基础上富有显著的时代和专业特色,学前教育学院学生党支部对微信的定位、层次、内容,如何持续在主题党日活动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均做了详细的规划,目前的运营也取得了一定效果。

(二)实施路径

1.诵读经典,坚定党员理想信念

通过开展“传颂红色经典、弘扬雷锋精神”“传统文化月、当春天遇上诗词”等主题党日活动,重温红色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以特色文化环境来烘托活动气氛,传扬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传承民族精神,坚定党员理想信念,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精华。

2.制作手工,弘扬爱国主义传统

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色,通过“不忘初心,争做新时代的青年先锋”“庆七一·我为党的生日献礼”等系列主题活动,用中国剪纸、手抄报、布贴画、贺卡等独特的方式,既锻炼和展示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成果,又抒发了对祖国的祝福、赞美之情,弘扬和继承了爱国主义传统,成为爱国主义精神的实践者和弘扬者。

3.线上展示,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疫情期间,为了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通过“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做雷锋精神的传承者”“韵味中国风,党建引领校园文化”等线上活动,以线上访谈、国学手势舞、诗词接力等形式,“云”展示学生风采,提升党员党性修养,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党员时代作为。

4.实践教学,增强民族自豪感

通过实地参观,见识了历史与文化的更迭,回忆了国家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增强了学生党员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了广大师生爱国情怀,更能让大家对“四史”、对党、对人民、对国家的重要作用有充分的了解。

(三)研究效果

经过前期的计划和多次的方案修订,党员工作站的所有同志积极创新活动载体,及时落实责任主体,不断丰富活动内容,持续强化活动实效。通过微信公众号后台统计,围绕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系列活动阅读量累计达25569次,分享次数达1592次,涨粉量达282人次。其中,“‘小小手抄报,等你来pick!’系列”和“庆祝建党99周年——学前教育学院党总支送上最美祝福”的阅读量和分享次数高居首位,充分说明以投票和师生合作的形式展示支部风采和思政教育结果更受读者喜爱。

此外,各个系列统计结果体现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受众广泛、传播迅捷等优势,以微信为媒介,支部成员之间强化了学习交流,开展了系列立意新颖的活动,公众号的影响力不断提升,粉丝数量与日俱增,也带动了大量团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通过弘扬传统文化主题学习活动,学生党员网上学习已经常态化,在对主要内容的梳理与表达的清晰性上也有了显著提升,活动流程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学生党员充分利用全媒体平台获取资讯,信息的广度和深度都有较大提升,对于时政热点和文化自信有了更多的思考。

以微信公众号为平台的党建工作是推进党务公开、展示党员形象的基层窗口,通过发挥现代传播理论、技术优势,形式与时俱进,是集开放性、启发性、参与性于一体的党支部活动,效果显著,广受好评,目前已推广为整个学院学生党支部的党建工作平台之一。[3]这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丰富了大学校园文化,帮助同学们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学生党建工作的启示

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目标就是要把加强党的建设和教书育人有效结合起来,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接班人。新时期大学生党员有新的特点,质量保障的方式、方法也要不断创新。

(一)适应时代需要,不断创新工作模式

根据新时期大学生党员的新特点,学生党建类的微信公众号作为月均活跃用户数已达11.51亿、以“公众号”形式打造个体和组织媒体平台,具有代码开源性、操作便捷性、成本低廉性等特点,形成了特色的微媒体“圈际模式”,更符合现代社会的阅读习惯。微信公众号作为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的新载体,弥补了学院官方网站的诸多不足。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将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同时推进,突出坚定文化自信、增强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让师生党员身在其中、身临其境,对新形势下探索和加强党性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利用新媒体开展网上意识形态教育

从统计结果发现,微信、抖音、易班等新媒体已成为学生生活中必备的工具。对于党员和预备党员来说,通过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不仅创新了党建传播的形式和内容,实现了党建引领与专业技能的融合,也完成了精准化和高质量的供给输出,是有效开展网上意识形态教育的关键环节,能很好地发挥移动媒体在意识形态教育中的作用。

(三)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在学风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及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日常,通过学生党员辐射影响普通学生群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体现群体根本利益,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党日活动,不仅丰富了党日活动形式,达到了教育学[4]生党员的目的,而且传承并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的主题学习活动,都应突出与时俱进的特点,以指导党在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的各项工作。将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融会贯通,不仅可以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而且可以永葆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先进性和活跃性。

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应进一步增强微信公众号的互动功能,以喜闻乐见的投票、答题等方式,进一步探索创新,借鉴学校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开展多样性的主题党日活动。从学校自身的历史文化着手,以别具一格的人文环境熏陶党日主题活动的气氛,以特色传统文化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紧紧围绕思想、政策、理论、制度、作风学习,坚守初心,促进主题活动精品化。在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传承文化基因,努力使传统文化更好地承载时代价值,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猜你喜欢
党日弘扬中华
主题党日加上大数据——汉中市利用“党建云”更新党日形态
弘扬传统文化 “粽”下美好心愿
福建省人社厅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学习传达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人大代表要学习、弘扬焦裕禄的“三股劲”
莫让主题党日活动“变了味”
主题党日要突出“三味”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