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及养成策略研究

2021-11-25 16:08高诗礼
现代交际 2021年9期
关键词:劳动院校高职

高诗礼

(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22)

新时代,国家着眼于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劳动面貌和机能水平等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由此可见,大学生劳动教育已成为新时代重要的必修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然而,我国大学生劳动教育并不尽如人意,大学生劳动意识淡薄、劳动实践机会匮乏、漠视劳动教育价值等现象屡见不鲜,严重制约了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不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因此,高校要发挥好劳动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实现家庭、高校和社会的协同育人,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劳动教育,培养劳动精神,助力中国梦的实现。

一、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剖析

1.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强调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也是新时代对大学生发展的价值诉求。劳动教育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元素之一,大学生对其认识是一个漫长的、不断深化的过程。大学生要通过劳动实践活动感悟人生的价值所在、体会劳动精神的意义,进而形成爱劳动、乐于奉献的道德素养,此为育德;通过劳动实践透过事物的现象抓住其本质,获得正确的认识,收获人生智慧,增强认知能力,此为育智;通过劳动实践增强自身的体魄,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体验实践出真知的乐趣,此为育体;通过劳动实践发现生活的美好,感受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水平,帮助大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此为育美。依托劳动教育,带动德、智、体、美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实现,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大学生要改变以往弱化、忽视劳动教育的思维方式,树立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重新审视劳动教育的价值。对高职院校而言,尤其要注重对大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帮助学生摒弃好逸恶劳的思想,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的意义,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提高劳动技能,帮助学生实现人生价值,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

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使命的组成要素,是高职院校学生必不可少的人生必修课,带有浓厚的思想政治教育韵味,能够贴近学生实际,有利于彰显劳动教育的亲和力和接地气性。劳动教育的开展,能够使学生深化对幸福生活的理解与感悟,引导学生坚定初心使命,提高思想觉悟,树立热爱劳动、顽强奋斗、乐于助人和追求奉献等道德品质,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实现育人价值,是立德树人任务的应有之意。热爱劳动、勤俭节约是传统美德,是我们共同的价值追求。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得社会中萌发了享乐主义、奢靡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劳动教育逐渐被边缘化、无视化。部分年轻人不愿意从事体力活动、没有掌握劳动技能和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层出不穷,部分学生甚至缺课逃课、应付作业、懒散拖拉,究其原因是缺乏系统的劳动教育,忽视劳动的育人价值。因此,高校要提高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合理安排劳动教育内容、丰富教育形式,彰显劳动教育的系统化、综合化,发挥育人功能,实现立德树人任务,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3.有利于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

劳动创造社会财富,创造丰硕的物质成果和精神财富,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得到极大满足,精神世界不断丰富,中华民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不断发展、繁荣和强大。[2]当下,中国已进入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的发展动力源于劳动,只有不断地劳动,才能继续书写中国的奇迹,创造中国的辉煌。如今,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接班人,要发挥好主力军的作用,自觉承担起建设祖国的责任与重担。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劳动教育,为时代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帮助大学生提高劳动技能,增强劳动素养,正确认识劳动的价值与作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观,树立劳动致富的意识,摒弃享乐安逸、坐享其成的错误思想。劳动教育的开展并不应该只是简单的号召性口号,要内化于心外化于实践,用行动引领新时代发展。高职院校要为学生提供劳动教育平台,使学生在实践劳动中磨炼意志,养成充满正能量、向上向善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将自身的个人价值同国家的繁荣发展、民族复兴相结合,使学生在服务、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理想,助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发展瓶颈

1.缺位——对劳动教育缺乏重视度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人们对劳动教育存在着认知偏差,认为劳动教育的地位略逊于智育,并没有看到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部分人带有浓厚的功利色彩,认为劳动教育的开展会占用、浪费学生的时间,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认为应该将时间用来开展智育活动,带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基于此,导致教育者对大学生劳动教育缺乏重视度,存在缺位现象,劳动教育面临着逐渐被边缘化、漠视的危险。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往往将关注点集中到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对劳动教育相关课程的关注度不高,致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脱离,不能使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的认识,降低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难以带动学生劳动技能的发展与提高。相较而言,劳动教育课程的组织与开展呈现出教育内容枯燥乏味的特点,掺杂着灌输性色彩,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诱发学生的抵触情绪,致使劳动教育活动流于形式,不能使学生获得实质性的感悟与提升,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热情,不能够帮助学生正确地看待劳动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2.错位——社会劳动文化的错位化

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人们的物质财富得到极大的丰富,资本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也诱发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思想,与劳动致富观点相抵触,冲击着人们的价值观念。部分人梦想一夜暴富,抱有不劳而获的心态,期望会有从天而降的意外所得,价值观歪曲,属于假恶丑的社会意识,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相违背,不利于培养劳动精神。部分家长过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的劳动活动缺少认知,希望学生能够将时间与精力放在与智育相关的活动上,因而致使部分大学生劳动能力不足,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现象屡见不鲜。而且,信息技术为网红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主播通过短短的视频直播等形式获得了丰厚的打赏资金,加上网络空间的开放性、监管制度的不完善,为非法获得收益提供了渠道,使人养成浮躁的心态,形成不劳而获的认识,好逸恶劳以此为荣,不利于人劳动意识的养成。

3.失位——劳动教育兴趣的缺失性

当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将智力教育摆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忽视了对劳动教育的关注度。受惰性心理的影响,大学生会将闲暇时间花费在打游戏、追剧、看小说等事情上,很少劳动。高职院校教师为了提升学生专业素养,会过多关注学生专业课学习情况,并对学生就业的意义作为划分课程重要程度的标准。劳动教育并不是高职院校的必修课程,教师的不重视态度会在潜移默化间降低学生对劳动教育的关注度,进而将注意力转移到能够获得教师专注、对自身有实质性帮助的课程上。部分高职院校所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往往是简单的卫生打扫活动,这种教育方式会在无形间加深学生的负担,容易诱发学生的抵触情绪,不利于学生感悟劳动的意义、价值和本质等,致使学生对劳动教育存在认知偏差。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劳动教育的不重视程度不利于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难以使学生体会到劳动的乐趣与魅力,弱化了劳动教育的实效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策略

1.内生动力——提高对劳动教育的认识

劳动精神自古便有,并一代代接力传承。大学生要提高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从内心深处认可劳动精神,并不断外化于行,发挥大学生的内生动力作用。新时代,大学生要做朝气蓬勃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响应习主席“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号召,用辛勤劳动书写人生篇章,助力美好中国梦的实现。提高大学生对劳动的认知,要以劳模为榜样,在解读他们典型事迹的基础上感悟劳动并不存在高低贵贱的区别,体会劳动对人生的价值所在,深化对劳动精神的认同。尤其是高职院校,要引导大学生践行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干一行专一行的职业精神,干一行精一行的工匠精神;引导大学生向榜样模范看齐,认清自身的责任和担当,养成艰苦奋斗、淡泊名利和甘于奉献的价值观,在劳动中体会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要引导大学生主动参加劳动活动。高职院校要组织丰富多彩的劳动活动,实现理论知识与劳动的深度融合,使学生在劳动中感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养成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优良品质,摒弃错误的价值观念,通过亲身劳动收获成功人生。

2.主阵地——发挥高校主导作用

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整合教育资源,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大学生养成正确的劳动精神。高职院校要转变对劳动教育的认知,改变以往边缘化、漠视劳动教育的态度,认真解读国家有关劳动教育的方针和政策,提高重视程度,使劳动教育得到落实和贯彻。高校要根据相关要求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将劳动教育融入课程体系中,改变以往对待劳动课程的敷衍、应付态度,合理安排课时、选择评价方式等,使劳动教育的开展有明确的依据,提高其合理性。而且,高职院校要打造高素质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选聘有实践经验的专业化教师,以便给予学生正确、科学的教育指导,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态度。时代在发展变化,高职院校要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活动,使教师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能依据社会发展要求将最新的劳动教育素材和劳动素养等方面传递给学生,以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增强劳动能力,带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3.“共同体”——家、校、社协同育人

劳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复杂工程,要充分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协同育人的作用,打造劳动教育“共同体”,形成教育合力。对于家庭而言,家长要转变对劳动教育的认知,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家庭劳动,从最基本的扫地、洗衣和做饭等做起,形成健康的劳动观念,养成劳动习惯。家长要以身作则对学生开展教育,创造热爱劳动的良好家风,打造和谐的家庭环境。高职院校要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为家长推送相关的劳动教育文章和视频,使家庭与高校劳动教育理念一致和连贯。高校努力为学生打造实习、就业创业平台,使学生在劳动中提升自身的担当意识,养成正确的劳动观念。社会要积极开展爱劳动、劳动光荣等主流价值观的宣传,借助视频、图片等信息技术手段,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良好的劳动氛围,使大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增强对劳动精神的认同感,帮助大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引导大学生成长为新时代优秀的奋斗者和务实者。

四、结语

劳动教育是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必修课,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意识,助推中国梦的实现。劳动教育的开展需要家庭、高校和社会各方合力,要引导大学生在劳动中感悟责任和使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劳动院校高职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