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理念驱动的大学英语读后续写研究

2021-11-25 16:08
现代交际 2021年9期
关键词:通识原文大学

王 乐

(重庆工程学院外语教学部 重庆 400056)

大学英语课程由于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双重特质,是我国高校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大学英语教学必要组成部分的英语写作教学,是检测大学生英语学习成果,帮助学生完成从语言输入到输出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王初明教授提出的“读后续写”的写作教学模式不但可以促进学生语言输出能力的提升,还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语言技能和通识教育要求的思辨技能上得到提升。

一、“读后续写”理论模式概述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以下简称《指南》)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细分为基础、提高和发展三个等级。《指南》根据三级教学目标,又各自提出了具体的教学要求,各级别教学要求又根据语言学习的单项语言技能(听、说、读、写、译)形成了细分的要求。在书面表达能力方面,《指南》规定的基础级目标为:“能用英语对感兴趣的话题撰写短文,描述个人经历、观感、情感和发生的事件等,语句通顺,语意连贯;能写常见的应用文,如感谢信、邀请信等,格式正确,语言表达基本规范;能就一般性话题或提纲以短文的形式展开简短的讨论、解释、说明等,语言结构基本完整,中心思想明确,有论点和论据,用词较为恰当,衔接手段多样,语意连贯;能运用基本的写作技巧。”[1]除达到基本目标外,《指南》还要帮助部分学生达到提高级和发展级目标,使其能更加灵活地使用英语进行写作。

从《指南》对于大学英语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的设置可以看出,大学英语教学不是单纯的语言范式输入与输出,也是培养学生思辨创造能力的过程,更是弘扬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使其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而提升学生思辨能力,即批判性思考能力,是通识教育理念下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传统的话题式专项写作练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训练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却限制了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写作练习方式有利有弊,尤其是教师过于追求内容和结构与范文一致时,上述写作模式对于学生而言弊大于利,得不偿失,会极大扼杀他们的创造力及写作学习热情。为提升学生外语学习效率,特别是读写学习效率,王初明教授在写长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可以协同语言输入和输出的“读后续写”模式。该模式具有许多其他外语教学模式无可比拟的优点,能有效地将“模仿与创造相结合”,将“学习与运用相结合”。[2]

在操作层面上,“读后续写”简言之就是从外语材料中选取一篇开放性结尾的文本或截取一篇结尾缺失的材料,让学生在理解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完成文章内容延伸,为文本材料续写一个结尾。这种英语教学方法,改进了以往一些常规英语教学模式中存在的把语言模仿与思维创新相对立的情况,真正实现了既有对原语的模仿,又有写作上的创新。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读,带着“写”的目的读,然后在原文内容和风格的指引下写,读写结合,互相促进。

这种模式在模仿与创新的天平中寻找到了一个平衡点:

对于学生而言,以往的英语阅读学习,学习目标为学习文本中的单词、短语、句型等,有些学生会从篇章中找到一些较为生涩难懂的表达,研究其背后的语法现象,试图从语法的角度理解文章。这种阅读方式方法不能说错误,但对于文章的体裁、语言特点、创作时的逻辑思路和写作目的等没有真正深入分析;因此,本质上是“不求甚解”的。学生并没有站在作者的视角阅读文章,即没有“作者意识(reading like a writer)”[3],在写作环节,学生又感觉无从下笔。很多同学在写作课上,能听懂教师讲授的内容。对于教师布置的写作任务,心里也有数;可一当拿起笔来,总是有“万事开头难”的感觉,时常不知道如何开头。笔者的学生在课堂上就时常将此归因于平时表达积累不够。而实际上,除了“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因素之外,也有传统写作教学模式中学生所获得的“脚手架”不够,导致思维没有方向,创作没有依据,让写作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种浮在空中的写作方式,让很多初学者或英语表达、思维想象能力不够的学生更感到困难重重。

对于教师而言,传统的教学策略是将阅读教学与写作分离。在阅读课上,即便教师有意愿也有能力讲解文章的文体、语言特色、写作思路,但一些学生受制于自身的学习方式、思维惯性和年龄特点,关注的重心还是停留在词汇和语法层面,阅读课堂教学并没有发挥最大的功效。而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支持的“度”的把握上,也很难兼顾。脚手架给得多,对于英语基础薄弱的同学有所帮助,但限制了班级英语水平处于上游的学生的发挥,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但如果脚手架给得不够,则会出现学生无从下笔的情况。

“读后续写”模式以其开放的写作空间、紧密结合的理解与产出、互动性极强的作者与阅读材料,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促使学生创造性地模仿原文语言及风格并在接触语篇中有效使用自己的语言,并在根据阅读材料自我纠错,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这一写作模式适用于不同外语水平的学习者。不同外语水平的学习者可以选用难度不同的材料,操作方便,还可以有效避免抄袭,对外语学习和教学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读后续写”的教学实践及问题分析

“读后续写”写作模式已经作为某些省份英语高考写作新题型广泛应用,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和创造性思辨能力的提升也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笔者以某应用本科院校大一年级学生为“读后续写”教学实践研究对象,选取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册 Unit 3 Marriage Across Nations的Section A:Text A为阅读材料,安排学生进行“读后续写”练习。该阅读材料讲述的是一对年轻的跨国情侣在准备结婚时遇到了来自女方父母的强烈反对,因为男方是非美国籍黑人,而女方是美国籍白人。文章的作者是男方,其在文章中详细讲述了双方从相识到相爱,在准备结婚时受到女方父母强烈反对的故事,还表达了自己对跨国婚姻的一些看法。然而,文章结尾并没有交代双方最后是分手了还是继续坚守爱情。开放式结尾,非常适合“读后续写”式写作。为了不影响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教师在安排写作前除介绍背景和对跨国婚姻进行头脑风暴讨论外,并没有对阅读材料进行详细讲解,只是告诉学生进行批判式的阅读和思考。

对学生续写内容分析发现,“读后续写”的开放性特征,为学生的英语写作带来了新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语言方面:用语生硬、语言匮乏且词不达意,语言风格与原文未能很好地“拉平”和“协同”;第二,内容方面:续写内容过长或过短,且缺乏广度和深度,部分学生续写内容与原文融洽度低,说理无据,未能很好地切合主题并体现出原文的思想;第三,思维方面:主次不分、逻辑混乱、条理模糊,未能有效表达自己的观点,离通识教育要求的“自由思考与独立批判”的核心目标相差甚远。[4]

综上所述,为了使学生顺利完成“读后续写”任务,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师应在学习策略上给予学生一定指导,促使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通识教育理念下“读后续写”策略探析

在通识教育理念下,大学英语教学设计不但要关注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传授语言知识,更要“强调知识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文化、价值取向和人生哲理,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文化观和世界观,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5]163。语言、内容、思维是读写教学的基本视点,是实现“读后续写”中“协同效应”和“拉平模式”的主要支点,是教师在进行读写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应主要考虑的因素。语言、内容、思维不但是语言工具性实现的重点,更是提升学生通识教育所要求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要点。为通过“读后续写”实现学生语言、内容、思维的培养,达成语言学习和通识教育的目标,教师读写策略教学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作者意识

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阅读材料标题、段落主题句、插图等为线索对文本内容及结构进行设想和构思。这一推测性过程,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熟悉文章语言内容和行文风格,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创作意识,提高学生的作者意识,有效拉近学生与作者的距离。学生在设想构思基础上对原文的理解,其实是个人设想与作者思想对比和印证的过程。通过对比印证,学生可以了解作者语言风格和思维方式,有助于英语思维的形成和思辨能力的提升。这样,学生在续写文章时,潜意识会更加合理地推测和想象,并使用与作者语言风格一致的表达,并与作者保持思想上的一致,使原文与续文实现最大化的“协同”和“拉平”。

2.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

“读后续写”是语言模仿和内容创造的过程。为兼顾原文语言特色,并在内容上与原文融合,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构思和写作过程中假设自己是读者,在阅读了部分原文后期待读到怎样的续文,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调整语言风格及情节设置,使语言风格和内容与原文能融合为一体,让读者能更好地理解文章。这样,学生的语言才有特色,如与原文语言风格一致,且观点清晰,层次有序等;思维才有方向,如因果性联系、条件性联系、并列性联系或对比性联系等;创造才有依据,如主题升华、情节过渡和推进、人物塑造等。

3.在读写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评价者意识

文本是语言、内容和思维的结合体这三方面是衡量一篇文本质量的重要视点。读后续写的文本语言质量评判在于是否与原文语言风格一致、内容在于是否切合原文主题、思想在于是否切合原文作者思想。这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以评价者的视角对原文本进行分析,对其语言风格、内容安排和思维方式进行评价。在续写过程中,学生可以对自己所写内容进行自评,看自评情况是否与自己对原文的评价对等,如若前后评价出现差异,则要及时对续写文本的语言、内容和思路进行调整,保证自我评价的一致。这样,续写文本便有理有据,各方面都能与原文紧密相扣,也经得起他人的推敲与评论。对读写作品进行批判性评价也是通识教育理念下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

四、结语

通识教育理念下,大学英语教学仅仅关注学生语言技能的提升是远远不够的。“教师的任务不是将现成的结论性知识教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如何思考。”[5]164实践表明,大学英语“读后续写”教学模式不但可以提升学生写作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是一种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教学模式。“读后续写”训练方式蕴含着丰富的促学理念,其促学功能在于能使学生在已有范本的基础上进行语言的模仿和内容的创造,学生在阅读“脚手架”的引导下,能有效提升学生语言输出效果,并能促进学生思辨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文在介绍“读后续写”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读后续写”教学实践,并分析了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在阅读中培养学生作者意识、在写作中培养学生读者意识、在读写过程中培养学生评价者意识的问题解决策略。综上说明,通识教育理念下,教学策略引导下的大学英语“读后续写”模式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待广大大学英语教师深入研究,进一步凸显“读后续写”的教学效益,提升学生读写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通识原文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高校通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高等院校通识教育现存问题及应对策略
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现状与路径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