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家庭观的理论内涵及价值意蕴探析

2021-11-25 16:08黄晓雪
现代交际 2021年9期
关键词:家庭成员恩格斯本质

黄晓雪

(海南师范大学 海南 海口 570100)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致力于实现“人的解放”的事业中,从未忽略对家庭问题的研究。马克思恩格斯从唯物史观出发,深入分析了家庭的起源、概念及发展变化,从而揭示了家庭关系的本质和家庭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马克思恩格斯的家庭观也日渐形成,这对于当前分析家庭问题、促进家庭建设有着重要价值意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要深入推进家庭美德建设,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深入探讨马克思恩格斯家庭观的理论内涵及价值意蕴,对新时代中国家庭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导向作用。

一、马克思恩格斯家庭观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的家庭观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不断对前人的观点进行批判性继承、发展的结果,是对现实社会深刻观察、深入思考,并在实践中被反复证明了的思想观点。马恩家庭观有其重要的理论前提,即唯物史观。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两种生产”“人的本质”和“人的解放”的理论,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同时,揭示了家庭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关于两种生产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物质生产生活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一前提。人自身的生产即繁殖是历史的第三个活动。这就构成了夫妻关系、父母和子女关系,也就使家庭得以诞生。恩格斯依据唯物主义观点进一步提到,历史中的决定因素归根结底,一是生活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二是人自身的生产。因此,两种生产成为人们参与历史活动及其他一切实践活动的前提。两种生产构成了社会的生活、生产和再生产活动。社会生产关系和家庭婚姻关系联系密切,后者以前者为发展前提,前者决定后者,是后者赖以生存的前提和基础;后者对前者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马恩的两种生产理论,以现实的物质资料生产为出发点,阐述了家庭的发展变化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并与社会物质生产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揭示了家庭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马恩家庭观提供了理论出发点。

2.关于人的本质理论

马恩认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现实的个人”。作为唯物史观的立论前提,现实的个人及其实践活动,不仅是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前提,也是家庭存在、发展的前提。因此,只有理解从事实践活动的社会化的人,才能更好地理解人的本质,进而理解人与社会、家庭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马恩认为,人不是抽象的、孤立的存在物,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的人。而社会关系纷繁复杂,在马恩看来,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文化关系。其中,经济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现实基础,而家庭关系作为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和发展也必然以经济关系为基础。因此,不论探究人的本质还是家庭的本质,都要以现实的实践活动为立足点,系统分析人所处的社会关系,尤其要从经济关系着手把握家庭关系的本质。马恩明确论述了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为深入研究家庭本质提供了理论立足点。

3.关于人的解放理论

人的解放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全人类事业而奋斗的终极价值诉求。马恩家庭观作为马恩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价值目标也必然是实现全人类的解放。马恩认为,人要想获得解放,实现自由,必须回到“自由自觉的活动”中去,即从事实践活动,这也是人的本质所在。不仅如此,马恩还认为,全人类的解放,要通过社会中受压迫最深的阶级——无产阶级——的革命才能实现。无产阶级作为现代最先进的阶级,要推翻资产阶级,使自身得到解放,首先就要解放全人类。不言而喻,全人类包括妇女和儿童。作为占人口绝大多数的群体,妇女不仅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群体,更是构建家庭的重要基础力量。因此,能否实现妇女群体的彻底解放,是衡量人的解放程度的重要标准,也是判断社会文明与否的重要依据。因此,马恩关于人的解放的理论,既是全人类解放坚实的理论基础,也是妇女解放的重要理论支撑,为马克思恩格斯家庭观提供了落脚点。

二、马克思恩格斯家庭观的理论内涵

恩格斯强调,应该根据现有的材料,而不应该“根据家庭的概念来考察和阐明家庭”[1]80;在他们看来,家庭不是孤立的、静止的社会现象,不能以“家庭的概念”独立考察和研究家庭,而要把家庭放在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中研究。

1.家庭形式的历史演进及其决定因素

马恩沿用了摩尔根对人类社会的划分,并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考察家庭形式的演进。在生产力低下的蒙昧时期,血缘关系是影响家庭形式的主要因素。因此,家庭的第一个阶段——血缘家庭,允许同辈通婚是群婚家庭的显著特征;第二个阶段是普那路亚家庭,此时家庭组织已排除姊妹和兄弟。在当时,妇女享有较高的地位。但随着群婚家庭的发展,出现了第三个家庭阶段——对偶家庭。以一男一女婚配为主,超越血缘关系,这一特点成为人智力发展的重要前提。人智力的发展,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物质财富不断积累。由于男子是制造工具和获取食物的主要力量,创造了大多数的财富;因此,男性在家庭、社会中的地位、功能逐渐提升。男性拥有土地、牲畜及家庭财产的支配权,而妇女只负责生育,远离家庭权力和财富的中心,家庭形式逐渐由母权制向父权制转变,最终形成专偶制家庭。专偶制家庭以私有制为基础,从而形成了社会最初的分工,即性别分工。同时,剥削关系相伴而生,成为阶级社会形成的前提。由此可见,家庭形式的每一次演进,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特定的经济关系是其中决定性的因素。

2.关于家庭的本质

马克思恩格斯以两种生产理论及人的本质理论为基石,在揭示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和人的本质过程中,阐明了家庭是一种特殊社会关系的本质。首先,家庭是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总和。一方面,家庭通过生育,达到了人类自身的生产,表现为夫妻关系、血缘关系,具有突出的自然属性,是自然关系的体现;另一方面,家庭成员通过劳动,达到物质资料的生产,表现为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文化关系等,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是社会关系的体现。而在家庭多样的社会关系中,起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的是物质生产关系,这也决定了家庭在其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其次,人的本质衍生家庭的本质。马恩认为,人本质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家庭是人在实践活动中建立起来的,是由人构成的社会组织形式;因此,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揭示了家庭在其质的规定性上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由此可见,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家庭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以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为纽带,以自然关系为基础,由物质生产关系决定,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3.马克思恩格斯家庭观的价值目标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实现妇女解放、促进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是其家庭观的重要价值目标。马恩着眼于家庭成员的地位和关系,批判了资产阶级的家庭关系。他们认为,私有制的产生,专偶制家庭的确立,在很大程度上将妇女排除在社会生产之外。尽管资产阶级革命使女性获得了某种程度的解放,但妇女在两性关系中依旧处在劣势地位。马恩还指出,只有消灭私有制,才能实现男女两性平等。马恩还指出了实现男女平等的路径,即“女性回到公共事业中去”[1]72,直接参加社会劳动,从而拥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改善在经济上依附男性的现状。这样,在社会生产中,男女才能达到同等地位,进而在家庭婚姻关系中才有可能实现平等。马恩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能够使“个体家庭不再是社会经济单位”[1]74。从根本上改变家庭的经济基础,使家庭成员冲破家庭关系中异己的外在力量,摆脱资本的束缚。只有这样,才能使家庭成员自由而全面发展成为可能。

三、马克思恩格斯家庭观的价值意蕴

马克思恩格斯在对资产阶级及其家庭关系的批判中,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关于家庭的理论体系。马克思恩格斯对家庭相关问题的看法和观点,对新时代,以追求美好生活为目标的中国社会家庭建设具有重要价值意蕴。

1.发挥家庭的作用,实现家庭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深入研究马恩的家庭观,可以为新时代实现家庭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提供理论依据。如何实现家庭与社会的平衡运行呢?一要正确看待家庭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家庭的生产生活状况是国家和社会繁荣兴盛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状况的缩影。如今,进入新时代,家庭的健康发展,对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无可替代的效能。二要充分发挥家庭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其功能与作用,关乎家庭成员的成长成才,关乎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家庭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建设中的作用不可忽视。譬如,在文化建设事业中强调文明家庭建设,让家庭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场所;在生态文明建设事业中,强调生态家庭、绿色家庭建设,营造新风尚,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进程;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强调廉洁家庭建设,以良好的家风浸润党风、政风和社风,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观为基点的关于家庭的观点和认识。

2.建设文明家庭,实现家庭成员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基于马恩家庭观,新时代家庭建设,不仅要把家庭置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而且要以当下经济基础为基点,实现家庭成员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在家庭建设中,一方面要满足家庭成员发展的物质需求;这是新时代背景下文明家庭建设及家庭成员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物质保障;另一方面要满足家庭成员发展的精神需求。文明家庭理念是一种社会意识,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现代家庭文明理念的倡导,是家庭成员对于美好生活的精神需求,有助于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让美德在家庭中生根,在亲情中升华”[2]。因此,新时代家庭建设,应以马克思、恩格斯的家庭观为指导思想,倡导家庭文明新理念,关注家庭成员的精神需求,突显人的本质,始终与社会主义家庭、共产主义家庭建设方向保持一致,实现家庭成员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四、结语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家庭的认识是建立在对实际历史条件的考察和对资产阶级家庭关系的批判基础上,以唯物史观为基本立场,揭示了家庭的起源、发展变化及本质属性,阐明了家庭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即家庭是社会的发展变化的缩影,由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一定的经济关系决定,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家庭建设事关国计民生,因此,深入分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家庭观,对新时代家庭问题的解决及文明家庭建设均有重要价值意蕴。

猜你喜欢
家庭成员恩格斯本质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阐释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身体传送带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德国多种活动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
家庭成员的排序 决定孩子的格局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放缩
母亲永远只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