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博物馆公民教育功能的发挥

2021-11-25 16:08赵雅洁
现代交际 2021年9期
关键词:文创公民文物

赵雅洁

(南京理工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94)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加强文物的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物馆装载了华夏文明在历史中留下的印记;它既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文化传承和弘扬的重要媒介,对于推动公民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博物馆中蕴含的丰富智慧,激发了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

一、博物馆公民教育的特点

传统的博物馆有收藏、展示、研究和教育这四大基本功能,而在博物馆的社会职能中,公众教育作为核心职能,体现出博物馆的文化责任。[1]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博物馆门类不断丰富,功能也不断扩大,对公民的教育作用越来越突出。许多博物馆将目光和工作重点转移到了公民教育上,公民教育的特点愈发凸显。

1.全民性

博物馆是对社会公众开放,为社会成员服务的非营利性的机构。公民均可在博物馆规定的开放时间内参观浏览,不受性别、年龄、地域、文化程度等条件的限制,每个人都可以从中汲取文化养分,共享馆内的文化成果。博物馆中的典藏品和展览活动面向所有社会成员,关注着受教育者的知识、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有助于推动公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修养的提升。

2.终身性

博物馆作为一个记录和传承文化的永久性社会公共机构,具有终身性和无限性的特点。博物馆教育适合公民不同的发展阶段,既可以带领儿童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引发奇思妙想;也可以帮助青少年完善知识体系,夯实理论基础;还可以吸引成年人拓宽视野,提升文化素养;老年人也可以在博物馆品味时代变迁,沉淀心灵。因此,博物馆为公众提供了非常好的学习渠道,能对公民的一生产生积极影响。

3.个性化

博物馆有着丰富多样的文物及展厅,不同地域的博物馆特点也不尽相同,传递着多样化的文物信息。公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探索文物背后隐藏的历史文化,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学习自主性。公民可以在欣赏文物、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从不同角度追寻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在比较中发现文物的独特魅力,进而吸收文化养分,陶冶情操,满足自己的文化需求。

4.多样化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的发展,博物馆不再只是通过陈列、展演的方式进行公民教育,而是运用数字化、个性化等手段,让观众与文物进行交流互动。公民可以通过听讲、触摸及动手操作等方式,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和信息;利用网络、电视等媒体,感受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充分享受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也可以利用全息投影等技术,在三维空间中领略文物曾经的辉煌,体验独特的人文风情。

二、博物馆公民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博物馆是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物质和非物质遗产的机构,对于文物的保护与传承及宣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博物馆的工作重心向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转移,博物馆多层面地展示特定历史阶段或特定文化社群的文化面貌。[2]许多博物馆通过多种途径让观众亲身体验、动手操作,增加观众和文物的互动,增强观众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

文物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的见证,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孕育出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博物馆利用文物及展览活动对公民进行教育,让公民能够更好地感知、理解并内化中华民族璀璨生辉的历史和文化,有利于丰富公民的文化内容,提高公民的人文素养,更好地满足公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2.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新时代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在不断变化,博物馆的功能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200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对博物馆的定义做了新的修订,把“教育”放到了博物馆业务的首位。[3]博物馆作为一个文化和文明长期积淀的场所,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职能,履行着教育公民的责任,是对公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因此,博物馆公民教育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博物馆的文物藏品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教材,可以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文明程度。博物馆也可以帮助公民了解历史、学习知识文化、引导价值,提高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忠于祖国。

3.提高公民思想道德修养

博物馆是公民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场所。对于青少年来说,博物馆是社会教育的重要机构,是他们接受教育的第二课堂,为加强、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是博物馆的重要工作。

当前,我国社会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作为文化教育机构,博物馆为体现公共文化体系的建设效能,对公众免费开放。公民可以借助博物馆,浏览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增加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和指导,激励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丰富多样的典藏品及其文化资源也有利于公民在传统文化中感受中国的独特魅力,在现代社会中体验人类文明的独特价值,进而真正实现学习科学知识、培养文化素养与提升道德品质的全面发展,培育社会良好的风尚,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

三、拓展博物馆公民教育的途径

1.博物馆文创产品

博物馆是文化最为集中的地方,也是最容易让公民感受文化氛围的地方。文创产品是“源于文化主题,经由创意转化,具备市场价值的产品”[4],需要文化的浇筑,也是文化内涵与艺术表现力的结合。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融入文化创意产品中,可以吸引公民主动走进博物馆、走近文物去接受文化教育,为推动文化传统与时尚元素相融合提供动力。

例如,近年来,故宫通过开发一系列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文创产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融合,用创意将文化遗产与公民的需求、审美对接起来,让人们把文化“带回家”。朝珠耳机、雍正御笔折扇、顶戴花翎官帽防晒伞、文房四宝套装等等,这些文创产品都蕴含着不同的文化内容,紧贴大众的需要,抓住大众的审美趣味,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碰撞与交流。

博物馆文创产品要把握文化资源的本质,注重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公民教育、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中,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作用。文创产品要注意对文化资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出新,挖掘文化资源中的独特价值,弘扬社会主旋律。要加强文创产品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坚持内容为王,拓展不同的产品形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年轻人中更好地传播,发挥文创产品的教化作用,推动博物馆公民教育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2.互动式文化体验

观众是博物馆环境的直接体验人的集合体。[5]博物馆通过陈列、展演、讲解等方式,运用数字化、个性化等手段,让观众与陈列物进行交流互动。观众不再是只能观看展示物,而是可以通过听讲、触摸及动手操作等方式,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和信息,从而达到教育观众的目的。

南京博物院的民国馆是一个互动式的文化体验场馆,取材于民国时期南京地区的风貌,根据民国时期南京人的生活,建立了三十多个店面,再现了传统与现代相互交织的景象。观众可以穿着民国时期的服装,穿梭在民国的街景中,如同穿越回民国时期的南京,融入了不同阶层的市民生活,去了解民国时期的衣食住行,体验民国独特的传统文化,对观众具有文化教育意义,也起着保护和传承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作用。

博物馆可以通过参与、互动、体验等多样化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使观众融入历史文化的长河中,以浸润的形式让观众感受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差异,从被动、强制性地接受变为主动求索,在体验中增强对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自觉涵养并传承传统文化精神。

3.新媒体技术

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科技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创新了文化的传播方式。博物馆进入了智慧时代,运用多种表现形式,全方位、立体式地展示馆藏内容,有机融合不同媒介的传播功效,给观众带来了视觉和听觉上的独特体验。要充分借助新媒体技术的催化作用,使文物“活”起来,让观众在现代科技的助力下,遇见文物、走近文物。

一档“十万少年漫游世界十大博物馆”的网络课程,得到了来自22万个家庭的追捧,观众可以通过镜头欣赏典藏的珍品,还能了解背后丰富的文化知识。故宫利用全景VR技术推出全景故宫栏目,让观众可以遨游在360°的故宫实景中,用不一样的视角感受奇特的紫禁城。《国家宝藏》《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精品纪录片,让博物馆与影视来了一次跨界融合。这些新媒体和新技术对于文物的保护和文化的传承,以及更好地重现历史、传播知识、教育公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博物馆可以着重挖掘新媒体的优势和特点,利用全息投影、互动投影、虚拟现实、三维立体、数字沙盘等多媒体技术,让观众在互动的过程中了解古代文化的发展及前人的生活场景,带领观众“穿越时空”,感受古代的人文气息。可以利用互联网,把文物、建筑历史等信息投放到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中,让公众可以更便利地了解历史知识,也可以让世界各地的博物馆爱好者不出家门即可享受文化大餐,最大限度地实现育人的全覆盖。

4.文物交流活动

博物馆是文物的集聚地,是以本地域文物为主体,多地域文物为补充的展览、保存场所,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来自不同地域的文物在博物馆碰撞激荡,放大文化的魅力,更有利于文化的传播,拓展公民接受文化的广度和深度。

博物馆教育中的一个核心价值就是挖掘不同文物之间的关联,这种关联跨越了不同的文明、不同的地域,让公众可以更广泛的获取知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联合举办了“万里同风——新疆文物精品展”,该展览展示了191件(套)自先秦至宋元新疆出土的文物,带领观众走进了西域文化。山东博物馆与秦始皇陵博物院联合策划的“六合同风——秦文化大展”在山东省博物馆展出,观众不仅看到了真实的秦始皇兵马俑,还欣赏到了全国25家文博单位的140多件(组)文物精品。

文物交流活动不仅应体现在不同地域文物的交流上,而且体现在对城市居民的开放程度上,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灿烂辉煌的博物馆馆藏品。因此,可以借助联合办展、策划巡展、与民间文化机构合作及与企业合作等模式,运用新媒体大力宣传和创建交流展览的评价体系,来促进文物的交流活动,通过跨文化交流,提高公民对于地域文化的了解程度,从而增加我们的文化自信。

四、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对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博物馆作为非营利性的文化教育机构,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公民教育、提高公民思想道德修养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博物馆要经常开展文物系列活动,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不断丰富公民教育体系,增加公民的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推动公民将蕴含价值理念与道德规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盈心灵、哺育思想、规范行为的作用。博物馆进行公民教育,有利于推动其获得社会广泛关注,进而推动自身高质量的发展。

猜你喜欢
文创公民文物
我是小小公民科学家
我给文物当“医生”
陶溪川文创街区
文物的栖息之地
论公民美育
我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文物失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