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培养革命军人的历史经验

2021-11-25 23:57冯宪书
政工学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革命军人军人部队

冯宪书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和营养剂。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部培养革命军人的历史。在长期实践中,党总是根据时代条件变化、形势任务调整和官兵实际状况提出培养革命军人的目标要求和系列举措,形成了一整套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经验做法。深度凝练和传承弘扬党培养革命军人的成功经验,有益于强化培养新时代革命军人的历史自觉和实践担当。

坚持把培养革命军人作为实现打赢制胜基础支撑。这是在培养革命军人的作用认识上,做到始终重视、坚定不移。部队过硬,关键是战斗力强;战斗力强,决定于人。军队战斗力取决于人、武器和人与武器的结合。人之所以成为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在于人是作战进程的策划者推动者,是武器装备的发明者使用者,是军事编制的制定者落实者。“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自1921 年创建以来,中国共产党就承担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革命军人正是实现这个初心和使命的先锋战士。新中国成立前,党要武装夺取政权、战胜强大敌人,必须打造一支忠于党和人民、能够打赢制胜的武装力量。新中国成立后,党要确保国家政权安全、有效应对各种威胁,仍然需要一支绝对听命于党、勇于担当使命任务的人民军队。新的时代条件下,科学技术成为“核心战斗力”,以各种形态渗透在人、武器以及人与武器的结合之中,通过提升人的科技素养和武器装备的科技含量,改变人与武器的结合方式,来推动战斗力跃升。但这并没有改变人的决定性作用,反而对提高军人科技素养和智能水平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无人机、智能化,无人机并非真的无人,智能化也不是武器变成人,而是武器在前台、人员在后台,人的智能移植到了武器上,人与武器已经高度一体化。从这个意义上说,重视武器因素也就是重视人的因素。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必须坚持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这一基本原理,高度重视和着力培养革命军人。

坚持紧贴时代条件和使命任务确定军人培养目标。这是在培养革命军人的目标确定上,做到与时俱进、动态调整。时代条件不同,使命任务不同,对革命军人提出的素质要求不同。在各个历史时期,党注重适应时代发展和形势任务,提出相应的革命军人培养目标。如,把军队办成一个大学校,培养“智勇双全”“红专统一”的革命军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革命军人;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都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培养革命军人目标要求的与时俱进。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代中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成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矢志追求。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完成新时代军队使命任务,需要堪当重任的新时代革命军人。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提出:“要适应强军目标要求,把握新形势下铸魂育人的特点和规律,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有灵魂,就是要信念坚定、听党指挥,有本事就是要素质过硬、能打胜仗,有血性就是要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有品德就是要情趣高尚、品行端正。”这是对新时代革命军人标准要求的新概括新定位,反映新的时代条件下党培养革命军人目标得到新发展,必将推动人民军队培养革命军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坚持教育训练管理使用有机统一的培养军人举措。这是在培养革命军人的具体举措上,做到全面施策、综合育人。人的培养塑造是一个不断提升素质能力的复杂过程,军人复合型素质能力势必需要采取综合性培养措施。《左传》提出:“明耻教战,求杀敌也。”明耻,通过思想教育激发军人同仇敌忾的精神力量;教战,通过军事训练提高军人技术水平和打仗能力。这反映中国古代先哲注重采取综合措施培养军人。培养军人的过程,实质是以思想教育为先导、以军事训练为中心、以依法管理为保障、以战时使用为检验,四者融合共生、有机统一,聚焦能打胜仗促进军人素质能力提升的过程。坚持教育、训练、管理、使用相统一培养革命军人,注重把进步的政治精神贯注军人头脑之中,把军事训练作为提高军人战斗力基本途径,强调发挥军队民主“熔炉”和纪律约束作用,在完成以备战打仗为核心的各项任务中锤炼革命军人,成为中国共产党培养塑造革命军人的成功经验。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提出培养革命军人的系列举措,既有全军适用的普遍要求,也有对各部队的特殊要求,还有对各类军事人员的具体要求。培养新时代革命军人,要全面走开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培养路子。坚持思想领先,在固本培元、凝魂聚气上下功夫;坚持练兵备战,在提高本领、砥砺血性上下功夫;坚持严字当头,在从严管理、依法带兵上下功夫;坚持以身作则,在修身养德、正风肃纪上下功夫,在多样化培养举措中奋力开拓培养革命军人新局面。

坚持构建部队社会家庭融合联动培养军人体系。这是在培养革命军人的依靠力量上,做到多方参与、合力育人。人的培养塑造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持续过程。培养军人是一项由多要素、多环节构成的系统工程,需要把握诸要素的彼此促动、各环节的接续运行。中国共产党在培养革命军人过程中,既发挥军人个体能动性,使军人自我锻造这个内因起决定性作用;又依靠组织力量,使各级党组织和领导机关把培养军人作为大事来抓;还发挥社会力量在培养军人中的积极作用,得到地方党政机关、人民群众和军人家庭的广泛支持。新时代要适应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大势,进一步凝聚育人共识,整合多方资源,健全协作机制,加强协调配合,探索开拓部队与社会、家庭融合培养革命军人新路,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军民融合的革命军人培养体系。可组织现地教学、共建共育等活动,帮助军人深化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化了解社会发展变化形势,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支柱;可开发利用地方优质资源,请地方专业人才来部队传经送宝,依托地方高校及科研院所设立人才定向培养基地,为军人本领升级搭建广阔舞台;可邀请地方各领域“时代楷模”或模范人物来部队作报告,使军人从英模人物身上感受时代精神,强化忠实履行使命任务的责任担当。

坚持推动部队建设与促进军人成长相统一。这是在培养革命军人的价值目标上,做到个群相融、良性互动。部队建设与军人成长是内在统一的,二者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一方面,部队建设为军人成长创造条件。军人个体发展离不开部队组织培养,部队为军人全面发展提供目标引领,创设成长成才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军人成长为部队建设奠定基础。革命军人素质普遍得到增强,部队建设水平才能真正提高,军人成长对部队建设具有根基性意义。20 世纪80 年代,着眼服从支持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军队广泛开展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和科学文化教育,着力造就掌握保卫祖国和生产建设两套本领、军队和地方都能发挥作用的社会主义新人,在当时产生了积极作用并受到军人普遍欢迎。培养新时代革命军人,要有大视野、大担当,立足现实,放眼未来,关注军人发展需求,尊重其多重需要,教育引导军人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强军梦,激发军人建功军营的强大动力。要充分考虑军人在觉悟程度、道德水准、文化基础、接受能力和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差异,遵循军人成长进步规律,把阶段要求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区分层次,循序渐进。依托创建学习型军营、培育知识型军人活动,既聚焦军人现实岗位任职,教育引导军人立足本职、苦练本领、奋发作为;又关注军人未来长远发展,教育引导军人学习科技、开阔视野、锐意创新,着力培养造就岗位履职很得力、未来发展有潜力的新时代革命军人。

猜你喜欢
革命军人军人部队
俄部队军演
儿在部队又立功
驻港澳部队例行轮换
节假日时的中国军人
新一代革命军人培养的哲学思考
军人伪装效果逆天
深入学习理解习主席关于培养新一代革命军人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四有”的时代价值、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
新形势下培育新一代“四有”军人的几点建议
游牧民族之特性对当代革命军人血性胆魄的启发
印度军人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