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兵如何迈过“心理适应关”

2021-11-25 23:57唐露露
政工学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新兵认同感战友

唐露露

案例:

新兵小李性格内向,平时不爱说话,见到老乡和战友也没有几句话,有事情总是憋在心里,最近更是经常一个人躲进储藏室,不与新战友交流。他给父母打电话抱怨说,部队生活节奏太“快”了、管理太“严”了、训练太“苦”了、自己太“累”了,真的受不了了,要父母把自己接回去。并说,以前认为部队是个好地方,现在紧张的工作、严格的管理、艰苦的训练、“千篇一律”的生活,和入伍前想的完全不一样,落差很大。自己军事训练成绩也不好,跟不上连队的生活节奏,而且特别害怕射击训练,害怕听到枪声,感觉战友们都瞧不起自己,实在受不了这样的生活了。

分析:

新兵小李抱怨部队生活紧张,主要是由入伍后心理不适应造成的。新兵们刚刚离开校园或家园,穿上军装,跨入向往已久的部队,心里充满了新鲜感。然而,随着入伍训练的开始,酸、甜、苦、辣各种滋味齐聚心头,不断冲击着他们的内心世界,新鲜感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却是失落、紧张、孤独、自卑、恐惧。一般情况下,新兵入伍后都会经历“心理适应关”,能否顺利“通关”,直接影响着新兵在部队的成长进步和部队的长期稳定发展。通常情况下,新兵心理适应不良的原因和表现可以概况为以下几个方面。

心理期望落差大,产生“失落感”。案例中小李在入伍前对部队有一个美好的憧憬,认为部队是个好地方,入伍后却发现部队生活和自己想的完全不一样,部队没有校园中的恬静,没有家中的舒适,也没有我行我素的任性,有的却是紧张的学习工作、艰苦的驻防环境和铁一般的纪律。小李对部队生活过高的期望与部队现实生活的巨大反差,使其不知所措,产生了失落感。

部队生活节奏快,产生“紧张感”。部队生活节奏快,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熄灯,集合站队、操课训练,一切活动都有时间规定,必须严格按照时间节点落实一日生活制度,稍不留神,动作慢了,就会失去节奏,就会跟不上。部队严格的时间要求,一丝不苟的技能训练,无时不在的日常养成,以及必须掌握的经常性的政治教育内容,这些快节奏的生活内容,对于新兵来说,都需要他们全力以赴,精神高度集中,紧张的心理就会油然而生。快节奏生活产生的紧张感,还会引起情绪的波动和心理的压迫感,导致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生理机能的变化,严重时会影响正常的训练和生活。

社会支持系统弱,产生“孤独感”。社会支持系统是健康心理学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既包括我们所拥有的客观的、物质化或可以数量化的支持,更强调我们主观上对支持的感受和体验,其主要目标是使个体重新恢复到和谐的心理状态和优良的生活中。案例中,新兵小李远离家人参军入伍,在空间上远离自己熟悉的家人,再加之其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与战友也没有建立有效的沟通和联结,既得不到家人的支持,也没有战友的鼓励和领导的关心,没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导致其产生孤独感。

训练考核成绩低,产生“自卑感”。新兵入伍后,面对严格的训练,部分新兵会对自己缺乏自信心,不能准确认识自己的能力,过于低估自己的能力,害怕挫折和失败,害怕批评和指责。以这种心理状态参加考核,很难充分发挥自己的技能,成绩必定不理想。考核成绩低这一负性事件,必然又会引起其心理的自卑感,从而陷入一个自卑的怪圈。案例中,小李军事训练成绩不好,并错误地认为战友们都瞧不起他,是典型的自卑心理。

军事训练风险高,产生“恐惧感”。新兵入伍集训内容多、时间紧、要求高,其中也不乏一定风险的训练课目。作为新兵,难免会对高风险的训练课目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案例中,小李害怕射击训练,害怕听到枪声,是典型的恐惧心理。这种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神经高度紧张,内心充满恐惧,注意力分散,大脑一片空白,不能正确判断或控制自己的举止,进而变得沉默寡言。

对策建议:

新兵小李的心理适应问题,在新兵入伍阶段很常见。有心理学家认为,心理适应就是主体对外部变化所作出的一系列自我调节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重新适应新的环境的变化。从出现不适应现象到重新适应,一般要经历认知调节、态度转变和行为选择三个环节。解决新兵心理适应问题,同样可以从调节新兵的认知、改变新兵的态度,进而促进新兵新的适应性行为的产生这三个方面着手。

调节认知,增强认同感。一是学习部队光荣传统,强化部队认同感。及时组织新兵学习部队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增进其对部队的了解,拉近其与部队的心理距离,从而在认知上对部队集体产生认同感。二是学习英模人物,增强军人角色认同感。英模人物是部队中优秀军人的典型代表,学习他们的英雄事迹,有助于新兵对军人角色的认识和理解,自觉增强军人角色的认同感。三是克服自卑心理,提高自我价值认同感。自卑心理容易使新兵过度低估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始终不如别人,自己不会成功,这种低自我效能的认知,不利于新兵自我价值的实现。在部队日常训练生活中,尤其要克服自卑心理,对自我进行客观评价,从认知上解放真正的自我,提高自我价值认同感。

转变态度,强化“心”动力。态度既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结构,又是一种行为倾向,对行为起准备作用。改变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就有可能改变其行为。对于初入部队的“00 后”新兵来说,其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建立,对其进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勇于拼搏的奋斗态度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能够改变其看待事物的不良态度,培塑其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一是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培养新兵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在其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将困难与挫折看作是机遇与挑战,增强心理动力。二是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军人职业的特殊性,对其工作态度有更高的要求。新兵入伍后,就应开始培养其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三是培养勇于拼搏的奋斗态度。“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而军人更应该在逆境中挥洒青春,敢于拼搏、勇于拼搏。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勇于拼搏的奋斗态度,将使新兵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

疏导情绪,消除无力感。新兵在适应部队生活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产生一系列的负性情绪,比如紧张、焦虑、恐惧等。这些负性情绪体验,如不及时进行疏导,会影响新兵的心理健康,甚至影响其正常的训练和生活。一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新兵入伍,要及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让新兵掌握控制、调节情绪的方法,提高自我控制感,降低无力感,促进其适应部队生活。二是合理宣泄情绪。新兵因心理适应不良会产生负面情绪,可以通过倾诉、写日记、唱歌、运动等方式宣泄内心郁积的不良情绪,有益于其保持身心健康,但发泄的对象、地点、场合和方法要适当,避免伤害他人。三是适时进行心理疏导。要在预防的前提下,适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工作,及时消解新兵的不良情绪,恢复其心理动力。

规范行为,提高适应力。部队是一个有严格纪律规定和行为规范的统一集体,新兵要适应部队生活,就必须按照条令条例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一是以“他律”之心,监督、规范言行。主动接受战友、领导的监督和管理,让战友时刻提醒自己,并在自己违反行为规范时给予一定的“惩罚”,强化行为规范意识。二是以“自律”之心,自觉规范言行。高度的自律,能够快速地促进行为的形成。新兵如果能通过“自律”建立高度自觉的行为模式,就能够改变适应不良的行为,提高适应能力。三是“他律”与“自律”相结合,养成稳定的行为习惯。通过“他律”的监督,把良好的行为规范转化为“自律”的行为模式,固化到自己的生活中,进而形成习惯。

猜你喜欢
新兵认同感战友
高校艺术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研究
立正!新兵们
战友永在我心里
来生还要做战友
浅析国有企业员工企业文化认同问题
工作认同感日本人最低
新兵跳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