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弘道传道的“大先生”

2021-11-25 18:08陈海锋
政工学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本职师者军校

☉陈海锋

栏目编辑:杜 航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在其名篇《师说》中留下名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被推崇为教育理论经典,蕴含着深厚的师道理论。把“传道”置于首位,也是师者应当坚守的本职。这里的“道”指的是正道、人道,也是人间大道。如果师者只重“授业”“解惑”而不“传道”,则仅为“经师”“句读之师”“童子之师”,而非“人师”。

习主席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军校之师,是军队院校的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要做“人师”,既明道、悟道、信道,更传道、授道、践道,把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既精于“授业”“解惑”,更以“传道”为责任使命,立德树人、为战育人,推动军事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军校之师,要如耕牛耙田般勤奋淡泊。俗话讲,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那些耕耘在强军路上的好教员们,常常几十年如一日,从晨曦微露忙碌到夜深人静,为强军事业培养优秀人才,获得“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的快乐。一个有信仰、有追求的军事教育工作者,哪怕再艰苦的工作、再寂寞的时光,他都能感受到富足。辛勤耕耘得本真,浮皮潦草失根本。广大军校之师要铆足牛劲,耐得清冷、受得清苦、忍得清贫,不负春光勤耕耘,健行力耕、吃苦耐劳、躬耕教育,把课堂锻成“磁石”,把教室变成“芝兰之室”,引导学员立鸿鹄志,细润无声中“自芳”,争当矢志强军的新时代奋斗者。

军校之师,要如工匠雕刻般悟理求真。正所谓,“禾稼春生,人必加功焉,故五谷得遂长”。种苗再优良,如若没有真理的浸润和思想的灌溉,就难以绽放绚丽的花朵、结出丰满的果实。工匠雕刻炫彩工艺,人师塑造军旅人生。军校之师既是学者也是师者,深悟真理、传播真理是本职。尤其在思想潮流错综交织、网络文化色彩斑斓的当下,广大军校之师就要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奋进姿态,扎根时代生活、探析特点规律,课堂上与学员在思想、智慧、心灵上相通相融,引导学员把修心砺德作为青春勃发的积淀,把勤奋学习作为青春远航的动力,把增长才干作为青春搏击的能量,潜心求真理、诚心悟道理、用心明事理,锻造强大内心,练强杀敌本领,争当知行合一、献身强军的实干家。

军校之师,要如春风化雨般砥德砺行。育人在润心育魂,耕耘重耕心砺志。军校之师,承担着勤奋耕耘心灵、启迪智慧、滋润心田、升华灵魂的德育职责。只有把自己打磨坚硬了,才能把学员的心田耕耘成沃壤。广大学员尤其是青年学员,正处在价值观形成、确立的关键阶段。军校之师如果缺乏过硬的思想修养、道德修为和德行修炼,知识愈丰厚、学问愈渊博、思想愈深沉,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可能反而愈大,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多是“残次品”。广大军校之师要积善成德、明德惟馨,以心砺德、以德养心,常常叩问育人初心,时时对照职责使命,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到慎独慎初慎微,以“春风”化心,以“春雨”润心,引导学员争做知行合一、刚健有为、顶天立地的新时代革命军人,努力为部队培养越来越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

猜你喜欢
本职师者军校
“何为师者?”《视野》杂志全国主题征文大赛评奖委员会名单
师者,值得人间敬爱
立足本职工作,发挥组织员先锋模范作用
赞镇老干党总支副书记侯爱进
这一以少胜多著名战例曾写入解放军军校教材
我只说给月光
陈俊玲 师者应有“常流水”
冀军校
新常态下党员干部创新工作对策研究
这里,有我们多彩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