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小学语文“阅读链接”教学的契合点

2021-11-25 16:01王美祝
中小学班主任 2021年22期
关键词:比较课外阅读

[摘要] “阅读链接”作为统编教材的拓展性资源,其价值是多元的,既推动阅读教学,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教师要重视开发和合理运用它的潜在价值,在整合教学中加深课文的理解,开阔学生的阅读思维,促进阅读迁移运用,为习作提升奠定基石,点燃学生阅读火种。

[关键词] 阅读链接;比较;阅读迁移;课外阅读

“阅读链接”作为统编教材的拓展性资源,主要编排在三至六年级部分课文后面。这部分资源链接课文知识、生活常识和课外阅读知识,能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致,助力教师阅读教学,同时开阔了学生的阅读视野。“越是趋向‘用教材教,就越需要教材提供大量的资料。”[1]可见,“阅读链接”是统编教材不容忽视的教学资源。教师要重视开发和合理运用拓展性资源的潜在价值,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形成。

一、单元整合中探寻教学的契合点

统编教材的编写特色是双线组织单元,其目的是让单元板块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发挥单元教材的板块合力,整合成一个单元系统,共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链接”是单元内容不可或缺的一小部分,并在单元整合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1.引入教学,加深理解

有的“阅读链接”内容可融进课文学习,对于理解课文中的重难点具有辅助作用。如五年级上册《桂花雨》《鸟的天堂》的课后“阅读链接”助力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进一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教师适时引入“阅读链接”,能加深学生体会课文内涵。又如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这篇文章最大的教学难点是理解文中“昏沉的夜”“好的故事”的象征意义。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后的“阅读链接”理解象征意义,加深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使本单元语文要素得以落实。

2.比较阅读,深入学习

比较阅读是打开学生深度学习思维的金钥匙,学生在比较学习中发现阅读和表达的规律。由于教材篇数有限,编者将类似的文章设计为“阅读链接”,既拓展了主题阅读,又强化了语文要素。此类“阅读链接”可采用“比较和发现”的阅读方法。如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课后“阅读链接”《七子之歌》中的两首诗以及《和平宣言(节选)》,在学完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后,教师可设计结合时代背景引入此“阅读链接”,让学生读一读,并结合查找的资料理解内容和体会情感。接着教师引领学生比较课文与“阅读链接”材料在情感表达上的相同点:两者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及对祖国统一的呼唤;均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的无比憎恶之情。这样合理开发利用“阅读链接”,激起学生爱国情怀,将课堂推向情感的高潮。最后结合“阅读链接”,整合本单元课文,深化理解,升华情感。

3.阅读迁移,学会运用

深度学习倡导知识的迁移运用,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教材中部分“阅读链接”的编写意图是强化学生的阅读迁移。阅读迁移,是指学生在课文里学到的阅读方法,在新阅读情境中实践运用,达到正确使用阅读方法。阅读实践强调,掌握的学习方法不能停留在教过或学过,而是在阅读中联系,使之能及时将认知的学习方法转化为技能,形成阅读迁移能力。如五年级上册《威尼斯的小艇》的“阅读链接”是描写威尼斯的两个片段,教学时可在最后一个环节进行阅读迁移,进一步强化语文要素。教师可将此环节处理成让学生自学后填写学习任务单,再让学生进行小组内交流,然后派小组代表在班上展示,小组之间进行评价。最后,教师依据学情判断是否开展“后教”。如此,学生在品读中再次感受到威尼斯独特动静之美,有效提升阅读能力。

教师整合“阅读链接”和课文教学,在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的大概念下,帮助学生建立整合思维,这无疑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思维习惯,对培养学生阅读素养有重要的帮助。

二、阅读表达中探寻教学的契合点

有的“阅读链接”是针对同样内容的不同写法的文章,引入“阅读链接”进行课堂学习,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又为学生习作表达提供借鉴的模板。如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课后链接是斯妤的《除夕》,课后练习指出“下面‘阅读链接也写了过春节的事情,读一读,想想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学生能快速领悟到内容的不同,但在体会表达方法的不同时有一定的难度。第三学段阅读教学重点是“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2],因此本次链接的学习重点就是体会文章表达的异同。教学时,教师围绕详略有当、总分结构等表达方式进行教学,再让学生结合课后问题阅读《除夕》。通过比较发现:老舍抓大场面、先总后分描写除夕热闹,而斯妤抓局部,从一个家庭来写南方除夕的热闹繁忙。学生从中领悟到作家在表达方法和选材角度上的不一样,明晰写作可用不同角度观察和表达。

三、课外阅读中探寻教学的契合点

语文教科书无非就是个例子,从课内习得阅读方法运用于课外阅读中,这就是“得法课内,得益课外”。课内知识容量是有限的,而课外阅读知识广阔无垠,阅读是让学生变得聪明的最佳方法。“阅读链接”为课内与课外阅读之间搭建好阅读桥梁,教师则应该开发利用拓展性资料的潜在价值,发挥它的最大功效。

1.一篇带多篇

有的“阅读链接”的编写意图是由篇带动类似的篇,由一篇走向一本书的阅读,达到大语文的教学观。教师结合“阅读链接”发散阅读多篇类似主题的文章,加深学生对文本阅读的迁移运用,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安排的阅读链接是《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旨在将课文中学到的“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认知方式进行阅读迁移。然后再引导学生搜集其他革命先烈的故事,这类似群文阅读的拓展学习。通过“阅读链接”一篇带动多篇的阅读,拓宽了学生阅读面。

2.走进作家

教材的名家作品很多,这些文章都是经典文学作品,适合学生阅读。教师可以把名家的其他作品推荐给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升学生阅读习作能力。如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课后“阅读链接”《菩萨蛮·大柏地》,引导学生自学,朗读体会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感受毛泽东乐观豪迈的胸襟及革命情怀。课外进行拓展,教师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展“走近毛泽东”主题阅读活动。学生从中习得关注背景和作家的人生经历等阅读方法,激发阅读兴致,提高了语文素养。可以说,“阅读链接”是沟通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一座桥梁。因此,教师可借助“阅读链接”推动课内向课外拓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提升学生语文阅读素养。

3.名著之旅

教材中有部分课文是名著的节选和缩写,其编写目的就是指引学生开展名著之旅。教师结合“阅读链接”适时推荐名著,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文学素养。如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编排的“阅读链接”,要求学生“找出与课文相对应的段落”,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对比阅读,感受古今语言表达的异同,以此搭建现代文和原著的桥梁,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打开名著阅读的大门,鼓励学生尝试阅读《三国演义》等文化经典。

[本文系厦门市集美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立项课题“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资源开发研究”(项目编号:21049)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2]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王美祝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乐海小学。

猜你喜欢
比较课外阅读
英语课外阅读不同阶段的方法与措施探究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提升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的策略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宋元时期绘画题材的思维方式比较
电影《千年之恋·源氏物语》与《源氏物语千年之谜》的比较
同曲异调共流芳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