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整本书阅读策略初探

2021-11-25 22:04冯春莉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16期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

冯春莉

摘 要:整本书阅读是当今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热点。本研究致力于在理解语文核心素养内涵基础上,设计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探索整本书阅读教学可实施的策略,以期能够对整本书教学提供可操作性的建议。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 语文核心素养 閱读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6.01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为了达成既定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语文教学需要对现有课程资源及潜在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及拓展,整本书阅读便是一种重要的策略。整本书阅读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见整本书阅读的基本方向在于发展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好基础。本研究致力于在理解语文核心素养内涵基础上,设计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探索出整本书阅读教学可实施的策略,以期能够对语文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整本书教学提供可操作性建议。

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课程资源开发能力。在开展整本书阅读前,教师对于阅读资源的选取和开发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常说,教育是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做准备。未来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在语文能力上很大程度表现为一种文化修养和精神内蕴。所以在选取整本书阅读资源时,理应选取具备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文学经典作品。并且“用合宜的阅读内容引领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和精神思想的发育,帮助学生建构适合自己的阅读路径与策略,指向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经典文学作品作为人类思想智慧的结晶,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对于人类精神的建构、人格的塑造以及文化的熏陶都是一般作品难以企及的,可以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下“精神的底子”,因而如何利用文本资源的价值,是开发整本书阅读资源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此外,整本书阅读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根据语文改革的理念,开发整本书论著需具备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目标进行开发的条件,而且满足从整体上将审美、应用、探究能力“打通”的课程设计理念,促进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方面的全面发展。

最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整本书教学,还应该注重大单元下活动设计的内在关联性,注重每一个活动背后的目标指向的明确性,使得每一个活动设计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方面发挥综合作用。以下是笔者在语文核心素养导向下设计整本书教学实际中探索的阅读策略。

一、循序渐进:注重各环节内在关联

整本书阅读的开展包含着若干活动,这些活动内部需要具备一定的相关性,符合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要求。在整本书阅读各个环节的设立时需要注意各个活动设计的内在逻辑,要遵循学生语文思维发展由“感悟”上升到“思辨”,并以“思辨”为主逐步过渡到“探究”的规律。上一环节的学习成果要转化成下一环节的学习资源,上一环节暴露出来的学习问题要得到良好解决,成为确保下一环节顺利开展的关键。因而在整本书设计时可以采用感读、解读、品读、习读、研读五阶段阅读方法,各个阶段有着不同的阅读能力层级指向。

二、见缝插针:与正常教学进度、教材内容契合

在实际的教学中,课时紧、任务重是大多数教师普遍反映的问题,因而在进行整本书阅读设计时,需要安排合理的课程组织,有目的、有意识地与教材所学内容有机结合,不断促进教学的良性发展。从全局出发,有一种“大语文”的思考格局,把整个实践活动放到一个学年、一个学期中统盘考虑,使得活动内部前后呼应,合理分配,体现出整体的科学性、有序性。

同时教师要认真思考,如何使整本书活动设计与常规的教学有机地融合。教师在教学资源的开发上也需要着重考虑,慎重选择。整本书阅读将阅读活动完全放入课下,学生课下自主阅读,在实际操作时要注意与当前教材内容的结合,沟通课内与课外,从而提高学生整合、拓展、挖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教学相长: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按照新课程的理念,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转化为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对于中学生而言,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其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因而整本书阅读注重学生在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上的建构,让学生采取主动、合作式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探究获得学习的愉悦。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感悟之中能够提升审美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掌握阅读方法,养成良好习惯,学会学习。

自主学习是主动探求知识的学习过程,在整本书阅读中,教师完全将阅读任务放在课下进行,学生自主安排阅读进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加以监督指导,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意识和良好的读书习惯。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学习方式,要求教师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关注生生之间的启发互助。在整本书阅读中,可以搭建班级网络交流平台以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学生要互相切磋启发,共同进步。可以在每次阅读活动任务后,教师将学生表达的成果结集成册,保留文本资源,发放到学生手中,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阅读成果的成就感、喜悦感。同时合作学习方式包括师生之间的互相启发,在一些阅读活动中安排教师开展指导的环节,以启发学生思维,有效地指导创新。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中自主发现问题,主动思考,探究问题解决策略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在阅读活动安排中设置一些可供探究的环节,以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在整本书阅读中,教师指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以合作和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师生、生生的平等对话,让学生们体会到自主发现的喜悦,从而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建立信心,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学习态度,使其受益终生。

四、四维立体:加强听、说、读、写内部整合

语文教育本身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学生学、思、议、读、写、口语交际。因而在整本书阅读实施过程中,应该从语文学科的特性出发,注重在听、说、读、写四个领域的综合设计,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教师可以设计读书笔记、研究报告、口练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在整个实践过程中,不仅增长知识、提升能力,使智力和情商获得发展,而且可以在激发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的同时,丰富个人的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掌握学习方法,真正会学语文。加强听、说、读、写内部整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双轨并行:网络与课堂互助提升

“媒体素养将成为未来各国母语课程内容的一个全新领域,这是时代发展对母语课程提出的与时俱进的要求。”整本书阅读可以发挥网络优势,建立班级阅读网站,发帖、回帖,方便大家交流,在相互学习中得到提高。在整本书教学中,借助网络平台,可以营造更加自由民主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平等的展示舞台,学生在此自由表达、互助协作、畅所欲言,打破了实体课堂的局限。另一方面,实体课堂将网络课堂上较为个性、碎片、粗糙的阅读体验加以打磨和完善,形成系统的教学体系。这个过程需要实体课堂教师发挥进一步的引导作用,最终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

整本书阅读的实践,在课程资源开发及转化为教学内容方面上也提供了启示。整本书课程资源在成为教学内容之前,是凌乱的、分散的,它难以直接应用到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其进行加工、重组、整合,使“素材”变换、加深、活化,以契合特定的教学目标。如何把原生态、凌乱无序、优劣混杂的阅读资源整合为语文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师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功。教师要善于发现各个零散的资源之间的联系点,让学生在这些动态的语言实践、多样的语言作品中,感受、体验优秀作品的魅力,增加学生的积累,开发学生的语言潜能,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

[2] 吴欣歆《把握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一二三四五”》,《中学语文教学通讯》2017年第10期。

猜你喜欢
语文核心素养
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
语文核心素养的知识基础研究
给语文核心素养一个操作边界
语言建构的策略
精妙设问:论述文写作运思之道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实践
四举并重回归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