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歌曲《诔词》的创作特征及演唱诠释探究

2021-11-26 13:29黄银银
黄河之声 2021年7期
关键词:全曲逝者艺术歌曲

黄银银

艺术歌曲属于音乐体裁之一,盛行于18-19世纪的欧洲,歌词多为著名诗歌,曲调表现力较强,侧重展现人们的精神世界,作曲技法及表现方式复杂,伴奏地位较为重要。与国外相比,国内艺术歌曲发展较慢,自“五四运动”起艺术歌曲进入大众视野,并逐渐在艺术歌曲上烙上民族文化印记。国内艺术歌曲发展之初对国外有关歌曲创作技法的借鉴与模仿不可避免,而后步入融合发展时期,经由摸索与创新涌现一批经久不衰的艺术佳作,《诔词》就是其中之一。基于此,为助推我国艺术歌曲良性发展,提升艺术歌曲表演水平,探析《诔词》创作特征及演唱技法显得尤为重要。

一、艺术歌曲《诔词》的创作背景

艺术歌曲的起源地为国外,经由“五四运动”进入我国,首批较为规范的艺术歌曲当属《大江东去》,由青主在德国所创,之后本土著名作曲家马思聪、贺绿汀、赵元任、黄自等创作诸多优秀艺术歌曲。纵观我国艺术歌曲演进历程,能够发现中西方文化碰撞与融合的痕迹,以民族优秀文化为养料加大艺术歌曲创作力度。我国艺术歌曲经历近一个世纪的探索奠定发展基础,在宽文化政策带动下进入鼎盛时期,诸多优秀作品涌现,充盈人们的思想情感,用艺术歌曲与这个世界对话。

《诔词》词作者为徐志摩,原为同名译词,刊登在《晨报副镌》(1925年)上,原诗由英国评论家、教育家、诗人马修·阿诺德所创。曲作者为张瑞,是青年讲师,学生时代主修和声,钢琴伴奏为副修,代表作有《歌》、《诔词》等,出版作品有《雪花的快乐·张瑞艺术歌曲集》等。

立足唯物主义,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发展的必要条件,二者相辅相成,文化属于上层建筑一部分,受生态、社会、经济、政治等因素影响,具有发展性、时代性。“五四运动”社会环境发生改变,徐志摩受西方文化熏染,所创作的诗词深受人们喜爱,可以满足大众精神需求。作为由徐志摩翻译的诗词,《诔词》全诗用比喻的方式描述复杂的情伤以及友人辞世对诗人带来的冲击,拨开诗文能够体悟真善美。在人文环境不断变化背景下对真善美的探求并未改变,为此《诔词》得以走进新时代人们的视野中,同时需通过艺术创作赋予其更加深刻的意义。

张瑞于1997年受邀参与中、马古今诗词歌会,在此基础上用徐志摩的诗词创作一组艺术歌曲,在2009年的歌曲集中有所改动。《诔词》之所以通过艺术处理受到人们喜爱,主要源于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对社会、文化等方面发展带来正向影响,积累艺术歌曲创作经验,为艺术歌曲在新时代审美观、价值观驱动下良性发展提供条件。

二、艺术歌曲《诔词》的创作特征

艺术歌曲主要特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分析:一是歌词侧重抒情,诠释内心世界,以诗歌为主,文学性较高;二是旋律动听优美,富有诗情画意,歌唱性较强;三是节奏自由多元,词曲紧密融合,织体较为丰富;四是钢琴伴奏为主,除伴奏外钢琴还具有烘托情境、渲染气氛、突出旋律等作用;五是意境深邃、音乐生动。

《诔词》曲式结构属于三段式,将词视为谱曲依托,呈示段、再现段均有丰沛的悲伤之情,中段则为激动之情,体现诗人对友人离世的不舍与不甘。通过对全曲进行分析可知,曲式结构遵循三部性原则,结构呈现拱形,引子、间插、尾声由相同材料衔接,使本曲更加完整,前后呼应、一气呵成。此曲呈示部优美悦耳且歌词雅致,犹如有人在耳畔轻声的诉说着对逝者的思念。中部节奏中掺入三连音,赋予节奏紧迫性,伴奏时左手声部音阶大跳连续下行,伴奏做拉长处理,确保节奏对比强烈,全曲节奏与歌词冰与火的处理形式极为呼应,表达出逝者离世对作者的冲击,悲伤之情在旋律中蔓延开来。全曲中部完结处钢琴伴奏处理巧妙,由音阶上推,“C-DC-G”有两小节的重复,和声部分从三度叠置和弦过渡到四度叠置和弦,力度由弱渐强,而后将全曲推向高潮,力度为ff。艺术歌曲情绪经由下滑音阶趋于平缓,犹如作者如梦方醒,再痛彻心扉的呐喊也唤不醒友人。此曲再现部用到呈示部材料,与之相比旋律存在差异,乐段结构非对称,即5+6小节,侧重体现作者的无奈之感,46--48小节为全曲点睛之处,采用节奏错位表现技法,此曲本为4拍子,低音谱号伴奏用到3拍子律动,旨在用旋律展现复杂凌乱心绪。此曲尾声部分引用引子材料,达到首尾呼应目的,并未在主音上完结,体现出作者独具匠心的处理,给人本曲未了的体会,使哀思在人们的内心深处久久不散。

《诔词》调性为g小调,柔和且暗淡。呈示部A的a、b两句运用朗读的形式处理旋律,用到二分音符、八分音符、四分音符、十六分音符节奏型,辅助使用休止符,旋流更加舒缓流畅,第7小节为高点,体现在二分音符的“花”上,“终”为b最后小节用到长音,体现意味深长之意。第14小节有全休止,而后过渡到A’部,速度为andante,基于A部陈述适当扩充,以固有节奏为依托在4/4拍中穿插4/3拍,拉宽节奏并拉长乐句。

“不再苏醒”这句歌词将人们的情绪带入到对逝者的追思中,“她”及“心”为乐段高点,即19--20小节。中部B句式及歌词内容相互结合,增强节奏变化性,旋律之间对比鲜明,使歌曲艺术色彩更加浓厚。此部分亦为全曲高潮,用到符点音符及三连音节奏型,节奏从平缓过渡到激动,同时加强力度,助力情绪推进。旋律大体按照歌词处理,突出语言节奏特点与重音,乐句在诠释无奈及悲伤之情基础上充满痛苦与矛盾之感,一方面对逝者的离开感到无比悲伤,另一方面心底期盼逝者可以醒来,用矛盾之情突出渴望,加固本曲“哀思”主题。再现部A”用到呈示部乐思,旨在相互呼应,加之不对称结构,使乐段中长音及休止符的处理更为巧妙,体现出人的无奈,例如46--47小节四分休止及八分休止,利用休止对逝者表达哀思。此部分高点为48小节“攀登”,“登”用到三拍长音,说明在今夜送别友人,并未将哀思情感推至顶峰。50--51小节“高楼”用到四拍长音,体现逝者离开对作者心情产生的扰动。

全曲用到2种速度抒发哀思之情,速度中部较快,“慢--快--慢”的速度处理与全曲情感转折相呼应,为情感递进助力。引子部分速度为andante,节奏型为二分音符及八分音符,呈示部用到十六分音符、二分音符及八分音符,节奏型中穿插符点,音乐舒缓轻柔,速度仍为andante,旋律柔情婉转,犹如倾诉哀思之情。中部节奏忽然发生转变,三连音排布紧密且速度较快,节奏律动紧促,渲染紧张情绪,与柔和舒缓节奏形成对比。切分节奏使音乐更加紧张激烈,体现对逝者的敬仰。间奏部分与再现部融合,利用钢琴伴奏推动全曲步入高潮,三度阶进下行速度趋于平稳,情绪急剧低落,犹如痛苦之情逐渐消失后的无助之感,音乐更为低沉。再现部用到呈示部材料,速度回到andante,回想逝者生前的理想与追求,将悲伤情绪带入高潮。

艺术歌曲歌词主题、音乐旋律、钢琴伴奏要和谐统一,三者地位同等重要。在本曲前奏部分A音、E音用五度音程为主导动机,与优雅、哀伤、忧郁连音、分解和弦相结合,渲染呈示部意境。呈示部伴奏与人声相互依托,利用半音从横向、纵向角度出发进行二度对位,例如9小节处的“B-A”音,旋律声部“D-F”2个八分音符形成二度对位,此部分音程尖锐,犹如一根刺扎进心里。中部钢琴伴奏为配合激动的歌词用到三连音结构,渲染紧张、激烈、急促音乐气氛,结合使用旋律填充、低音声部下行手法,无论是织体前后逻辑关系,还是和声的处理,均与唱词内涵融为一体,体现难以平复的悲痛之情。

三、艺术歌曲《诔词》的演唱诠释

在演唱中呼吸是发声的基础。若想发声精确且音质优美能抒发艺术歌曲情感需灵活控制呼吸。《诔词》总体需要气息绵长连贯,呈示部、再现部呼吸通常速度较慢,以起声为主,展开部分快速呼吸为辅,声音需具备优雅性及抒情性。呈示部A的a、b两句“散上……永终”,旋律平稳,抒情为主,气息下沉,音色偏暗,属于悼词的开端,与较慢的呼吸相辅相成。A’的a’、b’两句“她是……不再苏醒”,与A部a、b两句属于递进关系,犹如倾诉过往,此处气息需平稳,注意声音柔和,好似水面上的落叶不留痕迹却泛起涟漪,气息保持下行。中部B的“在火热……旋转”到“和平……愿望”,旋律用到三连音结构,情绪激昂,呼吸急促,用到激起式起声,气息需跟上,声音更为激动,在演唱“火热”、“冰冷”等歌词时外送气息且不能停止,在演唱“旋转……一生”、“和平……愿望”之前要深吸气,为连续性乐段处理给予支持。再现部从“局促……神魂啊”到“那死……高楼”,演唱速度回归,声音依靠气息,音量小、气息紧,体现久久无法平复的悲伤情绪。用到舒起起声,在“那死……高楼”这一句将悲伤情绪推至高点,乐曲演唱最后急呼急吸,用到喷口式激起起声。

在演唱中语气是情感载体,具有表情功能,能使歌词更加感人肺腑,利于渲染歌曲意境,是艺术歌曲诠释重要手段。基于此,歌者若想精准表明艺术歌曲意蕴需把握好语气。《诔词》属于叙述逝者事迹的悼词,又名诔文,全曲旋律及唱词紧密结合,奠定哀悼基调,呈示部语调以诵读为主,语气舒缓平和,犹如回忆逝者生前的种种,在22--23小节处用到强调语气,突出“苏醒”二字,体现矛盾情绪,为中部语气加强做好铺垫。中部说明逝者生前愿望,属于全曲高点,此处情绪需激动,与之前的慢节奏形成对比,“和平……愿望”这一句的演唱要痛彻心扉,注意语气的处理。再现部A”属于结尾,悼词内容相对平静,哀思之情丝毫不减,要用到哀叹、忧伤语气,“今夜……高楼”的情感处理更加深入人心,此处“夜”的语气要含有不舍之情,“插天的高楼”用到悲叹语调,旨在告慰死者,同时赋予艺术歌曲遐想。

在演唱中情绪的准确传达至关重要,这是乐曲旋律、唱词、伴奏、和声等方面融为一体并抒发思想感情的重要依托。《诔词》悲切情感贯穿始末,呈示部用陈述的方式突出主题,中部用激动情绪渲染气氛,再现部主题升华,将逝者的愿望与人们的哀思融合在一起,有逻辑性的设计高潮及段落高点,通过速度、力度、音色等方面的变化达成演唱目标。基于此,在演唱“但愿……永终”时需与全曲激动、抒情情绪结合起来,使全曲演唱处理和谐且连贯。此曲1--5小节属于前奏,旋律温婉舒缓,A乐段力度为mp,速度为andante,音色偏暗、柔和。a’句“散上……水松”气息下沉且柔和起声,留意逻辑重音、节拍重音,注意“散”、“水”、“休”及首个“花”为渐弱,第二个“花”位于高点为渐强。b’句“在……永终”需气息流动、平稳、连贯,乐句高点为“她”,同时属于逻辑重音,“她”位于小节弱位上,要用重音方式演唱。A’“她……不再苏醒”演唱力度为mp,andante为速度,整体相对舒缓,中间含有rubato速度,如“但……可怜”等乐句,需紧抓高点,用哭腔唱出“她”、“心”,并将这两个字作为演唱重音。演唱时需保障节拍重音清楚明确,例如在处理“欣”、“净”二字时需咬住字头,力度相对较大,“苏”、“醒”为渐强长音,为迎来全曲高潮做好准备。中部B的“在……愿望”由三连音作为开端,情绪持续上行,最终到达高点,演唱需逐渐加强力度,速度由慢到快,音色明亮,同时注意三连音咬字切忌过于僵硬,拍子要更加自由,赋予气息弹性,保障演唱处理效果更优。

结 语

综上所述,《诔词》是旋律与诗词高度融合下的艺术佳作,全曲钢琴伴奏到位且构思巧妙,完美诠释主题,使艺术歌曲感人至深。为更加生动的演唱《诔词》需对其创作背景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理解本曲意蕴,保障歌者呼吸、语气及演唱技巧的处理能为本曲主题服务,继而提高艺术歌曲表演质量。■

猜你喜欢
全曲逝者艺术歌曲
萨拉萨蒂小提琴曲《流浪者之歌》艺术特征分析
《九宫大成》所收【番鼓儿】曲牌旋律研究
纪念
爆炸一周后,贝鲁特停下来缅怀逝者
艺术歌曲演唱的技巧探究
让逝者安息生者慰藉 无锡水警老许16年打捞百余尸体
最大坟场
对我国艺术歌曲演唱技巧的研究
中国艺术歌曲的近代发展及其风格特色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