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舞蹈的普及教育

2021-11-26 20:02史晓东
魅力中国 2021年43期
关键词:舞蹈创作群众

史晓东

(深圳市龙华区龙华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广东 深圳 518000)

绪论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文化实现了大幅传播。同时人民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精神得到了很大改善。文化的繁荣在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促进社会进步上起着积极作用。现在中国的社会、文化活动种类日渐丰富。其中群众文化舞蹈是社会文化形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舞蹈文化受到群众的宠爱是人类文化发展历史长河上的一种常态。不管是在哪个时期,舞蹈文化的群众性与包容性都是其生来而具有的特点。这也是舞蹈文化在我国产生的一个特殊原因,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舞蹈文化可以充分融入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其生来就具有豪放的大框架舞蹈特点以及温婉、柔情等舞蹈文化的特性与人民群众群体发生融合,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充分的传播与交流。综上可知,舞蹈文化在人民群众中的普及教育不仅可以丰富群众的精神和文化生活,同时可以锻炼身体。因此在进行群众文化舞蹈普及发展的研究方面,具有极其实用的意义。

一、群众舞蹈的重要作用

(一)锻炼身体,提高群众身体素质

群众舞蹈的最主要作用就是锻炼身体,强化身体健康。中国舞蹈十分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创新性,在我国广袤而博大的土地中,有过许多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这些文化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例如藏族舞蹈中的“雄鹰”这一形象,就是根据藏族的传统思想文化将人的性格品质与雄鹰的形态特点相结合,拟合出一个勇于对抗困难,翱翔长空的民族精神意向。随着历史的发展,不同的舞蹈类型也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产生,在如今讨论度较高的群众舞蹈文化——广场舞中,这样的文化意向也依旧存在于其舞蹈作品中,我们依旧可以看到中年人,群众群体的舞蹈动作大多表现出期许、向往的大框架动作,在这样的表演形式下,大框架动作是能充分体现出肢体的伸展性,达到锻炼目的的;同时也可以从肢体的动作中感受到包含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形态特点。这样的舞蹈形式不仅有利于个人的身心发展,对于整个民族来讲,其功能也是非同一般、十分巨大的。国民的身体素质是一个国家的有力后盾。

(二)传承艺术,传播文化

舞蹈是一项比一般意义上的体育锻炼更具档次的艺术运动,同时参与者既可以享受健身的目的,也可以在音乐的伴奏下随着优美的旋律舒缓身心。舞蹈有自己的形式、理论和美学特征。同时它也是人类语言的艺术,通过肢体间的相互协调表达一种炙热的情感。舞蹈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可以反映一定时期的文化习俗和特点。在今天的群众舞蹈发展过程中,我们依然能够通过不同的作品看出不同群众群体的舞蹈特色和其中表达的文化精神。这样的特点使得群众群体中的舞蹈文化在与其他的舞蹈相比之下显得更具有特色:群众中的舞蹈文化并不是一种有固定技巧和方式的舞蹈文化,而是一个起源于生活,并能够不断加入许多新鲜元素的一门特殊艺术形式。在今天,这门舞蹈艺术形势也能够作为不同人群之间传播文化进行艺术交流的重要平台,使其在通过舞蹈动作表达肢体语言的同时通过音乐添加民族特有的特点形式展现出一个群众群体、该群体所在的地区特有的韵律。除此之外,这门艺术文化还在今天的社会发展形势进程中不断突破,在保留自身民族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又增添了许多新鲜的元素。因此群众舞蹈的传播与普及具有特殊的意义。

(三)源于生活,服务生活

舞蹈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服务于生活。生活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舞蹈归根结底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舞蹈可以帮助群众对历史,对社会,对世界的认知。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再加上舞蹈艺术的古今对比,中外交流激发了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舞蹈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群众舞蹈是一项重要的情感活动,它能鼓励人们表达内心情感。根据大量的研究资料和实践,在群众文化舞蹈的参与过程中,身体均得到了放松,缓解生活压力,促进新陈代谢,调整不良心境,增强身体素质。使得群众文化舞蹈的集体主义,有利于逐渐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促进良好关系的形成,保证社会和谐稳定。

二、群众舞蹈的普及教育现状

(一)有些人对舞蹈的认识过于片面

在现实生活中,部分人群无法从合理的角度和眼光来正确看待舞蹈。他们认为舞蹈不但不能够带来好处,同时会对他们的社会身份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还存在部分人群热爱舞蹈,开始时专心练习舞蹈,但在此过程中,由于一些不可抗的因素或者其他个人因素而终止学习。部分群众对于舞蹈的认识出现偏颇,不能正确对待,导致了群众舞蹈的发展和学习受阻,难以顺利开展。由此进行群众文化舞蹈的普及教育尤为关键。有些父母认为舞蹈学习难度大,过程辛苦,有些孩子意志力弱,不能接受高强度的舞蹈训练,只能中途放弃。舞蹈并不是强调专业性质,而是一项具有包容性的群众活动,不必过分关注专业化而脱离实际。舞蹈并不是一定要进行专业学习,非专业人士的学习反而能够帮助舞蹈继续传播和拓展。

(二)舞蹈太过专业化而逐渐脱离实际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舞蹈不断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至今为止的舞蹈艺术,从形式上看非常的唯美,让欣赏者赞不绝口的同时却使其敬而远之。打断了人们学习舞蹈的想法,让舞蹈离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远。许多舞蹈艺术家为了保持固有的文化精髓而秉持一如既往的文化发展模式,导致新的内容不能及时引入群众舞蹈文化之中。风格化发展似乎已经成为了很多舞蹈种类无法丢弃的标签。显然,这样的模式化发展不利于群众舞蹈的普及教育,从舞蹈在群众群体中的教育发展角度看来,许多传统舞蹈在今天的文化发展背景中似乎总是秉持着最初的发展动向,不能直接与外界的新事物进行沟通连接。最终的结果是原有的受众逐渐老龄化、受众范围逐渐缩小化,传统舞蹈文化更加难以得到传播,社会发展地位逐渐降低,得不到有效的传承。因此进行群众文化舞蹈的普及教育具有重要价值。

三、群众舞蹈普及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宣传力度,强化创作意识

在发展群众舞蹈的过程中,加强宣传很重要,而群众文化舞蹈的创作核心是创作意识,通过融合创新理念,群众文化舞蹈的创作才能生动活泼。群众舞蹈文化具有社会性、娱乐性和地域性的特点。在表演舞蹈创作活动中,注重宣传和创新,鼓励他们在实际创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在培育群众舞蹈创作意识的过程中,重视市场需求、关注时代发展,是市场经济时代的需求。只有做到与时俱进以及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够促进群众舞蹈文化的持续发展。通过群众的广泛参与,使得群众舞蹈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不仅社会发生了一定的变革,群众舞蹈文化也因此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可以将现代音效、现代舞蹈元素以及现代生活题材等融合到群众舞蹈中,进一步实现自身艺术文化形势的传播升华,通过多样化的传播特点得到更多年群体的喜爱,实现其在群众中的普及教育这一目的。

(二)加强人才培养,建设创作队伍

要推动群众舞蹈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过硬的高素质创作团队和人力资源作为支撑,舞蹈文化必须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丰富多彩的色彩,反映人民的真实生活。为了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公共生活,创意舞蹈创作团队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也就是说创作团队首先要了解当地历史文化的方方面面和百姓的实际生活,用舞蹈行为来表达百姓的真实生活。舞蹈运动丰富了生活的气氛。另外创意团队的编舞技巧也要很高,需要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在创作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把创作灵感融入群众生活,提高创作质量,创作出更好的舞蹈作品。将日常生活与群众舞蹈融为一体,创造群众情感共鸣,推动群众文化舞蹈创作的创新。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就当前我国发展形势下群众舞蹈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群众舞蹈不仅是一个国家的标志性文化特征,同时也是一个地区文化的灵魂,这样的文化形势需要依托于各种各样的受众群体,并借助丰富的肢体语言及情绪等全面展示出来,才能彰显其特色及魅力,从而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群众舞蹈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及作用。为了群众舞蹈文化在今后能有更广阔的传播空间,而不是随着时代的流逝而原地发展甚至是消亡。群众舞蹈应该更广泛地被社会各层级所接受,民间舞蹈艺术家也应该结合以现代新文化来充分传播、利用、发挥群众舞蹈的现代价值,使其能更好地面向大众,在年轻人群体中有更大发展空间与号召力。从接近人民群众实际生活的角度看来,群众舞蹈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为了满足大众精神和文化的需要,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促进我们文化事业的发展。目前社会上,群众舞蹈在传播和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着有些人对舞蹈的认识过于片面;舞蹈太过专业化而逐渐脱离实际等许多问题和挑战,但是只要不断提高宣传力度,强化舞蹈创作意识;加强人才培养,建设群众舞蹈创作队伍,就能够不断向前推进群众舞蹈的普及教育,实现群众舞蹈文化事业发展。

猜你喜欢
舞蹈创作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一墙之隔》创作谈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