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话剧《人民英雄
——申亮亮》艺术特色

2021-11-26 20:02李静
魅力中国 2021年43期
关键词:维和战友话剧

李静

(焦作市艺术研究所,河南 焦作 454000)

由焦作市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创排的大型话剧《人民英雄——申亮亮》正式亮相第十五届河南省戏剧大赛。申亮亮,河南温县人,2016 年赴马里执行维和任务,为阻止汽车炸弹冲入营区而光荣牺牲。2017 年,被联合国授予“达格·哈马舍尔德勋章”;2019 年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同年还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该剧以申亮亮三次维和申请为主线,围绕家国情、战友情等徐徐展开,于细微处着手,生动再现了一位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全剧艺术地再现了年仅29 岁的“人民英雄”申亮亮为战友安危、国家荣誉、世界和平而牺牲的壮烈,深刻体现了中国军人为维护世界和平信念坚定、不惧牺牲的精神力量。

一、生活化叙事讴歌人民英雄

话剧《人民英雄——申亮亮》是根据我国维和战士申亮亮的生前事迹改编。为了完成维和梦想,申亮亮三次主动申请参加国际维和任务。第一次申请,因参加全军百名技术能手大比武错失维和机会,跌进思想误区,产生巨大心结,于是跟战友们怄气较劲儿,表达自己失落的梦想;不过他没有认输,开始了更加严苛的铁血训练。第二次申请,因在松花江抗洪抢险过程中营救即将被洪水吞噬的母子而身负重伤,维和梦又一次与他擦肩而过,急火攻心,高烧不退,此时申亮亮想要维和的心愿升华到极致。当然他不会认输,依旧不懈努力着。第三次维和申请如愿以偿,申亮亮终于成为中国第四批派驻非洲马里共和国的蓝盔勇士,怀着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和平梦想,踏上了马里这片世界上最危险的土地。就在执行维和任务的第11 天,即2016 年5 月31 日,中国维和部队营地遭遇恐怖袭击,申亮亮在他人生最后37 秒惊心动魄的战斗中,做出了无悔的选择,牺牲在马里维和一线,29 岁的青春永远定格在那一刻。

该剧在生活化的叙事中聚焦平凡人物,不断开掘人物性格、深化情感。在角色塑造上,力求回归生活、深入人心,追求艺术真实。在人物情感、心理变化等方面,多角度展现、深层次发掘,使舞台形象细腻、丰满、真实。通过多维度展现,以期达到让人民英雄形象在舞台上立得住、信得过的效果。

话剧《人民英雄——申亮亮》以细腻的生活化视角为切入点,塑造一个乐观、坚韧、勇敢的“身边英雄”形象。申亮亮是国家的英雄,他不仅仅是一名优秀的军人,也还是父母的儿子、战友的兄弟、恋人的挚爱。维和申请被拒绝后,申亮亮是生气的、不服的,发牢骚、与战友比试等情节,正是展现他作为一个年轻小伙子该有的血性。回乡探亲时,申亮亮是调皮的、孩子气的,与父母、兄弟姐妹亲昵、拉家常,是他作为儿子、弟弟该有的宠爱。对面战友父亲的病态,申亮亮是关心的、急切的,他连家都顾不上回先送战友父亲就医,直到家人有人照料才算作罢,这是他对待战友亲如手足的义气。与女友相处、通话时,申亮亮是幸福快乐的,恋人畅想美好未来,诗情画意,是他对爱人的倾慕和爱恋。在抗洪抢险和马里维和一线,申亮亮纪律严明,舍己为人,洪流中毅然跳水营救被困群众而身负重伤,作为主哨让战友在危急时刻撤离而自己严守岗哨,这是他作为一名优秀军人的品质和气概。正是一次次选择和历练,申亮亮逐步蜕变成为一个“维和勇士”“人民英雄”形象。

剧中家国情怀、战友情谊和恋人情深的自然表露和真情演绎,让申亮亮真、善、美的形象自然进入观众视野,舞台上下产生情感共鸣。剧情设计和细节处理真实、生动地展现主人公的蜕变历程,人物形象具体、生动、有血有肉,同时也带给人以理想和价值意义的思考。

生活化的叙事还体现在人物行为、语言的去模式化、去概念化。叙事的生活化使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往往呈现正相关,生活真实增强艺术真实的展现,艺术真实的恰如其分又更好地表达了生活真实。话剧《人民英雄——申亮亮》如是表达思想内容和精神内涵。

二、电影化思维丰富舞台表现

话剧《人民英雄——申亮亮》中运用电影思维丰富舞台表现,将电影思维与戏剧思维相互交融、渗透。正如导演阐述中对艺术特色的概括:全剧采用舞台蒙太奇的电影手段,用画面讲述故事,以行动带动内容,舞台如同流动的片格,自然流畅,虚实结合制造梦幻奇观,打造出一部英雄主义立体电影剧。舞台视觉紧扣典型符号——维和集装箱与沙袋,以此单一物象幻化出食堂、车站、训练场、家乡、马里维和营地、哨位等不同物理空间,结合舞台机械、灯光、音效、多媒体等技术手段,多维立体地搭建出申亮亮心中的维和世界。

电影思维是电影艺术创作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独特思维活动。电影语言可以说是电影思维展现的最好媒介,它不仅仅包括语言本身,还涵盖影像、音乐、音响、文字等。

话剧《人民英雄——申亮亮》多处以影像资料来进行全景展现。全球疾病、战乱、杀戮、种族分裂等恐怖血腥的惨烈画面为维和行动作了极具冲击力的铺垫。申亮亮的真实形象、灵柩归国、家乡人民长街送灵等景象,随着剧情的推进次第展现,使视听综合表象意义发挥到极致,触动心灵,感人至深。

话剧《人民英雄——申亮亮》引子部分的处理就采用了电影的叙述手法,演员既是讲述者,又是角色本身。申亮亮整装出场,大段的独白语言介绍战争的残酷以及和平的意义,以使命之召唤带领观众进入戏剧情境中。

除影像外,还大量运用彩色照明和灯光变幻,造成突出的情境和人物,从而大大发展和丰富了戏剧的假定性。这当然也可以说是考虑人物真实和事件真实的一种处理方式。

三、科技化舞美增强视听效果

在现代戏剧飞快发展和戏剧舞台样式不断迭代的今天,舞台美术的作用日益凸显,成为戏剧舞台特别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话剧《人民英雄——申亮亮》亦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包装舞台美术,在烘托舞台气氛的同时,为戏剧场景的虚实结合、时空变幻、景人移动增添不少美学色彩和审美体验,潜移默化地呈现出戏剧内容的真实性和深刻性。

舞台灯光作为演出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体现人物的特征,又能够暗示剧情的发展方向。本剧在灯光设计方面综合运用追光、定点光、色调等手法,为剧情发展渲染气氛,增加舞台层次和情景意蕴。申亮亮首次出场时整装站立,只有一束追光打在他身上,光随人定,背景暗去,凸显了军人正直飒爽的威猛形象。军营场景中实景装置的暗淡与透过窗户的亮光形成对比,为舞台营造出景深效果的同时,显示军队的威严和战士的真性情,“软硬”搭配相得益彰。回乡团聚和黄河之恋的场景以暖色调为主,营造温馨、唯美的舞台效果,于细节处展现人物情绪的变化。画面最震撼的当属抗洪抢险场景,以蓝色为主调,电子合成的暴雨雷电声、色彩变化闪烁模拟的光影与洪水汹汹的电子画面背景配合得恰到好处,似实景临面。多处追光与舞台烟雾展示出硝烟弥漫的战争场面,配以特效音乐,营造出紧张、激烈的战斗画面。

第七场37 秒的壮烈时刻,舞台的红色顶光投射于申亮亮及岗哨之上,意境通过灯光的颜色得以外化,增强了戏剧舞台的感染力。非洲舞场景是全剧最明亮的一幕,对比展现人们内心渴望和平的强烈愿望。尾声的灯光设计颇具意味,大幕缓缓升起,天幕上出现申亮亮英姿飒爽面带微笑的肖像,黑暗的舞台上追光渐次切换到申亮亮女友、妈妈、连长、大队长的身周,凝视照片,动情诉说。

雅雯:(穿着新娘装)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哽咽着唱不下去了,她慢慢去下红盖头)

亮亮哥哥,今天我穿上新娘妆想让你再看看你的新娘,你说过要娶我,你说过要给我披上红盖头,你说要把我从黄河边背到咱们家呀,我把新娘装穿来了,你怎么就不来背我了(哭)

亮亮哥哥,你去维和以后,我就天天在手机里翻看你的照片,越看越觉得你好帅呀!亮亮哥哥,每次打电话的时候我都跟你发脾气,其实我就想让你哄我!

嗯!(哭)

(收光)

杨秋花:(抱着亮亮的照片)亮亮啊,别怪妈没出息,自从你当了兵,妈就天天想看见你,妈不说,怕影响你工作,可天底下哪个母亲不想儿啊,你是妈身上掉下来的肉啊!(哽咽)

(收光)

连长:(头上缠着绷带)申班长,知道我这辈子最后悔的是什么吗!就是没给你理发!申班长,我把梳子、剪子都带来了,今天啊中队长好好给你理个发,(哽咽着跪在地上,打开木盒,拿出梳子剪刀,轻轻地做着理发的动作)亮亮,一会儿理好了,拍张照片发给咱们全连,大家都觉得你是最帅的维和士兵,对了,也发给雅雯一张,雅雯夸我理发的手艺好,其实我这个当连长的心里挺美的!(笑着笑着又忍不住落下泪水)

(收光)

大队长:臭小子,有种!为咱们中国人军人争了光!11 年前,我接你的时候,你们这批新兵就你话多,在回部队的火车上你问我:首长!什么时候到部队啊!我说你睡醒就到了!可你小子刚睡俩小时就醒了,然后迷迷糊糊地问我:首长!到了吗!我说:再睡一会儿就到了!嘿!没想到,那天晚上你居然问了我五遍,我当时就觉得,嗯,这小子是个好兵!有责任意识,什么事儿都上心!今天看来,我没有看错!你是我带出来的最好的兵!

剧目触动观众心底,观众以泪目结束观赏,这就是话剧《人民英雄——申亮亮》作为现实题材戏剧的意义所在,以剧传情,以情塑人,升华主题。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平凡的人也能获得不平凡的人生。

猜你喜欢
维和战友话剧
维和亲历记
战友永在我心里
战友是什么
话剧《二月》海报
我是话剧小演员
向维和英雄致敬
都市年轻人的“话剧梦”
海外维和
贝亲2015贺岁话剧《二胎攻略》
海地大地震重创维和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