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贸市场智慧化改造的实践与思考

2021-11-26 20:02苏文波
魅力中国 2021年43期
关键词:经营户农贸市场智慧

苏文波

(余姚市市场管理服务中心,浙江 余姚 315400)

2019 年,宁波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宁波市农贸市场改造提升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 年)的通知》,在改造提升农贸市场建设管理水平的同时,业态发展多元化、监管服务智慧化也成为了本次农贸市场改造提升的着力点。2020 年8 月,为全面推动全省市场贯彻落实“最多跑一次”改革理念和方法,打造一批设施完善、环境舒适、智慧高效、服务满意、质效兼优,并具有较高群众美誉度和国际知名度的品牌市场。以便利化、智慧化、人性化、特色化、规范化“五化”提升为目标,浙江省全面启动市场的“五化”改造,智慧化作为“五化”改造主要目标之一,再次成为农贸市场改造发展新方向。

一、农贸市场智慧化改造的目的

农贸市场智慧化是指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应用于传统农贸市场,实现“信息公示、产品溯源、价格检测、联网监督、智能监控”互联网+的农贸市场新模式。

(一)农贸市场方面

通过智慧化改造,使农贸市场在管理、服务和监管方面能更好更快地实现信息网络化、工作规范化、管理现代化;通过使用人工智能设备,去节约低端机械人力劳动,从而节约市场管理成本,优化市场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农贸市场管理水平;通过市场大数据系统,实时收集市场经营数据,及时发现市场经营管理问题,以便市场调整整体经营策略,实现市场营业利润新增长;

(二)经营户方面

统一的电子支付系统使购物交易变得安全、高效的同时,也减少了现金收付款带来的纠纷风险;线上交易功能进一步拓宽了经营户营销渠道,有效提高营业收入。

(三)消费者方面

智慧化实现了市场信息实时共享,消费者最关心的称重、价格、检测、追溯等信息变得公开透明,让消费者有了一个直观、透明、安全的购物体验;统一的电子溯源称量设备,全覆盖的电子支付系统为消费者提供诚信、便捷的消费环境;投诉点评系统使消费者也能参与到市场经营活动中来。

(四)政府方面

数字化的交易流通模式使得市场内的每一种商品都变得安全可追溯,扩大了政府部门对食品安全的控制范围,加强了对食品价格、储备信息的监管,有效保障了市民菜篮子安全;智慧农贸作为智慧城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现代化建设程度。

二、农贸市场智慧化改造内容

农贸市场智慧化改造内容以建立数字化管理系统,提升智慧体验水平,打造智慧联动平台为主。在具体实践中,主要包括:

(一)应用信息化集成系统

应用集市场物业管理、用水用电用气、经营户管理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市场经营管理服务等功能的集中应用,提高市场管理效率,提升市场服务质量。

(二)推进移动支付和线上交易

推广移动支付方式应用。推进线上交易,依托本市场APP、微信公众号或第三方平台,实现农副产品信息发布、线上线下联动、智能检索、在线交易等功能。

(三)在线智慧监管熟食等制品

在农贸市场现场制售品、熟食品的加工场地配置AI 摄像头和物联设备,纳入在线监管,实现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自动抓拍。

(四)建立智能安防系统

配置智能安防、消防设施,市场出入口、主要通道、营业场所等区域设置AI 监控设备,具备对设施设备、人流的信息监测功能,监控设备实现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自动抓拍。

(五)建设信息公示查询终端

公示查询市场各类制度、管理人员、经营户摊位、食品溯源检测、主要农副产品价格、经营户奖惩、消费投诉处理等信息。

三、农贸市场智慧化改造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从2020 年开始至今,已进行了两批农贸市场“五化”改造提升,涌现出了一批现代化又不失烟火气的新型农贸市场。用科技重塑传统,以数字体现管理,以智慧化的模式对落后的农贸市场进行改造提升,使得农贸市场购物环境有了质的飞跃,但在具体的改造实践中,也反映出了不少问题。

(一)思想观念还未转变

开展农贸市场智慧改造是打造“智慧城市”的具体体现,是构筑食品安全体系的有效途径。它不仅仅是增加电子设备这简单的、设施上的问题,而是一种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手段的转变,是一项重大的改革和创新。而在智慧化改造过程中乃至改造后,部分市场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还是停留在传统农贸市场管理思维模式中,管理方式还是以粗放型、人情化为主,未能主动、有效的去使用智慧化设施设备(如AI 监控、信息展示集成等)进行管理,导致市场虽然硬件设施、环境达到了最新的标准,但是市场最主要的软件管理水平并未跟着提高。当然,市场管理人员整体年龄结构老化,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也是导致市场管理思维观念及时转变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智慧化成本高

很多农贸市场都是运营十多年甚至是二、三十年的老市场,受当时的设计规划条件、经济环境等影响,市场在电路、管道以及结构布局等方面存在着设计不足。这导致市场往往不能单独只进行智慧化改造,而是需要配合市场进行整体的改造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增加了改造成本。同时,一般智慧化改造所需的设备,如溯源称、触摸屏等动辄几千上万,一个规模100 人左右的中型市场光智慧化改造下来花费就基本在百万左右了。而且,农贸市场环境不同于其他公共场所,海水产、淡水产等行业的存在使得市场内环境腐蚀度较高,这大大影响市场内电子产品的使用寿命,更增大了电子产品故障率,从而进一步导致智慧化设施设备后续的维护保养成本变高。改造成本、设备成本、维护保养成本这一系列的高昂的成本极大地削弱了市场方投资改造传统农贸市场的积极性。

(三)智慧化行业标准不统一

随着智慧化成为新一轮市场改造的热点,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将目光放在了农贸市场这个传统的行业,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农贸市场智慧化集成系统、硬件设备等。但在目前,智慧化改造虽然有相应的考核验收标准,却没有统一的行业技术标准,这就导致各个市场就算进行了智慧化改造,但因采用的是不同公司的产品,而无法进行不同市场间数据的有效整合与联通,就像是一个一个单机的电脑,只能自己使用,不能进行联网集成。以食品安全追溯系统为例,生产、批发、配送、销售、检测、监管的多中心链条性决定了整个追溯系统的构建需要从链条的多个方面同时发力,因为它是一个系统,链条上的一个断口就会导致整个系统功能的大幅降低。现在虽然有省级商品市场综合管理平台免费开放,但市场的智慧化集成系统还未能与之对接整合,造成了数据的多重输入与浪费,使得市场智慧化改造的效果大打折扣。

(四)经营户排斥

对于智慧化改造中移动支付等社会主流项目,受实际需要影响,经营户接受度高,容易推动。对于统一使用电子溯源称,安装AI 智能摄像头等新增项目,经营户就表现得较为排斥,强制配置,要求使用后也存在表面摆放、私下弃用的情况,这是对设备资源的一种浪费,也会使市场收集的经营数据发生偏差,达不到智慧化改造的效果。出现这种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传统农贸市场中的经营户大多数为中老年人,这部分人相对来说受教育程度较低,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弱,甚至有本能的排斥情绪。其次,与简易电子秤等设备相比,电子溯源称使用复杂,或者说新增的功能对经营户不具有足够的吸引力,没有像移动支付这种一定要使用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再次,电子溯源称价格是普通电子称的几倍甚至是数十倍,就算是由市场为经营户免费配置,也涉及到设备押金、后续维护保养的问题,实际增加了经营户的成本支出。

(五)消费者的观望

农贸市场进行智慧化改造,实现商品信息的透明化,食品安全可追溯,可以进一步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满意感与获得感。如此改造,印象里消费者应该会满意并支持。但是通过对消费者的现场调查发现,不少消费者对农贸市场智慧化改造持观望态度,虽然他们也肯定了智慧化改造的好处,但同时也表达了对市场价格上涨的担忧。在消费者的潜意识里存在着市场越好,价格越高的观念,认为这些智慧化改造的成本最终都会分摊在商品的价格中,转嫁给消费者,所以现实中出现了市场硬件设施越好,消费者越少的现象,使得市场改造提升没有达到预期中的效果,更甚者个别市场反而起到了反作用。

四、农贸市场智慧化改造的建议

(一)实行财政补贴

农贸市场作为公益性质的民生服务型单位,在大多数情况下,每年的经营性收入一般就只能维持市场正常运行或者略有盈余,动辄几十上百万的智慧化改造成本对市场来说压力太大,而且智慧化改造对市场的实际性经营收入没有立竿见影的提升,导致市场对此没有积极性。因此,农贸市场智慧化改造还是需要由政府部门牵头并对其进行财政补贴,鼓励并推动农贸市场的转型升级。

(二)制定规划标准

将农贸市场智慧化纳入到智慧城市体系之中,统筹考虑农贸市场智慧化进程,制定系统的、科学的农贸市场智慧化行业标准,整合现有的平台、系统资源,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形成开放的智慧化综合平台,实现产品信息共享、可追溯。

(三)因地制宜制定改造内容

各市场根据实际情况,在农贸市场智慧化改造中,在保证基本需要及后续发展的基础上,选择对自己有实际帮助的项目进行改造提升,而不是盲目的一窝蜂地上台所有智慧化改造项目,最后造成智慧化设施设备的闲置,浪费智慧化改造资金。

(四)提高积极性

加大智慧农贸市场的宣传广度,增加农贸市场智慧化成果的展示力度,吸引消费者参与使用农贸市场智慧化产品,提高消费者在市场内的购买积极性,从而倒逼经营户适应使用智慧化产品,进而提高农贸市场进行智慧化改造的主动性,使农贸市场智慧化改造工作由政府推动变为市场主动要求。

猜你喜欢
经营户农贸市场智慧
对农贸市场建设管理的思考
随州市命名表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经营户
深入市场调研,推进“以展荣市”
古荡农贸市场七成商户 享受摊位费减免政策
让经营户的“小确幸”再多一点
全国首家农贸市场
———沈阳北行农贸市场
《花乱开》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