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白局在职业学校传承的实践研究-以南京金陵高职校旅游专业为例

2021-11-26 20:02张甜
魅力中国 2021年43期
关键词:南京同学学校

张甜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金陵分院旅游系,江苏 南京 210022)

南京白局是南京地区唯一的地方曲种,用南京话说,南京话唱,地地道道的南京味,2008 年成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在南京白局成为非遗的同年,在《南京零距离》节目中却播报了南京白局历经沧桑,已濒临灭绝的新闻报道,为了保护和传承这种南京特色的曲目,我校萌发了把白局引进校园的想法。在《南京零距离》节目的帮助下,2008 年9 月份我校正式把白局引进校园,开设了南京白局选修课,2009 年又成立了白局社团—群英白局社,特邀南京白局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黄玲玲老师为学生定期授课。迄今白局进校园已有十多年时间,作为南京白局的传承基地,我们在传承中一边发现问题,一边研究对策,现如今白局传承进入到了一个有序有效的良性循环。

一、南京白局传承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曲目传统,学生学习兴趣低

南京白局作为一门古老的传统曲艺,虽然已经评为了国家级非遗,但是南京本地的年轻人对它知之甚少,学生大部分不知道什么是白局,更谈不上热爱,学生的认知度和关注度都很低。另外,南京白局的传统曲目如《机房苦》《乔奶奶骂猫》《王老头配茶壶盖》等都是和过去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他们已经与现代生活相脱节,更是与现代的学生生活相脱节。同学们没经历过那样的生活,既不理解,自然也就谈不上喜爱。所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都不高,社团的选课人数也较少。

(二)口传心授的教学模式,学习难度大

南京白局作为一项具有600 多年历史的古老曲种,和其他传统戏曲的教学一样,没有现成的教材,都是口传心授的教学模式。但是职业学校学生并非音乐科班出身,且白局曲目教授时并非一对一的学习,而是一个老师对着30 个左右的学生,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不一样,差异也非常大,所以学习起来难度较大。

(三)缺少实践机会,学习时间短

南京白局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在实践中传承与发展。在开始几年的南京白局学习中,我们的学生主要是通过社团选修的形式进行,学生在选择南京白局选修课后,也是作为一个兴趣爱好进行了解,一般持续的时间只有一个学期,第二个学期就会换其他的选修课程,能够坚持下去的学生不多。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的兴趣点多样,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学生学习由于南京白局以后,登台演出的机会很少,不能学以致用。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短短的每周一课时,持续一学期的学习,加起来也就十几节课,学习时间稍,学习水平也很难登台表演。

二、南京白局传承的对策

(一)增加理论教育,增强同学的学习使命感

为白局社团课增加理论课的教学,教学内容主要为白局的历史和发展,白局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南京白局本土传承的现状等为主。南京白局的学习以练唱为主,但理论的学习是特别必要的。同学们通过理论学习了解到了南京白局已经有了近七百年的历史,是南京地区唯一的地方性古老曲种,是江苏省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有了解才能热爱,通过理论学习,学生了解到原来他们学习的白局是这样一个了不起的文化,加深了对白局的情感。另外南京白局作为南京地区民间文化的重要代表,保护其生存环境,传承其文化特色,不仅是传承人类文明、弘扬民族文化的要求,也是构建我国文化和谐的期待。作为旅游专业的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主要是旅行社、景区、博物馆、展览馆这些地方,学习南京白局,将来同学们在工作中可以一显身手,展示给游客欣赏,宣传南京地方文化。同学们了解了传承白局的迫切性,就会带着使命感去学习。

(二)在曲目上创新,学生参与创作白局新曲

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是最好的继承。学校白局社团老师带着学生和黄玲玲老师合作,运用古曲牌,改编新台词,创作了一些与时俱进的白局新曲,如《南京青奥欢迎您》《我的家乡》《八礼四仪》等等。其中,《南京青奥欢迎您》曾在2014 年南京青奥会期间公开演出,《八礼四仪》获得2016 年全省大学生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文化产品。2020 年新冠疫情来临之际,我校19 级学生窦可煜同学和白局老师一起创作了白局曲目《疫情之后春天到》获得众多平台转载,窦可煜同学也被评为2020 年秦淮区和南京市最美职校生。守正创新,南京白局才能维持长久的生命力。

(三)编写校本教材,改变南京白局以前传统的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

南京白局说的是最正宗的城南老南京话,唱的是明清俗曲和江南民调。曲调还揉进了南京秦淮歌妓弹唱的各种曲调,唱腔丰富多彩,所以又有"百曲”之称。但传统的口传心授,学生较难记忆,有的甚至畏难而生退意。为了改变这一现况,利用本组专业课老师的力量,与白局省级非遗传承人黄玲玲老师合作,把白局曲目整理,编写校本教材打印装订成册。目前南京许多学校也有校本教材,作为职业学校,在校本教材体现了一定的旅游专业特色,将地方景点导游词融入教材之中,让白局学习与专业学习融为一体。另外还利用学校的超星网络教学平台,创立了白局网络课程,上传歌词及音频,进行网络平台教学,同学们不仅可以在网络平台学习,还可以把学习练唱的音频,视频提交到平台,老师观看后进行反馈,极大提高了白局学习的效率,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创造演出机会,增加同学们的学习动力

南京白局作为一门戏曲,它的学习一定要在舞台上演出才反馈出其价值。光是学会唱段,没有舞台展示,同学们没有成就感。所以多多鼓励学生,多多创造演出机会,为学生们提供演出的平台非常重要。

白局社除了学校内的大合唱,五四表彰,艺术节演出等,还外出参加了南京市学联联欢会和社团巡礼,秦淮区的新春联欢会,世界职业教育大会展演,江苏省德育年会等展演。此外,借助黄玲玲老师的白局艺术团,同学们的白局学习还延伸到了课下,很多同学经常去甘熙故居跟着黄老师继续学习白局。同学也参加了许多校外非遗文化的传承活动的演出。例如,“2019年金陵春幸福年南京西安灯会仪式”“2019年江苏省高雅艺术进校园”“非遗进军营,军民鱼水情活动”“玄武湖全民欢庆大舞台”等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再一次提升了学生对白局的热爱,观众们的掌声也提升了同学们的成就感。

目前每周六、寒假、暑假,学校共计20 多名同学定期在南京博物院、南京民俗博物馆进行白局的研学和展演。不仅提高学校同学自身对白局的认识和兴趣,锻炼了他们的自信和舞台表现力,同时对于白局在广大市民中的传承也起到了一定作用。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参与,学生们的白局演唱水平和舞台功力得到极大的锻炼和提高,增强了学生们的社会实践的经验,更增加了社员们学习南京白局的热情,金陵高职校群英白局社也声名在外。不仅提高了白局社的凝聚力,更是提高了同学们的自信心和继续学习白局的动力。

(五)与专业对接,让学生学以致用

2017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要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我国“非遗”保护工作的意见》中也提到,教育部门应该把“非遗”中的精华内容以及保护知识归入教学系统之中,以此鼓励青年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保护传承民族文化的事业中去。在此政策下,现在非遗传承已经成了一个时髦的话题,南京白局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瞩目。职业学校是义不容辞的参与主体,同时考虑到旅游专业又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其实践应用特点突出,所以应当积极推动南京白局在高职学校旅游专业的传承。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旅游文化知识,包括地方传统文化,要多才多艺,至少具备一项综合才艺;而且南京白局的学习还能帮助学生积累舞台表演经验,进一步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连续三年的江苏省职业学校导游技能大赛中,我校学生在才艺项目出表演的内容都是南京白局。其中有两位同学都获得一等奖。她们表演的南京的白局,不仅获得了较高的分数,还受到了评委们的好评,并且在点评中鼓励和支持传承南京白局。我校的前白局社团社长,由于白局演唱较好,在实习结束后被科举博物馆直接留用,因为科举博物馆现在正在大力发展研学项目,而学生的这项白局才艺将来在研学项目中可以发挥很大作用。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下,学生们发现学习白局不仅可以培养自己的能力,还能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学习热情与日俱增。

南京白局的传承绝不会是曲高和寡,重要的还是谁来传承,如何传承。笔者目前正计划未来,南京白局不仅仅是选修课社团课,而是以前期南京白局在学校活动的总结为基础,结合新时代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开发职业学校旅游专业南京白局特色课程,制定南京白局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考核办法、校本教材,开发南京白局教学案例、课件、视频录像等课程资源库。通过对学生、用人单位的访谈、调研了解南京白局在高职学校旅游专业传承的效果,并对南京白局的课程开发与建设进行进一步的修订与完善。

猜你喜欢
南京同学学校
“南京不会忘记”
南京大闯关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学校推介
南京:诚实书店开张
南京、南京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