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群专创融合实训课程体系研究

2021-11-26 20:02路光明
魅力中国 2021年43期
关键词:专创生物制药双创

路光明

(淄博市技师学院,山东 淄博 255000)

引言

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化学工业与生物产业、医药产业、食品产业结合,衍生了生物制药、医药化工、食品化工等细分产业。2019 年,国家启动了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对新时期职业院校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具体表现在,更加关注专业群之间的协同发展,更加强调内涵建设,更加注重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2019 年5 月,为加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促进学院整体发展,学院立足生物化工,医药化工,食品化工等技术领域,组建了由食品生物技术专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医学生物技术、生物制药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5 个专业组成的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群。2015 年5 月4 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高职双创教育全面铺开。开展专业群专创融合教学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动高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各专业逐步完善了双创教育教学体系,构建了双创课程体系、搭建了双创实训平台、开发了具有专业特色的专创融合课程。

一、生物制药技术概念及其发展现状概述

生物制药技术是制药技术的一种,它和微生物学、医学、药学、生物学等自然学科有本质的联系,这些是自然学科的成果。科学的制备方法对于我国生物制药技术有一定的提升,可以从生物体到细胞、组织、器官中应用科学方法制备具有预防、治疗、诊断功能的药物。生物制药最初是 DNA 重组技术和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而产生的,使用天然的生物材料为制药的主要来源,也使用了微生物、人体、海洋生物等制药的原料。生物制药技术的显著特点在于所制药物具有低毒副作用、高药理活性等特点。目前随着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利用生物制药技术的产品包含了蛋白质、糖类等,维生素、红霉素等也是生物制药技术所能制备的。我国对于生物制药技术的研究较晚,发展速度较快。随着国际化的发展,我国生物制药技术也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我国对于生物制药技术的研究缺乏研发的人才,关于生物制药技术在西药制药的应用方向缺乏一定的培养,与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的生物制药技术的研究者较少,这是我国生物制药业所要改进的方向之一。我国生物制药技术的特点是规模小、分散性高、增长速度快等,并且随着科学的发展,这项技术的应用正在努力上升。对于制药企业而言,生物制药技术是一个较为广泛应用的技术,能够帮助企业提升自身对于药物的制作和研制,进一步帮助制药企业得到发展,并且制药业的提升有助于增加社会的效益。现阶段的制药技术主要是基因工程技术、生物酶技术与细胞固化技术以及细胞工程与单克隆抗体技术等,在制药学中,人的自然机能的特性决定了人在机体的运作上需要很多的激素与生物活因子,这样的物质对于人体而言十分重要,但是在正常情况下这些物质难以控制,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对人体需要激素与生物活性因子进行合理控制。生物酶技术和细胞固化技术被双双应用于西药的药品制造与功能的改进上,生物西药制造也需要进一步改善,通过利用细菌自身的功能来制造和提取制药所需要的成分,而细胞的固化则是通过利用微生物的生长特点,将其利用在药物的制造或者合成上。而细胞工程与单克隆的抗体术主要是通过对于细胞工程的研究对单细胞进行抗体培养来获得有价值的西药制品,由于以往的药品制造很多依赖于对自然界当中动植物成分的采集和提炼,而对于当今社会人口发展越来越多,而自然资源越来越少,大量采集自然资源来进行一些药品的制造,一方面资源的获取越来越困难,另一方面成本越来越高。同时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很多自然资源已经列入保护行列,不能为了药品制造而采集此类物质,但是通过细胞工程技术和单克隆抗体技术,能够将以往药品制造所需的很多动植物细胞通过实验室培养的措施进行人工培育,从而避免了自然资源枯竭与药品需求量不断扩大之间的矛盾。

二、专业群专创融合平台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双创教育重要性认识有待提高

大多数高校对双创教育的认识依然滞后,简单地将双创教育视为提高就业率的手段,没有将双创教育摆放在战略高度去思考,应将双创教育改革视为提升学生培养质量,激发教师干事创业动力,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内在要求,需要对双创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行强化。在双高背景下,专业群跨专业的专创融合教育更是专业群“三教”改革和“三全”育人的重要内容。

(二)专业群专创融合平台课程开发难度大

专业群基于化工技术和生物技术,涉及5 个专业,涵盖食品、医学、生物、药品、医疗器械等生物健康行业,产业跨度大,细分领域多,产业特点差异大。目前暂无相关专创融合平台课程的报道,开发专业群内共建共享的专创融合平台课程难度较大。平台课程的开发需要依据专业群人才培养的目标,依托专业群建设,加强校企合作,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重构课程体系和内容体系。

(三)师资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

在专业群视域下,学分银行制度将进一步落实,必然要求建立大量的课程库,根据学生意愿,自由选择,更加注重个性化、差异化培养。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专创融合平台课程的建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不论是由单个老师跨专业教学,还是由各专业老师分工协作教学,老师都应具备本专业知识,具有丰富的创业经历和管理经验,具有双创热情,同时要对生物健康产业相关领域非常了解,这种要求已经远远超过了“双师”型老师的要求。目前,大部分双创课程还是由辅导员承担,专业教师参与较少,因此专业群专创融融合课程的实施需要在量和质两个角度去提升。

(四)教学模式需要不断完善

目前,双创教育受制于人力物力投入,受制于时间空间限制,课程过于依赖理论讲授,实践内容较少,缺乏更有效的培训教学手段与工具。专创融合课程实施,更加受限于法律法规、工作场景,体验感较低。学生和学院人数较多,喜欢从事的产业领域和岗位性质差异较大,开展个性化的人才培养难度较大。因此,在现有资源和条件下,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学模式无法真正的改革,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搭建各类教学平台,开展自学、讲授和体验式学习,突破各种条件的制约。

三、专业群专创融合平台课程

(一)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能力

酶工程作为生物制药专业工程类课程的代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对授课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打造一支实践经验丰富、创新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就成为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我们充分利用本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各方力量参与办学的优势,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优化师资结构,打造了一支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一方面,聘请企业工作经验丰富的行业专家担任授课教师,在把握行业发展动态的基础上将行业发展历程、行业规范、生产项目实例及产业化经验融入课程内容,提升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另一方面,通过与学院理事会成员单位广泛合作建立工程实践基地,定期将青年教师派到基地进行培训,及时掌握行业需求和未来发展方向,积累实践经验,改变课堂教学与生产实际脱节现状,并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领域开展产学研全方位合作,推动生物制药专业发展。

(二)对标人才需求,明确教学目标

面向生物制药行业,以培养卓越生物制药人才为导向,结合我校生物制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国工程院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2.0 的意见》,依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确定课程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通过调研考察,课程教学团队与行业专家进行充分研讨,最终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培养面向生物制药行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系统掌握酶工程的理论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三)双创知识

双创知识包括创新思维和创业实践两部分,创新思维是创业实践的基础,创业实践是创新思维的运用。创新思维部分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技法等方面。创业实践部分应包括创业认知、创业者与创业团队、商机识别、商业模式设计、创业资源管理、融资方式、创业计划拟定、企业开办流程及初创企业管理。

(四)产业知识

生物制药技术产业是将现代化工技术和生物技术应用于大健康领域,涵盖生物化工、医药化工和食品化工等领域,是生物产业与大健康产业交叉领域,关系到老百姓的健康福祉。从产品注册角度看,主要是“四品一械”领域。产业知识主要包括产业概况、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产业发展、产业政策、产业投资、产业关联、主要产品、市场分析、研发动向等。通过产业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加深对专业的理解,扩宽学生创业就业领域。

结束语

高职院校进行了双创教育改革,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双创教育教学体系,大部分高校施行了三段式的教学模式,即大一普及通识双创教育,大二以专业为主的创新实践,大三针对精英人才培养的创业实践。在“双高”背景下,双创教育的学生从原有单一专业扩展到专业群,教育范围从单一产业扩展到产业群,开发适用于专业群的专创融合平台课程逐步提上日程。分析了目前双创教育存在的问题,初步构建了面向专业群专创融合的课程体系。但因产业跨度大,法律法规要求差异,师资力量缺乏,因此,后续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虚拟仿真实训平台,促进自主化、个性化、差异化教学。

猜你喜欢
专创生物制药双创
广东中农联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课程与实践体系建设研究
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与“专创”融合式教育的实践探索
专创融合视域下旅游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实施路径探索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应用型本科高校“专创”融合教育改革实践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细胞培养在生物制药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