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效应引导中学生健康成长的策略研究

2021-11-26 20:02吕泽丰
魅力中国 2021年43期
关键词:榜样偶像网红

吕泽丰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张登中学,河北 保定 071000)

青少年时期产生对偶像崇拜的现象是人之常情,是个人成长的普遍性规律。如果在崇拜偶像方面不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引导,青少年追星有可能会出现走入误区的情况。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媒体以迅猛之势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青少年追星已经不完全是传统意义上的明星,各类直播APP 如快手、抖音等催生的“新明星”、“网红”,随着新冠肺炎疫情人们居家隔离得到了井喷式发展,有逐渐赶超传统明星之势,而很多传统明星也瞄上了网络直播这盘大蛋糕,借机争抢流量。手机的普及也让青少年不可避免地接触到这些“流量红人”,“网红”们带来的各种各样的内容对青少年三观形成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在新媒体时代的大环境下,如何利用好各类“明星”、“网红”的广泛性社会影响,也成了一项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本文旨在探讨思政课以及其他课程中如何融入榜样教育,让青少年学会甄别明星效应的好与坏,树立正确的榜样,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让青少年健康成长。

一、明星效应对青少年影响的现状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过渡时期,也是充满矛盾的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很容易盲目追星。有些学生甚至因迷恋偶像,从而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社会中的个别明星现象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产生了很不好的误导作用,影响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很多靠颜值成为明星的案例逐渐淡化努力、勤奋的作用,很多“网红”的花样炫富,制造片面的、偏激的价值观,这些现象都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不良的影响。而一些人民的英雄,如救死扶伤的医务人员,建设科技强国的科研人员,默默无闻辛勤付出的人民教师等等,这些本应该成为“明星”的榜样却在青少年中影响甚微。

当前,明星效应影响青少年存在以下现状:

(一)部分青少年树立偶像只是单纯意义上的喜欢、佩服、好奇等心态产生的结果,能够树立正面偶像并将之作为奋斗目标的比例很少。这是由于青少年很少思考偶像对自身成长带来了哪些影响,造成了偶像的选择存在盲目性,很少因为自己需要像某一方向成长而去树立目的性的榜样,甚至榜样只是说说而已,自己并不会向着榜样学习和努力。

(二)大部分青少年偶像的来源多是出自网络、影视剧、新闻等等,较少有能够把身边或者现实生活中优秀的人树立榜样的。

(三)大部分青少年的偶像仍然偏向娱乐明星,虽与青少年该成长阶段的“审美”有关,但是会影响青少年对真正“美”的认识,过度关注外在“美”,忽略、误解内在的真实“美”。

二、思政课如何融入明星榜样的教育

目前,我国已经着手整治网红、娱乐圈的一些不良风气和现状,在大的社会环境中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正能量氛围。而作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基石的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更应该在明星效应引导上走在前列。

道德与法治课堂是中学生心理疏导、三观建设的理论阵地,是让学生正确树立榜样、掌握甄别明星效应正确与否的技能、避免人生目标产生偏差的场所。在道德与法治相应的课程中,结合时代背景和社会大环境,对传统类明星、网络新生类明星和民族榜样类明星影响的引导教育,有助于学生的品德建设和身心健康成长。

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指向更清晰,教材综合了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等领域的内容,每一个层面都有众多的“明星”、榜样可以甄选,明星效应的引导具有天然优势。道德与法治学科对明星效应的引导策略如下:

(一)合理选取榜样

首先,榜样具有时代性,任何榜样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正确选取时代榜样才会产生正向的明星效应,进而起到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引导作用。因此,选取榜样应具有时代特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选择与时代相适应的榜样形象。

例如,随着新冠肺炎病毒的全球肆虐,中国在抗击新冠疫情战役中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这个时期涌现出的伟大抗疫精神,正是由众多前赴后继的时代明星,国之英雄铸就的。这些具有典型的时代精神的人物,是青少年真正应该追逐学习的榜样,是应该成为青少年心目中的明星的人。国家予以绝对肯定,社会予以广泛宣传,学校予以榜样教育,层层发扬,人人学习,就会在青少年心中树立正确的民族观、价值观,产生我是中国人,我无比自豪的情愫。并且在言行品德上学习这些抗疫英雄,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其次,榜样具有传播性,尤其是互联网快速发展,新媒体融入日常生活的情势下,更多的“网络红人”映入青少年眼帘。它极大拓展了青少年的道德认知范围,一些网红确实在网络上传播正能量,传递真善美,他们传播的内容符合正确的社会价值导向,有助于青少年的三观建设。比如有些分享自己的勤奋努力,有些分享民族文化,有些展示过硬的专业技术,分享新奇的技能领域,有些分享正能量的人物事迹。这些带有正能量的网络红人无疑为青少年提供了正确的行为规范,对青少年的成长是有利的。然而一部分“网红”却绞尽脑汁,甚至不择手段、不知廉耻,以造谣、诋毁、虚假人设、混淆性别等手段凸显自己,这些不良思想的广泛传播定然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产生极为破坏性的影响。

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可以顺应新媒体的发展浪潮,利用好网络时代信息传递速度迅猛的优势,选取正能量的“网络明星”进行德育的正面引导。一方面,中学生对此会有较多的兴趣,主观意识的认可也更加容易。另一方面,网络的便利条件也会更加开阔青少年的视野,正向的引导会让青少年及早的学会辨别网络的真与假,成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对网络方面教育的实践操作。

再次,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社会生活探究性的特点,结合社会环境及身边生活的案例,寻找身边的榜样,探究“身边小榜样、民族大精神的”意义,培养学生养成社会性的向上向善的思维。

(二)转化认知思维

青少年对“名人效应”存在一定的“从众”心理,初中阶段,一些青少年已经初步产生了自己对“偶像”的定义标准,部分青少年受身边环境、网络信息灌输等影响,会产生畸形的、扭曲的崇拜思想。

例如,最容易成为青少年偶像的娱乐明星,存在不少的淡化努力勤奋,混淆男女性别,矫揉造作等现象,例如一些海外艺人的文化乱入,国内无德艺人修改国籍,甚至不少违法犯罪的艺人不断曝光在人们眼前。这些劣迹斑斑的“明星”如果被青少年作为偶像甚至榜样,其对青少年成长产生的负面影响会十分大。

榜样作为学生的一种外在刺激,只有榜样的内在精神得到中学生的认同,成为内在选择,才会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榜样教育的实效性。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不仅要引入正确的榜样,还要采取合理的方法,针对性的对榜样人物进行有效分析,透过榜样人物的感人事迹,去深挖他们的精神内涵,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民族精神、品德教育等内容,让学生产生共鸣。只有学生了解了榜样所反映出来的精神内涵,与社会大众所认可的道德观、价值观充分契合,从内心深处想要与之趋附,才能真正发挥榜样的作用。

(三)提升甄别能力

我们常说网络是把“双刃剑”,现在青少年接触自己生活圈以外的事物,主要靠的就是网络,它既能拓宽视野,也会不加斟酌地把一切都展示给你。而网络上出现的公众人物,其真实性大多没有保障,他们会抓住受众者的心态,表演你想看到的内容,你所羡慕的内容,青少年缺乏辨别能力,往往会信以为真。

例如,看到网上大量的年纪轻轻就能开豪车住豪宅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的人们,即产生无限的向往,同时又看不透要想得到好的生活就要自己努力奋斗的现实。这就会让青少年对世界产生虚假的感觉,认为一切都是水到渠成,从而丧失奋斗的动力。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程也要借助学科优势,教会学生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凡事想清前因后果,不要被眼前的假象迷惑。

三、其他课程融入明星教育引导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可行性

每一门课程,其所讲述的专业知识、涉及的行业和职业都有从无到有发展变化的历史,既隐藏着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艰辛探索与不懈实践,也包含着国家民族盛衰兴亡的奥义和文明传承赓续的密码。利用学科本身所存在的引领人物、典型人物作为教育内容,引导学生树立相应榜样是可行的。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

(一)课程讲授过程中,可以适当融入学科史的讲述,回顾学科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的典型人物故事,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学科发展历程的艰辛。让学生了解学科对国家繁荣富强,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起到这些重要作用的领头人物,就是值得青少年学习的榜样,这些人更应该成为青少年成长过程里铭记在心的明星。让这些明星根筑在青少年三观建设的基础里,古今对比,中外映照,必然有助于引导青少年产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也会激发起青少年强烈的家国情怀。

(二)教师要善于挖掘时政内容与学科的联系,从与学科相关的社会发展情势中抓住有担当、有作为的典型人物,通过课堂讲授、影音资料播放、实地参观访问等形式,将其有机融入学科的教学过程中。

(三)利用好“双主四式”课堂教学效果,充分发掘学生身边的学科榜样,以小榜样见大精神,调动学科优势学生的积极性,设立贴近生活具体问题的学科探究项目,以优势学生带动小组攻克问题,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学科“明星”在带领大家解决难题时的团结精神、勤奋精神、永不放弃等精神的作用,成为值得学生学习的身边的榜样。

猜你喜欢
榜样偶像网红
大众偶像
偶像报
我要当网红
«ВаНхУН»
当网红遇上“网红” 国外网红们都拒绝不了的鞋包好品位
偶像们都恋爱了
榜样
榜样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