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分析

2021-11-26 20:02包春梅
魅力中国 2021年43期
关键词:错题数学知识思维能力

包春梅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经济开发区澄阳小学,江苏 苏州 215100)

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使学生稳定长久的发展。然而小学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严谨性较高的学科,被我国作为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对此,小学数学教学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灵特点和学习态度,结合教材内容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进而实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最终目标。

一、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一)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小学数学学科的知识内容十分抽象复杂,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学很可能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感到十分困难,学习成绩也十分不理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让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加活跃,在面对各种数学问题时也能够利用各种灵活的方法来解决,在此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建立起自信心,日后的学习发展也会更加顺利,进而从根本上提高了数学成绩。

(二)促进学生思维多元化发展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具备较强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学习过程中也是事半功倍。但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能力的欠缺,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能力远不如其他学生,导致成绩和表现都十分不理想,在思维方面没有得到充分的培养,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就会受到很大的约束,进而思维能力会严重不足,导致学生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两极分化现象严重。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让他们的思维多元化发展,在日后的学习中能够将这种思维灵活运用,进而能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更强,在数学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也会收获良好的成绩。

(三)让养成学生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习惯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重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教师会根据往年各类数学考试出现次数较多的题型,选择契合的数学题,让学生进行学习,但这样的教学方式,只是让学生学会某一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学生在考试时,会遇到很多题型,不重视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学生在遇到其他题型时,就会变得措手不及,不知道从何处下手,用哪个数学知识进行解题,由此可知,这种传统式的教学方式是有弊端的,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学生在数学上的学习质量,降低学生用数学知识实际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要想有效地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质量和效率,教师就要重视培养好学生的逻辑思维,引导学生以逻辑思维为基础,善于使用自身所掌握知识解决数学实际问题,充分激发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兴趣点和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

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经验不足,认识能力不强,数学对他们来说有一定的学习难度,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会对学生的理解和学习造成阻碍。针对这种情况,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日常的教学活动时经常会使用一些教学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教师实际教学情况和优秀教学案例分析,可以发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首先是归纳演绎法。这种教学方式是小学数学教师经常使用的,教师将学生认为比较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简单易懂,通过引导让学生将特殊的数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找到知识的一般规律性,使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可以找到新旧知识的共通点,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其次是比较分类法。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教师可以利用对比将学生需要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分类,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条理清晰,内容连贯的知识框架,进而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最后是综合分析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同一类型的知识进行整合,使其变成一个整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学习方案,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进度,从根本上提升学习的效果和效率,让学生拥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进一步明确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

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就是对数学教学内容的明确指引,在目标的明确指引下,通过科学合理的数学教学手段,对小学学习数学的思维逻辑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另外,小学数学知识内容和其他学科的知识相比较而言是十分抽象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该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使得学生们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有一定的方向性,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20 以内的退位减法》这一知识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们制定学习目标,引导学生们可以在数学课堂上更加认真的学习,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实物进行数学加减法的教学,比如教师可以将9 个粉笔代表数字9,15 个粉笔代表数字15,在进行15-9 的减法运算时,就可以利用粉笔进行减法运算的演示:十个粉笔代表十位数上的1,5 个粉笔代表个位数上的5,5 小于9 无法进行减法,故将代表十位数上的10 个粉笔移到个位数上再减去9 个粉笔,余下6 个粉笔,于是15 减9 等于6。运用实物可以更加形象对数学逻辑进行表达,进而使学生掌握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逻辑,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激发学生们对于小学数学的学习兴趣

当前,多媒体信息技术属于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信息技术有特殊的动画效能,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尤其是对于小学数学中的“空间与图形”的课堂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将图形的形成以及具体的演变通过动态的形式演示出来,进而形象的揭示知识的演变过程,也能够使学生们听取声音、见到具体的形状、带入到数学教学情境,最终得到充分的、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图形的旋转》这一知识时,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动画课件,将矩形、正方形以及三角形等等一些图形形成其他图形的过程进行直接的演示,比如长方形经过旋转会形成圆柱体,三角形经过旋转会形成圆锥体等等,在图形进行旋转的时候,教师应该将视频的播放速度调慢,给予学生们视觉上的冲击,让学生们充分的体验到“面动成体”的图形形成过程,激发学生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三)开展一些相应的数学训练

在数学的教学中,有许多的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去理解,导致许多学生认为数学知识难以学习,所以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一点,所以教师可以开展一些相应的数学训练,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老师在讲“立体图形”时,一般情况下学生们很难想象,没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但是老师可以通过数学活动锻炼学生,比如提供具体的练习题:“有一个正方体,将正方体的六个面全部涂成红色,如果将此正方体切割成27 个小正方体,那么请问在这些小正方体中,一个切面有红色、两个切面有红色和三个切面有红色的正方体各有几个?”学生们可以自己操作,尝试着解出正确答案,当学生们没有头绪时,老师可以将解题的过程做成幻灯片,让学生们直观的观看解题步骤,以后遇到类似的题目,脑海里就有一定的逻辑,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的解题思路,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四)培养学生对错题的分析习惯

教师在培养学生们思维逻辑能力的过程中,可以先培养学生对于错题的分析习惯。因为学生们对于知识内容的掌握会存在不扎实的现象,导致他们在做练习题的时候会出现一些错误,错题的出现可以证明学生们对于某一知识点掌握的不扎实。教师都要培养学生收集错题和整理错题的习惯,并且养成分析错题的能力,进而使得小学生可以将自己学习的全部数学知识得到良好的巩固和复习,提升学生们的思维逻辑能力。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应该规定学生们总结自己的错题笔记,并且进行定期的检查,还可以根据学生们做错的题目展开相应的训练,进而提升学生们的综合学习实力,提升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五)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成为当前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创新思维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又由于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综合能力的关键,因此,我们可以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作为重点研究内容。要想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就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情况和兴趣点设计教学方案,提升教学方法和内容的针对性,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

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要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课堂知识有一个初步的探索,紧接着教师将问题中的教学内容提炼出来,进行正常的课堂授课,这期间学生可以发表不同的见解,同时在授课结束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解题方式解决教学内容中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地动起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问,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尽量做到可以在课堂上解决的问题就在课堂解决,不要拖,培养学生“今日事,今日毕”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让学生全面成长。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势在必行,学生们并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也不应该成为一个传授知识的机器,而是要对自己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深刻的改革,通过不断激发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学生们的学习素质。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完美的契合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做到了提升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我探索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更能提升学生学习能力,进而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这对于数学教育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错题数学知识思维能力
“二元一次方程组”易错题练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一次函数”易错题
化学反应热计算易错题点击
“机械运动”易错题练习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