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设

2021-11-26 20:02贾威
魅力中国 2021年43期
关键词:危机心理健康心理

贾威

(辽宁理工职业大学,辽宁 锦州 121007)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向大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解决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冲突,促进心理成长、化解心理危机事件,维护与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建设,有利于大学生建构积极、稳定、健康的心理环境,有利于构建和谐、向上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培育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大学生。因此,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建设是一项必要且重要的工作。

一、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机构设置

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机构设置,有利于高校开展积极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好地维护与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范围比较广泛,需要高校全员参与、上下互动、多方面配合协作完成才能到达良好效果,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般包括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普查、心理咨询、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以及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等。“就目前来看,各高校的心理健康机构设置略有不同,但基本归属学生工作处、团委、思政教研部、医务科等机构管理,当然还有设置在专业院系中,由学校直接管理的。”就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围来看,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归于某一个部门显得不太合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实现良好效果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机构设置。

因此,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范围而言,“可以合理地多设立几个组织机构,”不同的工作内容由不同的所属部门负责,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更明确的指导。例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要是向大学生讲授心理学理论、普及心理学知识,旨在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因此,可以设置在思政教研部或专业院系,在教育教学方面能够得到更好的指导;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主要是开展学生心理活动,如5·25心理健康活动月、心理情景剧等,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起到主导的作用,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由学生处或团委负责,在心理活动的效果性上能够得到最好的保证;心理普查、心理咨询、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工作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筛查、对有心理困扰的同学进行积极疏导、对出现心理危机的同学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避免危机事件的发生,这项工作是复杂的,需要学校自上而下通力协作、各部门共同参与才可能顺利完成的重要工作。因此,心理普查、心理咨询、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等方面工作归属于心理健康中心或学生处管理更合理。

明确的心理健康工作组织设置,有利于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内容做进一步的规划,更有助于实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宗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旨在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成才环境,帮助大学生开发潜能,实现自我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明确组织机构设置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多纬度、温暖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途径

(一)科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向大学生传授心理知识的主要渠道。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向大学生普及一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目前,各高校基本都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和心理选修课,必修课通常安排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选修课安排在其他学期。科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该使心理健康教育贯彻整个大学的学习过程,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年级的学生,合理开设不同专题内容的课程,使学生能够持续地心理能力的提升。比如,获得一些情绪调节、人际交往、职业规划和心理危机识别的能力,从而实现心理健康状态的自我调节与维护,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门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心理训练为一体的课程,不仅要关注概念知识的获得,更要注重同学们的体验、反思、感悟过程,也就是要实现这门课程本质的课程目标,即引导学生塑造积极的心理品质,积极面对人生。从工作实践中发现,“00”后大学生对自我的心理健康状态的关注程度要高于以往大学生,因此,在开设心理健康理论教学的同时还应该必须进行心理行为训练。大学生在掌握到更多的心理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可以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惑,处理自己的不良情绪和人际冲突;在面对各种问题、面对环境的变化的时候能更好地进行合理的调节,减轻心理压力,消除心理困惑,促进自我心理成长。

(二)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促进大学生心理成长的重要途径,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使大学生在心理活动参与中,追踪自我情绪发展、感受自我内心变化、完善人格缺陷。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针对心理出现困扰、寻求心理咨询的学生,更需要面对全体学生。

“多渠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有效途径。”从学校层面来讲,可以举办5.25 心理健康活动月活动,心理情景剧等动员全校学生的大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同时,也“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讲座、团体心理行为训练。在每年新生入学之初,心理健康中心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室、心理宣泄室、团体辅导室和沙盘活动室等参观活动,让学生对心理活动室有初步的认识。”,在校园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宣传。从各学院层面来讲,可以创新心理主题教育活动形式,开展多元化、多样式的心理活动。各院系要充分发挥辅导员、心理委员和学生心理社团的作用。“高校辅导员具备丰富的组织学生活动的经验,经过心理培训和锻炼后,他们掌握了一定的心理专业知识,能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活动,例如,心理主题班会、心理主题演讲等。”【3】心理委员是来自于大学生群体,更了解他们的心理需要,他们经过培训后,“能够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活动。”

(三)注重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

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同时,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工作又是一项需要家校合作、师生共同参与的多方联合、共同发挥作用合力完成的工作。高校在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中,一要建立并利用好心理危机的预警防控体系。“例如,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和寝室四级预警体系,在心理危机的预防中,第一级主要是学校负责学生工作的领导,第二级是高校心理咨询中心,主要人员为专、兼职心理咨询师,第三级为各学院的领导与辅导员,第四级是班级的心理委员。”在这个体系中,寝室长和心理委员所起到的作用非常大,他们与同学们学习生活在一起,交往密切,对学生们的观察比较及时,一旦有学生出现心理危机,能够及时向学院和老师汇报,也能够第一时间利用所学知识实施有效干预。二要充分利用好大学生的心理测评结果。每年新生入学,学校都会安排新生心理测评,评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建立心理档案。对于学生的心理档案应该做到动态更新,以便较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对于测评结果中为中等程度和严重程度的学生的回访工作,尽可能做到及时。心理健康中心应该按照严重程度的不同,将回访工作合理分配给心理教师、院系心理辅导员,以便帮助学生尽快走出心理阴霾,减轻心理压力,避免出现危机事件。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业队伍的建设

(一)组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业团队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是一个需要多级联动的工作体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是离不开一支完备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建设首先必须明确团队的人员构成。专业的心理健康工作人员既要包括具备相应资格的专业心理教师,他们面向学校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开展心理咨询以及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专业心理教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主导者;同时又要包括兼职心理老师、辅导员和心理委员,这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中坚力量。他们从不同的层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在维护与提高学生心理水平上起到更直接的作用;另外还应包括宿管人员、后勤人员等这些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学校其他工作人员。在心理危机出现时,这些与学生密切接触的学校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发现、迅速给予帮助。

(二)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团队的培训

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专业素养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技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依托于教育者自身心理健康素质的优化,因此,高校应注重专兼职教师业务水平提升。

首先,要注重提升专业心理教师的专业能力。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加强专业支撑,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保证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每年接受不低于40学时的专业培训”的要求,学校每年都应有计划地为专业心理教师安排学习与能力提升的机会,通过会议交流,学术研讨、培训学校提高其专业能力。其次,要加强对兼职心理教师和辅导员的培训。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应定期开展兼职心理教师和辅导员的心理培训。再次,要注重对班级心理委员的培训。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应该每学期都应该对心理委员进行培训。同时,还应该定期为宿管人员、后勤人员以及普通的任课教师安排心理讲座与活动训练,他们也应该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确保能够在工作中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这样也有利于形成一个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四、结束语

本文从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机构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途径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业队伍的建设三个方面论述了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承载着培育学生身心的重任,不断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设才能更好实现这一育人目标。

猜你喜欢
危机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危机”中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