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

2021-11-26 20:02杨欣熊阳涛
魅力中国 2021年43期
关键词:媒介思政政治

杨欣 熊阳涛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重庆 401331)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改变了传统大学生学习生活模式,尤其是新兴的新媒体技术,已经对高校广大师生的生活学习产生重要影响,也成为广大师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高校思政育人深度和效果,是摆在当前高校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新媒体技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技术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比如各种网络平台、交友软件、搜索引擎、即时通讯等,尤其是抖音、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技术在高校大学生之中得到广泛应用,在高校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媒体工具已经成为现代高校大学生获取各种资源与信息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在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下,也产生了一些较大影响,尤其是在网络社会思潮的广泛传播,对现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要提供了有效的交流平台,改变了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依靠课堂教学的局面,弥补了传统教育存在缺陷。依靠新媒体技术可以改变传统教学所存在的诸多不足,比如既能够既拉动与学生之间距离,同时又可以借助新媒体拓宽学生视野,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之中,使得教育的形式多样,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育效果更加显著。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高校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革新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更加灵活多样,教育形式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然而,借助新媒体技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未达到应有的效果。

(一)新媒体媒介使用效果不理想

虽然当前新媒体技术种类繁多,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诸多影响,高校也运用了部分新媒体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但从取得的实施效果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虽然使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效果不好,甚至仅仅是将新媒体技术片面应用到课堂之上,使得在实际教育中很难发挥应有的效果。此外,由于新媒体技术缺乏统一制度化管理,虽然将新媒体技术应用到课堂之上,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但是很多同学却并没有使用新媒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而是利用新媒体进行娱乐、消遣,违背了将新媒体技术引进到思政课堂的初衷。

(二)新媒体媒介运行环境较差

新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其发展较快,实际运用中的规范性还不够完善。虽然能够利用新媒体获得大量的信息,提升了教育获取信息的便捷性。但由于新媒体技术。能够促使信息传播,具有自由性,快捷性等特征,使得大量的信息充斥着多种新媒体平台,甚至一些网络垃圾信息存在泛滥趋势,严重破坏了大学生的正确价值观。

甚至一些网络虚假信息、暴力信息、不健康信息等,破坏了网络环境的纯洁性,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很难彻底跟出这些垃圾信息。大学生长期接触这些负面信息很容易形成错误的价值观,甚至对一些信息造成误判,严重影响了利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三)新媒体媒介教育内容吸引力不强

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始引入新媒体技术以后,开辟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多样化形式,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由于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入新媒体技术,但在内容设计上等存在瑕疵,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不足,影响了高校使用新媒体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比如在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需要紧跟时事、新闻舆论焦点,而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思政教育时,不能有效对接时事热点、舆论焦点,从而导致新媒体。媒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不足、教育效果有限。

三、新媒体环境下开展思政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教育内容陈旧

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带动新媒体技术突飞猛进,借助新媒体技术开展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众多高校采取的重要手段。而采用新媒体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有较强的活力,才能够达到预定的目标。而纵观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现状来看,存在着诸多局限性。一是在选取教育内容来看,过于注重教育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使得所采用的教育素材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相差较远,使得很多内容无法吸引大学生。二是在教育形式上主要呈现的还是文字性教育为主,缺乏能够让大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记忆性的视频、图片等教育形式。三是教育过于注重理论知识,主要从被动角度要求大学生去接受,没有采取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在无形之中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

(二)教育载体落后

传统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借助于课堂、班团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而新媒体技术出现以后,开始将新媒体技术运用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中去,然而由于所使用的载体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导致教育效果未达到预定目标。一是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虽然采用了新媒体技术,但整个载体形式较为单一,不能有效吸引大学生。新媒体技术仅仅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之一,未得到足够重视。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缺乏趣味性。高校在设计思想政治与文化载体时,缺乏创新性,导致教育内容缺乏趣味性,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三是活动形式过于固化,不能有效号召大学生参与其中。部分高校借助新媒体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只是注重借助新媒体进行宣传,模式过于固化,难以主动引导大学生参与其中,甚至很多大学生对其兴趣缺乏,不愿参与其中。

(三)教育相关方媒介素养较低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方为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纵观二者来看,不管是教育工作者还是大学生,媒介素养都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这就使得借助新媒体技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定局限性。一是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由于多种原因,而不愿意使用新媒体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比如由于不愿意接受新的技术和方法,或者不熟悉新媒体技术,仍然主要使用课堂教育的方式进行。二是大学生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也存在着一定问题。比如由于部分大学生的自制力较差,过度依赖于新媒体技术开展娱乐活动,并未将新媒体技术用于学习之上。三是新媒体技术由于信息传播的快速性,导致一些不良信息大量充斥在各种新媒体媒介之上,甚至还有一些负面消息和不实消息,大量充斥在各种新媒体之上。当一些辨识力和自视力较差的。大学生很容易受到影响,甚至受到一些虚假信息的煽动,而在网上散播谣言,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较大挑战。

四、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一)树立新媒体教育意识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运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提高新媒体教育意识。一是要勇于开发新媒体技术,深入了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了解其需求和喜好,选择大学生常用的新媒体媒介。二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运用新媒体技术是要树立自律意识,积极正确的使用网络媒介,通过自身模范作用,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三是建立有效的新媒体媒介沟通桥梁,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大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二者形成良性互动循环。通过树立教育新媒体意识,弥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借助新媒体媒介,增强思政教育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接受度和认可度。

(二)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诞生出众多新媒体媒介,然而由于管理上存在的一些缺陷,导致新媒体媒介上存在着部分不良信息,这就要求大学生在使用新媒体媒介时,要自我养成一定的媒介素养,能够直接抵御新媒体媒介上的不良信息。一是高校可以通过开展相关课程讲座等形式,全面提升新媒体媒介素养培训,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使用新媒体媒介的价值观,积极主动的抵抗不良信息的侵蚀。二是进化新媒体媒介信息。高校在使用新媒体媒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采用多种技术手段,提前净化新媒体媒介信息空间,剔除不良信息在新媒体媒介之上的传播。

(三)优化新媒体教育的内容建设

由于现代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使得网络信息资源更具开放性与共享性,因此利用新媒体媒介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要不断优化内容建设。一是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大学时期是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利用新媒体媒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以正确的价值导向为引领,积极营造。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教育环境,发挥正确的价值单导向,从而达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二是坚持思政教育与时俱进。运用新媒体媒介开展思政教育,要坚持思政教育的与时俱进性,及时利用时事热点、舆论焦点等开展教育。三是坚持思政教育的趣味性。思政教育要避免传统教育方式的单调性、乏味性等,单纯的向大学生进行灌输式教育。要采用新媒体技术手段,抓住大学生感兴趣的热点与焦点,使用潜移默化的方式达到教育目的,使思政教育于无形之中达到目的。

五、结束语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新媒体技术开始进入到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也与传统的教育发生了显著性改变,利用新媒体信息技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当前大势所趋。然而由于新媒体技术本身的特征,这就要求利用新媒体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时要立足现实、把握尺度、与时俱进,将传统教育与新技术相融合,既保留传统教育的优点,同时也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所展现出的巨大优势,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媒介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