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立德树人视阈下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探索

2021-11-26 20:02田谷川
魅力中国 2021年43期
关键词:体育精神思政体育

田谷川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0)

引言

立德树人应当成为当代学校教育的理念,并且将这一理念充分的贯彻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从而完成高校的教学目的和人才培养计划,为社会提供具备高素质、高技能的优秀综合型人才。人才培养是现如今所有高校正在积极探索的问题,包括本科院校以及高职院校,这是我们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也是国家现代化、教育现代化、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化的有力推手,因此立德树人在现阶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将为将来的教育、国家发展有千秋功业的作用。体育课程作为大学生必修的课程,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在课程学习之余坚持锻炼身体,从而更好地投入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当中[1]。

一、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的状态

在我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社会风貌的变化,以及人们对于所看到事物的思维模式的改变,这些改变是随着人们的心态变化而变化的。在之前的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教学过程的随意,这一随意的现象是教师和学生共有的。学生在课堂上不听从教师的指挥,而是形成自己的小团体进行活动,因此整个课程下来,学生并没有学到很多的体育知识,更不用说形成个人的体育框架。而教师在面临这一问题时并没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为了实现自己的教学任务而放任没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因此体育课堂上散漫成为了教学代名词。而有的体育教师对学生的管理过于严格,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课程设计进行学习,稍微偏离便立即纠正,因此这一类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自身对于活动性和自由性的追求[2],并且在课程教学时不能对体育内容做出正确的指导和动作分解讲解,这就造成学生不理解该动作的意义,也不能完全学会该动作的要领,自然也无法体会到高校体育课程给学生所带来的教学价值。这不利于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的开展,最终的结果就是学生只将体育课程当作学习之余休闲、放松的科目,更不能清楚地认识到体育课程对自身思想价值、身体素质的作用。因此,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也要与时俱进,将体育课程的内容与思政教育进行融合,因为这样做既能让体育竞技精神在高校学生群体中进行传播,也能让学生加深对于体育的认识,摒弃之前的杂念。这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和期望,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方式。

随着我国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对于高校体育课程的重视,我们已经将体育教学改革纳入高等教育教学的方针策略中,各高校也加大了对学生身体状况的关注,循序渐进地开展体育体能训练。除了要求学生在每学期进行体育测试合格之外,还需要进行日常的团队素拓,充分认识和掌握体育课程安排的基础技能和动作要领。

以立德树人为目的的高校体育课程正在逐步推广中,学生可以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或者生活中获取基本的体育知识和训练技能,进一步加强对体育竞技精神的了解。我们可以在电视里看到我国的体育国家队为国争光的光荣时刻,也能看到运动员拼搏进取的竞技精神,这将作为我国高校学生获取体育精神鼓舞的主要方式。除此以外,我们要从思政教育的角度了解体育课程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和对社会的意义,理解体育训练的内涵。这是高校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学生今后体育观念养成的主要方式,这说明思政教育对于高校体育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3]。

二、高校体育课程实施思政教育的意义

(一)增强学生的体魄和体能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可支配收入也逐年增加,这是我国经济实力强劲的体现,也加强了全体国民对于国家未来发展的期望,努力为实现自身的价值而奋斗。但是我们在之后的教学教育过程中发现,在一些相对富裕的家庭中,尤其是一些独生子女,对于日常的生活没有足够的认识[4],既不能充分理解日常生活技能的必要性,也不愿意将这些技能纳入自己的学习范畴,严重的还会影响他们对于自身价值观的认知,缺乏对生活的体验。其中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学生体能的下降,以及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对于日常生活中的来自精神和身体的压力不能很好地调节,从而给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较大的困扰。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在经过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或者体育锻炼后便气喘吁吁,没有很好的体魄应对,因为教学过程中思政教育的缺失将会为这些行为埋下一定的伏笔,也充分暴露了一些学校教学育人的漏洞,不利于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践行。

(二)营造强身健体的校园氛围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身心健康也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对高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尤其关注,因为他们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主力军,也是即将进入社会,代表社会劳动力素质水平。但是当代大学生普遍不重视健康问题,也不重视自身的体育体能训练,因而身体素质不达标。这与社会压力、学习压力以及自身习惯有很大的关系,由于高等教育不再是注重基础知识,而是在基础知识的内容上进行适当的拓展,因而很多学生并不能很快地跟上课堂的步伐,给自己造成了很大的学习压力。同样,面临很大社会压力的高校毕业生也有很多学习、生活上的压力,一方面是学校对学生的专业基础素养的考核,另一方面来自就业的压力,每个人都希望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但是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正在逐年攀升,因此学生的就业压力非常大,更谈不上花时间去进行体育锻炼。而对于很多非毕业的大学生来讲,不注重身体健康的主要原因就是自身的生活习惯问题,他们将熬夜作为生活的主旋律,同时有些学生抽烟、酗酒,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都给他们的身体健康埋下了隐患,从而可能在面临生活、学习、工作压力时力不从心。

高校体育课程的开展,可以以团体为主体,将每个学生纳入体育锻炼的体系,通过团队的力量增强校园强身健体的氛围,有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在体育课程中,以教师未引导,提高学生对于所选体育课程的兴趣,有助于帮助他们主动去适应体育锻炼给身体带来的劳累,感受到体育的魅力。从而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影响,由点及面、由己及人,通过带动舍友、同学和身边的人,将体育精神传播下去,从而在校园内形成一种强烈的体育锻炼氛围,有利于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三)推动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

我们都知道,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存在一定的弊端,这些弊端也为现在的大学生体育现状埋下了隐患。由于过去的体育课程注重形式而忽略实际效果,给大家带来不好的课堂感觉,从而使得学生更加不愿意上体育课。根据对学生体育选课的情况,我们发现很多学生选择体育课程时,并不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去,而是本着对学分、考试难易程度去选择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体育课程的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督促我们要加强体育课程的思政教育。在体育课堂上,教师也没有根据学生的选课情况进行合适的教学安排,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不去管学生对体育课程是否感兴趣,是否能很好地接收、吸纳这些基础知识点。我们要将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合到体育课程教学之中,这样才能很好地改变学生和教师的思想,将体育竞技思维灌输给师生,发扬体育精神,进而推动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

三、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体育教学

高校的体育课程并不是为了给学生休闲、娱乐的,而是本着立德树人的目的,培养综合型人才。思政教育是为了提高高校体育课程的效率,思政教育主要是为了丰富学生和教师的内心思维高度,体育教学是为了贯彻体育精神的内涵,二者的结合给体育课程的教学增加了更多的内容,这也彰显了高校体育教学的作用[5]。

(一)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体育课程的教学

爱国主义精神是我国一直以来强调的主题精神,因为这是联系国家与个人的纽带,同样也是我国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国主义的传播是国家繁荣与富强的根本,是人民凝聚力的体现,因而这可以成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的切入点,同时加强在校大学生爱国精神的培养。我们看可以以世界性赛事中运动健儿为国争光的事迹为例子,从精神上对高校学生进行鼓励,培养学生对于祖国的热爱之情。我们也可以利用近些年来的体育的发展为例子,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突破和自我发展,培养为国争光的精神,这些措施将会引导高校体育教学走上改革和创新的道路。教师也应当以此为基础,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体育教学,实现体育课程和爱国主义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合。

(二)邀请校内对体育有贡献的人进行分享

学生对于体育精神也许并不能很好地理解,但是大部分学生对有杰出贡献的体育运动员比较崇拜,这也得益于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因为学生对于个人的崇拜并不是盲目的,而是这些人于己或者于国有很大的影响,体育竞技上有造诣的运动员充满爱国主义的校园里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关注,如果这些有影响力的人能够到学校进行授课,必然引起学生的追随,从而提高学生对于体育竞技的认识。这样我们不仅能够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效率,也可以在思政教育方面达到更高的维度,推动社会体育精神的发扬。

(三)深入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一个模板,也不应该只是停留在纸面,而需要广大人民不断以身作则,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普遍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国家、社会、个人的重要意义,我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贯彻到体育教学中,学生也能够认识到体育精神也是核心价值观的一部分,从而在体育训练中不断突破自己、发展自己,同时在学习和生活上帮助有需要的同学,为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小结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目的,也是高校体育教学所追求的意义,学生可以通过高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和体育锻炼的过程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改变自己,向着更美好的方向前进。我们要注重将高校的体育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进行有效的融合,这对于我国今后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教师能够通过自身的行为来推动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观和价值观,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育竞技精神和思想政治水平,为我国培养出一批综合性的人才。思政教育是高校教学的主要措施,这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和教师的思想,让他们拥有更加先进和深刻的思维,从而有效地推动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体育精神思政体育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拼搏热血的灵动之美
真正的体育精神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我们的“体育梦”
真正的体育精神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