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的高职思政课“四维联动”教学模式探索研究

2021-11-26 20:02申凯
魅力中国 2021年43期
关键词:思政教学内容理论

申凯

(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河北 邢台 054000)

2016 年12 月7-8 日,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这一重要论述不仅为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思政课教学的守正与创新提供了重要遵循。因而,紧紧围绕高职大学生这一特定教育对象,立足信息化探索有效提升教学效果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就成了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

高职院校思政课是落实职业院校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更是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是,传统的思政课教学因创新改革力度不足而存在着诸多矛盾与问题,长期困扰着教学主体与客体,影响着思政课这一重要作用的发挥。

(一)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有效转化的难题。传统思政课教学中往往存在着两种倾向:照本宣科,不考虑学生的思想实际;教学单纯追求趣味而抛开教材,随意发挥。促进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有效转化,是思政课实现“实效性”与“时效性”的关键所在,传统思政课教学难以真正实现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的有效转化,常会陷入一种唯内容或者唯趣味的极端之中。

(二)理论严谨性与教学趣味性之间的矛盾。思政课教学通常面临“过于理论化的讲述让学生昏昏欲睡”“案例过于娱乐化又容易迷失了理论教育性”的尴尬局面。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传统教学不能讲晦涩难懂的理论与学习的趣味性有效结合,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做得不到位、不深入,引起学生思考的教学点还很欠缺。

(三)规模化教学与个性化需求之间的矛盾。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思政课规模化教学的形式普遍存在,班容量大直接导致了思政课教学不能满足部分学生的需求,甚至出现“一刀切”与“一锅煮”的现象,“众口难调”与“饥饿难耐”的问题屡见不鲜,一些学校在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方面做得不够深入,使课余时间难以充分地利用起来,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不能最大程度的满足。

(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出现失衡。大班教学人数众多、空间有限,实践教学难以有效组织开展,教学设计缺乏整体性思考,简单认为“组合即结合”,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随意性、随机性现象,伴随教学形式单一、媒介陈旧等问题,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有效措施和路径缺位,其主体地位难以得到真正保证,难以引起共鸣,教学效果打折扣。

二、解决思政课教学难题的具体方法

面对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要以习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根本遵循,进一步将信息化融入教学之中,使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得到有效提升和增强,育人成效进一步增强。因而,可以紧扣“提高高职思政课教学质量”这个核心问题,探索信息化进课堂,创设以新媒体新技术元素为依托的立体化教学情境,贯以协同育人理念为核心主线,立足“线上线下结合、理论实践结合、课内课外结合”,打造理论课堂、线上课堂、移动课堂、实践课堂四维度交互贯通的多样化课堂,形成基于新媒体新技术的高职思政课“四维联动”教学模式,助力“核心理论课堂+相辅相成式课堂”齐头并进、双驱发力,提升思政课的铸魂育人成效。

(一)进行信息化改革激活“传统课堂”,“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以解决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有效转化的难题。以“职教云”等教学平台为载体,充分利用其“今日课堂”版块功能,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三环节的贯通上下功夫,探索出由“课前任务发布、课中反馈交流、课后大数据分析”等环节构成的信息化进课堂模式,以期实现教学全过程无缝对接的目的。课前,教师可建设网络课堂,将精心研磨的专题化教学内容精华布局其中,主张学生自主在线学习理论知识,并填写本章知识重难点问卷,调查学生在对应专题领域的关注点,督促完成课前任务;课中,通过小组协作进行展示、讨论、问答等活动,教师针对教材重点、难点问题和学生关注点进行深化,利用手机APP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行全员互动;课后,研究大数据作出总结和安排,使学生对教材内容和自身关注内容达到更深的内化,充分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种“语言+肢体+手机”综合交互沟通模式取代了传统讲授反馈,数十万次的课堂互动使课堂交流渠道更加畅通与多元,教学内容更加科学、针对性更强,教学效果随之增强。

(二)打造形式多样的慕课元素丰富“线上课堂”,“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以解决理论严谨性与教学趣味性之间的矛盾。要主动研究、适应00 后学生的身心发展与学习特点,深度打造形式多样的线上慕课元素,丰富“线上课堂”。可以从学生的喜好偏向角度入手,打造思政课动画情景剧,虚构与00 后学生年龄相仿的动画人物,创设与同学们一样的环境经历,以其初入大学开始所遇到的生活、学习、心理、恋爱等方面的种种难题为脉络,精心撰写与推敲微课脚本,制作成与思政课课程内容贴近的教学视频,以“智慧职教”“大学MOOC”等慕课平台以依托,开设思政课线上课程,更大程度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求。这种制作线上慕课的方法,有效地将理论知识融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活泼可爱的卡通形象中,以知识化、生活化、情景化和故事化的方式引起学生共鸣。需要注意的是,教学微课的制作是一件严谨的工作,需要经过脚本撰写、校对、制作、拍摄、矫正等重要环节,建设主体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能够成就一门让人满意的课程,需要多方力量共同打造。与此同时,线上慕课的运维也是一项需要精心维护的工作,要特别注意与学习者进行足够的线上交流,及时答疑解惑,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三)建设“人手一机”的“移动课堂”,让学习“永远在路上”,以解决规模化教学与个性化需求之间的矛盾。可打造集“学生自主学习化、教学管理移动网络化、考核电子化、线上线下教育”功能于一体的“移动课堂”,帮助学生实现随时随地学习的愿望。聚焦传统课堂方面,课堂上通过手机上的教学软件,师生即可完成签到、讨论、问答、问卷、随堂测验教学评价与反馈等活动,在经后台数据计算整理,通过投屏快速实现的可视化的数据或内容,既能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热情,又能帮助教师快速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从而可以随时调整教学节奏和内容。学生随时使用手机可以查看自己或者同学的线上课堂和移动课堂表现得分及排名情况,从而唤醒学生们的竞争意识、危机意识,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聚焦云端课堂方面,可以打造涵盖数百个知识点与案例视频的学习平台与学习存库,这些知识点与案例视频等素材要穿插大量的时政热点信息,还要开辟“交流区”或者“交流弹窗”等栏目,为及时进行理论问答与互动交流提供方便。如此一来,这种“移动课堂”使学生在大饱眼福之余还能够进行深刻思考与探讨,理论的光芒照进了现实,获得了人生与职业的启迪与思考,在精心引导、栽培处于“拔节孕穗期”的大学生方面能够发挥重要的补充作用。

(四)创新灵活多样的实践课堂,“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以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失衡问题。一是理论课堂实践精细化,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梳理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热点和学生的关注点,依托计算机、互联网等,采用课前5 分钟新闻速览、小组任务成果展示、时事讨论、热点辩论等方式进行突破,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做到“知行合一,融会贯通”。二是校内实践课堂现代化,增强实践教学的吸引力。可以建设集“智慧黑板、VR 体验、虚拟翻书和大量后台数字共享资源”于一体的思政课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以这些技术先进的媒介为主要载体,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精神、建党精神等主题体验馆,凸显思想严谨、主题鲜明、现代化气息浓厚等特点,真正地使实践教学“活”起来、“嗨”起来、“亮”起来和“新”起来。三是云上实践课堂仿真化,实现教育浸润共鸣。建设主体可以深挖地方特色红色文化,形成一套具有地域典型红色文化特点、与思政课内容有机衔接的实践教学内容,继而与资深网络技术公司合作,将要建设的虚拟仿真教学内容提供给技术公司,设计出具有实时交流、隔空对话、闯关学习等功能的网络实践教学软件,满足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需求。这种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形式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浸润孕化的过程。四是校外实践课堂多元化,拓展时空视野。深挖本地红色教育资源,在各类纪念馆、典型社区等设置校外思政教育实践基地,让学生重温革命历史,接受红色洗礼。

三、结语

基于新媒体新技术的高职思政课“四维联动”教学模式,依托新兴信息技术与媒介,将协同育人理念贯穿其中,可以解决长期困扰教学主体、客体、媒介在深度融合等方面的多种教学难题。可有效避免“照本宣科”“偏向娱乐化”等倾向,也可以避免“晦涩难懂的理论让学生昏昏欲睡”“过于娱乐化的案例教学失去了理论教育”等错位现象;提供的大量时事热点新鲜教学内容让探知欲旺盛的学生最大程度上得以满足,对思政课的期待感与满足感日益提升;拓展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形式与内容,使教学时空得以延长和扩大,让学生们的理论、实践视野更加广阔,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丰厚的人文土壤。

猜你喜欢
思政教学内容理论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坚持理论创新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