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有效性课堂教学探讨

2021-11-26 20:02扶立凡
魅力中国 2021年43期
关键词:高中物理新课程物理

扶立凡

(湖南省新化县第一中学,湖南 娄底 417600)

引言

新课程改革对教育制度、教育方法、模式及理念的影响是巨大的,值此背景下,新课程理念的各项标准需要系统化落实,既实现对传统教育体系的变革,也在不断实践中探寻出一条适应于师生共同发展的教育路径。因而,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物理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学生学习物理中存在的不足,挖掘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推陈出新,在教学方法、教学工具和教学内容进行大胆突破和创新,为物理课程注入新的活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汲取,最终打造出高效的物理课堂。

一、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内涵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在于“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这一基本教育理念的提出,确定了当代物理教学的新方向,即“以学生为本”。在此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师要着重凸显三大教育理念,即“扭转师生地位”“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破除书本知识的桎梏”。“扭转师生地位”强调教师要从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中脱离出来,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给予学生自主探究、思考和发展的空间,教师自身则作为引导者和辅助者,让学生在自由发展状态下形成其思维品质、创新能力。“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即将“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同,助力学生得到终身化发展。就高中物理核心素养而言,主要以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为四大核心,强调学生从认知上展开物理学习,把握物理的原理本质,通过对学生科学思维、物理观念等核心素养的培育,帮助学生迅速掌握物理知识的原理和要点,能够通过质疑、假设、分析快速解决物理问题,为其今后更深层次的物理探究奠基。而“破除书本知识的桎梏”则注重追求个体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即构建具有生活意义的课堂内容,让学生从生活中受到启发和感悟,在物理学习中深化对生活现象的理解和掌握。因而,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围绕着这三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采取情境教学、生活教学等多元教学策略,让教学流程得以优化,让教学目标更加清晰,学生能够有序地进行物理知识的探究,实现学生的多元发展。

二、高中物理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师教学理念守旧,教学模式单一

部分高中物理教师的教学理念较为传统,在课程为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仍在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教师在讲台上将,学生听、记笔记,师生互动十分匮乏,学生一味地跟随教师的思路展开探究,忽略自主思考这一过程,长期如此,则会极大限制学生思维,导致其严重缺乏创新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

(二)实验探究不足,学生科学探究能力难以形成

实验是高中物理的核心组成,也是促使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阵地。然而就当下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来看,部分教师严重忽略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责任感不足,经常以物理实验室建设不够完全为由,极少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操作,更多的是借助于黑板进行演示,学生无法切实体验到实验探究的乐趣。此外,高中生学业繁重,物理课程的任务量较大,部分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刻意减少实验课程时间,仅仅利用多媒体进行实验步骤讲解,缺乏深度,无法真正触发学生内心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如果教师不注重实验教学,久而久之,学生将逐渐丧失对物理的兴趣。即使教师有意开展实验,也只注重实验结果,不注重探究过程,其实验是按照既定的要求和步骤进行实验验证,而学生更多的只关注实验现象及结论,忽略了对实验步骤、过程的观察和思考,更多时候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观察实验、探究实验。激发学生激情的是现象而不是过程,这就是我们看到学生实验中表现出来的随手拈来,任性操作,无法真正触发学生内心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实验教学的实效性难以真正发挥。

(三)知识难度递增,学生汲取难度增大

除去教师教学方法的限制外,物理本身的难度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成效的主要因素之一。高中物理相对于初中难度显著提升,对学生的知识积累、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及思维能力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初中物理仅仅是一些基础物理知识,而高中物理更加倾向于探究公式或者定理的本质,对学生的推理能力、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教材内容和知识点也更加抽象,学生在面对物理学习时,也会因为其难度而对其产生较大的抵触感,削弱其学习热情。

三、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

(一)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

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不论是现代的航天技术还是万有引力以及我们日常比较常见的交变电流,这些都是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新课程改革也着重强调“知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因此在新课改形势下,学生不仅要将书本上的知识学懂弄通,还要知道如何去应用到生活中,在生活中发现物理的影子,让学生真正的掌握物理知识的核心要义,实现其物理观念的形成。比如,在学习了胡克定律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制作弹簧测力计,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选择了适合的弹簧,根据所学的知识,计算之后,设置了力刻度盘,一个简单的弹簧测力计就制造成功了,最后再对弹簧的准确度去验证。这一实验的过程,更加凸显实际运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物理原理,体验到动手的满足感,在今后的物理学习中也能意识到其与生活的紧密连接,学会在生活中找到物理,将物理应用于生活。此外,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演示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比如在电场讲解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触摸静电球的场景,然后通过立起来的头发向学生解释静电场的作用和存在,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物理的影子,实现学生物理观念的形成。

(二)情景教学,增强学生的课堂活跃度

情境教学指的是教师为了能够实现教学目标,提升教学效果,根据教学内容利用语言、文字、动画和音乐等教学手段为学生构建出特殊的教学场景,让环境对学生的内因产生作用,唤醒学生感知力,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实现高效教学的教学方式。学生在情景中,受到吸引和感染,从而保持更高的活跃度参与,在情景内容的帮助下,学生将会对物理学生产生更高的热情。比如在“万有引力”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以“牛顿”的实际创设故事情景,如讲讲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是如何因为一个苹果而产生对“力”的思考,让学生在故事性的体验中,体会到物理学“源于生活”,并无形中被牛顿严谨、细致的品质所吸引,给学生树立榜样,让其保持更高的热情和更加严谨的态度学习物理、探究物理。

(三)小组合作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新课程改革强调“自主、合作、创新”。小组合作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下提出的有效教学手段之一,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探究意识,让学生以学习共同体的形式展开学习、探究,无形中发展其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在合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任务规划和问题设计,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小组探究中强化学生的探究能力。因而,物理教师要将合作学习置于首位,让学生学会合作探讨、自主探究,在探究中深度掌握物理知识的原理,为促使学生的综合发展奠基。比如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采取合作探究的形式,首先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三到四人,然后分组实践操作,每一个小组的成员合理分配任务,分别进行斜槽、木板的调整安装,部分同学辅助记录球在槽口时球心在图班上的水平投影点,另一部分同学负责描绘运动轨迹,通过生生探究、协作,既能帮助学生快速完成实验,也能让其有效掌握实验原理,洞悉实验现象,其实验探究能力也将在此过程中形成。再比如在高三物理“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同样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分组实践操作,分别进行相应的步骤操作,部分学生进行实验材料的收集,部分学生将白纸用图钉按在绘图板上,将平行玻璃砖平放在白纸上等一系列操作,另一部分同学负责记录和计算。为增强实验的探究性,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教师可以在实验中可以设计一定的问题,如:玻璃砖如何选择?实验当中玻璃砖和白纸的相对位置能否改变?为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实验,深入探究,认真思考,在无形中掌握实验规律和现象,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得以有效激发。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课堂体验感

新课程改革对现代教育事业提出了几个基本要求,即“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高中物理课堂也具备了现代化教学能力,电子白板已经普及每间学校,网络走进校园已不是新鲜事。当前,高中物理课堂应用信息技术的关键在于借助多媒体等辅助设备革新教育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通过直观的展示,让知识立体化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随着多媒体一步步展开探究,既能够激发其主观能动性,也能有力实现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形成。例如在高三“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将这一实验中需要用的器材和具体操作步骤进行整理,然后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实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然后再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讲解,为增强实验效果,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动画设计功能,让学生拖动鼠标,观察多媒体或者计算机上的数据变化和现象,优化实验过程,让物理实验更加精准化、现代化,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也大幅度提升。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视频手段进行展示,视频的优势在于直观化、可视化,教师可以将实验制作成微视频的方式,让学生观看视频解析,迅速掌握重难点。如在“平抛运动的轨迹”的实验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将这一实验中进行整理,将实验步骤制作成微课,利用微课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讲解,在讲解过程中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询问,教师给予回答,让学生迅速掌握基本步骤。

(五)教学方式多元化,促进师生互动

在过去物理教学中,教师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填鸭式”教学,教学内容单一化、教学模式功利化,以致学生兴趣不足。为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动嘴、动脑、动眼,积极和教师、同学互动,也可以在演示实验时让学生到讲台动手亲自参与老师的演示实验,学生一上台,台下的学生就热情高涨,有看热闹的,有指出错误的,课堂一激活,教学效果就显著提升。在师生、生生互动结束后,老师抛出问题,再组织学生开展讨论,甚至是辩论,让他们在是非争执中弄清楚问题的本来面目。

(六)实践教学,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新课程改革同样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创新性发展,因而,高中物理教师不能“顾此失彼”,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也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站在创新的角度展开物理学习,迸发出新的观点。如在学习“光的折射”后,教师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制作一个简易的“望远镜”,让学生自主实践、自主设计,并就他们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对一的指导,指出其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不足之处在于学生没有调整好焦距,创新之处在于学生添加了“转像系统”,对于表现优良且有所创新的学生,给予积极鼓励,如此一来,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大大增加,其创新思维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

结语

综上,当下高中物理教学还存在一定不足,主要表现为教师缺乏高效的教学手段、教学理念传统、实验教学不足等,在新课程形势下,物理教师要一改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师模式和方法上切实围绕着新课程改革,创新教学工具、路径,多元化课堂组织形式,构建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堂,让学生探寻物理的本质,让思维作为学生吸收知识的钥匙,最终全面提升物理教学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高中物理新课程物理
只因是物理
高考物理模拟试题(六)
留言板
创新理念下数学新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创新理念下数学新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
例谈量纲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