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播音主持专业分析新时代传媒人才培养模式

2021-11-26 20:02杨赛楠
魅力中国 2021年43期
关键词:人员人才培训

杨赛楠

(唐山广播电视台,河北 唐山 063000)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推动着传媒行业与市场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传媒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增加,相应的播音主持专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与挑战。在这一大背景下,电视台必须准确把握播音主持专业在传媒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并结合时代发展趋势、培养需要、行业需求以及人员实际情况等因素,合理构建科学合理的新时代传媒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机制和方法,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一、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就传统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来看,其主要存在着较为单一化的问题,重点体现在内容设置陈旧、人才培养倾向化、没有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文艺和自然等相关知识未受到足够关注等。在这样的模式下培养出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往往表现出综合能力不足的问题,虽然他们也具备较强的专业性,但却只能在有限的传媒领域中实现就业,难以获得更多的择业机会与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学习内容相对落后

当前播音主持专业有着缺乏多元性的问题,由此便使得部分毕业生的业务能力较为单一,无法充分满足新时代对于传媒人才的要求和标准。同时这一专业的知识内容与结构也表现出单一化的现象,教育者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专业课程上,却忽略了文化素质方面的培养,导致学生只能机械式地重复学习,而未在实践中真正获得有用的工作经验。上述种种便使得该专业毕业生大多只掌握了相关基本理论,却未能体现出独具一格的主持风格,特色化不明显,所以在新传媒时代下无法实现更好的发展。

(二)学习方式创新性不足

有部分播音主持人员在学习过程中仍然采用着传统的方式,比如训练自己的普通话、表述方法、配音能力和新闻播报水平等,而综合实践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因此总体素质较为单一。现代社会已步入到了新传媒时代,广播电视的形式产生了较大转变,而有的播音主持专业的毕业生仍然未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没有采用创新型方式来学习,所以大多缺少较强的思维应变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整体素质亟待进一步提升。

(三)专业门槛降低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艺术类专业的扩张,播音主持专业招生数量明显增多。招生数量增加,意味着招生门槛会有所降低,对学生进入专业的综合素养要求会有所下滑。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学生生源的质量会对人才培养质量造成异性影响,专业招生门槛自然需要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来加以弥补,对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高校在专业建设中加以改善。

(四)人才队伍不够强大

进入新时代,播音主持专业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部分教育工作者在平时的工作中并未对此进行严格落实,导致毕业生在各个方面都存在一定不足,难以完全胜任新时期背景下的播音主持工作。诸如对新媒体认知不到位、信息技术素养不高、理念和方法滞后等原因的存在,都会影响实际人才培养效果。

二、新时代下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思维模式

以往在录用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时候,用人单位通常是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人才的外表和声线等先天条件方面。这也就导致整个行业对于播音主持人才的评价标准往往只停留在外部浅层因素上,却忽视了对于人才的文化素养以及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考核。而如今社会已经进入了新媒体时代,传媒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播音员和主持人都需要面对更多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外在条件,同时也要拥有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现场应对能力以及更宽阔的思维广度等。因此,要评价一位播音员或是主持人是否具有较好的能力与潜力,就不能再片面地把优秀的外在条件作为唯一衡量标准,而是要从多个角度出发,综合化地对播音主持人才进行全面考核与客观评价。所以,电视台在开展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时,必须要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节奏,跳脱出传统思维模式的禁锢,针对传媒人才的培养实现进一步完善与深化,在提高其理论水平的同时,着重落实传媒人才文化功底和素质的培养。

(二)专业体系模式

1.科学进行培训设计。进行播音主持的培训设计时,需要着重关注如下两个方面。第一是内容设计需要以强化人员的专业基础技能为首要目标,他们在掌握了相关专业基础技能之后,应当能够拓展对该行业理解的广度,同时实现认知的深化。无论是在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技巧方面,都应当有所提升,并且对于不同类型节目的情况,都应当有较为广泛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夯实播音主持人才功底。第二,培训的设计还需要为人才的特长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因为在新时代下,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传媒人才,则仅有扎实的基本功还显得有些不足。而每一位人才都具备独特的品质和能力,因此在进行播音主持培训课程设计时,还需要体现出个性化的特点,对人员做出针对性的专长培养。例如,电视台在确保人员基础专业知识足够牢固的前提下,可以为其设置一些艺术理论、新闻学以及舞蹈表演培训等,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通过对各具特色的丰富培训体验,明确自己适宜的职业道路。

2.打造优质人才队伍。在当前的新媒体时代下,传媒行业也开始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趋势。而电视台要想培养出更多高水平的传媒人才,就应当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需求,集中力量打造一支多元化的播音主持团队。从一方面看,电视台应当巩固并优化现有的人才队伍,给他们提供充足的进修培训机会,让其能够与外界进行更多的学术沟通和交流,并使他们的实践经验得到进一步丰富。如此便能够加强传媒人才在实践工作中的现代感和专业度,确保其能够把最先进的知识和宝贵经验应用于实践中。从另一方面看,电视台应当在管理好现有团队的基础上,积极引进更多新鲜血液,充实人才队伍。可以和国内外一些优秀的传媒专家建立合作关系,以此获得专业的帮助和支持,这样不仅有助于快速提高人才的培育成效,还可顺利带动整体团队的水平提升。

3.选择合理培训内容。如今新媒体时代正在逐步深化和发展,传媒行业也持续推陈出新,体现出了强大的创新力量。在这样的形势下,有越来越多的新颖节目形式不断呈现在大众面前,给行业发展提供了不小的推动力量。但与此同时,相关专业人员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标准,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实践工作能力。要做到能够充分理解节目的理念和内涵,当碰到节目中存在的问题时,需要灵活、妥善地应对,确保节目能够高质量地进行下去。而上述种种,目前都已成为用人单位在挑选人才时必须要用到的考核标准。对此,电视台在培养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时候,必须要为其选择合理的培训内容,保障学习材料的质量,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多元化的、富有时代感的学习内容,让其能够接触到更为丰富而实用的知识。在平时的培训当中,不仅要参考材料为人员做出指导,同时还需要紧密结合当前流行的各类节目形式,让他们更多地参与实践,以此加强其适应能力,让其能够正确地应对不同播报场合与状况。

(三)实践模式

1.采用有效的培训组合模式。播音主持这项工作具有一定的特点,人员通常需要展开大量语音训练。而每位人才的自身条件与存在的问题都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在培训中不能只是给他们讲授相关理论知识,而是要给予其针对性的指点,这对于传媒人才的整体提升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就培训组合模式来看,可以设置理论与实践相互搭配的形式。在理论培训时,让全体人员一同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并充分利用人数的优势,鼓励其围绕专业知识展开积极的交流讨论,做到取长补短。而在实践训练时,就可以把人员分成几个小组来展开实践练习,采用精简的方法,并对每位人员的成果做出客观评价。这样也能及时有效地发现他们在练习中显示出的问题和不足,继而有助于引导他们进行改善。通过这样的培训组合,播音主持人员便可以做到将理论与实践妥善结合,最终获得理想的成效。

2.给予人员更多实践提升机会。经过对理论与实践搭配的培训模式分析就可以看出,播音主持这项专业是理论和实践高度结合的,若是仅凭片面的理论学习,则几乎无法在该行业中表现出优良的竞争力。所以,电视台在培养新时代传媒人才时,一定要科学融合理论与实践,并着重加强人员的实践训练。不仅要注重启发他们,让他们在组合学习过程中体现出自身的潜力与创造力,同时还要给人员争取更多到外面实践的机会。例如安排播音主持人员到其他相关单位展开实地观摩,或是在业余时间把人员带到艺术团等地方让其开展实践学习。如此才能让他们有更好的机会亲身体验传媒行业的运作流程,并客观认识到自己所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再加以提升和改善。

三、新时代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一)强化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虽然看起来和播音主持人才的专业能力发展没有太大关系,但却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提升情况以及职业生涯发展情况。这是因为传媒人才需要具有宽阔的视野、开阔的眼界,需要对各种知识与价值观进行辩证化、综合化的认知。而在新媒体背景下,传媒人才在专业素养之外的综合素养更需要得到有效提升,而通识教育正是强化人才综合知识与素养的关键方式。电视台需要进一步优化人才培育体系,适当增加通识教育的比重,并根据专业以及行业发展需要动态化调整通识教育内容。

(二)提升应变能力、表达能力和职业化水平

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应当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表达能力,同时职业化水平必须足够高,才能充分胜任本职工作。特别是在新媒体背景下,新媒体本身的强互动性、传播性,使得传媒人才必须具备更高的职业素养,才能真正做到充分胜任工作。作为80 后的主持人,要想充分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主持工作,就需要更加重视提升自己的专业品质及能力。要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养分,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让头脑保持快速运转。同时还要有幽默感,在主持节目时做到举重若轻,轻松掌控现场。这无疑是确保主持人在新时代有效迈入传媒行业并取得一席之地的可靠手段。

(三)凸显个性化特征

在传媒行业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传媒人才自身的独特风格变得越来越重要,直接关系到竞争力的强弱。新背景下播音主持人才培养应当积极谋求创新与转变,合理协调集体和个性化的培训,加强对人才的个性化引导,促使他们强化与凸显个性化特征,从而培养更加独特且具有强力竞争力的优秀传媒人才。

四、结束语

综上可知,新媒体时代来临,意味着传媒人才培养要求进一步得到提升。电视台需要对时代发展趋势加以研究,并积极推动播音主持人才培育的合理创新,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以此为传媒行业打造更多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人员人才培训
人才云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再来一次,这太有趣了!
跟踪导练(四)
完形填空Ⅸ